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我要当太后 > 第15章 第 15 章

[北宋]我要当太后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舒钥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3 12:54:47 来源:文学城

她敛衽一礼,脆生生答道:"回先生话,我今年五岁,已随兄长通读《尚书》,粗通大义,现正研习《礼记》。"

“听说你常观兄长课业笔记,遇到有疑难的地方便追根究底?”

“正是。有时候兄长也回答不出来,便会代为请教夫子,让夫子来解答,总是能求得圆满解答的。”

石介见这个**小儿应答如流,不禁生起逗弄之意,于是就说。

“你兄长之前在县学课业尚轻,时间比较空闲。如今他拜了我为师,是要每日刻苦研习经义,恐怕无瑕分身教你了,你怎么办?”

“回禀先生,如果您允许,我可以在窗外旁听,如果先生您不喜叨扰,我也可以借兄长的笔记自学。”

“如果这两种我都不允许呢?”石介佯作严肃。

吴悦正色凝视,认真地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先生治学海纳百川,自然不会轻慢认真求学之人。”

石介愕然,久久地才说话:“你小小年纪居然还读《管子》?”

吴悦点点头。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是出自《管子》。物质基础有了,道德教化才能跟得上。

谁没听过□□呢。

她借用此典,既赞石介治学包容,又隐含求学之志,恰似 "海不辞水" 之喻,不着痕迹地拍了下马屁。

而吴悦也敏锐地捕捉到石介眼底掠过的一丝惋惜,似在慨叹她非男儿身。

她却泰然自若,性别不是界限。

可惜不是男子大概是这个时代,甚至在后世,对女性能力的褒奖。可是为什么我们要把男性设定衡量才具的标尺?

哀叹非为男儿,难道不是自困在"成为男性或者超越男性"的焦虑之中;难道不是另外一种形式承认男性身份即等同于能力通行证;难道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厌女’。

她觉得女孩子天生就很好,偏要以女儿身于这封建世道闯出一番天地。

她的哥哥是石介的弟子,也会是吕希哲的同门师兄弟,如果未来只是求个官做,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这还不够。

吕氏作为文官集团保守派的代表,吕夷简以“越职言事、勾结朋党”为由掀起景祐党争,吕公著在神宗朝与司马光等旧党联合反对王安石变法,吕希哲继承家族政治理念,其门生多属旧党,进一步巩固了吕氏作为保守派世家的地位。

吕氏家族和其他世家大族,通过恩荫和门生故吏形成庞大官僚网络,保障特权。而改革派大多出生寒门子弟,支持主张以才能晋升,这直接威胁到了保守派的政治根基。

吴悦深知,未来吕氏家族必将成为她的政敌。

她要保下石介的命,为范仲淹这一庆历改革派增强实力,日后就能成为范仲淹的政治同盟。但是这还不够,她的根基依旧薄弱,她需要军队来保护自己,还需要下层的民众拥护。

她希望平民的平均寿命能突破到40岁,希望更多的女孩不要生下来就被扼杀,希望儿童们不要被饿死。平民蜉蝣一瞬,实在太其可怜。

将头转向皇城的方向,目光似乎可以穿透宫墙,看到重重宫闱内端坐在垂拱殿的宋仁宗,吴悦在心中立誓,日后一定要走到那个位置。

-----------------------------------------

刘耘娘回来时仍有些恍惚,今日不仅她的儿子拜得名师,女儿也被先生盛赞,甚至感叹此女若为男儿必成大器。

"娘" 吴悦扯了扯母亲的衣袖,认真央求道:"悦儿也要娘缝个小书包,还要买全套笔墨纸砚。如今悦儿用的都是哥哥书房里的笔墨,等正式去听课,可不能在夫子面前借用哥哥的文具了。"

没错,吴悦也被允许可以去旁听。

石介新收的两名弟子学识水平与年龄差距悬殊:八岁的吕希哲由已弱冠之年、在石介门下治学多年的何群负责启蒙。

而吴夏的课业则安排在上午,作为亲妹妹的吴悦得以一同听课。

石介不让吴悦与吕希哲同堂授课,实为顾虑吕家观感。这对年纪相仿的小儿女若朝夕相处,唯恐吕家误会他有意撮合武将之女与公卿嫡子,以为他故意安排个破落户黏上人家吕家,而且也会伤害女方的名誉。

因此吴悦虽获准旁听,却仅限当前阶段。待两年后吕希哲完成启蒙课业,与吴夏同班上课,届时吴悦便只能归家自学,通过抄录笔记延续学业咯。

"没错,爹爹给你买套新的,咱们以后用自己的,不借别人的。" 吴军将小女儿抱在怀中,越看越欢喜。这孩子聪明伶俐,生的又好,若好好栽培定有一番大作为。

他终于开始认真琢磨前些日子曹俣的话。

原来他与同为供备库副使的曹俣同在武器署当值,其父吴温早年又曾在曹俣祖父曹彬麾下效力,这层渊源促使两人渐生亲近,常于公务结束之余聚饮。

数日前酒酣耳热之际,曹俣提及自家皇后堂姐打算物色几名小娘子入宫,陪伴4岁就被接入禁中教养的高滔滔。

原来前朝早有些风言风语,说曹皇后借 "排解宫闱寂寞" 之名,将自家外甥女接入宫中,实则刻意安排与养于宫中的赵宗实同食共学,促成青梅竹马之局,日后好造成‘皇家儿娶皇后女’,目的也只为曹氏谋划,扩大外戚的势力。

当今圣上是否能诞育皇嗣、赵宗实是否继位尚难断言,但曹皇后未雨绸缪已是不争事实。即便不能入主中宫,武将家庭出身的高滔滔若能联姻宗室子弟赵宗实,对曹氏来说,亦不失为良策。

吴军本来打算当这些为酒后戏言,他明白曹俣这番话其实存了试探,试探他是否有想送女儿入宫的心思。但是女儿年仅五岁,他确实有些不舍得。

并且他之前也没有太大的抱负,只想转任文职,给儿子谋个好出身,待其补入国子监后,授个七品小官,迎娶品级相当的文官之女,膝下再育几个孩子,日后再让他的孙子好好读书。如此数代经营下,吴家也可以跻身诗书簪缨之列,洗去武将出身的印记。

然而自举家入京两月余,他与幼女朝夕相处,愈发察觉此女天资聪颖且容色姝丽。又见儿子得拜大儒门下,心中渐渐升起了宏愿,若能培养个进士,日后儿子位列紫袍大员也是可能的。

女儿自然也要悉心教养,若能借曹俣之力入宫,寄养在曹皇后处,运气好了得赵宗实青眼,运气差了也能出宫后皇室教养的履历嫁入簪缨世家。儿子和女婿未来在官场上互相提携,吴家鼎盛可期。

他打定主意,日后寻个由头邀曹俣过府,相看小女资质。

因此晚上,刘耘娘再和丈夫商议起铺子之事,两人就细节探讨一番,又细细核算了家中的资产,决定还是尽量买下店铺,本已经躺下准备入睡,黑暗中,她却突然听到丈夫交代。

“先生也说咱们女儿聪慧,以后对她的教育也要尽心。她兄长若学有所成,她未尝不能嫁入高门。咱们要富养女儿,往后她所求之物,你若觉得不过分便尽量满足。”

刘耘娘心头一凛,随即有些苦涩的应了一声。

她隐约意识到丈夫对幼女有所图谋,却无话可说,只能默然接受 —— 女子的命运,可不就是这般由不得自己么?

吴悦对此一无所知,只觉得刘耘娘突然不再经常板着脸骂她了,无论她想做什么,都一个‘好’字。她爹也是,每次见到她都笑意吟吟,还经常从外面带一些新鲜玩意给她。

平静的水面下肯定暗潮涌动,她想不明白,也只能按兵不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过,这也算是天赐良机,怎么能白白放弃。

因此她试探的提了嘴想在家中砌一个土窑,居然当场一口答应,让她精心准备的说辞全无用处。

原本她打算借口从书中看来的驴肉火烧和肉夹馍甚是鲜美,她也想学着复刻出来,日后咱家还能靠这个赚大钱云云为借口。

不对劲。

她开始细心的观察了起来,发现祖母手腕上少了一个据说是祖父送与的金镯子,还发现她娘的妆匣里少了串大姐和姐夫第一次回门送的珍珠项链。

不过这只能说明家中缺钱,还是不能解释她爹娘对她的态度。

就这样上午跟着哥哥去读书,下午回家练字,晚上自娱自乐画一些青枣看不懂的鬼画符。

刘耘娘已经把砌窑的师傅请来了,家中的王婆居然一改往日的寡言少语。就土窑规格、炉膛构造、通风口设计及防火砖材质等细节,与师傅展开专业探讨。

吴悦这时才知道王婆居然是河北西路保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保定人。

因北辽连年侵扰,她爹爹那代就内迁到南阳落户,而王婆最拿手的居然就是做饼,不过他们老家称作火烧。

这就对了,她暗自点头。

根据文献记载,驴肉火烧的起源可追溯至宋代漕帮与盐帮的争斗。相传漕帮得胜后,将缴获的毛驴宰杀炖煮,夹入当地火烧中食用,逐渐形成这风味小吃。

虽然各家文献对具体起源说法不一,但是不管怎么样都和河北保定的漕河镇有关。

我只在北京旅游时吃过驴肉火烧,山东这么年纪了还没去过呢。

想吃淄博烧烤,想看语文课本里面的趵突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