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07梁祝】朝暮雪满山(马文才同人) > 第15章 第十四章

放完纸鸢后,也意味着端午假期结束,徽音和马文才结伴回了书院。

那之后的书院生活没了王蓝田,秦京生的到处拱火,倒是平静无波。

马文才和谢玄多了书信往来,在其中探讨兵法战略和探讨时事,他同时自然没有落下修习;徽音时不时会收到王徽之寄来的书信,都是他近些时日来的在会稽郡游山玩水的见闻趣事。

秋去冬来,直到书院褪去银装素裹,四周景物恢复了绿意盎然,也宣告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到了品状排行榜放榜日。

品状第一是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不甘,他想不到比梁祝二人差的地方。

但看到走过来的梁祝二人,他还是按捺下心里的不快,向他们到了贺。

因着心中情绪,晚间他翻来覆去都睡不着,于是起身,穿上外衣出了门,走到了品状排行榜前。

徽音在他起身时,就醒了,但思考了一下,还是没有跟上去,而是燃起烛火,等待他回屋。

马文才再看这第一次不是他第一的品状榜,除了不甘,心里还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他再次想到谢先生和他说的“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又想到和谢玄的书信往来里,他的赞赏,心里的那一点不甘也逐渐消失。

但显然有人不想让他放下不甘,马文才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就看见陈夫子站在他的身后:“你想知道梁山伯为什么胜你一筹吗?”

见马文才没有接话,他继续语带不忿:“你不知道谢安,谢宰相是多么欣赏那个破落户啊。”

马文才忍不住问他:“你说什么?原来夫子让梁山伯上榜,就是因为他认识谢宰相?”

怪不得他如此惊讶,他本来以为夫子排榜就是以品学为衡量标准,所以他如此重视品状榜,怎么也没想到夫子是以人脉为品评标准,他一瞬间只觉得自己之前的不甘很是可笑,这样一个榜,根本不值得他执着追求排名。

那边陈夫子还在继续想要挑起他的怒火:“岂止是认识啊,我亲耳听到,谢宰相对梁山伯的夸奖,更何况,他又成为琅琊王氏二公子王凝之的至交,这还不够吗?朝廷的江山都是由王谢两家扛着呢。哪怕就论真才实学,梁山伯也绝不输你,人家在订亲宴上的那个表现,连夫子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马文才依旧没作声,心里对陈夫子的话嗤之以鼻,他不认为梁山伯的真才实学比得过自己,行军打仗需要的可不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不通兵法韬略的梁山伯那种人,吟诗作对可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

不过他现在也算看出来了,不甘的明明是陈夫子,他想要挑起他和梁山伯的对立,借他的手去对付梁山伯,若他还如最开始那样冲动易怒,怕不是早就被中了陈夫子的圈套了。

他脾气比之前好了些,但睚眦必报从未改变:“这小子说不到两句话,就真的乌鸦变凤凰了,我看是该当凤凰的人没当上,那才叫人不平呢。”

他语气带着蛊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然陈夫子想要借刀杀人,那他只能自己成为那把刀。

被说中心里想法的陈夫子有些慌乱:“那谁又该当上凤凰呢?”

马文才似笑非笑,气定神闲的走到他旁边:“夫子您啊,原本夫子您可以和谢先生共效凤凰于飞的,不是吗?”

陈夫子一时间乱了方寸,情绪激动的让他不要再说:“这话又是从何说起啊?休得无礼。”

马文才进一步瓦解他的防线:“原本夫子您对谢先生的那股热乎劲儿,谁看不出来啊。要不是梁山伯插进来搅局,没准今天飞上枝头当凤凰的,就是夫子您了。我看您也是个爽快的人,有恩报恩,这有仇嘛,就报仇啊。”

陈夫子似是恍然大悟一般,马文才没再多待,抬脚离开了此处,之后的事便是他们的了,有了这一遭,马文才心情更是愉悦。

回屋时,他看见燃着烛火的房间和昏昏欲睡的徽音,心里有些愧疚,赶紧唤醒她,让她回床,自己去吹熄了烛火,至于这件事,他可以明日分享给她。

距离那日晚间,又是过了几日,今日的早课,陈夫子比以往来得晚了一些。

他维持好课堂的安静后,大声宣布了一件事:“学子们听着,书院为了裨益你们的学业,决定邀请五柳先生陶渊明前来授课。”

闻听此言,学子们在堂下议论起来,陈夫子只得再次维持好秩序:“学子们稍安勿躁,陶先生情依山水,居无定所。故本席想派一位学子下山去寻找,倘能找到,大功一件,品状排名嘛,本席定为其美言。”

听到这话,学子们大多举手,踊跃报名。

徽音也举起手,她这些时日收到多封五兄来信,看他描绘的自然风光本就向往,这次她有机会下山,想来那位陶先生情依山水,所住的地方的风景定不会差,也可以当做是游山玩水,岂不美哉?

察觉到马文才的目光,她开口解释:“心向山水,遂往之。文才兄,我还会给你带好吃的回来。”

马文才笑了笑,没说什么,也举起了手,他还是不太放心徽音一个人下山寻人。

陈夫子看着举手的众人,不慌不忙又宣布了一个对学子而言更为重要的消息:“你们要想仔细了啊,这几天朝廷派来的贤良方正考评官就要来到本书院了,下山的学子可能要错过被朝廷选拔的机会啊。”

一听这话,其他学子纷纷放下手,就剩下了徽音和马文才。

陈夫子看着他们俩人,再三询问:“你们要想仔细哟,不过此次任务艰巨,那就再多派一个人前往,你们二……”

他想着他们二人同去,回来的时间会缩短些,到时候他对王家、马太守也好交代。

他话还没说完,不知为何那祝英台也举起了手:“夫子,我也要去。”

梁山伯见祝英台举手,他也举了手,陈夫子只觉得头疼:“你们到底谁要和谁去啊?”

还没等徽音和马文才回答,祝英台抢先发言,指着徽音和马文才:“夫子,就让我和他们一起去吧,三个人也好互相照顾。”

听他这么说,梁山伯很失落的放下手,夫子见状就定下他们三人一起去寻找陶渊明。

回到房间,徽音和马文才开始收拾东西,她心里有些不理解还有些烦恼:三人一起出行,肯定会有人被冷落,他们和祝英台关系又不好,她到时候是照顾一下他,还是直接忽视他?

马文才收拾完行李、背上弓箭,看见徽音还没收拾完,反而有些出神的想着什么事,他观她神情,大概能猜出是因为祝英台的原因:“到时候你和我走一起就行了,我们是去寻陶先生,不是去和祝英台交朋友的。”

话糙理不糙,她和祝英台本就无甚交集,他的情绪用不着她来照顾,想通了后,她很快就收拾完了行李。

二人并肩向山门走去,到了山门前就看见拿着行李,神思不属的祝英台,见他们来了,他还徘徊在山门那里,像是在等什么人。

徽音和马文才对视一眼,她开口询问:“你是在等梁山伯吗?”

谁知祝英台对此矢口否认:“谁等他了,你别估算错了,我和他其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要好。”

最令人尴尬的是,就在祝英台说完这句话时,梁山伯正好来这里找他。

马文才有些不耐烦:“既然没在等人,那就先下山。”

徽音和马文才转身准备走,梁山伯却拦在马文才身前:“我想求你一件事。”

马文才听他用“求”这个字,心情大好:“你也会求我?你说吧。”

就是梁山伯接下来说出来的话让他不怎么爱听:“麻烦你照顾好英台。我接过你五球,你也立过誓的,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做到,难道你想反悔吗?”

不仅马文才不爱听,徽音也不爱听:“文才兄立过誓,他也已经做到,就算他不照顾祝英台,这也不算破坏那个誓约。”

懒得再去管他们二人,徽音拉着马文才绕过他们向山门走去,一路走,她的吐槽也停不下来:“你明明答应的是再也不欺负祝英台,怎么按照他所说的,你还得照顾祝英台了?莫名其妙,还有就算他们吵架了,祝英台那话也有些过了。”

她都不敢想,只是因为吵架,就说他们的关系并不好,如果换作是她和马文才,光是想想就真的很伤人。

徽音停下脚步,认真的看着马文才:“文才兄,不论以后遇到什么,情绪再差,我们都不要说那些伤人的气话给对方,可以吗?”

马文才点头应下,她所说的也是他想说的。

那边祝英台和梁山伯说完,才紧赶慢赶追上已经走出了一段距离的二人。

三人先去马厩牵了两匹马,徽音虽然将竹片支架拆除了,但那之后,她就不敢骑马了。

马文才牵马走在她身边:“你若是累了,到时候我们进城先去给你雇马车。”

徽音摇头:“我们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陶渊明,雇了马车也是不知驾往何处,倒不如多走走,难得下山来。”

徽音和马文才在那边聊的起兴,时不时停步看看道路旁的风景,很是怡然自得。

见快进城,祝英台打断了他们的交谈:“我们下山是办事的,找到陶先生要紧。可是山长给陶先生的拜帖上没有地址,这怎么办呢?”

马文才对此胸有成竹:“放心吧,有名有姓就自然能找到。”

祝英台还是不解:“但人海茫茫啊。”

马文才出口解释:“那就把人海聚集在一起,我有办法。”

话点到为止,他不愿再和祝英台更详细的解释。

进了城,马文才取出纸卷,提笔写好了字,将它穿过箭头,取弓射入最高的、最显眼的地标,上书“悬赏黄金十两寻找五柳先生陶渊明。”

祝英台不太放心:“这办法成嘛?”

马文才看着聚集起来的人群:“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之天性。”

徽音接话:“你看,那边人群是不是聚集起来了?”

祝英台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三人也走到了那纸卷下,马文才高声问询:“你们有谁识得五柳先生的?只要告诉我去向,必有十两黄金可得,本公子绝不食言。”

立马人群里有人出言应答:“我,我认识陶渊明。”

也有人说自己是陶渊明,甚至还有说自己是陶渊明的,现场乱作一团。

祝英台大声喝止了乱象:“好了,大家都说自己是陶渊明,那请问‘采菊东篱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最先开口的那人立即回答:“这个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作的诗,我怎么会忘记呢?‘采菊东篱下,喝完菊花茶’。”

马文才一听,就知那人在骗他,抬脚将那人踹飞:“你还是不是陶渊明。”

祝英台拦住马文才:“我就和你说了,这个办法行不通的。”

马文才一听,瞪着他,他倒要看,这祝英台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一位中年人端着两碗菊花茶,站在他们中间:“喝碗菊花茶也对啊,来来来,降降火。”

马文才本就怒火中烧,看那人端着菊花茶,以为他是来笑话他的,于是将那人端来的茶碗打翻在地:“你是何人?敢来笑话我?”

那人依旧乐呵呵的:“两碗菊花茶,两只碗,一共八文钱。”

说着,就向马文才伸出手,示意他给钱,见马文才快要压不住火气,徽音掏出钱,只想着赶紧将那人送走,免得又是一番混乱。

收了钱,那人转身背起自己的茶摊,路过他们挂在那里的纸卷时,哼嗤一声,一把扯下,扔在地上。

徽音心里也很是不快,也就没再拦着马文才,和他一起追上那人,将他拦下。

马文才愤怒的质问:“你什么意思?”

那人放下茶摊:“这世间根本就没有五柳先生这个人,你们找不到的。”

祝英台很是敬重陶渊明,自然出口解释:“这位大叔,您在市井生活,不知道五柳先生陶渊明的诗文品性,是很受世人尊重的。”

那人依旧不以为然:“那姓陶的自己说他叫五柳先生,那你们上哪去找去?”

马文才看不惯他,自然怼了他说与他无关,那人也不放过可以讥讽马文才的机会:“悬赏黄金十两,这姓陶的是得罪官府啦?还是杀人了?放火了?他什么时候这么值钱了?我怎么就不知道啊?”

眼见二人又要吵起来,祝英台赶忙让那人快走,那人丢下一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啊”,就背起茶摊离开。

徽音闻言一笑,附耳在马文才耳边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么指代意味明确的话,那人只可能是陶渊明本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