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37章 第 37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37章 第 37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9 13:19:13 来源:文学城

随母亲回到吴宅后,吴悦就被刘耘娘责令在家中等候朱府送香料,自己却继续乘着牛车,携路伯往新宋门去查看城外庄子去了。

刘耘娘本来因为吴氏酪香赚得盆满钵满而沾沾自喜,此刻方知在朱府面前仍显底气不足。为给女儿撑腰,当下决意一定要继续广开财源,定要教那秦大娘子再不敢小觑吴家。

这般从隐忍到激进的转变虽有些极端,倒比母女抱头痛哭强过百倍。

吴悦望着母亲离去的背影,内心却感到欣慰 —— 面子从来都是自己挣的,若不自立,遑论他人看得起。

既然她娘都这么努力,那她自然也不能落后。

转身回了书房,取出狼毫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十三香的配方:八角、桂皮、丁香......

没错,她要做的就是河南孩子皆知的十三香。

她其实也不知道别的省熟悉不熟悉,但是这个在河南可是万能配料,调凉菜、炒菜、做汤,甚至连花卷里都可以加。

“十三香”就是一种经典的复合香料配方,‘十三’这个数字也并非实指具体历史十三种香料,而是体现这个配方的丰富性。

北宋人很早就调制复合香料作为香方熏制衣物和房间,此时香料的主要成分是沉香、檀香、龙脑香、**、苏合香等域外香材,以及丁香、白芷、梅花、薄荷、艾草、八角茴香、桂皮等中原本土的香料。大部分的香熏配方都要以沉香或者檀香为主,但是八角、肉桂、丁香亦是常用的主香材料,能提供稳定基础香气,再辅以小茴香、陈皮作为辅助香。

比如被称为文人书房香的黑龙挂香里就有良姜、细辛、川芎作为辅助香。

但是对于复合香料用在药方和饮食中的使用在北宋时期还处在摸索阶段。

其实早在唐朝,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就首次记载了治疗‘热毒瓦斯卒肿,痛结作核,或似痈疖而非,使人头痛、寒热气急者,数日不除’的五香汤配方,就是用青木香、沉香、丁香、**、藿香五味药材煎煮而成。

但在,几百年后,香料仍主要用于熏香使用,大量含香料的药方,比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在还尚未成书。

而在饮食中,她们吴氏食店,用的也是葱姜蒜这类五辛和巴蜀来的豆酱,头牌菜品炙肉双麻饼里的炙肉在烹饪时就添加了桂皮、八角和香叶,可以去掉猪肉的腥味的同时增甜且激发鲜香,因此极其受到食客的欢迎。

这也就是吴悦找到的商机,将朱家滞销的香料一部分拿出来做成十三香。在六十年后,十三香才由一个东京城的一家药铺首先研制,用它做的菜那是一个鲜香醇厚,香气浓郁,层次丰富,据传那是引得众人纷纷排队购买。

至于另外一部分滞销的香料,她决定研制特色菜品。在后世,紫苏梅子、紫苏烤鱼在长沙街头处处可见。更不要说陈皮排骨、陈皮红豆沙,这可是可是粤菜的代表。

而朱姐夫送来的,卖不出去的也恰好是这些大量收购的本土香料。想来也是,那些沉香和檀香、**这种名贵的进口香料,只要便宜一二售卖,是绝不可能堆积腐烂。

十三香其实没有固定的配比,根据食材特性调整就好,如果是牛羊肉类就多加点草果去膻,减去陈皮和山楂,不然会太酸。如果是海鲜就可以加一些香叶,突出清香,减少丁香、木香这种味大的,防止鲜味被掩盖。川渝地方喜欢吃麻辣的就多加花椒、藤椒。

主打的就是一个差不多、约莫着放、多试几次,味道就试出来了。和西方菜谱里的几克,几勺有着本质的区别。

思及此,她已是馋涎欲滴,当即吩咐青枣速往肉铺采购新鲜猪肉。先试试卤味系列,卤制猪耳、猪头肉、猪蹄、猪肝等部位堪称一绝啊,配着米饭一起吃,这就有点广东特色猪脚饭的感觉了。

反正也需要调试最符合北宋饮食偏好的卤料配方,既能满足研发需求,又可满足口腹之欲,真是一举两得。

--------------------------------------------------

无论南北口味差异,通过八角、桂皮、香叶等十余种香料卤制出的咸鲜回甜的复合口感始终是全体国人的最爱。一千年后能有绝味、周黑鸭、曹氏争芳斗艳,一千年前卤肉也能在东京城掀起潮流。

吴悦已经不想描述她们家添加了十三香后的卤肉在东京城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连在公厨吃饭的官员们也会在她家订购卤肉饭当午食。

北宋继承唐制,在尚书省、枢密院等中枢部门设 “公厨”,由光禄寺下属的太官署统一调配食材,每日供应两餐(朝食与昼食)。州府设 “州厨”,县令则有 “县厨”,经费来自地方财政,其初衷是为了集中供餐减少官员往返时间。

她先不评价是不是食堂的集体饭菜太难吃,但是单说免费供应这一点。在京城为官,房租高昂物价飞涨,大部分官员都省吃俭用,面对免费餐食自然趋之若鹜,但是他们居然会抛弃免费餐食来订餐,这就是彻底夺走了他们的心。就连三品以上大员,本可享用专属庖厨制作的鱼脍、蒸羊等佳肴,也频繁点闲汉外卖,丝毫不嫌弃猪肉 "贱民所食" 的刻板印象。

甚至,还衍生出职业绰号,唤她们家为"卤肉吴"。

当然这是一种奖励,更是对个人技艺的承认。这种将姓氏与技艺绑定的命名方式,就是早期 "品牌" 雏形,比如“宋五嫂鱼羹” 名噪一时,因此称为羊羹宋,糖人赵、烧饼张等都是如此。

但是讨厌她们家,和她们家有利益竞争的酒楼老板,则不屑地以含贬义的绰号称呼她娘为"豕肉婆" 或 "吴倌儿"。

当前,目前这还没传到刘耘娘耳中。这是店里经常接济的那些小乞儿跑来告知吴悦的,甚至提议要帮她报仇,比如他们可以趁夜往那些店门板上投掷羊粪。

吴悦当即制止了他们。

这可是属于 “秽污之物于街巷” 的行为,是会被处以杖刑的。就算他们夜晚偷偷的丢,可是那些店家都和街道司素有着良好的关系,躲起来监控那可是一抓一个准。通常身份低下的人触犯律例往往会受到更严厉的处罚,他们这群小乞丐说不定会被活活打死。

要知道这北宋的城管可比后世的还要霸道,他们身着统一的青衫制服,专门负责街道环卫工作,还可以享受专项经费并领取绩效奖金,被称为“洒道之费”。

只不过因为斗不过而无能狂怒而已,她反而不是很担心,怕的反而是那些暗藏祸心、不声不吭、背后阴你小人的。不过这也算给她提了醒,决定着手强化后厨与店内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

她特意给全体工作人员开了个会,让他们警惕有人故意在碗中投放苍蝇讹诈,或捏造食用后腹泻等虚假症状寻衅滋事。严令禁止使用变质食材,并要求店内持续点燃由香茅草、艾草、薄荷制成的驱虫香。如果有食客来滋事,要第一反应寻找官府报官,将人证和物证都留下。切记不许与那些人在店内争执,并且要对所有在店消费,受到影响的顾客送上一份菜品作为补偿。

--------------------------------------

这天,吴悦坐着牛车来到了大相国寺旁新买的店面,这家糕点坊自清明节起便已正式营业。

她兑现了与蔡翠兰等人的约定,签订了雇佣契约。事实证明,有野心的人总能脱颖而出。

蔡翠兰不仅是那群人里最快学会土窑的,甚至还自我设计出了好看的包装礼盒。吴悦就让她来负责推出寒食特色食品,也就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蒸制的青团。

她也并未局限于传统口味的馅料,比如豆沙,枣泥、芝麻花生。在听到吴悦提出创新咸口青团的建议后,结合东京城最流行的包子口味,研制出三种咸馅青团:以蕨菜、嫩笋、瘦猪肉末为馅的笋蕨猪肉馅;荠菜、豆腐干为馅的荠菜豆腐干馅;羊肉、香菇、熟栗子碎的五香羊肉丁馅。

吴悦本身只是想在这东京城内各色各样的糕点铺里杀出一条血路,就跟后世的螺蛳粉味的月饼,麻辣牛肉味的月饼一样,搞个噱头,制造话题吸引人们争论。

却没想到,咸口青团引发抢购热潮。看来国人吃货和猎奇的心是古之就有,而这三种咸馅为北宋食客带来了全新味觉体验。最终他们不得不连夜加班赶制更多咸口青团,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他糕点店铺见状,也纷纷推出咸口青团,但是作为首个吃螃蟹的人,还是她们吴家的糕点铺得到市场红利最多。

在持续两周热销时令青团后,她才通知蔡翠兰逐步缩减产量,转而推广用土窑烤制的桃酥、老婆饼,油炸沙琪玛,蒸制米糕,以及北宋时下流行的枣糕、糖脆油果、麻团、酥蜜食。还有每日烤制两炉基础款面包(也就是豆沙面包和蜂蜜老蛋糕),并且实行限购政策。

尽管只是最简单的款式,但一出炉就被排队等候的大户人家婢女抢购一空。因其绵柔湿润的口感,这些面包尤其受后宅妇人青睐,时有勋贵小姐们遣婢女专程上门要求增加供应量。

她也授意蔡翠兰回复:"待青团下架后,人手充裕时自会增加面包产量,并且还会推出全新口味。"

这样视察了下糕点店,在牛车内默默计算了下客流量,吴悦对经营状况颇为满意,这才驱车前去朱府。

我小时候,真的是十三香配万菜。吃啥都这个味。

还有,我们老家,其实传统饺子口味是羊肉胡萝卜,一直觉得这个好难吃啊,但是架不住我姥姥喜欢包。现在看了些文献才知道,合着这是北宋特色啊![爆哭]

【[彩虹屁]】再说一下更新频率,有榜就榜更,也就是一周五更![彩虹屁]谢谢大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章 第 3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