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宫的牡丹开得正丰盈,赏花的人却是淡淡的模样,瞧不见那色香,也望不着那梦影似的。
身侧的女使手持着裁月模样的玉扇轻微扇动着,听得那人轻言道,“殿下与上官大人已然抵达长安了么?”
女使微微颔首应道,“回县主,前儿个传回的消息,已安然抵达了。”
女子听后转身行至园中的凉亭处,席坐在琴案前,抬手抚上那琴弦。
她的琴音历来是有魏晋嵇康之风,而现下传出的琴音却带着些愁苦的意味。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唱到这里时,庭院外落下一脚步,女使正想回禀,却见来人摆手示意,便紧闭了双唇。
妇人缓缓走近,听得凉亭上的女子继续唱和。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这首诗曾在洛阳城中广为流传,名为“洛阳女子行”,全诗本是写高门贵妇的女子生活奢靡,但点睛之笔却在最后一句。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曲闭后,妇人已然行至亭台处,女子抬眼望着那一双凤眼,立时便收回了落在琴弦上的手,起身俯首道,“妾参见陛下。”
皇帝背过身说道,“嫣儿跟朕进到大殿来。”
“诺。”
这园子是李嫣儿在宫中的住所,如同上官的书斋院,在墙边种上了许多的三角梅,皇帝微微侧目,只看了一眼,便抬脚跨过门槛。
李嫣儿跟在身后一同进了大殿,俯身站在皇帝身后,只听上位席坐在软榻上才缓缓说道,“嫣儿自小在朕身边长大,朕早已将你视作女儿一般。”
“本想着要为你指一门好的婚事,却不想那年你在王府说出如此决绝之言。”
“如今可曾后悔?”
女子微微俯首应道,“回陛下,妾如今依旧是不改初衷。”
皇帝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李家,个个是情种,先皇如此,太平如此,连你…”
“也是这般。”
说罢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也罢也罢。”
“好在你与太平姊妹情深,想来不至为个情字便不顾血缘亲情了。”
女子微微笑道,“陛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一切都是妾的命。”
皇帝轻点点头说道,“嫣儿明白就好,情最是强求不来。”
李嫣儿默然,听得上位继续说道,“月儿同婉儿已然抵达长安,此番朕不止意在让月儿替朕祭祀先皇。”
“如今已然立春,朕想着也是该回长安瞧一瞧了。”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眼眸中流露出一丝难得的柔情眼波,故土难离,既为了政治远见,也是为了实现当初先皇的遗愿。
她总不至于要抛下先皇一人在长安。
李嫣儿俯首道,“陛下的意思是?”
皇帝收回神色继续说道,“朕思量再三,准备加封你哥哥为右金吾卫将军,与你一同随行护驾。”
李嫣儿微微抬眼继续问道,“那殿下与上官大人…”
“她们二人,朕自有安排。”
在皇帝的心中,长安还有诸多事宜须得那二人去协调,她不放心太子,亦不放心相王李旦。
她坐在软榻上,神色有些恍惚,她已然老了,这么多年过去,如今身边值得信任的,除了自己的女儿,竟然就是那位多年前的政敌之女。
她浅笑摇了摇头,命运真是捉弄人。
车驾从明德门进,十日前刚刚上任的长安令窦怀贞早已带着大小官员相迎在城门口,打头骑在马上的常元楷见状抬手呵停了车驾,翻身下马行至马车前询问道,“殿下,长安令正带着官员前来相迎。”
话音落下后,内里并未有只字片语传出,他又试探性的再复述了一遍,却还是不见动静。
情急之下只得轻撩开车帘,透过缝隙却见内里空无一人,大惊失色之下转眼看向一侧的丝竹问道,“殿下呢?”
丝竹神色淡然,从袖管中拿出一纸笺轻言道,“这是殿下吩咐交于将军的。”
“且殿下还吩咐了,命将军不得声张,对长安令只说舟车劳顿,先回宫歇息。”
常元楷看着纸笺上的字迹确实处于公主殿下,虽不明就里,也只得照办。
朱雀大街的繁华依旧,数年前因公主出降而燃起的数丈浓烟已然不复存在了,连被烧得焦黄的枝叶也早已发出了新的嫩芽,日复一日的长成了粗壮的枝干。
街边的茶肆老板一心想要远观公主的面容,也是无意照看顾客,以至两名男子走进茶肆时,竟也不曾察觉。
“店家,可是想要目睹公主真容?”其中一名身着黛蓝衣衫的男子在窗边席坐下,瞧着店家望眼欲穿的模样调侃道。
身着短打的男子目不转睛的应道,“公子说笑了,小人粗鄙,何以有那样的福气窥得公主真容。”
“只远远看着殿下车驾,便觉心满意足了。”
窗边的人瞧着街上的热闹,拿起桌上的茶碗继续说道,“看来今儿这生意是做不成了,店家便免了茶水钱可好?”
男子收回神色向说话方向看去,只见两名身着圆领袍衫的男子,腰间系着一条双搭尾银带,看着不似寻常百姓的样子。
“二位贵人看着模样也不似到小店蹭茶喝的,何苦要这般打趣小人?”
说着话便走到桌案前,手脚麻利的将案几又擦拭了一遍,“二位贵人打何处来?”
一直未言语的青衣男子应道,“雍州。”
店家又仔细端详了二人,继续说道,“二位贵人来得可真是凑巧,正碰上公主殿下的车驾,何不一同观摩一番?”
席坐在青衣男子对面的人正想开口,却被他打断说道,“我二人就在窗边远远看上一眼便是,殿下千金之躯,岂是我等可亵渎的。”
男子轻笑点了点头,“也好也好,那二位请自便,有事再招呼小人。”
“这长安,除了树枝长得茂密了些,倒也没什么变化。”黛蓝色衣衫的人望着窗外喃喃道。
“公子说得是,一别数年,时光匆匆,风景依旧,年少时的意气却淡了许多。”
夕阳透过窗边落在桌案上,身着男装的太平垂下眼眸瞧着那一抹残阳,终于回到那惦念许久的故土,长街边的梨花瓣随风飘进窗内,她抬手接住后缓缓说道,“但我们依旧如从前那般,不是么?”
长安,她曾以为人生中的美好都要留在此处了,那一年随御驾东迁时,也是死了心的,如今携故人重回故土,她是满怀欣喜的。
“这残阳瞧着是让人伤感了些。”说着便转身唤道,“店家,将窗边的帘子放下来。”
正倚靠在门廊处瞧热闹的男子听到声响,起身朝这边走来,一边抬手摆弄纱帘一边说道,“二位远道而来,想必不知道,当年这位公主殿下出降薛家时,比这般还要热闹上千百倍呢!”
太平脸色一沉,正想发作却见对面的人瞧着饶有兴致的问道,“在下只略有耳闻,说殿下黄昏出嫁,引得全程百姓围观驻足,可是真的?”
男子摆弄好纱帘之后,脸上堆满笑容坐在二人身侧头头是道的讲起来,“何止是围观驻足,当年长街上被火把照的宛若白昼一般,上官大人更是亲自送嫁,小人记得当年公主殿下同大人情意深厚,还当街哭嫁来着…”
上官听了这话,只浅浅一笑,端起案几上的茶碗轻吹了吹,男子见状抬声说道,“贵人不会不知道上官大人是谁吧?”
太平继续调侃问道他,“那店家倒是说说,这位大人是何方神圣?”
男子将肩头的擦布拿下掸了掸,挑了挑眉说道,“想必二人不甚关心政事…”
上官将茶碗放下看着他应道,“我二人以经商为生,对朝政之事确实不甚知晓,还请店家赐教。”
男子这时候更是有些得意,清了清嗓子抬声说道,“这位上官大人,听闻与公主殿下是自小一同长大的青梅竹马,曾是先皇身边的才人,但又不知为何又成了当今圣上身边的贴身的女官…”
“说起来,也是令人迷惑得很呐…”
太平听到这里接话问道,“那这样说起来,那位大人听起来倒像个左右逢迎之人了?”
男子听了这话神色变得慌张,转向窗外瞧了瞧才拜拜手说道,“这话可不能乱说,那位大人如今权倾朝野,且听闻这长安城中处处都有她的耳目,这话若是传入她的耳中,那便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上官微微皱了皱眉头,同对面的人说道,“公子,时辰不早了,该找个地儿宿下了。”
太平却是不慌不忙说道,“诶,不急不急。”
说着又问道男子,“那位大人还有何传闻?”
男子这时候俯下身,又降低了音量说道,“还听闻那位大人好女色…前几年招了平康肆一个艺伎入宫…”
“想来…”
太平听到这里顿时冷了脸,打断他的话说道,“她不是同公主殿下青梅竹马么?”
“怎会同平康肆的艺伎有染?!”
男子直起身辩驳道,“诶,这贵人又有所不知了,公主殿下前后有两任驸马,皆情投意合,怎会同上官大人…”
太平深吸一口气瞪着他说道,“公主殿下深居宫纬之中,你又怎知她不会同那位大人相好?”
男子听了这话又继续争论,“公主殿下高贵典雅,怎会同一女子?”
太平眉目轻笑,从身上拿出一枚龟状金符放置在桌案上轻声说道,“本宫今日且告诉你,太平公主亦好女色。”
说到这里,她又顿了顿,接着看着男子一字一句继续说道,“本宫同上官婉儿便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
男子目光落在那枚金符上,那上边刻印着唐太平公主几个字样,顿时傻了眼,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俯首叩头,太平便起身拉着上官离开了。
其实我自己真的非常喜欢李嫣儿这个人物
而且她跟婉儿也更能共情
但是没有办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5章 重回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