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48章 第 48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48章 第 48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4 12:44:52 来源:文学城

"所以说,女婿被香药局局使带走关押,是这监内司香使与江宁周氏合谋设的局?" 刘耘娘似有所悟,却仍有未解之处。

吴悦却觉得内情远比表象复杂,尤其是谢家突然介入。想到自家与姐夫原有婚约的谢小姐嫁入江宁,这边便冒出个江宁周家进京与朱家争生意,她望向姐姐,察觉吴丽娘似有隐情未言,便道:"谢家主母这般热心,仅是为告知是那周氏捣鬼?"

吴丽娘满面愁容地摇头:"并非如此,她还提及因谢家替张淑媛打造了珍珠花冠,在淑媛娘娘面前略有些情面,可设法营救官人,亦能保住朱家的御奉凭证。但谢夫人提出要朱家再嫁一个女儿过去,且朱家本就欠他们一桩婚事。"

吴悦与刘耘娘皆感蹊跷,朱恒的两位胞姐早已出阁,家中更无待字闺中的姐妹,莫非是看上哪位旁支适龄女子?

而吴丽娘也在母亲和妹妹狐疑的眼神下,吞吞吐吐的适时解惑,"谢夫人指名要朱涴妤,说要将她许配给自家幼子。"

吴悦猛地起身,从椅子上蹦了下来,粉腮涨得通红,如困兽般在厅中团团转,骂骂咧咧:"这个谢家也太不要脸了!涴涴今年才6岁!这是童婚,无耻至极。"

但是她却忘了在礼法森严的当下,指腹为婚、少年婚嫁本属常事。刘耘娘与吴王氏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连夫婿容貌都没见过。

像丽娘、绮娘这般有感情的婚姻,实为凤毛麟角。

刘耘娘虽面色不佳,眼底却浮起几分如死水般的平静,似是对女子命运的无奈已化作宿命般的认知,如同花开花落、日升月沉般的自然规律。她望着大女儿所在的方向,目光失了焦距,幽幽叹道:"女儿家的命数,向来如此。"

吴丽娘却攥紧衣袖,指节发白如要将锦缎揉碎,面上悲切几欲泣血:"可谢家公子年方十九,谢夫人要求明年便行大礼。"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 刘耘娘也不得不拍案而起,此刻连她也发起怒来。

"此事你与你公婆商议过么?"

吴丽娘摇头:"辞别谢夫人后,我便径直来了此处。况且..."

刘耘娘接过话头:"况且你公婆若知了此事,怕是即刻便要应承这门亲事。"

百日宴上他们舍弃亲孙的情形犹在眼前,更何况是个终究要嫁人的孙女。

"可《宋刑统》明载‘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因为上次被孙复提醒,吴悦可是静心研究了《宋刑统》,"这谢家分明在违法行事!"

却只闻得刘耘娘长叹。"律法虽定,终究有空子可钻。"

总归左右无外人,她也就压低声音道:"早年皇后娘娘将身边养女进献给官家,宠爱非常,被册为婕妤。可两年前那女子被逐出宫,竟香消玉殒了。如今淑媛娘娘宫里的养女安定郡君,不也被安排... 侍奉官家了么?"

"什么?" 吴悦大惊失色。

她看宋史时也没注意后宫这些弯弯绕绕,而且后世的道德伦理教育让她根本就没把养女往不健康的上面想。谁会想到在古代这么礼法伦理森严的社会,竟然会玩的这么花。

她不知道的是曹皇后收养高滔滔,其实并不是为了许配给当时还是濮王的赵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而是打算等其长大后献给宋仁宗。姑侄共侍一人,在古代并不罕见。却没想到高滔滔与那赵宗实居然青梅总角,结下情谊,这才作罢。

张淑媛当然也效仿此举,那周氏四岁入宫,被张淑媛收为养女并封为安定郡君,成年后未行放归之礼,被安排侍奉宋仁宗。后来诞下庆寿、宝寿两位公主,至徽宗朝又晋封贵妃,享年九十三岁。

而刘耘娘提及的 "婕妤娘子",正是曹皇后收养的四位养女之一范观音。

曹氏为巩固在后宫的地位,也怀着抱养孩子的目的。高滔滔既然与赵宗实两情相悦,那就换另一个养女将其进献给仁宗。范氏一度宠冠后宫,却因张淑媛的忌恨,被诬以 "狐媚惑主" 之罪逐出宫廷,最终香消玉殒。

其余两位皇后养女 —— 秀容县君李氏与曹氏,前者为仁宗表妹,后者出自曹氏宗族,均未被进献帝王,而是嫁与宗室旁支或门阀子弟。仁宗后期的宠妃董淑妃,也效仿曹皇后与张淑媛收养张氏、李氏两位养女,并将她们献给仁宗。

“也就是说。" 吴悦喉间发紧,嗓音沙哑如破锣。

"谢家想将涴涴收作养女,待她及笄之年再行大礼?" 她只觉五雷轰顶,四肢绵软如坠云雾,指尖不受控地簌簌发抖,有种想发泄却无从发泄的无力感。但是偏又有股无名业火自心底窜起,内心生起一股子勇气,或者说是一种恨意,烧得她灵台清明,愈发看清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吴丽娘唯有垂泪颔首。

朱涴妤的命运哪里轮得到她置喙,朱恒尚在狱中,家中也无人能与公婆的决定抗衡。况且。身为外祖父外祖母的吴军与刘耘娘,也不便过多干涉,因为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就是那泼出去的水。

刘耘娘沉默不语,将幼女从母亲身边夺走这般狠事,哪个母亲能忍?她望向吴悦,似乎也在能感受到这夺女之恨。这也正是吴军瞒着她,私自带吴悦去见曹俣的缘由。幸亏曹皇后要为赵宗实寻适龄女子,此事作罢,否则吴家定要闹得鸡犬不宁。

"敢问大姨子,这谢家可是住在陵水巷?" 廊下忽传来男子声音,却是杜充去而复返。

刘耘娘起身诧异道:"你不是扶绮娘回房了?怎地又折回来?可是绮娘身子不适?"

杜充跨进门来,向岳母、大姨子、小姨子依次躬身施礼,方道:"绮娘见大姨子神色有异,放心不下,特意遣我回来探望。方才在廊下听了一些,不是故意偷听,实在是不便贸然插口,还望岳母见谅。"

复又深深躬身施礼致歉,再次追问道:"这谢家可是住在陵水巷?那谢公子可是名唤谢铄?"

吴丽娘颔首作答,眸中泛起疑惑:"妹夫认得这位谢公子?"

杜充沉声道:"大姨子千万不可应承这门亲事!那谢铄... 他身染恶疾。"

医者本当严守病患**,但事关至亲安危,他也顾不得许多。

杜充这才解释道,今春族叔将他调至东京,携来家传古方,正是为了诊治谢铄这个特殊的病人。

"湿热毒邪下注?" 吴丽娘与刘耘娘母女重复着这隐晦病症,见杜充素来沉稳的面上泛起薄红,登时意会,这分明是那脏病!

"她们谢家竟敢如此!" 刘耘娘目眦欲裂。

吴丽娘泪如雨下,眼白泛起血丝,仿佛要泣出心头血来:"我要去告他们,去开封府告他们!"

北宋实行 "县 — 州(府)— 路 — 中央" 四级司法体系。

汴梁城内设有开封、祥符两个直属京畿的赤县,普通民刑案件须先向两县县衙递状。县衙主理户籍、田产、债务等纠纷及一般刑案,若对判决不服可上诉至开封府。作为京畿最高司法机关,开封府不仅直辖两赤县,更县衙案件或审理重大案件。但是由于开封府因地处京师,百姓遇权贵欺凌或官吏贪腐等情状,常绕过县衙径赴开封府陈情。

"母亲、姐姐暂且息怒。" 吴悦上前掰开大姐血肉模糊的指尖,丽娘方才用指甲扣的两双手鲜血淋漓。刘耘娘见状大惊,慌忙取绢帕为女儿包扎,杜充亦匆匆取来药箱中的金疮药。

"这官司怕是赢不得,即便侥幸胜诉,也会被轻描淡写地压下。" 吴悦硬着心肠说出残酷现实。

“怎么会,若开封府不秉公审理,我们便敲响登闻鼓直诉天听!" 刘耘娘不解。

吴丽娘亦含泪凝视妹妹,难以置信。

"母亲与姐姐有所不知,我们现下有两大劣势。"吴悦长叹一声,将这门道细细剖析。

“第一,就是这谢氏,有张淑媛庇护。”作为仁宗宠妃,张氏枕边风的威力不容小觑。曹皇后在后宫步步为营,不敢行错一步,这才让满朝文武以 "废后违礼" 为由力保,没有被仁宗给废掉。但是他们也不是真心维护这位中宫之主,只是因为这张淑媛没有育有皇子。仁宗无后,面临皇位传承危机,权力既然没有传承,这群士大夫不需要为了攀附张淑媛而舍弃曹皇后,一动不如一静,再看以后。

当年刘娥临朝称制,仁宗身世之事满朝皆知,却无一人敢言。仁宗虽然不能亲政但是也要上朝旁听,真要密陈身世岂会找不到时机?不过是畏惧刘娥作为摄政太后的权势,明哲保身的习性作祟罢了。待刘娥薨逝、仁宗亲政,这些人便如趋炎附势之辈,争相表忠,纷纷和仁宗说他亲娘李贵妃如何可怜,引得仁宗对刘娥怨怼之心大起,将原先不少刘娥大力推行施行的政策中止。

"官家如今宠幸张淑媛,一个寻常的骗婚案若经她发话,那些官吏岂会不知轻重?现成的判词便是‘朱家先毁前约,亏欠谢家一桩婚约 '。至于年齿悬殊要求提前送女,大可判令朱家将幼女养至及笄之年再行完婚 —— 也不过九载光阴。至于谢铄染疾,治就是了,九年光阴足以痊愈。即便痊愈无望,只要人未咽气,婚约仍需履行。"

"纵使谢铄病殁,朱涴妤也是之后的婚事不虞,改嫁去外地就是了。"

此时程朱理学尚未出现,二程虽已立派,但是朱熹还未出生,女子贞节观远不及后世严苛。直至明代将程朱理学定为官方学说,地方宗族方将《朱子家礼》与‘贞节观 '相糅合,衍生出严苛的女性守节规范,有些甚至将未婚守节纳入族规。

"所以即便胜诉,也不过是惨胜,还被谢家恶心一口,日后还要捏着鼻子和她家结亲。"

北宋早期程朱理学尚未成型,科举制度趋于完善,不少人得以读书考取功名然后做官,慢慢的朝堂上都只充斥男性的声音。

在是在之前汉朝女性积极参与政治,东汉六后执政,唐朝还出了女帝。北宋初期,太后摄政很是寻常,同时期辽国亦有萧太后,西夏还有梁太后,都是替子执政的杰出女性政治家。但是仁宗之后,女性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打压。我个人的浅薄见解,认为其实这算一个转折期,也就是为什么将时代背景设置为仁宗时期,想试着看历史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也不是专业的历史生,因为其实修的是欧洲地中海史,有宝宝们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留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第 4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