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34章 第 34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5 12:50:45 来源:文学城

“这”。

富弼盯着最后这道甜品,夹了一筷子尝了块,又看向手旁那叠似乎少了红枣和芝麻的压缩后的米饼。这俩看起来摸样很是相似,味道却大不同。刚刚因为有些饥饿,他吃了几块拇指见方的米饼入口,吃起来那是椒香咸口。

韩琦在试过一碗烩菜后,也夹起一块煎至金黄酥脆的糯米粑粑。饼身外脆内糯,美中不足的是连食几片便觉油腻,想继续吃却感觉胃似乎有些饱了。

其他人都是一样的状态,仅尝过这三道新菜便已饱腹感渐生,只能勉强尝了几口炖羊肉。接下来只能就着随菜奉上的混着茶香、奶香与蜂蜜的乳白色饮品喝了几口,便再难进食。

吴悦却丝毫不觉意外,她特意准备的这几道油腻厚重之物,为的就是让他们少食即饱。

后世吃过糯米粽子、小酥肉或萨其马,便能理解这是为何。比如,糯米粑粑里的糯米,淀粉结构难以被人体消化酶快速分解,糖分缓慢释放,饱腹感可维持 4-6 小时。而油炸食品如小酥肉、萨其马中的油脂属于高热量物质,同等重量下热量倍增。

此类由油脂与抗性碳水化合物构成的食物,完美满足 “高能量密度 耐储存” 的生存需求,在轻量化、便携性与极端环境适应性的这些优点之上,完全可以作为现在理想的野战口粮或灾难应急食品。

整个包厢的人,都默默品完了两壶清茶,评点了最近在大相国寺举办的元旦诗会的诗句,才又勉强举箸夹了几口菜。

最终,众人皆望着满桌未动半的佳肴,眼中纷纷泛起遗憾之色。

吴悦见状,适时开口道:"诸位大人见谅,我有个不情之请。"

杜衍颔首道:"小娘子但说无妨。"

吴悦接着说:"本店惯例将剩食打包收置,给予街上流浪的乞儿食用。不知各位大人可否允许我将此席剩下的饭菜施与贫童?”

富弼率先应道:"善哉,有劳小娘子。"

见众人面上憾色顿消,她知道他们一方面拉不下面子打包菜回家,另一方面又委实不忍暴殄天物,这样主动给他们一个台阶下,让他们也感觉到自己这是在施舍穷人,内心也能得到一丝丝平静。

遂福身称谢:"我代他们叩谢诸位大人厚赐。"

范仲淹叹口气:"何谢之有?终究是我等为官不善的结果。”

包厢内又安静了下来,只能听到众人呼吸的声音。

作为今日的组织者,石介起身致辞:"承蒙令尊今日闭店款待,我等铭感五内。" 言罢起身揖谢。

“天色已晚,我等也要回家了。”孙复言罢,率先举步欲行,众人随之起身。

“大人留步。" 拦下孙复一行,她将置于包厢多时的礼盒奉上。"此盒内备有羊毛加工工艺、羊粪制作燃料的方法,以及为诸位大人年后离京准备的路上干粮。干粮很是耐饥,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热水冲泡。盒内也附有食谱,诸位大人闲暇时不妨尝试制作。"

吴悦为他们每人准备了低配版琥珀叠翠糖 —— 以猪油炒米,佐以红枣、栗子。

后面两个都是当前北宋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栗子既可鲜食,也可晒干储存,常作为粮食补充,尤其在饥荒时充作代粮。红枣耐旱,适宜北方干旱地区种植,河北、山东、山西等地都为重要产地。《宋会要辑稿》提及河北沧州“枣林成片”,京东路(今山东)枣树繁茂。红枣易储存,北宋时作为重要干果和饥荒储备粮,民间还有“枣熟半年粮”之说,可见这两种在北宋之常见。

富弼收下礼盒,反问,“ 小娘子都将食谱授予我等,日后怎么开店?”

古代,食谱也是一种资源,通过家族传承,可以带来竞争优势,然后垄断市场获得高昂的利润。

她笑着答道:"这天下的生意怎么可能让一个人独揽的?再者说,给大人们的这份食谱实为简化版,只适长途旅途。虽然耐饥便携、制作简易,却滋味寡淡,只不过是一时权宜之策罢了。”

这份食谱确实简单,她将炒米和炒面配方一起列出。按四成米或面、四成炒豆粉、三成栗子粉的比例混合,加少量猪油粘合,压制成块状。可蒸制一个时辰,亦可暴晒两日。用油纸包裹携带,内置花椒叶驱虫。食用时,可以掰碎干吃,搭配凉水或茶水,也可加热水调成糊状,类似后世的“速食粥”。

泉州民间就有这样一种古老面食很是类似,相传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入闽抗击倭寇时,泉州百姓为将士准备了可随身携带的干粮“布袋炒面”,即是流传至今的“三合面”,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其制作方法就是把炒过的面粉、糖粉、油葱花拌和,经开水冲泡搅拌成糊,充饥美食两相宜,具有香甜可口、健脾补胃。

富弼不置可否,点点头,收下了这份礼盒。

吴悦只希望他能看一眼这个食谱,并且决定尝试一下。

因为就在今年,暴雨会导致河北发生严重水灾,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以京东路最为严重,流民有六七十万之多。富弼到任后,劝谕官民捐粮,辅以官廪赈济,并征集公私房舍十余万间安置流民,供给柴水,终于使五十余万人获救。

因此这炒面/炒米不只适合当行军粮,也适合当应急粮。因为水灾过后,会缺干净的饮用水和干燥的木柴,运输赈灾粮入灾区时,也会因为缺水与柴而不易炊事。但是这个不需要烹煮,配些水直接服用就可,实在是赈灾的良方啊。

吴悦将各位大人一一送至巷口,最后唯有石介落在后面。

她拉着兄长,执意要送石介回府。

在吴夏去拉牛车过来时,吴悦轻轻扯了扯石介的衣袖,小声地问“先生,弟子想问现在杭州知州是何人?”

石介似乎并不意外弟子有悄悄话与他说,也小声地回道:“说吧,你想做什么?”

她莞尔一笑,为师徒间的默契暗自欣喜:“我听闻杭州有个工匠很是不凡,不知先生可否派遣些人去,将人请来?”

石介也不打算问这个工匠她是怎么知道的,今日的这两样民生用品,已让这位弟子在他心中的分量又重了几分,也并不会觉得小娘子在胡闹。当下正色问道:"可知其名讳?"

“知道知道,此人叫毕昇,应该在一家书铺做工。”吴悦立刻解下腰间的荷包,恭敬地双手奉上:"有劳先生了。”

石介接过荷包掂量两下,讶然道:"看来这位匠人着实不凡,你这给他的车马费和月俸倒是不少。”

嘿嘿,她唯有赧然一笑。

“行啦,为师知道了。”看到吴夏拉着牛车过来,石介便收了话头,"你也不用送了,早早和你兄长归家安歇吧,明天来我府内展示怎么清洗羊毛。”说罢转身步出巷口,小厮提着礼盒紧随其后,不多时便消失在暮色中。

“我们也回吧,明早我还要去先生家呢”吴悦也轻捷登上牛车,掩口打了个哈欠。无论何时,这种大型的研讨会加餐会,着实令人倦怠,今晚这得好好休息一下。

可惜今晚她也没有睡个好觉,因为当吴悦回家时,发现家中爹娘都不在,而是去了大姐家,唯有祖母独坐前厅,满面愁容。见孙子孙女归来,老夫人方舒一口气,即刻命吴夏前去朱府探探情况。

原来大姐丽娘午后突然动了胎气,这几个时辰过去了,尚未传来任何消息。

在古代,妇人生产无异于是去了趟鬼门关,吴悦顿觉寒意透骨,心中什么样的念头都有。

吴夏听到后也立刻策马离去,过了一个时辰后,又匆匆折返,从家中库房拿走一个药箱,只道一句 "孩子尚未落地",便又扬鞭策马而去。

只留祖孙二人枯坐在前厅。

吴王氏后来索性跪在祖宗牌位前,祷念不止,祈求庇佑。

吴悦也陪着一起祈祷,生平首次祈求上天,念叨着穿越大神,保佑大姐平安。

直到次日清晨,吴夏才与父母同归。

"母子平安。" 刘耘娘虽满面憔悴,眼中却泛起欣慰之光,"丽娘虽然早产月余,但是所幸平素强健,历经艰辛终得麟儿,我们对亲家总算也有了交代。"

对她娘这话,吴悦不加以评价。但是总归,悬着的心头的石头也落下。

吴王氏年事已高,老人熬夜受损最大,刘耘娘立刻扶着婆婆去休息。

吴悦也感到困顿难支,但是还强撑着派人去石介那里知会一下,今日实在无法前去赴约。

就拖着昏沉的脑袋回去睡觉了。

睡前还在想,醒了一定要去朱府探视姐姐。

可是直到去石介府上演示羊毛制作工艺,正月十四又去了五岳观外,与人群挤在观门口,围观宋仁宗率领仪仗队求子。

她们自然无法入内,也看不见仪式。就是凑个热闹,吴悦趁机在观前买了一堆小吃,每个都尝了几口,就把剩余的丢给她哥。

一直到她都开学了,朱府那边才传话,可以来探望了。

[让我康康]因为作话希望大家不要抛弃我,有好几个小伙伴给我留言了,爱你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第 3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