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走在造反的正确道路上 > 第2章 第 2 章

走在造反的正确道路上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游走蚂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6 04:45:41 来源:文学城

日子一天天流水般过去,眨眼便是三月三。

因皇后设宴芙蓉园,一大早,京中女眷们便起身梳妆打扮,争相入园踏青。

温酒几日未去上学,刚进园中便被团团围住。

“乐之,你腰间这个细柳叶的香笼编得好灵巧,怎么做的?改日也教教我。”

“乐之,我前日送去府上的插花你收到没有?”

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温酒在香风阵阵中头晕目眩,忙引开话题:“我几日不来上学,可有什么趣事没有?”

众女忙道:“自然是有的!上巳节休沐后,阳平公主就要入学明馆了!”

阳平公主?温酒一怔。

这位小公主的母亲澜妃是当年随甪丹使臣来朝进献的舞姬,传闻容貌极盛,入宫时也曾万千宠爱于一身,风光无限。

只是好景不长,李香栾五岁时,适逢边境动乱,有大臣上奏弹劾,直言澜妃是甪丹派来的细作,并在其宫中搜出来往书信。

皇帝雷霆震怒,一尺白绫赐下,自此,小公主便成了宫中所有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这样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公主,为何忽然要入学明馆?

女孩们仍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温酒面上神色自若,却不动声色地靠近人群中某个粉衫女子,将她衣袖悄悄一扯。

二人有意无意地与众人拉开距离,行至一株桃树下,沿着溪水慢慢地走。

“怀卿,宫中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明馆原是大周专设给女学子们入仕的学堂。

当年高祖领兵北上起义,恰逢乱世,广宜公主李凤仪随其父在练兵场操练,习了一身好武艺。史书有载,高祖于扬州受困时,正是公主率兵救驾,是以名扬天下。

后改朝换代,立大周,公主上书请办女学,待继承大统,又于每年的六月六日举行女子科举,称为“四月试”。

其后继位的长安郡主,虽仅在位三年,期间亦大兴女学:不论是京中还是地方,女子满九岁可参加入学考,十六岁行及笄礼、参加四月试,年至十八方可谈婚论嫁。

只可惜,此后大周历十代帝位更迭,皆为男君,如今女学虽仍旧兴办,女子政途却已大不如前:每三年的四月试,中选女子只能留侍诸位后妃公主,不得入前朝议政。

此前,除去丹阳长公主和自请入学的李鹭引,其余公主皆在宫内受教。

“还不是因为光华?”粉衫女子冷笑一声。

这位小字“怀卿”的女子名唤薛思靖,是礼部侍郎之女,亦是当今皇后的亲侄。

而她口中的光华公主李犀月,则是盛宠的郑贵妃所出,是今上最宠爱的女儿。

薛思靖一向讨厌她,怒气冲冲地向温酒讲述了真相。

五日前,她入宫给皇后请安,却和李鹭引撞见李犀月命人将李香栾推至水里,讥讽她无父宠爱、无母庇佑。

“无母庇佑?”那日,李鹭引笑盈盈地一脚将推人的宦官踹进莲塘,又亲自将李香栾从水中拉出,“皇妹许是昏了头了,忘了谁在这宫中才配称作‘母亲’。还是贵妃娘娘有心,想要为中宫分担一二?”

说罢,也不管宫人如何辩驳,转身便以“言行无状”为由,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

李犀月被罚禁足一月,风口浪尖上,贵妃求情不得,又抹不开面子,这几日干脆也称病不出了。

“殿下不放心阳平,便请旨将她接到了瑶华宫中亲自照顾,还送她去明馆进学……”薛思靖见前头有宫人迎来,止住话头,挑眉,“不提这个了。一个月后便是四月试,与其担忧旁人,不如想想如何在术数上胜过我?”

温酒闻言,轻笑一声:“好啊。”

*

“扑通。”

今日天朗气清、微风和煦,午间日光大盛,值守的小宫女久闲无事,在贵人们的谈笑声中慢慢阖目,却忽地被石子入水的声音惊醒。

仓皇回头,却见昭宁公主正倚着栏杆,托腮远眺,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

她所在的凉亭坐落于临湖的假山之上,乃是整个芙蓉园中视野最开阔之处。贵妇人们却忙着交际,满园春光无人赏。

李鹭引轻轻一叹。

阳平同年纪相仿的小娘子斗草去了,明馆的同窗们正围在一处喝酒行令,唯有她一人未得母后首肯,不得离席。

正是此时,一位宫人拾阶而上,径直走到皇后面前。

“娘娘,凉州传来捷报,青将军一举剿灭山匪,不日即将返朝。”

亭中静了一瞬。

而皇后只是微微一怔,片刻后,脸上便浮起笑容,向西举杯:“好!陛下必当欣喜,咱们也理应同贺。”

众人纷纷附和,唯有李鹭引僵在原地,心神震动:她分明记得,青将军剿灭山匪的消息是在重阳时才传入京城的,那日她设宴公主府,乐之因醉留宿,自己记得清清楚楚。

何以提前了半年?

“……回娘娘,是萧小将军率精兵几十人突袭霄云山,青将军才得以清灭连脉的几处余匪,如今贼人已悉数交给官府处置。”传话宫人的答话声传来。

李鹭引眉头蹙得更紧:前世似并无此事。

下一刻,她却眸光一凛,想到另一种可能:除非……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萧小将军真是少年英雄。”此时,有人忍不住赞叹道,“温家不愧为簪缨之族,祖上出过两相一将不说,温大人如今简在帝心,子女更是个个出类拔萃。”

似有一人才入京不久,追问道:“怎么这小将军姓萧,却是温府的人?”

“你刚进京,不知道内情。这温大人的夫人是扬州有名的才女萧兰音,当年她考进京城,与长公主同在明馆进学,并称‘双姝’,斗得那叫一个厉害!”

“斗?怎么斗?”

“自然是争第一啊,她们两个谁也不服谁,常常当着夫子的面就争得面红耳赤。”说到这,那妇人忍不住一叹,“可惜天妒英才,不到三十的年纪,二人竟双双早逝。”

说罢,又意识到自己似乎跑偏了,这才将八卦幽幽道来:“这个萧小将军呢,便是萧兰音的长子。萧家也是扬州有名的世家,先祖曾是教习长安殿下的帝师。萧兰音又是家里独女,因此这个儿子就记在了萧家的族谱上。”

“这……这如何使得?”刚入京的妇人瞠目结舌。

这便惹了笑话:“哎哟,如何使不得?这样的事自古难道还少了么,却也不怨妹妹,你若在京城待得长久一些,兴许便不见怪了。”

“你……!”

“好了好了,别说这个了。萧小将军的妹妹温酒今日也在席上,这姑娘像极了她母亲,当真是才貌惊人,文武双全、六艺俱佳,京城哪个没听过她的大名?我指给你看。”眼见争端将起,另一人急忙打断她们,“喏,就是那个。”

李鹭引随之望去,只见温酒正被一众姹紫嫣红的女孩围在中央,手持一把木弓,正搭弦对着面前的一盏倒扣的瓷杯。

下一瞬,木箭离弦而发,正中瓷杯。

温酒上前,举起一枝雪白的桃花。

似是猜对了谜题,李鹭引远远便见她挑眉微笑,十分开怀畅意。

她今日着绿衫,虽未施粉黛,笑时却如春桃落雪,晚春的日光穿过叶隙洒在她周身,晃眼一看,好似神妃仙子下凡。

“母后,”李鹭引顺势上前一步,“乐之想必还不知此事,我应同她庆贺一杯才是。”

皇后唇角的笑意淡下,微微颔首:“去罢。”

*

“殿下来了。”李鹭引甫一走近,温酒便注意到她,和薛思靖一左一右挽住她的手,将她推上前,“咱们正猜花玩,殿下也来试试?”

李鹭引却反手拉住温酒,笑道:“我是来报喜的——青将军一行人已剿灭了山匪,不日便将返朝了。”

“当真?!”温酒眼睛一亮。

哥哥居然要回来了!

虽说自从萧芃离京后,自己每月都要去信一封,可他们毕竟自幼朝夕相处,一个最亲密的人骤然消失在自己的生活中,怎能不失落呢?

“这还有假?”

薛思靖反应最快,当即斟了满满一盏佳酿,递到温酒唇边:“恭喜恭喜,乐之,你兄长即将凯旋,你该饮一大杯才是!”

温酒怒嗔她一眼,却不得不接下。

女孩们纷纷效仿。

连喝了几盏,李鹭引终于看不过眼了,伸手替她一拦,边笑边劝道:“诸位待萧将军回京了再敬不迟,今日且饶了她罢。”

*

是夜,凉州。

萧芃的近身侍卫乐愚正翻箱倒柜地寻着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公子,真没有!依我看,您早不知把它丢哪去了,您好端端的突然要这玩意做什么?”

他好好地收着东西,谁知萧芃如往常般翻看家书,忽然不知抽什么风,非要他把当初姑娘离京时塞进箱里的冰肌玉容膏找出来,说要好好地敷一敷脸。

萧芃置若罔闻,执起一面铜镜,借着烛火端详片刻,心中后悔不迭:为何前世他从未发觉,自己此时竟晒得这般黑了?

正当此时,一人将帐帘掀起,阔步而入。

“子韧。”

“将军。”萧芃“啪”地将铜镜反扣案上,回身行礼。

青次并未察觉不妥:“明日一早便动身?”

“是。”

“怎么这么急?”青次道,“你伤口才愈,实在不宜赶路。”

“昨日收到家父书信,才知舍妹于月前病了一场。虽现已大愈,我与家人将近两年未见,却也放心不下。”

青次见萧芃眉间仍有郁色,忍不住笑了笑:“唉。我老头子孤家寡人一个,倒是忘了捷报入京,家中必盼你早归。”说罢,他拍拍萧芃的肩,“去罢。”

“待将军返京,定设宴聚仙楼,给将军接风洗尘。”

青次大笑:“好小子!现下你饮不得酒,待回了京,可就别想再跑了!”

“必当敬将军两大白,不醉不归。”

“好!不醉不归!”

青次走后,帐中复归寂静。

萧芃将手边匣子打开,厚厚一沓信件,最上的一封,熟悉的笔迹在封口处写着四个飞扬的大字。

“兄长亲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