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07梁祝】朝暮雪满山(马文才同人) > 第18章 第十七章

在他们下山寻五柳先生后,也不知道陈夫子和王卓然怎么搭上线了。

虽然那王卓然好似训斥的是陈夫子,陈夫子也面有惧色,但只要仔细观察后,就可以发现陈夫子眼睛里更多的是有恃无恐。

王卓然走到师席旁,用扇指陈夫子:“好你个陈子俊,朝廷让你监课督学,你竟然连这样的人都收进学府,你对得起朝廷给你的俸禄吗?”

王卓然一边说,一边绕着陈夫子踱来踱去,陈夫子低着头,面有惶恐:“确实是我疏忽了。”

王卓然冷哼一声,眼睛微眯:“那个人上无功勋耀堂,下无血缘亲贵,论法也不是士族子弟,你竟敢违背朝廷的规矩,乱收学子。陈子俊,你就等着被革职吧。”

山长闻听此事,已经来到了学堂,他见此忍不住出言维护陈夫子:“王大人,子俊在书院多年,监课督学,向来恪尽职守,并无越矩之行,你指的人是谁?说出来,让大家公论。”

王卓然斜眼瞥视山长一眼,他的话正中他的下怀,他就是要让这件事被众人得知,这样将梁山伯赶走就已成定局:“我说的这个人嘛,就是他。”

王卓然走到祝英台和梁山伯书桌旁,扇头指向的正是梁山伯:“正是他,他的父亲虽曾为县官,却已辞世多年,论法论理,他已是平民子弟,怎可留在本书院读书呢?”

山长本就欣赏梁山伯,自是为其说话:“留下梁山伯是我的主意,这个孩子品格高尚,敦厚至诚,本院没有理由将他逐出啊。”

马文才饶有兴趣的问徽音:“你觉得梁山伯这次会离开,还是留下?”

徽音想了想之前每次看梁山伯揽了祸事,现在依旧安然无事的坐在这里:“不好说,尼山书院本就是只供士族子弟读书,那人将梁山伯逐出是有法依理的,但是那梁山伯往日遇到那么多祸事,现在不也坐在这里?”

马文才咂舌,听徽音一说,他才想起这事来,那梁山伯总是给自己揽些事,却总能误打误撞得了旁人赏识,也算是一种天分了。

马文才心里不快,不再说话,继续当起了看客。

王卓然当然不会听到山长的话,就轻易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要留梁山伯,就得治陈子俊失职之罪;要留陈子俊,必须驱逐梁山伯,两个人只能留一个,听任山长裁决吧。”

山长震惊得无以复加,瞠目结舌:“你,太不讲理了。”

接下来就是陈夫子为这两难抉择增添了一把火,他从师席走下来,惶惶不安的跪下,请求山长不要弃他不顾:“山长啊,你当真如此忍心让我受到牵连吗?”

王卓然配合说:“山长,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卑贱学子,一个是你依仗多年的督导夫子,孰轻孰重。山长,有这么难以取舍吗?”

梁山伯站起身来:“山长,陈夫子不能走。”

王卓然一听此话,心中暗喜,恶狠狠说:“那就是你小子走了。”

梁山伯继续说出刚才被王卓然打断没说完的话:“我也不走。朝廷法度不公,为什么平民就不能读书?不能为黎民百姓献出心智呢?王大人,王大人若是好官,就该替学生据理力争,而不是反过来为难学子,为难夫子和山长啊。”

徽音无语,梁山伯至今也没有看出来,那陈夫子和王卓然合伙针对的是他,他一次次帮了那人,却不会有人领他情,就像之前山门他帮王蓝田,王蓝田也没有因此改变对他的态度。

再说朝廷法度不公,谁不知晓?士族门阀并立,皇权衰微,这法度便只会有利于士族垄断权力,他若是想要改变,单凭他一腔热血,哪怕用上百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退一万步来说,在场的都是士族子弟,享受的是士族庇荫,有谁会为了他而出头?到时候不仅不能改变不公的法度,还会将自己搭进去,被自己家族舍弃的人,在现今这个环境,近乎一生被毁。

有理想信念的士族子弟,只会在适应这个规则的条件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比如马文才可以从戎,像谢玄一样心系边关、叛乱,护佑社稷安定;亦或是像谢安和桓冲在朝廷上压制桓玄一样狼子野心的人,维护朝政稳定。

王卓然被梁山伯的话气的梗了一下:“你,你,好一个憨厚的学子,竟有一张利嘴。我,我偏不是一个好官,你奈我何?如何?你是要牵连陈夫子,还是你自己走人?”

王卓然怒目而视,口不择言,连面子都懒得维护了。

不过显然徽音预估错了,这还真有敢为梁山伯出头的,那就是祝英台:“他们两个都不走。”

他站起身:“王大人,梁山伯与学生乃是八拜之交,情胜手足,论理,他已是我祝家的义故,他的身份已经不是平民百姓,所以梁山伯的身份并没有异议。梁山伯的身份既然没有异议,陈夫子也就没有失察之罪,所以,他们两个人都不用走。”

王卓然被气得有些结巴:“你,你竟敢和本座作对?你是什么人?”

祝英台面带浅笑:“上虞祝英台。”

上虞祝家庄在会稽郡上虞也是一方商户大族,虽不是官宦世家,但每年缴纳岁银极多,自然也是得朝廷重视,因此王卓然自然也有耳闻:“你是上虞祝家庄的人?”

祝英台应下:“对,我们都是。”

被坏了事,让王卓然也记恨上了祝英台,咬牙切齿的说:“好啊,好一个祝英台,好样的。”

他这表情可不是会就此放过他们二人的样子,他甩袖离去,陈夫子也急忙跟在他身后离开了,这堂课也就就此作罢了。

徽音和马文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马文才笑了一下:“他还真是又躲过了一次祸事,不过还真是一出好戏。”

徽音接话:“就不知道祝英台说的结为义故是真,还是是假。我朝法礼,异姓结义可是要经过家族宗法大会认可才行的。”

马文才收拾东西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他难不成还敢虚报结义?这可是会连累自己家族……”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能说这两人干了什么事,他都不觉得意外,不先仔细考虑后果,口出祸言,总有一天,当祝家都无法兜住时,他们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说什么就来什么,第二日清晨,告示栏上就张贴了王卓然所写的公告:查,上虞学子祝英台,未经宗族大会认可,私结异姓金兰,士族与庶族杂处,破坏门阀制度,有违我朝礼俗,品状评为下下品。

马文才和徽音在人群前看完了公告,就准备离开,这公告一出,祝英台要想在仕途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扒开人群,梁山伯沉默着将这张公告撕下:“他这样对你不公平,我去找他理论。”

说完,梁山伯就拿着那张告示去找王卓然了,剩下学子一看有乐子可看,就跟在他身后准备去围观。

马文才转头看向徽音,见她颔首,便也和她一起去了。

梁山伯一进门,就将告示拍放在桌上:“王大人品评不公,请大人收回成命。”

陈夫子在一旁指责梁山伯:“梁山伯,你敢忤逆犯上吗?”

梁山伯否认,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不是忤逆,只是说道理,敢问大人,英台哪里败坏了礼俗了?”

王卓然听他这一问,心里已定:“就是因为跟你结义,才败坏了士族礼俗。”

梁山伯依旧不懂,想来是和法礼相关的,他了解不深:“那学生就更不懂了,山伯品状排名第一,可是大人你亲自评定的,英台与品状第一的人结交,怎么会是败坏礼俗呢?难道要跟乱臣贼子结交,才能被品为上上品,不败坏礼俗吗?”

徽音心里倒吸一口气,她这次想跟来看,就是想看面对法礼既定的事实,梁山伯是否还能如之前一样安然无事。

梁山伯的话,显然是不讲理,也带上了个人情绪,此时只需要回他一个法礼规定即可,可显然王卓然被他指桑骂槐的“乱臣贼子”气昏了头:“梁山伯,你,你强词夺理。”

梁山伯再次显露他的固执己见:“强词夺不了理,大人不回答是因为大人没理。”

王卓然气性上头,话也被带偏了:“好啊,梁山伯,朝廷礼俗,世人眼光,你都不屑一顾了吗?”

梁山伯对他说的满不在乎:“山伯不在乎世人礼俗,只在乎公平眼光。这眼光,大人您有吗?”

徽音默默想着,那些说她五兄王徽之“狂”的人,真该来见见梁山伯,这才是傲睨一切于不顾,只在乎自己的想法,从来不思考后果、影响的狂。

王卓然不明白的是,原本这事他针对的是祝英台,和他梁山伯有什么关系:“我评的是祝英台,关你何事啊?”

梁山伯走到祝英台身旁,并肩而立:“英台与山伯义结金兰,情同手足,手足有难,山伯岂能坐视不管?”

王卓然找回了一点理智,先抑后扬到:“梁山伯,我要赶你出书院的时候,你倒沉得住气,现在祝英台遭殃了,你倒急了?果然你们是兄弟情深哪,你们称兄道弟的叫得这么亲热,有谁承认过?”

梁山伯仰着头注视王卓然:“朋友相交,发乎自心,英台与山伯结为兄弟,不用谁承认,谁又能替我们不承认呢?”

梁山伯到现在还没弄明白的一个点是,他和祝英台只是好友是不会有人说什么的,但是结为义兄弟和交好友是不同的,结义是要上族谱,以后他出门在外,挂的也是上虞祝家的名号,而像上虞祝家这样的商户大族,和庶族结交,它本来所在的士族层级也会下跌,还会受其它士族轻视。

王卓然冷哼一声:“社会礼俗不承认,祝家的长辈不承认,我王卓然品状考评不承认。”

祝英台对得到下下品的品评满不在乎:“我又不想做官,品状高低影响不了我。你想怎么评,悉听尊便。”

王卓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一气之下,将手中折扇丢掷在梁山伯身上。

梁山伯摸了摸被砸中的额角:“大人此举未免有**份。”

王卓然被二人气到破口大骂,决定修书给祝家告诉他们此次事件,祝英台还补了一句让他写信时别忘了模仿王右军的行草,是他父亲最爱。

二人见王卓然被再次气到,相视一笑,离开了这里。

徽音追着他们的方向离去,她心中有疑,是以她一定要问出口,马文才见状也跟上了她。

徽音见没有其他学子跟上来,这才和马文才将那二人拦截下。

梁山伯和祝英台有些堤防的看着马文才,马文才看他们表情,嗤哼一声,撇开视线,不想再看他们。

徽音的话将他们的视线拉到自己身上:“是我寻你们,我有疑问请教。”

不等二人反应,她先行询问祝英台:“祝公子,你既是士族子弟,那理应知晓,异姓结义需要经过家族宗法大会认可才行,而你为了帮助他,捏造结义一事,你可想过这事会对祝家造成什么影响?士族和庶族结交,祝家会被其它士族排斥,你可想过?”

徽音话锋一转,便是对梁山伯的询问:“梁公子,被评了下下品,祝公子可以说他不想做官,所以不在意品评结果,但你没有祝家可以为你兜底,你若是也得了下下品的品评,你是不想做官了吗?我还以为你放在心里首位的应该是为民尽心,毕竟你经常都是这么说的不是吗?以上这些就是我的问题。”

马文才转过头,瞥了二人一眼,他对此深以为然,这也是他很难理解那二人的地方。

祝英台张嘴无言,他做事向来由他心意,又怎么会去想这些事呢?而且就算现在想过,他也不会后悔做这个决定,梁山伯对于他而言,很重要,这么想着,他快速的偷瞄梁山伯一眼,低下了头。

梁山伯向徽音拱手:“对错向来分明,今日这事英台本就没错,若是做官的代价就是弃正确、兄弟于不顾,那这样的道路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我相信即使不做官,我依旧可以为民尽心。”

那二人相视一笑,携手离开。

徽音不再多说,既然他们依旧坚定自己的想法,那她只有闭口不言了,她就等着看,他们二人能不能靠一腔热血将这样的社会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