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07梁祝】朝暮雪满山(马文才同人) > 第1章 楔子

宁康元年,桓温病重,认为其长子桓熙缺乏才干,将大事托付予自己的弟弟桓冲。

其次子桓济与兄长桓熙及亲叔桓秘合谋想杀掉桓冲,事败,桓冲将桓熙、桓济兄弟一起徙置于长沙。

桓济之妻,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不愿受流放之苦,遂与之和离。

同年,逼婚琅琊王氏,王献之,尽管此时王献之已有妻室,郗道茂。

琅琊郡向来四季分明,多雨季,这一场秋雨来得却比以往要早。更是合了现下王氏族人心境,府邸中失了往日和煦,只余了萧索悲戚,尤以王献之为最。

那日圣旨的到来,王献之与其妻郗道茂不过成婚半年,因着自小情谊,二人鹣鲽情深,琴瑟和鸣。

王献之随了父亲的情深,只想与郗道茂相伴一生。

他为抗旨,不惜用艾草烧足,致脚足有残,却使得公主下定了嫁与他的决心,谁不想得一情深伴侣。

公主本是喜慕有“风流蕴藉,乃一时之冠”之称的他,现下更是为其对妻子的情深而倾慕向往。

当王徽音带着侍女走到七兄王献之居处时,是轮到了她照看一二。

昨日,郗道茂不忍夫君为难,自请和离,已离去。

徽音想着昨日看到的离别之景,一贯的冷静无法保持,双眸盛满悲伤。

相爱之人,一个强忍泪水,背过身决然离去;一个不顾脚伤,步履踉跄得想要追回,他们之间如隔天堑,一别再无相见之日。

王献之跌倒在地,肝肠寸断的注视她离去的方向,终是因为近日的经历,身心俱伤得晕厥过去。

此后,徽音与家姊,王孟姜轮流前来照看,期间,父亲与其他几位兄长亦来探望过。

进入王献之寝居,她率先看向侍立一旁的小厮,见其满面悲意,垂首而立。

她心下微叹,便知七兄依旧未醒过,将随侍者遣出寝屋后,跪坐在了七兄榻旁。看着七兄失去血色,凹陷了一些的脸颊,哪里还有旧时的风采。

徽音满眼哀戚,一边担心七兄,一边还担心着离去的郗道茂,其父郗昙已死,郗家没落,她此去投奔其伯父郗愔篱下,也不知其伯父郗愔为人如何,她是否能安然无恙。

见四下除了他们便无其他人,徽音这才能将心里繁杂的思绪托盘而出。

“子敬阿兄,请不要再伤神下去,表姐一定不愿见你这样,圣旨已下,这事本就无可回转,你们亦为此抗拒过,她离去是不想连累你。你还有我们,父亲,兄长们,还有孟姜阿姊,我们都很担心你。”

说着,她的眼泪已经流下,声音哽咽。

“表姐虽与你离分,但只要想着所爱之人还活着,这便已经足够了,不是么?”

说到这里,她已经泣不成声,她想到了病逝的母亲郗璇,那是她第一次知道死别的含义,那种痛,让她每一次忆起,都如剜心一般。

那之后,使得她更加注重她的家人,而她所思所愿皆是家人可以平安喜乐余生。

当徽音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耳边捕捉到了床榻上传来的一丝动静。

她满怀欣喜的看去,就见七兄睁眼看着她,心里的喜悦散去,她立即准备站起来去将侍者唤进来,同时请个医者过来。

然而手上传来的一道不重的拉扯感,让她止住了动作,重新跪坐回去。

七兄刚刚醒来,没有多少气力,声音干涩嘶哑,这一病如山倒。

“我明白,小妹,我都明白,可我心好痛,本应同郗姐偕老,何以至此?何以至此?”

他潸然泪下,泪水打湿了帛枕,一眼望去便可知的哀痛。

见他这样,徽音哽咽无言,只得握住他的手,想借此给予他一丝温暖。

兄妹二人相对而泣,待两人都平静下来,徽音整理好她同七兄的仪容,才去将屋外的侍者唤进去,又吩咐几人将七兄醒来一事告知给了家人并同时请来医者。

见父亲,兄长,阿姊到来,她避去后方,为他们让出来了位置去探望。

站在人群后,徽音看着七兄强逼自己露出的一丝微笑,不知怎的,她心里有了一种感觉:与表姐的分离,会成为七兄一生的心结。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年方二八结两姓之欢,落得这等结局。

她转头,有些失神的透过开着的窗户看向有些暗沉的天际,心下黯然。

自那日后,见七兄精神一日日好了起来,徽音宽慰了不少。

如此过了月余,一日,父亲将她唤到书房,她到时,见除了父亲,兄长也都在场,心下有疑,应是发生了和她有关的事。

见父亲面色不虞,便知不会是什么喜闻乐见的消息。

父亲垂眸思考良久,终究是下定结论。

“太姜,明日你便去河东郡安邑,你姨祖母家寄居养病。”

徽音看着父亲,困惑不解,不明白为何要将她支离建康,去离家甚远的河东郡。

六兄王操之不忍幼妹一无所知的离家,遂出言解释。

“小妹,下月下旬,便是选秀之日,所有年已及笄的士族女子需入宫参与。”

徽音顿悟,先不说这次逼婚之事,让琅琊王氏对皇族已存怨言,就单看现今简文帝司马昱的皇后、琅琊王司马道子的王妃皆是出自太原王氏,父亲兄长都不会让琅琊王氏去淌这场混水。

和太原王氏不同的是,琅琊王氏不需要通过和皇族的联姻获取权势。

自随元帝司马睿南渡,琅琊王氏权势达到鼎盛,一度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到了现今,琅琊王氏虽不及那时之威,也和现今呈鼎盛之势的陈郡谢氏并称“王谢”,更不用说现在王谢联姻一事也已经提上议程。

阿姊前不久同北府兵中护军刘畅定了亲,现今就剩她前不久刚及笄,没有议亲,现下拖病外出,不得不说是最好的一种方法。

对此,徽音没有异议,听从了父亲的安排。

徽音从书房中退出来时,五兄王徽之从书房追着徽音脚步而来。

徽音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便驻足原地,等五兄走到身前。

五兄生性落拓,常常是一副蓬头散发、衣冠不整的样子,先时喜整洁的徽音会对此说上一二,现今对此也已然接受。

“子猷阿兄,可是有什么事?”

王徽之左右环顾,虽然此处除了他们,便是随侍的侍女,他还是遣开侍女,带着徽音来到景园偏僻处,这才将他来意告知。

“我和幼恭前不久听闻谢氏道韫将要前往尼山书院讲学。”

徽音知晓将要和自家联姻的便是谢氏道韫,但不解五兄将此事告知所为何意,因此用眼神向他表达了困惑。

王徽之继续将他的计划告知于她。

“我准备让你去尼山书院听学,探看她为人。”

徽音对此异常抗拒,书院皆是男子去求学,哪有士族女子前去听学的。

“你怎可让我去那处?我明日就要启程去河东郡,此事我无法答应。”

说完,徽音转身准备离去,然而王徽之下一句话让她停住了脚步。

“我担心叔平所遇非良人。”

徽音因为恼怒而紧绷的身躯松懈下来,这句话击碎了她的心里防线,她又如何不担心二兄呢?

想着阿姊定下亲事的时候,兄长也带着她们去先行偷看,若不是阿姊红着脸点头应允了这门亲事,兄长们也不会任由此事定下。

至于为何让她前去尼山书院,现今兄长们皆已入仕,阿姊也已经定亲,现下自己正要去河东郡“养病”,可不正好是最好人选。

徽音轻叹一声,终究还是回身答应下此事。

看着五兄从袍袖中拿出的束脩贴,徽音终究是忍不住。

“子猷阿兄,你可是早已计划好此事了?”

一边说,一边从他手中接过了束脩贴。

王徽之爽朗一笑,像幼时一样,摸了摸徽音的头顶,不出意外,得到了她冷漠的注视,无声控诉着他的行为,他对此屡试不爽。

“小妹,此去尼山书院,你只需要去那里听学两年便可,探看谢氏道韫事小,希望你在那里可以体会不同的感受。”

他没说出口的是,希望她能借此机会,找回到幼时的性子。

徽音现在的性子偏冷,而这转变都是在母亲病逝后,就好像她将自己困在了过去。

即使他没说出口,和他相伴时间良久的徽音,又怎么会不知道他的未尽之言呢。

虽然她面色不显,到底是心里温慰,应下时的声音柔和了不少。

“徽音明白,谢谢子猷阿兄。”

次日,前往河东郡的琅琊王氏车驾离开了府邸,车驾里只留有一封信件,本来应该随着车驾前去的徽音,此时换作男子打扮,只身带着一个换作书童打扮的贴身侍女和数名护送随从,便往尼山书院所在的会稽郡乘车前去。

从琅琊郡乘车前去会稽郡的一路上,看着她未曾见过的自然风景,徽音快然些许。

等她们到达会稽郡尼山山脚时,已是旬末,距离到达尼山书院报到的时间所剩不多。

看着陡峭不见尽头的石阶,徽音生出了这路上的第一次悔意,但想着她应下的事,她怎么也做不到半途折返。

搭着侍女搀扶的手,徽音一步步向上走去,穿过山林间的凉风拂过她的身畔,耳边传来的鸟语将她心绪抚平,对未来两年的书院生活多了一丝期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