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醉花阴 > 第40章 第四十章

醉花阴 第40章 第四十章

作者:陆凌卿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1:50:14 来源:文学城

三年光阴,倏忽而逝。

楚遂安已年方二十一。

昔日他与寻梦阁净名公子那段惊动都城的风月往事,于世人而言早已淡去,于他,亦如隔世幻梦,缥缈难寻。

只是偶尔在更深夜阑时,他会独自取出那张朽木琴,信手拨弄几声泠泠清响——那是净名当年唯一留下的念想。

说来也奇怪,这三年来皇帝虽夜夜留宿后宫,雨露均沾,勤勉不辍,然而六宫之中却再未闻一声婴啼。

皇帝子嗣如此凋零,楚遂安便理所当然地被推至台前,以储君之仪栽培。

他虽未被正式册立太子,然满朝文武皆心知肚明,将来承继这东江山的,除他之外,已无第二人选。

所幸楚遂安早已褪去昔日伪装出的纨绔表象,眉宇间日渐沉淀下沉稳与锐利,言行举止皆透出不容小觑的威仪。

傅修亦如是。

二人一改往日荒唐,竟显出明珠拂尘之彩,叫朝中诸臣蓦然惊觉:原来这两位,从来就不是真正的朽木,而是藏锋守拙、韫玉待时之辈。

于是,昔日那些对六皇子的轻视与非议渐渐转为观望与认可,甚至暗忖:将这东安社稷交予此子手中,或许......并非坏事。

皇帝静观其变,见朝局如此,加之自身子嗣艰难,便顺水推舟,逐步让楚遂安协理政务,涉足朝堂核心。

楚遂安也来者不拒。

三年来,他将自己深埋于浩繁卷宗与纷杂国事之中,近乎贪婪地以公务填满所有时辰,试图以此麻痹神经,忘却那个名为“净名”的幻梦,以及幻梦之下那个名唤“莫九思”的、冰冷而尖锐的真相。

他绝口不再提起那个曾放在心尖上的人,连同他最亲近的傅修都以为,他早已放下。

楚遂安自己也近乎相信了这一点。

他以为,只要不言,便可当作不想。

只要不想,便能算是忘记。

然世事终不遂人愿。

三月前,竺兰哈尔国铁骑突袭东安边境,烽烟骤起,戍边大帅力战殉国。

东安国强盛了数百载,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共主,四海臣服,万邦来朝。周边诸国无不俯首称臣,岁岁纳贡,不敢有违。

长久的太平与绝对的强势,磨钝了獠牙,也松懈了筋骨。朝野上下,居安思危者日渐稀少。

加之从前东安战无不胜,名将辈出,反而使得近些年来,军中未能涌现出几个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昔日的车骑将军董勇,倒是一员难得的骁将,战功赫赫。可当年他唯一的儿子惨死于已故的废太子楚明睿之手,此事成了董将军心中无法愈合的创痛,自此他便意志消沉,远离军政核心。

如今若要请他重新挂帅,于情于理,皆非最佳人选。

朝堂之上,关于“何人能前往边疆主持大局、抵御外敌”的争论持续了数日,愈发激烈。

楚遂安亦位列其中,凝神听着各方陈词。

正当众臣争执不下时,站在他身侧的傅修悄悄用手肘杵了杵他的后腰,压低声音道:“楚六,怎么样?要不......咱俩去?正好建功立业,也叫那帮老古板看看咱们的真本事!”

国难当头,楚遂安本就存了亲赴前线的心思,闻言当即出列,面向御座与满朝文武,清晰有力地陈述了自己愿往边关御敌的意愿。

然而,他的提议立刻遭到了几乎全体朝臣的严厉反对。

理由无他——楚遂安如今是陛下仅存的皇子,是东安国祚未来的唯一希望,绝不能再亲身涉险,有任何闪失。

傅修见状,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也顾不上朝堂礼仪,便与那些斥责楚遂安“不知轻重”的老臣们激烈争辩起来,双方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

高踞龙椅之上的皇帝面色铁青,沉默不语,但那紧绷的下颌与威严的目光已明确表示,他站在反对楚遂安亲征的朝臣一方。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之际,一个清亮而沉稳的声音打破了喧哗:

“父皇,”

三公主楚寒宁稳步出列,从容行礼,“儿臣有一言。”

三公主楚寒宁素来在朝中颇有威望。她文武兼修,性情刚正不阿,处事公允,连皇帝也对其格外青眼,破例允她一个女子之身参与朝政,聆听国事。

此刻,她稳步出列,声音清朗坚定,“父皇,诸位大人。边境危局,需人坐镇。寒宁不才,愿毛遂自荐,领兵前往边疆,御敌平乱。”

此言一出,殿内先是寂静一瞬,随即不少大臣面露思忖之色。

细想之下,三公主楚寒宁确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她能力出众,身份尊贵足以震慑边军,且并非皇子,无需担忧国本动摇。很快,便陆续有臣工出列,附议赞同。

傅修在一旁却听得火起,忍不住冷嗤一声,语带讥讽,“诸位大人好生搞笑。平日里你们享太平富贵、争权夺利时,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今真到了要命的时候,倒推出一个女子去冲锋陷阵?真是好大的威风!”

今日亦来上朝的摄政王傅相礼,素来极少在朝堂发声,闻言不由轻斥了儿子一句,“修儿,朝堂之上,不得无礼。”

他沉吟片刻,却转向御座,缓声道,“陛下,老臣以为,三公主殿下确是眼下最佳人选。臣,附议。”

丞相鸦延也随之出列,拱手道,“陛下,三公主师从摄政王,文韬武略皆得真传。既有摄政王首肯,想来必有把握。臣亦附议。”

楚遂安见局势如此,心下焦急,正欲再次开口请命,龙椅上的皇帝却已看穿他的意图,不容置疑地率先开口,一锤定音。

“准奏!”

皇帝目光扫过殿内,当即下旨,“封三公主楚寒宁为平虏大将军,即日点齐兵马,率骁骑、虎贲诸营,前往边关,督军御敌!务必扬我国威,平靖边患!”

楚寒宁敛衣跪地,声音沉稳如山,“儿臣,领旨!”

散朝之后,楚遂安快步上前叫住了正欲离去的楚寒宁。

“三皇姐,”他神色凝重,语气带着歉疚,“此事本是我的责任,不该由你前往边关涉险。”

傅修紧跟在他身后,连连点头附和,“正是!楚六说得对,我们这就去求见陛下,请他收回成命,边关打仗,理应由我们男人去!”

今日皇帝坚决不允他二人同去,很大程度便是因摄政王傅相礼仅此一子,绝不能让其置身险境。

楚寒宁闻言却轻轻笑了。

她素日待楚遂安亲厚,此刻见他二人真心为自己担忧,心中颇感欣慰。

然而,她却缓缓摇头,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六弟,小王爷,”她目光清亮而坚定,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国难当头,岂分男女?我虽是女儿身,亦怀报国之志。更何况,我首先是东安国的公主。”

她顿了顿,继续道,“这些年来,我因这身份享尽尊荣,受万民供奉,得朝廷优待。既承其重,便当担其责。如今边疆告急,正是我履行公主职责之时。此去,义不容辞。”

这番话,说得傅修与楚遂安皆是一怔,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敬佩与触动。

“便是今日父皇要我去和亲,我也是同意的。只不过是换种法子,成亲之日亲手杀了竺兰哈尔国的皇帝罢了。”

楚寒宁抬手,轻轻拍了拍楚遂安的肩头,语重心长:“你留在京中,更要勤勉上进,刻苦钻研,若在学问上有什么不懂之处,可以去找大皇姐请教。你要早日真正担起江山社稷之重任,切莫让我与父皇失望。”

楚遂安郑重点头,“三皇姐放心,我定不负所托。”

楚寒宁这才露出满意的神色,转身离去。

傅修在她身后郑重行了一礼,目送她的背影,眼中满是敬重。

待她走远些,他才碰了碰楚遂安,低声疑惑道:“欸,三公主这是往哪儿去?不像回公主府的路啊。”

楚遂安略一沉吟,望着那方向道,“看这路径......应是去寻鸦云隐道别了。”

两人顿时想起那位宰相之女对楚寒宁隐而不发的心思。

傅修不禁摸了摸下巴,纳闷道,“楚六,你说......三公主她......就真一点都没察觉?”

楚遂安叹了口气,“这些年我算是看明白了,三皇姐处处精明,唯独于情爱一事上,迟钝得令人发指。”

他对楚寒宁的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不过你放心,我的武功多半是她教的,她之能远在我之上,又深谙谋略,此去必定能大获全胜,平安归来。”

楚遂安刻意忽略了对面是竺兰哈尔国、是莫九思的故土,更回避了楚寒宁可能与莫九思兵戎相见、甚至......取其性命的可能性。

他只是笃定道,“待她凯旋,我定要设法帮她二人一把,捅破那层窗户纸。”

傅修并未察觉他眼底深藏的一丝复杂情绪,只笑着捶了他一下,“好啊,算我一个!”

三个月前,楚寒宁一身戎装、英姿飒飒奔赴边关的情景犹在眼前,她那番掷地有声的“承其重,担其责”的誓言仿佛还在楚遂安脑海中回荡。

可如今,鸦云隐却一身缟素,面色惨白如纸,直挺挺地跪在楚遂安的面前。

直到鸦云隐哽咽着说出那个噩耗,楚遂安才如同被惊雷劈中,彻底明白了究竟发生了何等惊天动地的变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