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醉红妆 > 第184章 彩楼评诗

醉红妆 第184章 彩楼评诗

作者:琅琊土豆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8:54:26 来源:文学城

昆明池是当年汉武帝为练习水战所建,占地面积十分辽阔,有一对石像雕塑相隔两岸,据说象征着牛郎与织女。

乘着舟子在湖面上轻摇,看着夕阳片片降落,从遥远的西面迎面扑来,轻轻的落在湖面上。船浆推开那泛着金光的透明薄纱,缓缓向湖中岛屿驶去。

正值初春之季,皇帝在昆明池中央的彩楼设宴,宴请了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

小舟端头卧着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面容之上轻盖着一面玉扇,身侧卧着另一女子手拿折扇为她送风。

清风拂过,顺来了阵阵青草香,听得玉扇面下的女子轻言道,“婉儿在瞧本宫么?”

那是怎样一副画面呢?

女子一只手撑着头,侧身拿着折扇,在她身旁轻摇,见她询问也毫不掩饰道,“殿下灵动贵气,臣挪不开眼。”

太平执起玉扇翻过身背对着她,“本宫已年过四十,灵动这个词用得不妥。”

接着又作势叹道,“半老徐娘,哪里还有半分少女灵动之感。”

上官手扶在她肩头,“殿下恐已忘记,儿时在太液池,殿下便喜好这般卧在小舟之上。”

“臣为殿下举着玉扇遮日,瞧见那强光透过扇面变得柔和许多,洒在殿下的面容之上,美极了。”

太平闭着的眼眸微动,原来这人对自己竟这般观察入微过。

嘴上却淡淡说道,“上官大人只是倾慕于本宫的美貌么?”

“天下貌美之人数不胜数,大人可都这般端详过?”

这无赖的问题出自她之口,属实是不罕见。

分明是在夸赞她,但就是要变着法的为难人。

“那殿下呢?”

“只是钦慕于臣的才华么?”

太平此刻却更加无赖,起身摇着玉扇,慢悠悠说道,“谁说的只有才华?”

“还有这倾世容貌,亦是打动人心呢。”

她承认得坦然,她爱上官婉儿的才华,爱她的容貌,爱她的清高,亦爱她的傲慢。

当初母亲告诉她,上官婉儿不会下嫁给任何一个男子时,她便没有再执着将她带到公主府。

这样的一个人,世间任何一个男子都配不上她。

上官婉儿呢?

船浆将水面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那水声在上官耳中犹如一首有规律的美妙乐曲,她单手撑起身子,替那人轻摇折扇。

巧笑看着她。

看了许久才说道,“天下貌美之人繁多,却都不是月儿。”

她第一眼爱上的是在凤阳阁院中看到笑得那般恣意的月儿。

即便是如今回忆起,那挪不开眼的目光依旧印在心中,她似乎是她的宿命。

小舟靠岸,上官扶着太平上了岸,那郁郁葱葱的草木林中散发出的清爽气迎面扑来,穿过一条曲径便能看见一座跨河木桥,站在木桥之上便瞧见了东面的彩楼。

整座楼宇依水而建,藏于青木之中,足有四层之高。

那亭阁四角的飞檐,犹如大鹏鸟飞翔时展开的翅翼,而那四面的彩绫随风飘扬,彰显得建筑更为华丽。

上官望了一眼那挂在飞檐上的铜铃,在暮色苍苍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的孤寂。

这时候,亭阁中的灯盏却悉数亮了起来,风轻轻划过铜铃,增添了一丝热闹。

“长公主殿下,上官大人。”

“陛下在彩楼正等着你们呢。”

穿着绯色衣袍的内侍疾步上前同二人说道。

太平看了一眼长廊尽头的宴席,清一色都是五品官员,不乏还有些熟悉的面孔,比如宋之问,张说等。

“今日陛下宴请了五品以上的官员么?”

太平一边提着衣裙一边上楼问道。

“回殿下,陛下说了,今日难得有兴致,将他们聚在一起一同赋诗。”

说着便看向上官,“由上官大人当评判,选出一首最好的来。”

二人不语,待登上望月楼瞧见皇帝与皇后正同大臣们一同在戏耍,那窦怀贞更是当众为上位跳起了胡人舞蹈,惹得一众人哄堂大笑。

皇帝喜好玩乐,下边的人自然是投其所好,身旁的内侍提了提嗓子宣道,“长公主殿下到。”

正玩闹的众人静了下来,而太平扫视了那一片喧嚣后笑道,“皇兄正与诸位玩得尽兴,怎停下来了?”

皇帝笑道,“这些把戏不过是玩笑一番罢了,正等着妹妹将上官大人带过来评判诗词呢!”

皇后也附和道,“月儿可是让陛下好等,陛下已命群臣赋诗,只待婉儿一到,便可分个胜负了!”

太平执起上官的手走到皇帝身侧的席位坐下,皇帝便吩咐近侍将大臣的诗笺都呈上来。

坐在楼下饮酒的一众人见状纷纷站到长廊处仰头围观,期待自己的诗作能够入得了那位大才女的眼。

“在下的诗笺能在她手中滑过,那也算是一大幸事了。”

一名弘文馆的学士发出感叹。

“瞧你那点出息,比起鉴赏诗文,我倒是更好奇她同长公主殿下到底是什么章程。”

另一名学士有些调笑的语气说道。

“你不要命了?!”

那人却并没有收敛,而是继续说道,“你瞧长公主殿下将驸马都撇在一旁,执着她的手一同入席。”

“若是没有私情,我如何也不会信。”

“她们就是有私情。”

说话的人是宋之问。

见那两位年轻的学士还有些诧异,他又补充道,“二位难道是今日才知晓么?”

“长公主殿下为破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私通的谣言,曾在终南山下公开设宴,宛若婚礼一般将情意公诸于众。”

“二位没有听过么?”

两人茫然摇摇头,他们自然不知晓,那日的宴会除中书丞相外,到场的皆是皇室宗亲。

但也足以传得沸沸扬扬,宋之问今日自然又帮那两人宣扬了一番。

正说在兴头上,却只见楼阁之上如雪花一般飘下那沾了墨的宣纸,有些甚至落在了几名学士的璞头之上。

是上官婉儿。

她将无法入眼的诗文悉数从楼台之上随手便丢了下去。

她的眼中向来是容不得那些陈词滥调。

“她太过张扬了,太过张扬了!”

“历来听闻她不喜金银器具,想是一位谦逊之人,怎处事这般张扬!”

“上了位,自然是不一样,背靠长公主殿下这颗大树,未免是要抖尽威风。”

太平瞧着她手掷诗文的背影,是从前未见过的潇洒,似乎是在将自己这一世的风光都抛洒在这彩楼之上。

她衣袖翻飞,宣纸齐舞,楼下众人争相接捧,害怕自己的诗文落入尘土之中。

皇帝与皇后也被这场景渲染得兴奋起来,甚至吩咐乐师为此场景开始奏乐。

乐声越发紧凑,眼见她的手中只剩下两页宣纸,上面署名宋之问和沈佺期。

只停顿了一息,便见着她右手手指微微一松,那诗文便轻飘飘的从楼阁之上落下。

站在头里的学士抢先捡起那页诗笺,呼喊道,“这是沈大人!”

“上官大人手中的定是宋大人的诗文!”

一男子听闻后匆忙站出向彩楼上的人喊话,“素来听闻上官大人博学,但下官之作为何会逊于宋大人。”

“还请上官大人给下官一个说法!”

上官将手中的诗笺展开,娓娓说道,“沈大人与宋大人之作不分上下,只是尾联有所差距。”

“沈大人之作尾联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词气已竭。”

“而宋大人之作尾联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

“故而宋大人略胜一筹。”

谦逊在上官眼中并非优势,她看重的是诗句的气场,要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豪气。

她出生于掖庭,受武皇眷顾做了女官,在那残酷的政治中心,她在做皇帝的棋子,也在为自己在皇帝身边争得一席之地。

在那一次又一次的政变中,她靠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绝不是妄自菲薄的谦虚而活下来的。

所以宋诗更得她欣赏。

沈佺期又仔细揣摩了自己的尾联,才俯首行礼道,“论气势,下官确实输了。”

这时候太平却站出说道,“无妨。”

“沈大人虽输了气势,好在未失君子之风度,本宫倒觉得应当赏才是。”

说着便面向皇帝,“陛下,您说是吗?”

她这是在打宋之问的脸。

众目睽睽之下,皇帝自然是要给足她面子,抬声说道,“自然。”

“那便赏赐华清池沐浴。”

此时天色已然漆黑,远远望去诺大的岛屿只瞧见这彩楼闪着烛光,月光如碎银一般落在湖面上,承载着那薄薄的白雾,一同流淌过拱桥。

太平在席间饮酒,望着月色神色渐渐有些迷离。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

这是出自先秦时期的诗句,描写男子与女子在上巳节这一天相约同行踏春,途中互相戏虞,再到互相赠予芍药花的场景。

当年在华清池时,上官便吟过这首词,此时伴随着笙乐声又听到有人唱起了这首词,似乎又唤醒了太平年少时的记忆一般。

她放下手中的酒殇,在亭阁之中翩跹起舞,宛若凤凰落入凡间一般。微风将两侧的樱花瓣吹落在空中,在漫天花雨中只瞧见一抹华丽的身影在风中飞翔。

上半阙唱闭后,上官示意宫人停下,自己便挽上了下半阙。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她的唱词清雅,与月下的舞蹈配合的相得益彰。

在这华丽的彩楼之上,似乎旁人都黯淡下去,只剩下她们二人凭着默契,互诉衷肠。

她们也许同忆起了当年在华清池的曲水流觞,本以为那是自己与对方最后绚烂的日子,却没曾想遭命运捉弄,竟得上天馈赠这样多的时光。

尾音落在那满地的樱花瓣上,太平收回舞姿,醉眼朦胧的倒在唱诗人肩头,嘴中喃喃道,“陛下,妾不胜酒力,让上官大人送妾回去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