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38章 第 38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38章 第 38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9 13:19:13 来源:文学城

今日是小外甥朱芎的百日宴。

在古代,由于婴儿存活率低,百日宴作为庆祝婴儿平安度过危险期的重要仪式,承载着健康成长的美好寓意,及其很受重视。

按照习俗,婴儿需在这一天剃除胎发,象征 "从头开始",寓意健康成长。长辈们也会赠送银质或金质长命锁,其上錾刻 "长命百岁" 等吉祥铭文,寓意驱邪避灾、福寿绵延。主家还会设宴款待宾朋,宴席中提供象征长寿的食物(如面条、寿桃),亲友则馈赠衣物、玩具或红包。

她借口以 "为大姐二姐购置团家福" 为由,即店内所有糕点组合而成的礼盒,才被刘耘娘单独放了出来。

没错,二姐吴绮娘在3天前和二姐夫杜充一起从南阳来了这东京城,现暂住在太医局为外地医官提供的赁宅中。

杜充的族叔杜研,经太医局考试选拔,成了现任掌管大方脉(治大人杂病)的教授,近日在京中遇到一个特殊病人,特意书信给南阳杜氏宗族长老,恳请借阅族中秘藏的古方典籍。因为该药方属家族不传之秘,故特别以公文形式征调二姐夫入京参与教材修订,并携带药方进京。

半个月前刘耘娘才收到二女婿的来信,说会不日进京。然而三天前,赶在百日宴前,他们一行就来了。这是绮娘特意加紧行程,想参加小外甥的百日宴。

全家都希望绮娘能住回娘家,但是无奈家中实在没有空的房子可以安置。二姐夫杜充也表示,赁宅毗邻太医局,方便他在医局培训进修。

没错,杜研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精进医术的良机,侄子杜充的从九品医学博士乃凭借着医药世家的地位承袭而来。但这孩子自幼便展现出惊人天分,六岁就通读《神农本草经》,十二岁即在族中医馆见习问诊,十八岁就对医术却颇有专研,已经可以单独出诊。但是地方上对医术的精研毕竟帮助有限,东京城不仅病患众多且多疑难杂症,待进修后可与医局的局生一起参与考试,成绩优秀者甚至还可以进入翰林医官院任职,为皇亲国戚看病,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不同于太医局侧重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翰林医官院专为皇室、大臣及驻军提供医疗服务,兼管医官考核与派遣。以侄子杜充的天赋,杜研相信他日后佩戴鱼符加“检校官”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听到二女儿以后也会在东京城生活,刘耘娘自然喜不自胜。虽说杜充能否留京尚待考试结果,但全家对其医术皆深具信心。

这也不是盲目自信,杜充与杜研所属的南阳杜氏,其先祖正是医圣张仲景的弟子杜度。作为医圣传人,杜氏在南阳的名气之大,路上随便拉个三岁孩童,都能指出杜氏医馆在何处。

----------------------------------------------------

吴悦与青枣携两大礼盒 "全家福" 糕点款步入内,径至来到了安置娘家的侧厅。

刘耘娘正拉着依偎在祖母身旁的绮娘絮絮叮嘱,催促她尽早物色宅邸,最好与自家比邻而居。

吴绮娘笑得花枝乱颤,握着母亲的手道:" 医者街这名字虽贴合官人身份,但是这条街的房价太高了。他家中尚有幼弟,婆母岂会拨巨款供我们来东京城挥霍?倒不如娘你先看看有没有可以租赁的,我们先租赁一年。如若官人能成功考入翰林医官院,留在宫中为贵人们看病,届时再购置房产也不迟,还能有个名头向族中要钱呢。”

刘耘娘想了想,深以为然,打算等会回家就去找牙人速速看房。

吴王氏也是时隔一年再见这疼爱有加二孙女,作为祖辈,当然更关心孩子问题,就追问打算何时生。

吴绮娘这时才赧然垂首:" 官人之前说我的身子没养好,不适合有孕。本来过年时我们就在商量此事,但是恰逢调令进京,就只能暂且搁置下了。"

她年方十八,三年前嫁入杜家。杜家长辈深谙医理,主张女子十七岁后方宜生育,如此母婴安康。对儿子杜充,也是亦待弱冠之年才让其相看。

吴绮娘与杜充的姻缘还是始于医馆。

南阳地区素有中医养生之风俗,殷实人家年过六旬的长辈每年必至医馆调理。杜充就是在医馆邂逅陪同祖母问诊的吴绮娘,惊为天人,立誓非卿不娶。

按着杜氏在南阳百年医药世家的家风,杜氏子弟自然不愁嫁娶,杜充为迎娶心上人却费了一番周折。这位平素淡泊名利、偏爱隐于乡野研究疑难杂症的青年,一直以 "小大夫" 身份在族中医馆坐诊。但是为了争取婚姻自主权,他竟一反常态参加族内大考并拔得头筹,最终承袭杜家医学博士之职,只为了能让族中同意他迎娶吴绮娘。

吴绮娘和长姐吴丽娘虽然都是美人,气质却迥然不同。不同于姐姐清冷典雅,浑身做派就如翰林人家的千金一样。绮娘反而慵懒娇憨,日常举止随性散漫,经常被斥其 "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番娇媚之态。刘耘娘一直很担心女儿这般姿态有碍婚嫁,果不其然,绮娘及笄前后相看整整一年,虽得青年才俊青睐,却都被他们的母亲婉拒。

谁料某日陪同祖母就诊时,绮娘与这年轻的杜郎中随意攀谈数语,竟逗得对方满面通红、语无伦次。此后杜充竟每日亲自至吴宅出诊,名为诊疗,实则只为一睹佳人芳容。

刘耘娘见这位为婆母诊病的青年郎中仪表堂堂,年纪轻轻便已坐堂问诊。虽然观其家世可能普通,但是冲着他对婆母看病这个尽心尽力,暗想谁家能保无病无灾呢,有个大夫做女婿这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遂私下询问女儿心意,未料绮娘竟然也属意此人。

原来吴绮娘起初只是想逗逗这位面白如玉的青年郎中。她深知自己慵懒之态常遭非议,甚至有相看郎君捎信劝她收敛举止,声称愿说服他们的娘亲接纳她。这番言论让她看到就来气,直接将书信撕得粉碎。

但是这个年轻郎中,却从来没有评论过她日常举止,拿她生性放荡说教,反而说这其实为血虚之症,嘱其她多晒日光,并以《黄帝内经》食补之法为其调理,时常亲制药膳送至吴家,称可调和气血。

她素来讨厌豆腐和芝麻的的土腥气,也讨厌羊肉的膻味,只喜欢吃新鲜水果、果脯,或者甜腻之物。在这样被投喂了三个月,每日以黑芝麻红枣丸、杏仁豆腐辅以山药炖鸡汤,竟渐渐气色好了起来,手脚也不再冰凉。这般悉心照料下,对这个面白郎中自然有了不一样的情愫,因此在被母亲追问时,她也支支吾吾的说愿意。

刘耘娘正发愁如何试探这个郎中底细,询问他家里几口人,营生是什么,孰料竟有官媒主动上门提亲。至此她才得知,这个年轻郎中居然是杜家这代最优秀的子弟,还力挫族中竞争者承袭医学博士之职。

原来杜氏宗族甚是看重杜充,早便想让他继承家中世代的医官职位。但是杜充志在悬壶济世,专爱为百姓诊治疑难杂症,认为富贵人家多为膏粱之疾,于医术精进无益,是以屡屡推辞。

但是普一见吴绮娘,他平时古井无波的医者心境就无法安静下来。

即便诊得吴王氏不过富贵之症,杜充仍然坚持每日上门,借复诊之名需要调整药方,实则就只为一睹心上人芳容。知道吴绮娘在婚嫁圈因举止随性遭人非议,城中媒妁皆不看好。为了能娶得美人归,他毅然返家与族老谈判,以参加族内大考为条件,既为争取自主择偶权,也是为了谋得官身后,好请官媒正式提亲,为心上人争得脸面。

刘耘娘和吴王氏没想到这杜充用情至此,也不执意等着吴父从西北回来,立刻就给两人办了婚事。

吴悦作为这段良缘的促成者,也见证了杜充为接近心上人所付出的努力。在发现无法再借吴王氏病症上门问诊后,杜充就把视线转向未来的小姨子。这位原本专攻大方脉(成人杂病)的医者,竟转而研习小方脉(儿童杂病)。这么历练下来,居然成了跨科的能手,也未尝不是意外惊喜。

看到妹妹回来了,还提着她心心念念的糕点,吴绮娘竟如孩童般雀跃起身,伸手便欲抢夺食盒。

她本身就喜欢甜食,自嫁入杜家后常被夫君管束不得以甜腻之物当正餐,此刻早按捺不住馋虫,打算趁人不在偷偷多吃几个。

恰好此时,吴丽娘也拉着女儿朱涴妤进来步入厅中。看到小姨手上的食盒,朱涴妤也欢呼一声扑上前去。

吴悦只感觉两道身影如乳燕投林般袭来,快要把她压倒,幸好刘耘娘和吴丽娘各自拉住一人,才让她安安稳稳的把食盒放在桌子上。

掰下一小半桃酥置于女儿掌心,待其安分伏在怀中进食后,吴丽娘才腾出空和祖母说话。自从嫁来东京朱家,已经有五年没有见过祖母吴王氏了,全靠书信和娘亲、小妹传话。这次百日宴,吴王氏也是不顾天寒地冻,执意要出席,来给自己的曾外孙送上贺礼。

至于中药养生这事,我作证,是真的。

从小有点啥问题,先看看能不能用中医治疗。我们有一条街都是卖中药的,路边还会晒蜈蚣什么的,小时候可没把我吓得不轻[笑哭]

不瞒你们说,我很喜欢烈焰红唇,还有那种blingbling的眼影,我爸妈都觉得这样不适合老师,甚至还试图让我不要化妆。我和他们说,时代变了,学生只会投诉我教的差,既然没投诉,那就让他们少操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章 第 3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