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尊茶客 > 第2章 太史令序

尊茶客 第2章 太史令序

作者:张寒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9 21:06:59 来源:文学城

——截取浪漫,整体悲哀。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太史公作《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公谦,曰:“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先人丰功伟业,吾一小儿,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

-

-

-

我从小就信鬼神之说,因为我就是鬼神。

我问长安姑姑:“我们活在彼岸吗?”

温苏在旁边嗤笑:“老子活得好好的,就你成天幻想自己活在阴曹地府。”

温苏是我的亲弟弟。

他说得是。我在地球、在中国、在怀南过得挺好的,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温苏打游戏还要连WiFi呢,我天天悠个车钥匙满城地晃。

直到我听到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我实在太好奇了,到底有多美。

——问题来了,地图上没有怀南,历史上也没有怀南。长安姑姑不会老,她活了千年万年。

温苏悄悄问我:“姐姐,姑姑如果现原形,会不会变成一条大白蟒啊?”

他总觉得姑姑是女娲。

我吓傻了,冷脸揍他,说:“不是!”

美女蛇,甭管是女娲还是白素贞,谁来了都不好使,想想都害怕。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历史悠久,和姑姑年龄也符合得上,他这么想也没错——虽然姑姑不是。

温长安是历史。

玄鸟生商。

她永生,是因为历史永生,历史不会死,她也死不了。

怀南温氏,祖有状元及第,南迁至姑苏,有民定居于江苏常州。蒙祖上福荫,悠然度日。

温氏于瓷都、浮梁、姑苏、徽州都有生意,温氏至今,现在已有三十代。

-

-

-

-

-

我从小就发觉怀南温宅与别处不一样,它让我看不出哪年哪朝建的。

秦汉唐宋元明清,榫卯石砖冬瓜梁——总有不属于一个朝代的房屋结构,却能和谐地融进温宅的草木里,连温苏住的混凝土别墅院里的西式喷泉也并非和中国园林格格不入。

我猜是温长安的手笔。

我猜的。她在我心里无所不能,修个房子应该不难吧。

年少渐长,看了几本盗墓小说,忍不住对照自己家里头有没有什么机关密道。温宅太大了,地下城、地上城——真的有!毛骨悚然、细思极恐,我在最能胡思乱想的年纪遇见了最匪夷所思的建筑设计,我在突然间由享受温宅大好景色变成害怕这是阴曹地府。

那种害怕是从脚底板往上爬的彻骨寒凉,哪怕后来我高考数学不过百,都没让人这么害怕过。以至于我有一段时间致力于确定温苏是不是活生生的温苏。

屋木不朽、草木不枯、岁月不催,我不是死了吧?

可我觉得自己活得蛮好的,有吃有喝有学上。平时心情不好还能和温苏打打架。

温长安听得笑倒在藤椅上,笑毕,眉眼弯弯地问我:“怎么,温隽想出去啦?”

出去,离开怀南。

我想。

我说:“温苏想出去玩儿。他心里匪着呢。”

温苏在温长安身后默默翻了个白眼,撇着嘴没否认。

小样,我不了解他?某人心里肯定都乐开花了。他比我更想离开怀南。天天在我面前说:“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他《项脊轩志》背得挺可以的。

温长安撑着手肘琢磨,她不说话,整个宅子似乎都滞住了。

“温隽啊。”她闭着眼睛喟叹一声,“可怜你是太史令。”

我和温长安一样,是太史令。

温长安说,永生不是恩赐,是天罚。

凡人都想长生不老,活个一百岁、两百岁、一千岁、一万岁,活成个老不死的老神仙。

可是温长安却不想永生。她说,你若是见过承平盛世又见过劫后孤城,便懂何为天罚了。天罚给你永生,逼着温长安经历了历史里最悲最衰的景。

承平盛世繁华好,劫后孤城尽黍离。

-

-

-

-

-

温苏还是没能离开温宅。

他身子骨太弱了,打娘胎里的毛病。温长安说再等些时日。

“过些日子,我送你去瓷里,风水气候都好。”瓷里产瓷,江南一带有温家的生意,去那里养人,也让人放心。

我呢,我去了茶舍。

忘川茶舍。

茶舍都是过路人进来喝茶的,忘川茶舍在苏州城里的景点,卖东西贵,明前茶、谷雨茶尤其贵。怕没人来买,最后就随意了,大爷大娘来喝茶,进来的时候把铜钱往门口的大石盆里一丢就行,给多给少都随意。门口大石盆里有丢铜钱的,金子银子也捡到过。大石盆儿分成几个格子,种了三丛水养铜钱草,绿油油的,和反光的金子、银子放在一起。

当时我没觉得这东西有多重要,现在金价涨了,我才后知后觉温长安有多大本事。

有钱是一种本事;在人类的地盘,不按照人类的规则赚钱而变得有钱,这更是一种本事。

茶舍的茶很好,食品安全过关,可以放心吃。

茶分散茶和茶饼。茶饼上得少,来茶喝茶、看戏、听人说书的人却很多,经常有人问有没有苏州评弹。来唱戏的分好几个班子,都是祖师爷级别的大师,运气好还能听温长安唱两句。

忘川,曾经温长安叫它忘川河。

连接着九重天的故渊。

在茶舍后门,推开小柴扉,灰尘漂浮在阳光中,粒粒可见,穿过这一缕光,会去到忘川河。这是人间和彼岸相连的地方。我没去过彼岸,听温长安说人死后都会去彼岸——彼岸很漂亮,种满彼岸花。

“你还早着呢,再在人间好好活个几十年,向往彼岸做什么?”温长安是这么说的。

我那时还不懂,什么是太史令,以及我为何是太史令。

而温长安呢,这个真正的太史令,一个在彼岸人间来去自如的人。她不是白发苍苍、佝偻着背的老太太:她很美,是那种历史积淀下纯粹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气质出众,气势凛然,气度飘逸,气场强大。

很抱歉,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形容温长安身上那股令人捉摸不透的劲儿。

神本无相。

哈,这句话也是被我用上了。

-

-

-

-

-

鬼神之说——科学唯物主义,二者相悖。

温长安一脸淡然地捧着一杯茶,从容不迫地说那些往事。我没疯,她也没病——是真的,历史。

我知道彼岸、太史令、神佛等等听起来很离谱的东西后,没有很害怕,反而很好奇。一个彼岸,诸神坠落,太史令永生,够我琢磨很久了。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理论下生长的人,温长安告诉我的所有的一切,如果我告诉街边上任意一个人,大概会被推进精神病院。

这太颠覆从前的价值观了。

-

-

-

-

-

我问温长安:“历史是什么?”

她答:“时间。”

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瞬间,什么是永恒。时间从哪里来,空间从哪里来。三维,还是四维。真遗憾,我不是学物理的,也不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不懂量子物理怎么定义的,是不是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还是说科学是不切实际的科学——那一刻,我恨不得自己是智商148的门萨俱乐部成员。

我有一瞬间是崩溃的。

救命,以后看鬼片还怎么骗自己“都是假的”。

“姑姑。”我严肃地对温长安说,“我解释不通。”

她大概想劝我别钻牛角尖,欲言又止。

她说:“你不要把唯心的东西往唯物上套。也不要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混为一谈。”

她还不明白吗,我没被吓得两眼一翻就已经做到了。

-

-

-

-

-

那天天气很好,我听温长安说了很久。

彼岸和现实是一面镜子,彼岸是更高维度的现实,以时间、空间为坐标,创造了一模一样的、镜像的世界,就像给唐宋元明清各个开了个单间,相互存在又互不打扰。

我没有去过彼岸,却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生死、历史、时间。

她首先问我:“你眼前有过‘走马灯’的场景吗?就像在某一瞬间觉得这件事情你本身就经历过。老人们说这叫‘走马灯’,可这样的回溯就是你的历史。”

“有过。”我坦诚,“……什么叫就是我的历史。”

她懒洋洋地倒了一杯茶,茶香袅袅里,她笑道:“就是,你以为的,就是真的啊。”

她的意思是,我真的死了。

只是你现在过的生活就是为死亡后那一瞬的“走马灯”做准备。我属实不能理解她嘴里的因果——人活着,是为了死。

温苏后来听我谈起,也皱着眉不理解:“有病吧?”

当时和温长安面对面聊天的我,也惊恐地觉得,不是姑姑有病,就是我有病。

和一个上古神仙聊价值观,我和疯了有什么区别?

怎么不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爷爷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老神在在的说,更有说服力。

历史的堆砌是由一个神实现,不是由众生实现的。温长安就是历史,她看着历史一步步地向前,看朝代更迭,时间更替。于是她又把这些历史记载下来,写成了历史。

用时间写历史,像是没有来由。

我又问了一遍:“那如果按照神话,宇宙、世界、我们,从何而来?”

温长安说:“就假装是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吧。温隽,这已经超出哲学范畴了。”

这得是宗教学或者神学来解释清楚的东西。

我垂着头,听见她说:“温隽,你知道历史的特征是什么吗?”我不知道。

她眯着眼,有一搭没一搭地晃着手里的团扇:“是孤独。”

她说:“空间上、时间上,历史是因为人连起来了。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在这千年万年里有好人、有坏人,你若是看过了所有的这些,就会觉得,历史也不过是一段时间。太史令从前还不叫太史令,没有人看透历史,所有的历史都是孤独。”

“你读史,知道强汉盛唐,也知道晚清懦弱。我们都向往宋朝繁华,可又受不了政治黑暗。最后浑浑噩噩,身处当中觉得此时胜过历史上任何时刻,觉得去哪里都不如在原地……”

去哪里都不如在原地,我被这句话一下子刺激到。

“举个例子吧,”温长安说,“烛之武退秦师,你知道吗?”我点头。

“秦师退矣——没有后来,郑伯死,子兰即位,子兰亲晋,郑公亲秦,中间大大小小不知打了多少多少仗,郑亡,秦也不知不觉亡了国。还不如停留在秦师退矣那一刻。”她喝了口茶,缓了缓:“你不会质疑我吧?”

她问。

我答:“不会。”

“你瞧。”她笑起来,美目盼兮,“截取的历史体现浪漫,而整体的历史趋向悲哀。直白点,我会告诉你,整体大于局部,悲哀多于浪漫。”

浪漫主义是历史里的繁荣代表。

那以后,我无数次仰望星辰、敬畏草木,会有过一瞬仿佛理解“何为历史”的细微感觉——我只是一个虔诚的执笔者,服务于人间、神界、彼岸。

太史令,大概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存在。

我甚至相信温长安会在某一瞬间就离开我。因为她不属于人间。她是历史的化身,她让我疑惑历史的存在。

-

-

-

-

-

温长安这个人不知来处,不知去处。

《西游记》里唐僧拿着通关文牒总是会说:“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到西天取经。”即使是金蝉子,也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明确自己的去处和来处。

一个没有来源和去处的人,是很可怜的。

她窝躺在藤椅里,手里捧着一杯升烟的热茶,看着远方。她会玩鲁班锁、会用飞刀、会十八道茶序、会设计、会医术、会打铁、会煅兵器、会制瓷、会琴棋书画、会篆刻、会造船、会染布、会火药——大家不用羡慕,如果你活了几千年,因为太无聊,你什么都会学会的。

温长安成日里无所事事,瞧着悠然闲适,却是极目不见故土,极致孤独。

她说:“实在不行,你就把历史当成一种信仰,并把它当作信仰一样解释一切。”温长安的声音沉沉的:“认真扮演好你的角色,把它当成一种游戏、一种体验就好。”

“我们……”我不确定地问她,“我们又是什么呢?”

“我们都是历史的组成啊——其实我们也没什么不同的。”她看着茶杯里的茶叶浮浮沉沉。

“记载我们眼里的历史吗?我们永远看不见世间所有人啊。”我大惑。

“可是历史不是春秋,所以,我们没有春秋笔法。”

“温隽。”她看着我的眼睛道,“太史令只记史,不添油加醋,一板一眼,只留史记,功过留于他人评说。”

-

-

-

-

-

历史是写给谁看的?

这个问题很好笑,写给历史里的人看的。

有人不看历史,有人小看历史,有人不敢看历史。

人人活在历史,人人创造历史。

在循环往复里,无数仁人志士殉命于历史。

温长安仍旧端坐在赤烟彼岸里。有时,花开得很盛大,一树都红了。一树又落了。这样的树八百年一春一秋,一枯一荣。反复枯荣里,温长安什么都看过。她本是一个瞧不出年纪的人,实在是因为那张脸太漂亮了,谁会猜一张好看的脸是个活了几千年的老神仙呢?可她是历史,她天生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那份威严是没有人敢撼动的。

她看中国从玄乌生商,此时神道殒落,诸神皆殁。商汤灭夏,武王伐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商鞅变法。赢朕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秦二世而亡。楚汉争,西汉建。东汉光武中兴,末年三分天下,曹魏建立,司马夺权,晋朝晦暗,南朝死在《玉树□□花》。隋唐演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北宋建立,南宋偏安一隅,北境金契丹。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朱元璋建立明朝,废宰相,郑和七下西洋。皇太极盛京称帝,李自成北京灭明,清军入关……

历史湮没好多年,太史公说:“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

博物馆里写: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纸上、画在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事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里写的是历史的枯荣。温长安仍旧端坐在彼岸里。花开的很盛大,一树都红了,树梢坠着古铜色的铃铛和暗红的木牌,风一起,哗啦啦一片。这棵树八百年一春,八百年一秋。

“铜鸟一觉醒来,时间飞行三千年,太阳还是那个太阳。”

如果人死了,去阴曹地府、忘川、奈何桥——那神死了去哪儿呢?

神是不会死的,他们有一次又一次轮回,那里不叫神墟,也不叫神落。

死亡不可怕,神殒则居彼岸。

月地云阶。

时间对于神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彼岸融时间、空间,一些历史人事儿物件都在彼岸,还有个诸神皆殒,唯留她一人的神道,彼岸之神温长安。

今天您在这儿茶舍喝茶,端一碗清茶,我尊您为茶客,闲聊天儿,听听神话。

信,便再就历史;不信,便破命格束缚。

历史记载兴亡。国家灭亡之后,有复国之日;中华文化一断,永无补救之举。我们都要想一想: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将往何处。

历史深处仍有灰烬,灰烬深处仍有余温。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

-

-

-

-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以儿女之情,寄兴亡之感。

诸篇文章极尽浅薄,多的是风花雪月,夹杂着“以儿女之情,寄兴亡之叹”,不知会有几人看透。温长安期盼着太史令能研究春秋战国史、秦汉史、三国史、魏晋史、五代史……表面上满篇考证,骨子里谈的都是成败兴衰的政治问题,即使无人能解。

只是可惜我才疏学浅,没有这个能耐,学术是学术,闲谈是闲谈,我绝不逞能。

可历史沧桑,儿女私情真真是片面而不值一提。多少英雄豪杰雄姿英发,又有多少江南游子栏杆拍遍。历史里记录的是惊天动地。可创造出历史的是每一个榫卯里的稀松平常、风云坠落、鸿鹄扶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沧海难起,巫山已平。

-

-

-

-

-

史无载,吾载。

怀南太史令温隽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