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字狱录 > 第3章 03

字狱录 第3章 03

作者:李时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8 10:37:28 来源:文学城

入了城,槐序将车驾地很慢。

“诶,刚才那个女的是什么来历,大周……什么时候出了个女官?还是锦衣卫?”

“嗯,飞鱼服加上绣春刀,错不了,她应该就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玄英抱着臂,他很快就接受了大周出了个女官的事实。

“此等消息,我们竟全然不知情,看来在姑苏还是消息闭塞了些。”

前面已经能看到靖国公府邸门口的石狮子了,槐序感叹完,抽了抽手里的马鞭子,加快了速度。

少顷,马车停下,管家和下人们已经在门口迎接,见到马车,立马上前来。

“小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请少爷下车。”

槐序和玄英跳下车,赶了许久的路,马也累了,槐序抚了抚马的鬃毛,旁边的下人有眼力见地上前牵住缰绳。张淮清从车里下来,在管家面前站定。

“纪叔,我回来了。”

管家听到这句话,喉咙忽然有些哽咽,他抬起头望着眼前的人,五年前离开的时候,张淮清才十五岁,在他眼里还是个半大少年,现在站在面前的人已经长得比他高了。

“少爷,你怎么穿的那么单薄,天气还冷,别冻着了,快进门吧,老爷已经等你很久了。”

“好。”

一行人进了府,穿过大大小小的回廊,进了一处院子。这是张淮清从前住的院子,从他离开家后,这院子就没住过人,管家已经让人收拾干净了,派了从前伺候张淮清的下人继续伺候他。

“少爷,院子我都给您收拾好了,如果有缺什么东西您吩咐,从姑苏回来,一路上舟车劳顿的,您赶紧休息休息。”

“纪叔,父亲呢?”

“老爷,他在祠堂呢,我已经让人去通报了。”

“不必了,我亲自去祠堂找他。”

“那也好。”

比起别的地方,张淮清在这个家里最为熟悉就是祠堂。自懂事起,父亲就常常让他跪在祠堂里反省,罚他抄书,这祠堂他不知道跪过多少次。

站在祠堂门口,看着紧闭的门,他让槐序和玄英在门口等着,他自己进去。

门被轻轻推开,“吱呀”的开关门声没有惊扰到跪在牌位前的靖国公,他依然闭着眼,没有动作。

身后的张淮清也没有出声。

以往都是他跪着,父亲站在他身后这样望着他。今天,两人的身份对调了。

“回来啦?”

靖国公终于出声,他的背影清瘦,声音却铿锵有力。

“怎么不出声?”

见身后没有声响,靖国公终于睁开眼,站起身,由于跪了很久,站起来时,他踉跄了一下,被一双手稳稳地扶住。

靖国公从这双手再看向多年不见的儿子的脸,眼神里满是探究,张淮清不避不让,与那探究的目光相接。

靖国公先一步收回了目光,整理了下衣袖,嘴里说了句:“不错,有长进。”

却也不说是哪方面,张淮清也没问,他收回了手。

父子两面对面站着,一个身姿挺拔,如新长成的翠竹;一个虽然硬挺地站着,却也掩盖不住身体的苍老,就像布满了伤痕的柏树。

英雄也会迟暮,看着眼前的儿子,靖国公不得不服老了。

“你还在怨我?”

“不怨,五年过去了,没什么想不明白的。”

靖国公看着张淮清的眼睛,试图找到他说谎的痕迹,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的他不会轻易被人看透。

“你说得对,五年了,什么都变了。”靖国公转过身望着祖宗的牌位继续说:“既然愿意回来了就是想通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过几天我会带你去见见朝里的一些大臣。”

“你不是说要我做一个不结党的孤臣吗?怎么?改变主意了?”张淮清语气里带了讽刺。

“我是这么说过,不过既然要入朝为官了,多认识一些朋友也无可厚非,对你没有坏处。”

“对了,你回来还没来得及去见你老师吧,明天就去你老师府上拜访他吧。”

张淮清没有应声,他沉默地出去了。

第二日一早,张淮清就坐上马车去了姚伯良那里。

姚伯良似是早知道张淮清会来找他,一早就摆好了棋局在等他。两人隔着棋盘对弈,槐序和玄英立在张淮清身后。

姚伯良执黑子,将白子包围住,从棋盘上看,白子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张淮清思索良久,才在棋盘上落了子,白子落在棋盘的那刻,整盘局的情势变了。

姚伯良看了他一眼,没怎么思考地落子。张淮清却不再有动作,他抬头望向老师。

“为何不执棋?”

“因为胜负已分,老师,这盘乃是和局。”

“哦?可是我怎么觉得这局我输了?你莫不是以为我真的老眼昏花,看不出其中的深意了吧,怎么?怕我输了脸上无光,还要特意让我。”

“学生不敢。”

姚伯良看着面前的学生,忽然叹了一口气,“淮清,你不该回来。”

张淮清垂眸,沉默不语。

姚伯良看他这个样子,有些不忍心,不过他还是继续说:“五年前,你离开的时候,我虽然心痛,但是我内心是赞同你父亲的做法的。这世事纷纭,权柄纷争在这尔虞我诈的京城我已经看的太多,你这样的性子不该留下,不如远离纷争,做个闲人。”

“老师,可是我已经回来了,我不可能躲一辈子,我生来就是张家人,我有我该做的事情。”

张淮清推开棋盘,起身向姚伯良俯身行了个礼。

“我愿以身入棋局,还请老师成全。”

姚伯良看着身形单薄的学生,在下人的搀扶下缓慢地起身,伸手把张淮清扶起来。

“你父亲此前来找过我,他托我为你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当时我没有答应,我以为你不愿,只是没想到,五年过去了,我已看不清你的心。”

“学生的心从未变过,我答应入朝为官并不是为了父亲,而是我明白了我应该要做什么,我不愿做他人的棋子,我只做自己的执棋人。”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相劝,我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你就等着我的消息吧。”

“多谢老师。”

两人再度坐下,棋盘已被下人收走,桌上端来了茶。

“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只有在京城才能喝到。这样想来,回京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喝到这样的好茶,我们还能常常这样对弈畅谈。”

姚伯良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

张淮清闻言也淡淡地笑了笑,只是那笑意始终不达眼底。他端起茶杯,浅尝了一口,这与他在姑苏所喝并无什么分别,想来大家所图的不过是“京城独有”的得天独厚。

他喝了一口,就放下了茶杯。

“学生还有一事不明,还请老师为我解惑。”

“哦?说来听听。”

“昨日在城外遇到了锦衣卫,近来京城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姚伯良放下茶杯,缓了片刻才开口:“前段时间,陛下遇刺了,就在太后寿宴上,众目睽睽之下。”

说到这,姚伯良跟张淮清对视了一眼,“可想而知,陛下有多么震怒,所有经手的太监奴婢都被砍头了,可是却没查出来是何人指使的,不过……”

“不过陛下心里却有了怀疑之人。”张淮清替他把话说了下去。

姚伯良没有反驳。

张淮清继续说:“那锦衣卫又是怎么回事?还有,那锦衣卫指挥使又是何来历?”

“你见过她了?”

“昨日打过一个照面。”

“何止啊,那个女人看起来嚣张得很,还非要查我们的马车。”槐序愤愤不平地插嘴道。

旁边的玄英拉了他一下,姚伯良知道他的性子一概如此,没有介意。

“她叫徐孟沅,现在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你要是能坐到她这个位置,我想你比她还要嚣张。”

姚伯良的茶杯空了,张淮清又给他添了一杯。

“她姓徐?”

姚伯良拿起茶杯,对张淮清点了点头,“正如你所想那样。”

大周的世家大族不少,但要真论起来,最有实权的不外乎徐、沐、张、王四家。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徐家有么这么一个人物?”徐孟沅年纪看起来跟他差不多,张淮清不认识她,那只可能是在他离京的这五年里冒出来的。

“她是徐家收养的义女,两年前,前太子一党任有余孽作乱,彼时正好遇上倭寇作乱,而陛下掌权没多久,正是内忧外患之际。魏国公就向陛下举荐了他这位义女,魏国公说她自小跟随高人习武,武艺高强,可为陛下分忧。”

“当然,由于她女子的身份也遭受了很多非议,大周从未有女子为官的先例,要开这个先河并不容易。”

“那后来呢?”

槐序听的正精彩,他想让姚伯良说的快一些。

“后来嘛。”姚伯良笑了一下,“我也上奏举荐了徐孟沅,那天下朝之后,陛下把我单独留了下来,他问我举荐她的理由,我回了‘能者居之’四个字,陛下对我的回答并不满意,不过他还是用了徐孟沅。陛下下旨封她为锦衣卫的千户,要她在一个月内剿清所有叛党,官给低了不行,手底下没人可用,可她毕竟没有什么作为并且还是一名女子,所以官给高了也不行,千户这个位置就刚刚好。”

千户是正五品,能统领一千一百二十人。

“没想到一个月内,她还真把所有的叛党都给清理了,于是陛下龙颜大悦,封她做了北镇抚使。那时的北镇抚司处处被南镇抚司压一头,可她上任没多久,北镇抚司就立了几宗大功。渐渐地,她就得到了陛下的重用,才两年的时间就坐上了指挥使这个位置。”

说完这一大段话,姚伯良喝了一口茶。槐序和玄英脸上都有些异色,张淮清仍然面不改色,只是垂眸思索着什么。

“所以老师为何要举荐她?”

“你认为我不该举荐她吗?”

“从结果来看,老师可谓是深谋远虑,可是当时的徐孟沅不过是一个有些武艺傍身的女子,您为何要帮她?老师也不是会给魏国公面子的人,所以我很好奇,她有什么值得您对她另眼相看的。”

张淮清直直地盯着姚伯良,想从他的脸上探查到什么。

“因为我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觉得好似看到了你,是五年前的你。”

这是张淮清没想到的回答,他眉间微皱,“我不明白您的意思。”

从前的张淮清是什么样呢?

崇祯十二年,那是姚伯良第一次见到八岁的张淮清。那时的姚伯良连中三元,被封为翰林院掌院,想要入他门下的读书人如过江之卿,可是姚伯良从不收弟子,他是寒门出身,所以对于那些上门拜访的世家子弟都不屑一顾。

靖国公却还是带着八岁的张淮清上门了,那时候姚伯良年轻气盛,在仕途上也很平顺,所以并不把靖国公放在眼里,他知道靖国公此行的目的,便称病不见。

靖国公也很沉得住气,他每日都上门求见,姚伯良就连着病了七日,到了第八日,姚伯良的病终于好了。

靖国公才得以进了姚府,可是姚伯良依旧没有打算收下张淮清,几盏茶过后,就要送客。靖国公也不生气,他喝完最后一杯茶便起身离开,只是他要张淮清留下,他当着姚伯良的面对张淮清说:“若不拜入老师门下,今日就不用回来了。”

“是。”八岁的张淮清听到这话也没什么反应,只是颔首。

于是靖国公真的独自离开了,剩下张淮清一人淡然自若地端坐在原先的位子上。

姚伯良眯了眯眼,复坐下。

他对面前的稚子说:“你还是回家去吧,我不会收弟子。”

“您刚才也听到了,您若不收下我,父亲便不许我回去。”

“他这是只是……”

“父亲用的是苦肉计,我明白。我也明白,您不会因此心软而收下我。”

张淮清看着姚伯良的眼睛说道。

姚伯良有些惊讶了,面前的稚子倒不像只有八岁。

“你说的对,既然你都知道,为何还要留下?”

“因为我父亲并不是在吓唬您,若今日我没有拜入您的门下,他或许真的不会让我进家门。”

“你为何想要做我的弟子?”

“我并不想做谁的弟子,只是父亲让我这么做。”

姚伯良听到这话,轻笑出声,“你倒是诚实,不怕你这么说,我便不收下你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哈哈哈哈哈。”姚伯良这下大笑出声,这孩子倒是与他有眼缘的。

张淮清不知道他为何发笑,不过从那日起他便成了姚伯良的关门弟子。

“老师?”

望着出神的姚伯良,张淮清轻声提醒。

姚伯良望着面前的弟子,心里暗暗叹气。时移世易,自从五年前那场变故之后,张淮清就变了。

他站起身,说:“今日就到此为止,我要休息了,你回去吧。”

张淮清起身拜别老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0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