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做鬼也要听八卦 > 第5章 柳忆,再见

做鬼也要听八卦 第5章 柳忆,再见

作者:妆上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45:36 来源:文学城

眨眼间,陆临在柳府已住满一年。

香依旧每日燃着。

管它是真是假,院里那抹红,总归是日日陪着他的。

白天,他临窗翻书,少年就坐在窗沿,晃着腿,讲府里的新鲜事。

“新姨娘昨儿生了,是个大胖小子,哭声震天响,把我爹乐坏了,赏了全院婆子各二两银子呢!”

陆临挑眉:“怎么,多了个弟弟,不高兴?”

少年哼了声:“哪有?那小子白白嫩嫩的,可胖了,昨儿我凑过去看,他还对着我笑——算他识相,知道认大哥。”

陆临无奈失笑。

这一年,灾情渐渐缓了,街上的粥棚撤了,陆音也胖了不少。

上个月出府见她,小姑娘还拉着他的手,叽叽喳喳讲个不停。

夜里,陆临偶有梦魇,梦见灾年的饥寒,梦见柳府的阴森,少年就坐在床边,轻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那调子很熟悉,是柳商弹了十年的那首,也是柳忆当年学了几个月,都没学好的那首。

有时,陆临问起:“你当年,到底是怎么死的?”

少年沉默了。

陆临这才想起,眼前人是假的,怎么可能知道真正的死因?

就算说出来了,也不过是他凭着《八卦录》里的只言片语、柳夫人零碎的回忆,自己编的故事。

傍晚,柳商来了。

他如今已定下去京城的日子——柳夫人托那位大将军,替他谋了个校书郎的差事。

官不大,升转却不难,再过半月便要启程赴任。

“大嫂,”柳商递来一个锦盒,“这是江南产的松烟墨,质地细润,你平日爱画,或许能用得上。”

陆临接过,刚要道谢,身侧就“飘”来一道红影。

“诶诶诶?二弟弟,又来送东西?你那差事,是我托梦跟娘求的,你要谢也是谢我!”

陆临忍着笑,道谢:“多谢二少爷,此去京城路途远,你多保重。”

柳商看着他,欲言又止——自香的秘密被挑明后,陆临便不再刻意扮女子。

如今素衣松发,反倒比先前的女儿装,多了几分山野少年的朗气。

柳商喉结滚了滚,终是没忍住问:“你……何时走?”

陆临如实答道:“如今灾情已平,粮食也凑得差不多了……再过两个月吧。”

他顿了顿,又开口:“二少爷,府的旧事,你能与我说说嘛?”

“你是指?”

“关于夫人的。”

柳商沉默片刻,终是轻轻点头:“好。”

那一夜,两人坐在院子里,讲了很久。

府里的旧事,并不算秘密,只是没人跟陆临这个“外人”多提罢了。

柳商敢开口,是因为这事的根,本就埋在他生母身上——周姨娘。

别看柳老爷如今老态龙钟、对柳夫人唯唯诺诺。

年轻时,那可是个会讨姑娘欢心的角色——长得俊不说,还嘴甜舌滑,情话一套接一套。

柳夫人当年,便是被他这副“深情款款”的模样迷了心窍。

那时的柳夫人,可是当朝大将军的嫡长女,金尊玉贵,何等风光?

先皇曾有意为她赐婚,属意的人选,正是如今的圣上。

可柳夫人却铁了心,说自己心有所属,非柳老爷不嫁。

这事把老将军气得够呛,放话要与她断绝父女关系。

谁料柳夫人性子也烈,竟真的与娘家划清了界限,执意下嫁柳老爷。

可柳老爷娶她,从一开始就带着算计——柳老爷看重的,从来不是她的人,而是她背后将军府的权势。

刚成婚那几年,柳老爷还装模作样供着她,总觉得老将军终究疼女儿,迟早会松口,帮衬柳家生意。

可左等右等,老将军不仅半分情面不讲,还在暗中使绊子。

眼看“攀高枝”的算盘落了空,柳老爷对夫人的耐心也耗光了。

尤其在夫人怀着柳忆、身子最重的时候,他堂而皇之地纳了第一个妾——也就是柳商的生母,周姨娘。

周姨娘出身不高,是柳老爷从戏班子里赎出来的,性子软,模样却俊,一双眼睛像含着水,瞧着就让人心疼。

柳老爷纳她,一半是泄愤,故意气气那“高不可攀”的柳夫人,一半也是图省心,周姨娘不像柳夫人那般有脾气,事事都顺着他。

柳夫人本就出身将门,性子傲得很,哪受过这种委屈?

可那时她怀着柳忆,肚子大得像揣了个球,连站都站不稳,只能躺在床上,连发作的力气都没有。

生柳忆那日,她偏逢难产,血崩不止,情形凶险,几乎是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差点母子双亡。

万幸的是,柳夫人的弟弟,小将军专程从京城赶来,还带了两个宫里的御用接生嬷嬷。

正是靠这两位嬷嬷的手段,才把柳夫人母子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可惜那时边境战事吃紧,小将军只在府里待了半日,叮嘱婆子好生照料姐姐,便又披甲策马,赶去了边疆。

后来府里老人私下说,那两个宫嬷嬷,还是小将军背着老将军,亲自去求了皇上才换来的。

先皇对当年柳夫人执意下嫁商贾的事本就不满,若不是小将军立了军令状,说若不能平定边境之乱,便战死沙场、绝不独活。

先皇这才松口。

柳忆出生,是个男婴。

柳老爷的心思又活了——这可是将军府的嫡亲外孙!

老将军就算再狠,总不能不管亲外孙吧?

更何况,如今将军府虽是老将军掌权,但迟早要交到小将军手里,而小将军那般疼姐姐……

他对柳夫人的态度,立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每日雷打不动地往正院跑,嘘寒问暖,对柳夫人和柳忆更是宝贝得不行。

柳夫人本就念着骨肉,见他这般“回心转意”,心也软了。

那段日子,一家三口,倒也真过了段安安稳稳、有说有笑的好日子。

可这好日子,没持续几年,变故就来了。

柳忆四岁那年,老将军力战殉国,尸骨尚未归乡,小将军又困守孤城、生死不明,还被奸人构陷,扣上了“通敌叛国”的重罪。

一夜之间,风云变色,天翻地覆。

奇怪的是,此事传回朝堂,先皇却迟迟没有动作。

一来老将军刚血洒边疆、尸骨未寒,此时追责,恐寒了军中将士的心。

二来小将军“通敌”的证据模糊,多是旁人臆测,并无实据。

更何况,小将军年少成名,曾屡立战功,是实打实的国之栋梁。

先皇对他本就存着几分惜才之心,自然不愿仅凭几句流言,就贸然定他的罪。

于是下了道旨意,以“老将军忠烈可嘉、小将军战功在身”为由,暂不追究“通敌”传言,只说“待战事平息、小将军归来,再行彻查”。

消息传回柳府时,柳夫人正怀着第二胎,给柳忆梳着小辫子。

柳老爷听说此事,脸都吓白了。

老将军没了,小将军“通敌”,将军府眼看就要倒台了!

要是这罪名坐实,他们柳家也要跟着陪葬!

自那以后,他彻底撕下了伪装,日日在府里摔砸抱怨,话里话外都骂柳夫人是“克父克弟的灾星”,骂她连累了整个柳家。

柳夫人怀着身孕,本就身子重,又被他这般磋磨,没多久,就动了胎气,早产了。

这一次,比生柳忆时还要凶险。

血水流了满床,是她自己咬着牙,硬生生熬过来的。

孩子生下来就没了气息,大夫还私下说,经此一遭,柳夫人这辈子,再难有孕。

柳夫人的心,就是从那时起,彻底冷透的。

父亲死了,弟弟蒙冤,丈夫凉薄,连腹中的孩子也没能保住。

这世间的苦,好像一夜之间,全压在了她身上。

唯一能让她牵挂的,只有身边那个还不懂事的柳忆了。

她不再指望夫妻情分,把对父亲的愧、对弟弟的念、对亡胎的疼,都砸在了这个儿子身上。

柳忆身子弱,她就请最好的大夫,炖最贵的补品。

柳忆喜欢听戏,她就请戏班子进府,连唱半个月。

柳忆爱记那些市井八卦,她就吩咐下人,每日把街上的新鲜事说给儿子听。

可她越是护着,柳忆就越病弱,越像个养在温室里的花,经不得半点风雨。

之后的两年,是柳夫人这辈子最阴暗、最熬人的两年。

周姨娘怀孕了,足月生下个儿子——正是柳商。

那孩子生下来就哭声洪亮,脸蛋红扑扑的,满月时便能咯咯笑,比起常年药不离口、弱不禁风的柳忆,简直是天差地别。

柳老爷乐坏了,对这个庶子宝贝得不行,日日往周姨娘院里钻,对周姨娘的态度越发纵容。

那两年,边境的消息传得极慢,快马加鞭送回来的,也多是些模糊不清的传闻。

有时说小将军突围了,正往京城赶。

有时又说孤城已破,小将军战死了。

真真假假,没人能说清,只把柳夫人悬着的心,反复撕扯。

外有弟弟生死未卜,内有家宅不宁,柳夫人就像走在一条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路上。

脚下是泥沼,四周是寒风,唯一的光,只有柳忆那句软软的“娘”。

可就连这点光,周姨娘也容不下。

她开始在柳老爷耳边吹风。

起初只说自己出身低微,怕将来孩子长大了,受柳忆这个嫡子的气,怕自己护不住他。

后来,见柳老爷不反驳,胆子便大了。

“将军府那边迟迟没消息,姐姐如今……怕是也没了靠山。她那个儿子,身子弱成那样,药罐子不离手,怕是也活不久了。”

“老爷您是一家之主,府里总该有个能撑事的主母,我不求别的,只求能和姐姐平起平坐,好好带大商儿,替老爷分忧……”

几句挑唆,正戳中了柳老爷的心思。

他本就不喜柳夫人的强势,当年娶她,全冲着将军府的权势。

如今柳夫人没了靠山,在他眼里,早就不配再做柳家的正室。

于是没过多久,柳老爷竟铁了心,真要“抬平妻”。

他要让周姨娘与柳夫人平起平坐,同为柳家主母,连柳商的名分,也要改成嫡子。

府里的下人得了风声,看柳夫人的眼神都变了,连周姨娘出门,都敢悄悄换上正红色的衣裙。

却不曾想,“抬平妻”的文书还没拟好,小将军凯旋归朝的消息就传来了。

“通敌”的罪名,先皇已下旨平反。

小将军班师回朝那日,京城万人空巷。

先皇亲自出城相迎,加官进爵,赐了黄金万两、良田千亩。

没几日,小将军就从京城赶到了柳府。

沙场之上,他身中数刀、血流不止时,没吭过一声;被诬陷通敌、困守孤城时,也只咬牙撑着,从没想过认输。

可路上,听到姐姐的遭遇——早产失子、再难有孕,日日被磋磨,还要受姨娘的气。

这位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将军,竟气得浑身发抖,眼眶红得吓人。

赶到柳府时,他没见柳老爷,而是下令封锁柳府,彻查府中旧事。

没过半日,府里的老人、稳婆、伺候过柳夫人的丫鬟婆子,全都带到了他面前。

刑讯之下,真相很快水落石出——柳夫人当年的难产,不是意外;柳忆自幼体弱、药不离口,也不是天生的。

这一切,都是周姨娘的手笔。

她买通稳婆,在汤药里加了寒凉之物,害得柳夫人大出血。

柳忆自幼病弱,是她日日在孩子的汤药、辅食里掺慢性毒,慢慢磋磨。

就连柳夫人再难有孕,也是她暗中买通大夫,在调理身体的药里加了绝育的成分。

桩桩件件,皆是毒计。

证据确凿,小将军怒火中烧,让人把周姨娘拖到正厅,当着柳老爷和全府下人的面,下令杖杀。

陆临听完这些旧事,久久无言。

他原以为柳夫人的执念,只是单纯的思子成狂。

却没曾想,那执念背后,是半生的磋磨、数不清的背叛,和拼尽全力才护住的一点骨血。

柳商继续说:“将军当年怒到极致,本想连我和父亲一同杀了,是母亲拦着。”

“母亲说,父亲虽凉薄,却是大哥的生父,杀了他,大哥这辈子,就真的没爹了。”

他顿了顿,喉结滚了滚:“至于我……还什么都不懂。”

“后来呢?”陆临轻声问。

柳商答:“后来,府里的事,全由母亲说了算。将军回了京城,每隔几月,就派人来查府里的事,确保母亲和大哥安好。”

陆临深吸一口气:“二少爷,多谢你告诉我这些。”

柳商摇头:“没什么,这些事,憋在心里太久了,说出来,也痛快些。”

他顿了顿,又道:“我此去京城,或许……不会再回来了。”

陆临愣了愣:“为何?”

“母亲有将军照拂,府里有父亲打理,我留在这,除了给大哥弹弹琴,也没什么用。”

陆临点头:“也好,京城繁华,或许能让你忘了府里的旧事。”

柳商笑了笑,没再说话,起身告辞。

夜色渐深,陆临转身回屋时,就见红衣少年坐在窗沿,晃着他的大长腿。

陆临问:“柳忆,这些事,你都知道嘛?”

少年答:“我不知道,娘从来没跟我提过。她总说,我只要好好吃饭、好好长大,别的都不用管。”

“那现在知道了,你……恨吗?”

恨周姨娘的狠毒,恨柳老爷的凉薄,恨自己短暂的一生,都在病痛和算计中度过。

少年沉默很久,才开口:“不恨,就是有点气。气她凭什么害我娘,气爹为什么不护着娘,也气自己小时候总生病,让娘天天担心。”

陆临心头一软,伸手,指尖轻轻碰了碰少年的衣角——明明是空的,却好像真的触到了一般。

“柳忆,你娘很爱你。”

“我知道。我也很爱她。”

半月后,柳商启程赴京。

陆临去送了,递给他一个布包:“里面是些点心,路上饿了垫垫。此去京城,万事小心。”

柳商接过布包,喉结动了动:“你……也多保重。去了江南,若有机会,我会去找你。”

陆临笑了:“好,我在江南等你,带你吃最好的鱼米,看最美的荷花。”

“好。”

马车驶远,陆临转身回府,刚走到月洞门,就见一抹红影晃过。

“他走了?”少年音带着点小别扭,“哼,走了也好,省得总来送东西,扰我清净。”

陆临挑眉,快步跟上:“怎么,又吃醋了?”

“谁吃醋了?我只是……只是觉得他走了,府里的八卦少了很多,不好玩。”

“好好好,不是吃醋,是为了八卦。”

少年突然凑过来,小声问:“你真要带他去看荷花?还吃最好的鱼米?”

“嗯,”陆临点头,“说好了的,自然要算话。”

少年“哦”了一声,撇撇嘴,没再说话。

接下来的日子,柳府愈发安静。

柳老爷终究是耐不住性子,陪着新姨娘和小儿子没几天,就以“打理京中生意”为由,匆匆跑了,把一院子的琐事丢得干干净净。

新姨娘年纪尚小,不过十七八岁,还是个半大的姑娘,哪懂怎么照顾襁褓中的孩子?

没几日就手忙脚乱,巴巴地抱着孩子,怯生生地去请教柳夫人。

柳夫人起初还绷着脸,语气淡淡的,不愿多管。

可架不住那孩子软乎乎的,小脸红扑扑的,笑起来时,竟有点像小时候的柳忆。

时间一长,她的心也渐渐软了。

起初只是指点几句,后来干脆把孩子抱到屋里,亲手抱着晃,比亲娘还要上心。

有时陆临去请安,总能看见柳夫人坐在廊下,抱着那孩子哼曲。

阳光洒在她身上,眉眼间少了往日的冷硬,多了几分难得的柔和。

陆临站在廊下,远远看着,忽然觉得,柳夫人眼底的执念,好像淡了些。

那道困了她多年、名为“柳忆”的枷锁,似乎正被这个新生命,轻轻撬开了一道缝。

“娘好像……不那么难过了。”少年站在他身边,望着柳夫人的方向,声音轻轻的。

陆临点头:“孩子是软的,能暖人心。”

少年撅起嘴,走过去,看着那孩子小声嘀咕:“长得还行,就是眼睛比我小,鼻子没我挺,嘴巴也没我红。”

陆临:“……”

自那以后,柳夫人的正院渐渐有了生气。

新姨娘性子软,知道柳夫人是真心疼孩子,便日日抱着孩子过来。

柳夫人的心思,渐渐都放在了小婴孩身上。

她没再频繁叫陆临去“听梦”,也没再追问“忆儿今日说什么了”。

供桌上的香,不知何时换成了沉香,没了曼陀罗的迷劲。

可陆临总会趁没人时,悄悄把香换回来——换那支能让他看见红衣少年的香。

他想听少年絮絮叨叨,“姨娘今天又被小弟弟尿了一身”“厨房张婆子的孙子考上了童生”。

……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转眼,又过了一月。

陆临算着日子,粮食凑够了,灾情也平息了,是时候走了。

他找了个机会,跟柳夫人提了离开的事。

柳夫人愣了愣,没立刻答应,只是抱着孩子,沉默了很久。

“要走了?”她问,“江南……真有那么好?”

“嗯,”陆临点头,“有水,有鱼米,能让音儿好好长大,也能让我……过些安稳日子。”

柳夫人低头,看着怀里熟睡的孩子,轻轻叹了口气:“也好。你本就不属于这里,是我留了你这么久。”

陆临笑了。

他知道,柳夫人会让他离开的。

因为柳夫人从不是什么心狠手辣的主母,而是个被思念困住太久的母亲。

离开那日,陆临去了祠堂。

他站在柳忆的牌位前,燃了三炷香。

没再点那迷香,只点了普通的檀香。

“柳忆,我要走了,”他轻声说,“去江南,看荷花,吃鱼米……好好活着。”

檀香燃得很稳,少年没有出现。

走出祠堂时,陆临也没有回头。

马车早已候在门口,陆音站在车旁,见陆临出来,立刻扑了过来:“哥!”

“走吧,”陆临笑着,牵起妹妹的手,上了马车,“咱们去江南。”

马车驶离柳府时,陆临掀开车帘,往后望了一眼。

柳府的红墙高宅,渐渐缩成一个小点,消失在视线里。

这场由曼陀罗和执念编织的梦,终是醒了。

可那个穿红袍、爱听八卦、会吃醋的少年,却真真切切地,陪他熬过了最荒唐的日子。

或许,柳忆从未真正出现过。

或许,那抹红影,只是他的心魔,是他的念想。

但那又如何?

他记得就好。

马车一路向南,奔向那个有水、有花、有鱼米的江南。

陆临勾了勾唇,轻轻放下车帘。

再见了,柳府。

再见了,柳忆。

他摸出怀里私自带走的《八卦录》,慢慢翻着。

翻到最后,是一行小字:「狗没被卖,掌柜的给它拴了铁链,后来生了五只小狗,跟它一样凶。」

这字,其实不是柳忆补写的。

是他幻觉最盛时,仿着柳忆的笔迹,一笔一划添上去的。

终究是自欺欺人罢了。

他无奈失笑,随手掀开下一页,指尖却猛地顿住——

新一页的空白处,孤零零落着三个字。

既不是柳忆儿时那软乎乎、歪扭扭的字体,也不是他后来仿写、刻意放缓的字迹。

而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笔锋——凌厉、利落,带着股藏不住的锋芒。

三个字,力透纸背。

「江南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