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综武侠之云游四海 > 第21章 1.20

综武侠之云游四海 第21章 1.20

作者:巴别塔设计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5:11:47 来源:文学城

腊月的寒风卷过汴京街巷,新帝登基的余温尚未散尽,一场深刻而迅猛的变革已在云扶风手中全面铺开。

禁军大营校场,风雪呼啸。

早已治好顽疾的狄飞惊一身戎装,挺立于点将台上,面前是即将开赴真定府的三万精锐。 “奉陛下旨意,自今日起,尔等即为‘北疆锐士’!家眷朝廷自会抚恤,田亩皆免三年赋税!要做的,便是在金贼铁蹄南下时,让他们有来无回!”

“誓死效忠!保卫家国!”将士怒吼声震天动地。

与此同时,云扶风力排众议,启用年迈却刚直不阿的宗泽为河北兵马总管,总揽黄河以北防务。 “老将军,河北百姓,朕就托付给你了。”他将尚方宝剑亲手交予宗泽,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遇事可临机专断!”

在军器监少监,曾是梁山好汉的“轰天雷”凌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大量资源倾斜,新型的“霹雳火球”、“震天雷”被加紧研制,并率先装备给新成立的“神机营”。云扶风亲临观摩演练后,下令: “各边塞重镇,城墙需加设炮台,掘深壕,布铁蒺藜。我要让每一座城,都成为金人的血肉磨盘!”

朝堂之上,也是风云变幻。

曾经依附蔡京、傅宗书的官员被大量清洗,空出的位置,迅速被以李纲、张叔夜为代表的主战派和务实干练的官员填补。

新设立的“肃政廉访司”独立于三省六部,由无情兼任首任指挥使,直接对皇帝负责,手握监察百官、风闻奏事之权,一时间,贪腐之风为之肃然。

一日,一位出身寒微的地方县令,因在任期间垦田兴水利、政绩卓著,被破格提拔入京。云扶风在偏殿接见他: “朕不看你的门第,只问你的政绩。好好干,让天下人知道,在我朝,寒门亦可出贵子。”

皇宫内苑,云扶风下令大幅削减用度,停建所有非紧急园林工程,连昔日徽宗最爱的“花石纲”也被永久废止。

有内侍小声嘀咕: “陛下,这是否太过……”云扶风淡淡道: “前线将士饥寒交迫,朕在宫中奢靡享乐,于心何安?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要变成军饷、铠甲和利箭!”

在南方,曾经参与方腊起义的残部,收到了朝廷的招抚令。

使者带着云扶风亲笔信: “往日之事,概不追究。如今金虏虎视,好男儿当持戈北上,卫我河山,方不负一身肝胆!”许多血性未泯的汉子,在减免赋税和保家卫国的号召下,被编入“忠义巡社”,成为后方重要的辅助力量。

除了内政,云扶风还加强了外交。

一封密信经由停云楼的特殊渠道,送到了远在西北的耶律大石手中。信中,云扶风承认其西辽政权,并承诺提供一批紧缺的粮草军械,唯一的条件是: “望可汗能如一根尖刺,牢牢钉在金虏之侧,使其不得安枕。”

而对咄咄逼人的金国,云扶风采取了隐忍策略。

他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丰厚的“岁币”前往金廷,言辞谦卑,重申“海上之盟”,表示将继续“配合”伐辽,以此麻痹金国高层,为改革争取宝贵的喘息时间。

暗地里,策反、离间之事,亦在顾惜朝的主持下,于金国内部悄然进行。

除此之外,官方邸报连篇累牍地报道边防建设、将领事迹,以及金灭辽过程中的残暴行径。无形的舆论,将“抗金保国”的理念,深深植入士人与百姓的心中。

经过一年多的雷霆改革,至次年秋,大宋的颓势已得到初步扭转。

北方防线初步稳固,宗泽坐镇的真定、李纲经营的太原,城防坚固,兵精粮足。

新式火器开始在军中列装,虽不足以碾压,却也让金军骑兵忌惮三分。

朝堂风气一新,虽仍有暗流,但主战派已占据上风,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国库虽不充裕,但因裁撤冗员、鼓励商贸,加之战备的刺激,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至少能支撑起边防的巨大开销。

最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云扶风成功地将金国南侵的危机向后推迟了至少两年。这两年的时间,为他整军经武、深化改革赢得了无比宝贵的窗口期。

这一日,云扶风与无情再次登上汴京城楼。秋高气爽,远处的禁军操练声隐隐传来。

“我们争取到了时间,”云扶风目光锐利如刀, “但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金人不会永远被蒙蔽。”

无情站在他身侧,声音坚定: “无论来的是何等风暴,臣与这新生的禁军,与这天下不愿做亡国奴的军民,都会与陛下共同面对。”

云扶风握住他的手,望着这片他誓要守护的山河。

改革的基石已经打下,接下来,便是等待并迎接那场注定要来的国运之战了。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被他撬动,但前路,依然充满未知与挑战。

云扶风争取的两年时间转瞬即逝。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终究识破了大宋的拖延之计,在天会四年秋,以完颜宗翰、完颜宗望为统帅,倾举国之力,兵分两路,浩荡南下。真正的国运之战,终于到来。

战报如雪片般飞入汴京皇宫。这一次,汴京城没有恐慌,只有一种压抑已久的战意在被精心加固的城墙后沸腾。

云扶风一身戎装,亲临北城楼。他身后,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刻苦训练的神机营,以及由林冲、狄飞惊率领的禁军主力。城外,是望不到边的金军铁骑。

“将士们!”云扶风的声音通过特制的扩音装置传遍城墙,“身后,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是我们祖宗坟茔,是我们传承千年的文明!金虏欲亡我种,灭我文,此战,无路可退,唯有死战!”

“死战!死战!死战!”山呼海啸般的回应,震碎了初冬的寒气。

决战伊始,金军仍以传统的骑兵冲锋试图碾压守军。

然而,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击。加固的城墙难以逾越,密集的箭雨与滚木礌石只是开胃菜。

当金军靠近城墙时,神机营的“霹雳炮”发出震天怒吼,爆炸的火光与四射的铁片在密集的军阵中撕开一道道血胡同,战马惊惶,阵型大乱。

狄飞惊看准时机,率重甲步兵开城逆袭。

林冲则带领精锐骑兵,如一把尖刀侧翼穿插。与此同时,早已渗透至敌后的“忠义社”民兵不断袭扰金军粮道,散布谣言。

完颜宗望亲临前线督战,却被城头一直冷静观察的云扶风锁定。“神机营,目标,敌军帅旗之下,集火!”数发精准的震天雷在宗望附近爆炸,虽未直接命中,但飞溅的破片使其重伤,金军指挥系统瞬间陷入混乱。

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坚守太原的种师道部也适时出击,牵制了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团。内外交困,士气受挫,加之严冬将至,金军最终被迫丢下无数尸首,狼狈北撤。

汴京保卫战,以宋军的惨烈胜利告终。

此战彻底打掉了金国的嚣张气焰,也奠定了云扶风无人能及的威望。

他抓住时机,与内部不稳的金国签订了相对平等的《黄河之盟》,宋金以实际控制线为界,迎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和平。

利用这宝贵的和平期,云扶风将他推行的改革彻底深化:

军事上,职业化、精锐化的常备军体系完全建立,火器成为军队标配,边防固若金汤。

政治上,科举改革与监察体系有效运转,寒门子弟得以晋升,吏治清明,效率大增。

经济上,海外贸易繁荣,内部水利兴修,新作物推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宣和盛世”。云扶风沿用父皇年号,以示继承,实则全新开始

文化上,兼容并包,科技发展,云扶风亲自推动建立了类似科学院的“格物院”,鼓励创新。

——————————

天下安定,四海升平。唯一的悬念,是帝王的子嗣。朝臣们屡次上书请求选妃,绵延皇嗣。

在一个梨花盛开的午后,云扶风牵着无情的手,漫步在御花园中。

“阿余,”他停下脚步,看着无情依旧清隽的侧脸, “还记得我登基前对你的承诺吗?”

无情微笑: “记得。你说,江山与我,你都要。”

“现在,我要兑现了。”云扶风从袖中取出一封诏书, “我已决定,过继皇叔豫章郡王的幼子为嗣,立为太子。”

无情震惊地看着他: “这……朝臣不会同意的,这于礼不合……”

“规矩是人定的。”云扶风目光坚定而温柔, “我这一生,振兴了社稷,对得起天下百姓。但我的感情,只想留给一个人。这万里江山,是我肩上的责任,而你,是我心之所向。没有你,这江山于我,不过是冰冷的龙椅宝座。”

他紧紧握住无情的手: “我不要三宫六院,我只要你陪我,一起看着我们守护的这片山河,如何海晏河清,如何花开遍地。”

无情望着他,眼中似有星辰闪烁,最终化作一片温柔的海洋。他反握住那只手,千言万语,只汇成一个字: “好。”

几十年后,垂垂老矣的云扶风将皇位传给了精心培养的太子,与无情隐居深宫。

新帝仁厚贤明,延续了云扶风的政策,大宋国势蒸蒸日上。

史书记载:宣和帝赵扶风,承危继统,励精图治,挫强金于国门,开盛世于宇内。其与肃政王盛崖余君臣相得,同心辅国,情谊深重,传为千古佳话。终其一朝,未立后妃,唯与肃政王相守终老,开历代帝王之先例。

后世评价,正是这位不拘礼法、雄才大略的帝王,与他那些忠诚的伙伴们,硬生生将一辆驶向悬崖的马车扭转了方向,开启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王朝。

而在某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汴京皇宫的最高处,两位白发老者并肩而坐,俯瞰着下方繁华似锦、烟火人间的都城。

“这一生,波澜壮阔,我无悔。”云扶风轻声说。

无情将一件披风轻轻搭在他肩上,一如当年: “我亦无悔。”

清风拂过,带来满城花香,也送走了这段属于他们的,传奇。

“——滴”当云扶风闭上双眼时,一阵久违的机械音响起“宿主云扶风改变历史进程,功德一百万已入库,谢谢您对小世界的贡献,时空维护部祝您加下来的旅途顺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