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07梁祝】朝暮雪满山(马文才同人) > 第11章 第十章

第二天早课是陈夫子的文课,顾及徽音的身体,马文才放慢了脚步,和徽音走去学堂。

也因此他们到学堂时,里面人比较多,他们也看见了很是奇特的一景——王蕙不知为何坐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中间。

等到陈夫子都来了,学堂里还有几名学子未到,王蓝田、秦京生也不在。

徽音本想问一下马文才,这是何故,陈夫子在台上宣布了一个消息:“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缺席的几位学子了,从今日开始,山长决定开启问话,查清之前演练时发生的意外。好了,开始上课。”

陈夫子今日讲的是《诗经·国风·周南·汉广》,是先秦时代一首民歌,亦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依旧是陈夫子在上面朗读,学子们跟读。

徽音右手捧着书卷,因着心里不可言明的情意,转头,轻声问马文才:“文才兄,你是怎么看这首诗歌的?”

马文才停下跟读:“换做是我,我绝对不会像这个樵夫一样。有了心仪的人,即使河水再广,再深,我都会渡过去,不让她嫁给旁的人。”

说完,他抬眼看向徽音:“你又是怎么想的?”

徽音看着他,眼中满是坚定:“若是我心仪的人,同样心仪于我,我便无论如何,也会走到他的身边去;若是他并不喜欢我,我会放手,希望他能平安喜乐,实现他的报负,也能和他心仪的人白首不离。”

从来书院,初见惊鸿,朝夕相处到前不久救她于危难之际,平时隐藏于细节处的关切……她想她是喜欢他的,喜欢到只想要他开心就足够了。

马文才避开徽音的目光,眼角微红,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一丝羞愧,却依旧不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他才不会管她是否也喜欢他,他既然认定了,那无论用什么办法,她都只能和他在一起,他不想拥有了温暖光明后,再次独自回到黑暗中。

这边两人思绪万千,学堂后方出现了短暂的混乱,坐在祝英台后方的一个学子在他桌旁发现了一张纸。

在其他学子的怂恿下,他举手问陈夫子:“夫子,我想问一下,这首诗算不算浓诗艳词啊?”

得到陈夫子同意后,他开始念纸张上写的诗:“河汉天无际,心扉一线牵。墨字化喜鹊,鲜花赠红颜。织女思废杼,嫦娥下凡间。莫待七夕夜,月伴中秋圆。”

听完这首诗,徽音捂嘴忍笑,这可不就是浓诗艳词,辞藻华丽秾艳,词意缠绵悱恻,最是为士大夫不喜的“靡靡之音”。

其他学子起哄让他说出是谁写的,徽音抬头时,正好看见陈夫子一脸紧张的神情。

徽音凑到马文才那里,小声让他注意看陈夫子的表情。

没人愿意错过这个热闹看,七嘴八舌的让那人说是谁写的,台上的陈夫子神色慌张,除了徽音和马文才,别人的注意力都在后方,自然也没注意到陈夫子的异状。

陈夫子磕磕巴巴的问:“是……是谁写的?”

那学子斩钉截铁说是祝英台写的,他是在祝英台身旁捡到的。

那边他们两人还在掰扯不清,台上的陈夫子松了口气:“祝英台,他都说了诗是从你身上掉出来的,你就快认吧,我不处罚你就是了。”

祝英台身旁的王蕙以为这诗是写给她的,她本就心仪祝英台,自然是娇羞万分的让祝英台快些承认。

本就不是祝英台写的,他怎么可能承认:“这诗真的不是我写的,其实写情诗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提什么织女嫦娥,意境这么低俗,像这种无聊的诗,要我写我还写不出来呢。”

听到祝英台如此说他写的这首诗,陈夫子怒不可遏:“你,你住口。祝英台,这首诗哪里是低俗?又哪里无聊啦?”

马文才好整以暇的看着陈夫子不打自招的样子,又看徽音爬伏在书桌上忍笑的样子,很是无奈的扬起嘴角。

见其他学子注意到他话里的不对劲,陈夫子赶紧慌忙找补:“我,我是说这首诗肯定低俗,绝对的无聊嘛。祝英台,整个书院都知道你和王蕙纠缠不清,这首诗一定是你写的,对不对啊?”

祝英台依旧不认,陈夫子还想迫使他承认,他终究是忍不住,出口比之前更重:“才不是呢,写这诗的根本不入流。”

陈夫子哽得说不出话来,气极了以打满整书院水缸的水为威胁,让祝英台承认。

梁山伯不忍祝英台受责难,起身承认是自己写的,这下,陈夫子也不知道这首诗该说是祝英台写的,还是梁山伯写的了。

最终,王蕙站起来,很是不好意思的说:“你们不要这样子抢我啦,人家会很不好意思的。”

她转身离开了学堂,学子们起哄笑起来,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以陈夫子没收了那首诗而落下帷幕。

午后,徽音用过午饭,喝完药汤后,和马文才出门漫步书院。

现在的阳光已不似盛夏时那么灼人,温煦的阳光驱散了徽音那日之后心里的郁结。

二人走到谢道韫房间附近时,看见她门前的陈夫子,二人对视一眼,心有灵犀的借着草丛隐藏住自己的身形。

陈夫子手里拿着一卷被束好的纸卷,上面还绑着一支花,一心沉浸在他的思绪里,没注意到从另一边走来的祝英台,将手中纸卷插入门上的门栓里,转身离开时,撞上了祝英台,他立即用袍袖遮面,快步离开此处。

祝英台不知道想了什么,从门栓上取下纸卷,抬手敲门。

徽音满心惊诧,隐有怒意:祝英台不会是想帮陈夫子吧?

这一想,她再也待不住,从草丛后走出来,想要去阻止祝英台。

可奈何,门先一步开启,祝英台拿着书卷进了屋。

马文才亦知王谢联姻一事,没有拦着她,和她一起敲门后,跟在祝英台身后进了屋。

祝英台看到他们除了有些惊讶,不做他想,就将手中的纸卷递给了谢道韫。

徽音伸出去阻拦的右手,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她见谢道韫和祝英台一脸不解的看着她,收回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物,讪讪一笑:“不好意思,这里有个褶皱。”

见她如此,谢道韫不再多想,看起纸上的那首诗来。

读了一遍,谢道韫脸上神色有些淡淡,评了一句“还过得去”。

徽音这边刚放下心来,祝英台又在那边说:“先生明知我问得不是这个。我是想问先生,如果有一个女子喜欢上了一个人,那她心中是什么样的感觉?”

谢道韫以为他说的是王蕙,祝英台不敢多言心中真实想法:“没关系,就算是她吧,喜欢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

谢道韫不解,这种事是他们之间的事,她又怎么好多言。

祝英台却执拗的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我可是把先生当做自己的长辈,才提起勇气来问的,这种事情怎么好到处问呢?”

她这句话一说,徽音在旁边先气上了:“祝英台,你既然知道不好到处问,就不要到处问,谢先生也说了,你心里有疑就去问王蕙姑娘便可,这是你们二人的事。”

徽音在心里小声嘀咕:谢先生才不是你的长辈,她想回答就回答,不想回答就不回答。

谢道韫摇头轻叹,让他们三人都坐下,一场争端被扼杀于无形中:“好了,就将这个问题当做闲谈即可。”

她接下来说出她认为的答案:“那大概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之类的吧。”

祝英台不甚认同这个答案:“那都是书上有的,哪里能说得准呢?您还是再多说一点吧。”

谢道韫精力全都放在学问上,哪里有时间去思考男女之情,她转眼看见徽音:“王徽音,你是如何想的?”

徽音被点到名时,心里很是慌乱,莫不是谢先生看出来她的心思了?难道她表现得很明显吗?

她强自镇定,声音有点发颤:“我认为大概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还有见过了他,就再不会注意到旁人……但这只是我认为的,不同的人对‘喜欢’的感受都截然不同。”

徽音感觉自己思绪混乱,太多想说,太多说不出来。

谢道韫嘴角噙笑,拿起那张纸,起身走到砚台前:“便是如此,祝英台。我同你一样未曾经历过,是以也无法回答你的问题。”

祝英台莫名叹了口气:“您和我才不一样呢,您可比我强多了,至少还有人写这样的诗给您。”

徽音站起身来,心中除了不满,还有不理解:若是问谁受陈夫子压迫最多的,那祝英台和梁山伯当仁不让,而现在祝英台还能帮那样的人,这不是把谢先生往火坑里推吗?

她刚想打断祝英台的话,谢道韫已经把那张纸投入砚台里,任由墨水染黑了纸张,上面的字迹不再得见。

徽音心中的气一下散去,重新坐回了椅子,是她鲁莽了,谢先生自有她自己的应对方法。

祝英台看着砚台里染黑的纸张,感到可惜:“先生你难道不想知道,这写诗的人是谁?”

谢道韫脸上情绪没有太大波动:“不知道也罢,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叔父已经将我许配给了王凝之。”

祝英台惊讶轻呼:“就是书法名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吗?你们王谢两家,是当朝权贵,大户豪门,门当户对啊。”

谢道韫脸上不见喜色:“是门当户对,可是不知道是对还是不对。”

“先生是不想嫁给王凝之?”

“叔父做主,皇上主婚,我还能说什么呢……”

徽音再也待不下去,起身贸然出声:“谢先生,学生告辞。”

祝英台这才想起,王徽音就是琅琊王氏之人。

马文才向谢道韫告辞后,也离开了此处。

徽音心里像是被一双手扼住,不上不下,很是难受,因着谢道韫对她多有照顾,她在心里就忍不住把她当成未来兄嫂,心生亲近,忽略了她本人的想法,现在一听到她真实的想法,徽音心里一边痛恨自己擅自做主的想法,一边又因为想象和现实的落差而郁闷,从现在开始,她只能将她当做先生,秉节守礼相待。

马文才出来,走到她身边时,就听见她说:“我之前想的不对,谢先生便是先生,只是先生。”

马文才听她这么说,心里有一瞬的开心,他对她很是亲近谢道韫是有不快的,但因为以后她们会是亲人,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他怎么也没想到,误解陈夫子和祝英台的后续结果竟然是意外之喜。

那厢陈夫子送了情诗后,就回了屋,一进门,就在书桌前看见一个低头写字之人,他先是不快:“什么人?”

那人闻言抬头,温润一笑,陈夫子看清他面容后,不快转为笑意,拱手施礼:“凝之兄。”

王凝之从书桌后走到他面前:“冒昧来访,子俊兄海涵哪。”

陈夫子奉承一二:“哪里哪里,凝之兄是我请都请不到的贵客,凝之兄突然造访,可有什么大事啊?”

陈夫子这才仔细思量——莫不是那王徽音受伤一事被王家知晓了,王凝之此次前来是兴师问罪的?

陈夫子心中冷汗直冒,想着不若先提起此事,让他的注意被引到加害王徽音的人的身上,而不是书院:“凝之兄,你有所不知,那王徽音被害一事,我们定会查个水落石出,如此心思歹毒之人,我会上报山长,将他逐出书院。”

王凝之此次过来,一为探访陶渊明;二为试探谢道韫,怎么也没想到会从陈夫子嘴里听到小妹的名讳,小妹不是去河东郡了吗?而且按他所说,小妹还被人害了?

王凝之背手,面色不虞:“你将此事细细说来。”

当听到徽音伤势时,纵然性子温和如王凝之,也忍不住发火:“子俊兄,本以为尼山书院享誉会稽,学子品学兼优,还让这种事发生?”

他按压下怒意,心里也知道此事他只能等调查结果出来,而现下,他只想亲眼看小妹伤势如何,遂让陈夫子将徽音带来此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第十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