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07梁祝】朝暮雪满山(马文才同人) > 第12章 第十一章

陈夫子找到徽音时,她和马文才正在屋里温书,听到马统的通报,他们二人同感诧异。

徽音一头雾水的走出房间,单手不便行礼,她只能颔首示意:“不知夫子寻我,有什么事?”

陈夫子面有苦色,怎么受伤的偏偏是王徽音,他本以为将错都推到那罪魁祸首身上,书院就可以被摘出这件事里,王凝之的那番话,显然是不会如他意了。

他叹了一声:“王公子,你兄长来了此处,让我将你带去。”

徽音心下一凝,她寄出去的加急信件就算五兄收到了,也不可能立刻出现在这里,那来的是谁?

让马统向马文才说了她会出去一段时间后,忐忑不安的跟在了陈夫子的身后。

陈夫子带她来到一间屋前,示意她进去,就避开此处,将空间留给了他们。

徽音抬手,又在离门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下动作,手指下落,复又抬起,定下心推门进去。

她走进房间里,就看见红着眼睛,注视她的二兄,她的忐忑不安在这一刻化为对亲人的思念和依赖。

王凝之快步走到她身旁,看到她被竹片固定的左手,隐有哽咽:“小妹,你还疼吗?”

再多的坚强,在这样一句话前,都瞬间瓦解:“叔平阿兄……”

话不成句,泪已满面,她的长兄早逝,母亲离去后,很多时候都是身为二兄的王凝之照看他们,这也是为什么在子猷阿兄提出这件事时,她无法拒绝的原因。

二兄没有经世之才,在七兄的衬托下也显得平庸,可对于徽音来说,他是很好的兄长,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有他在,他们都会安心许多。

王凝之看到徽音哭的难受,心里更是慌乱着急,一向冷静的小妹,什么时候哭成过这样,可想而知,她怕不是在这书院受了很多委屈。

在二兄安抚下,徽音情绪渐稳,她虽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也不想和二兄相见场景就在自己单方面宣泄情绪里草率结束。

徽音接过二兄递来的手帕,擦干净眼泪,才询问他的来意:“叔平阿兄,你怎么会来这里?”

王凝之一贯不会隐瞒她:“我本来一是为了拜访五柳居士,二是为了同谢道韫相看,才来这里的。”

把徽音带到桌前,坐下后,他才话锋一转:“但是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谁害了你;还有,你不在河东郡,怎么会在这里?”

终究是躲不开这一问,徽音也只好坦白相告:“我担心你,听到谢道韫会来这里讲学,就来了这里,探看她为人……”

她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不准备将五兄出卖,如果单单是自己来书院的事被发现,她说有五兄的参与,他也不会受什么责怪,但现在她受了伤,情况就不一样了。

现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二兄目光从这件事移开,她细细讲述了事情过程后,又说:“叔平阿兄,是太原王氏的王蓝田伤的我,我当时以为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这想法是真的,她自然而然的红了眼眶。

王凝之的注意力果然被这句话引开,眉头一皱。

不想让他过于担忧这件事,徽音宽慰到:“叔平阿兄,别担心,我的友人已经处理好了这件事,王蓝田肯定会被赶出书院的。”

徽音说的话,他自然不会怀疑,但单单是让他被赶出书院,他总觉得太轻,而思考这类问题,向来不是他擅长的。

但他不擅长,不代表他们家没有人擅长。既能处理好和太原王氏的表面和气,全了皇族颜面,又能严惩王蓝田的方法,他相信七弟一定会有方法的。

他见门外天色渐暗,他也要写信给七弟,便开口让徽音早些回去休息。

徽音走在回屋的路上,心里不知道是不是要将遇到二兄的事告诉五兄。

而此时的王徽之正与王献之共坐连榻上,他右手执酒盏,面上微醺。

虽说七兄弟里,就数他与七弟王献之关系最为亲厚,但也架不住七弟自与公主完婚后,晚间总要跑来他这里躲避公主。

看着离去的前来寻王献之无果的公主侍女,王徽之开口相问:“子敬,你到底是如何想的?”

王献之对此不作回答,沉默的啜饮杯中茶,他现在还在将养身体,不便饮酒。

没过一会儿,王徽之的小厮捧着一封信,匆匆忙忙进屋奉上。

王徽之心里不觉微叹,怎的今日来这里的人如此之多,搅得他饮酒的心情也没有了,再一次默默思考辞官隐居一事。

小厮捧上信件:“主子,是九小姐的加急信件。”

王徽之有些诧异,这次来信怎么还是加急的,他接过信件,就看见一旁的王献之看着他,像是在思考什么“阿兄,这次小妹出远门,怎么只给你寄信?”

王徽之避开他的视线,拆开信件,生怕被王献之看出来,要是小妹去书院的事被他知道了,自己少不得被唠叨,清静更不要想了:“许是她走的时候,看你还在修养,就不想打扰你。”

但当王徽之展信,读完信后,一下惊怒至极,突兀的从连榻上站起身,全然忘了一旁的王献之:“好一个王蓝田。”

当他察觉到不对时,再想圆过去已是不能,在王献之的注视下,他也只得不再瞒着,将信递给了他。

看过信,王献之“啪”得一声将信重重放在连榻上的榻桌上:“你们怎么可以如此胡闹?”

一看王徽之之前遮遮掩掩的样子,要说他没参与此事,王献之是不会相信的,他瞒着这个事不说,这次是小妹被害受伤,下次要是出了什么更严重的情况,那时让他如何面对那一消息?

王献之下了连榻,背手踱步,眉头紧皱,终是下了决定:“明日我就启程,去把小妹带回来。”

王徽之赶忙拦在他身前:“子敬,你等一下看过小妹之前来信再决定。”

王徽之转身取来了一沓徽音之前寄来的信件,王献之看了满眼坚定的王献之,抿了抿嘴,还是转身坐回去,一封封看了过去。

他的眉头逐渐舒展,单是看着信中徽音对日常的描述,他就能感到她心中的开心。

王徽之在他旁边坐下:“我们多久没有见到这么开心的小妹了?这次她去会稽郡两年,再归来就会议亲了,在那之前,我想让她回归最开始的无忧无虑。”

王献之放下信纸,眉眼柔和了不少,不再说将徽音带回来一事:“两年之期,不可再多。兄长,明日开始就劳烦你启程去一趟会稽,去看看小妹的伤势,尽快来信。”

王徽之有苦难言,得,这下他连日常偷闲的乐趣都要被夺去了。

王献之说完,就起身准备离开,王徽之不解,这还没到平常他离去的时间。

王献之只好解释一下:“这王蓝田既然敢做这事,他当然要得到他‘应得的回报’,我先行去处理此事。”

不再多言,王献之离开了此处。

王凝之那边将信寄出后,放下心来,现在他需要的就是找个人去代替他和谢道韫相看,他在一旁可以好好观察一下她。

说到人选,既然小妹在这里,那他可以先去问问她有什么人推荐。

既已决定,他在第二日就等在学堂外,等小妹下课。

远远看见小妹身影,他就走上前,也看见她身旁还有一个人,生得一副仪表不凡、气宇轩昂的样子。

王凝之心想那人应该就是小妹说的她的友人,当真是不错,观他仪态气度,就知不会差到哪里去,也是因为听小妹说他还救了她、同时处理好了王蓝田一事,心里生出几分欣赏和好感。

他走近两人,向马文才颔首一笑:“琅琊王氏,王凝之,也是徽音兄长,幸会。”

马文才端正回了礼,王凝之让他不必多礼后,唤走徽音,二人寻了一处石桌坐下。

王凝之将自己目的说出:“小妹,你在这里可认识什么品貌俱佳的人?我准备找一个人代替我去相看,我在一旁就可以观察一下。”

说到品貌俱佳,徽音只能想到马文才:“叔平阿兄,你说品貌俱佳,我只能想到文才兄。”

回想起马文才的形象,王凝之很是认同,但他是学子,若让他假扮自己,肯定会一下就被谢道韫识破:“罢了,学子不可以,我还是去寻陈子俊帮我寻一个书院外的人吧,小妹,不久就是我和谢道韫的相看,你要去吗?你也可以将你友人一同带来,他既然救了你,他就如同我们家人。”

徽音想了一下,若是到时候看不对眼,或是被谢道韫识破时,她还可以帮衬一下,就很是爽快的答应了,至于马文才去不去,她还得问一下他。

见徽音答应下来后,王凝之将地址、时间告诉了她,端午节时在会稽郡郡治的京华客栈。

二人交谈几句后,王凝之就去寻陈夫子了,徽音也回了屋。

进门时,她看见马文才正在擦拭他的弓,想了一下,还是直接问出口:“文才兄,端午佳节,你可有安排?”

马文才心里一下有些紧张,难道她准备约他端午同过?他心下开心,展颜回答:“没有。”

徽音听他没有安排,就将端午相看一事告诉他了,问他要不要和她一起去。

马文才听到原来不是他们二人过,而是去参加她兄长的相看,有些失落,但终究是他们一起过的第一个端午节,就没有拒绝:“好,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距离端午还有一段时间,书院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平静。

王蓝田得知调查一事是由谢道韫牵头之后,记恨上了她,想着要将她在他之前赶离书院,在偶然跟踪她的时候,得了一张似乎是梁山伯写给谢道韫的情诗,学子恋上女先生,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第二日,就迫不及待将这张纸贴在了公告栏上,这事一下就吸引了众人目光。

王蓝田站在台阶上,一句句念了出来:“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梁山伯爱谢先生。”

他念完,满脸不怀好意的鼓掌:“想不到梁山伯还能写出这么好的情诗。”

徽音站在告示栏那里看那字,却越看越觉得那字很是熟悉,深得父亲王羲之书法之神韵,而能写成这样的人,她只能想到是她的二兄王凝之。

梁山伯等人匆匆赶来,他第一句话不是自证清白,而是“我明明摆在枕头底下,怎么到这来了”。

徽音扶额,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他这句话就已经将自己钉死在就是他写的这个意思上了。

王蓝田在一旁幸灾乐祸,这事一出,就算没把谢道韫赶走,那梁山伯也会被赶离书院,无论怎样,他都不是第一个被赶走的了。

很快山长得知此事,将梁山伯唤去,祝英台则是急忙去寻了谢道韫。

徽音看见谢道韫往山长那里快步赶去,她习惯性的跟着他们到了山长屋外,见他们进去后,徽音停住了脚步,先不说她没有立场发言,再说她也不准备说这首诗是二兄写的。

马文才和她同来,见她不动:“你不进去?”

徽音转头看向他,摇了摇头:“不去了,这和我本就不相关,我们回去吧。”

她也完全想通了,她有爱护她的父亲、关怀她的兄长阿姊和在意她的友人,这已经足够了。

那日后,梁山伯自然是安然无恙,在秦京生证词和王蓝田没处理好的证物佐证之下,山长下令将他逐出书院。

徽音和马文才站在山门前,看着王蓝田满脸不甘的一步三回头的样子,不禁失笑。

她抬头看着蔚蓝如画卷般的天空,白云点缀其上,心里终于平静万分。

一切的美好终止在马文才的那句“徽音,回去喝药了”,她苦着脸,她倒不是怕苦味,而是血府逐瘀汤的味道是苦中带酸,弗一入口,她就恨不得失去味觉,好让那味道从口中消失。

见她如此,马文才忍住笑,宽慰她:“马统将葡萄备好了。”

这葡萄还是她尝试过其它食物后很多次,才发现它比起甜口食物的去除酸味的效果最好。

听他这么说,徽音心里的不愿也消失,眉眼弯弯:“好吧,文才兄,我们现在就回去。”

临近端午,学子们也开始纷纷提前收拾起行礼,也到了送别谢道韫的时候。

依旧是她来时的山门,只不过那时是迎接她,现在是送别她,临到这时,徽音才突觉时光易逝,她心里有了几分难受。

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到了她和马文才分别的时候,就真是一别再无相见之时。

她鼻子一酸,低下头,只希望时间能过的再慢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