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子夜四时歌 > 第10章 秉烛夜

子夜四时歌 第10章 秉烛夜

作者:荔枝饭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9:17:05 来源:文学城

身后的拾翠殿淹没在重重夜色中,依稀传出杯盘碗盏摔碎的声音。

等到里头安静下来,两名宫婢提着纱灯,行色匆匆地出来时,外头早不见了人影。

她盯着一旁的内侍,诘问道:“怎么也不叫人跟着?若是又惊扰了哪位贵人,你我可担待不起!”

“两位郎君走的太快了,小人一个转身就没影了,”小内侍见为首的那位宫人沉下脸来,赶忙解释道:“已经派人追去了,姑姑且等一等罢。”

两个孩子步履如飞地逃了出来,如释重负。

夜幕笼罩,追他们的人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远远听见熟悉的声音,凑近一听,发现是延嘉殿中的掌事姑姑。她正在训斥眼前的两个小孩。内侍松了口气,索性折回去复命。

“宫闱重地,岂可如此胡来!”女人紧缩眉头,眸光转向郭通,神态并不凶悍,反而更像是在痛心疾首,“郎君一贯沉稳,为何今次如此莽撞?”

这位掌事姑姑的父亲是庆和年间的东宫令丞冉绰,后卷入学馆之事而没入掖庭,因她志心儒质而得惠妃赏识,做了五殿下的启蒙老师,如今已是正三品女官。

她入宫之初,已三十又三,现花甲之年,兼之雅敬佛法,数度请辞要去东都的瑶光尼寺出家。惠妃已经同意了,只是,还没有合适的人来接替冉姑姑,于是迟迟未行。

郭通脊背挺直,面色如常,恭声道:“实是二殿下相请,我等并不知缘故。”

江沉玉原本还在惴惴不安,听郭通说到萧寿,轻声提醒道:“我们走的时候,泰王殿下咳得厉害,是不是要请太医来看看?”

泰王沉疴已久,在宫人眼中咳嗽都是寻常小事了。

冉姑姑顿了一瞬,道:“自然请了。眼下郎君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罢。”

“是,”江士衡讪讪应道。

郭通被他这一打岔,也不再强辩,仅仅是略低下头。

“正所谓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两位郎君师从文宣公,自然比老尼要懂,”冉姑姑义正辞严地劝诫了一番,说完也不管他们有没有听进去,转而安排起了住所。

“夜色已深,各宫早落了钥。两位郎君今夜便在千柱殿中暂歇一晚,请随我来。”

冉姑姑提及的千柱殿虽名为殿,实则是宫内的佛寺。

原为高祖朝的一位昭仪出家所建,最初名为昭仪寺。太宗朝毁于一场大火。

后宫中女眷礼佛之风盛行,复又重修。

先帝在时,如今的卧云道人尚年幼,将先帝的膝盖当做高山攀爬。先帝便将女儿抱坐在膝上,同学士们商议修史一事。最后,一位学士问先帝,正在修葺的昭仪寺是否要改名。

先帝眼前被女儿翻乱的《正法念经处》,恰是“山有殿,名曰胜上,殿有千柱,其柱皆以金毗琉璃青摩尼宝之所成就”这句。

一入千柱殿,扑面而来的便是厚重的信香气。殿正中供有一佛二菩萨,均为鎏金像,高近屋脊。

案桌上铺了缠枝纹的宝锦,摆有五只牡丹纹的琉璃净瓶,供有水食香花等物。两侧有五彩花树、高足铜灯并两尊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余烟袅袅,想来时时有人添香。他们一行人来的时候,年轻的宫人正将净瓶中蔫掉的黄白牡丹一一换下。

冉姑姑朝佛像了行礼,烧上香柱,又与掌事的素袍女尼寒暄了几句,这才引二人去后殿的厢房。

直到此时,她才露出一点这个年纪该有的疲态,又告诫了两句“不许随意走动,早些休息”之类的话,留了两名宫人就离开了。

这样一番折腾,已是月上中天。

两个孩子今晚被萧寿吓得一惊一乍,又饱食一场,现下都毫无困意。

他二人一面说话,一面在这寻常的佛室内赏鉴起来。

宫中用具皆有定数。房内略显特别的是一座佛龛,有半人高,朱漆桧木,摆在正堂处。佛龛前照例摆了五供。

两侧的银平脱破觚中,装有牡丹,蕊瓣上还沾着水珠,看起来是新摘的。

“摆着看的花倒是新鲜,”郭通揭了个双耳漆罐,又看又嗅,道:“这些都不能吃了。”

江沉玉失笑:“你刚才没吃饱?”

“那倒不是。我是想,殿下原本就余怒未消,如今又添了这一桩,等明天回去,怕是又要挨饿,”郭通长叹口气,晃了晃漆罐,道:“宫人们供佛多用米糍,味道很不错而且能放很久。我想着带些回去,现在看是不成了。”

他这样一解释,江沉玉也凑过去,就见里头确实堆了整整齐齐的莲花米糍,白白糯糯的,看起来不错,闻着却有股酸酸的味道。想来是存放太久,已经坏了。

念及这些日子的挨饿,江沉玉情不自禁的也叹了口气。

四周唯有虫鸣,格外宁静。事已至此,自怜自伤也无益处。

江沉玉振作精神,想起自己的疑惑,好奇问道:“延光,说起来,五殿下为什么要罚你?”

郭通才学虽说不算顶尖,但也与守真、崔容相去不远。他又是惠妃的母家子侄。江沉玉实在想不通五殿下为什么要罚郭通挨饿。

郭通抿了抿嘴唇,有些别扭道:“守真不在,我替殿下抄了《八佾》、《里仁》、《公冶长》三篇,字迹被、被先生认出来了。”

江沉玉认得言子笙的字迹,可没见过五殿下的字,无从比较,自然也就信了。他好奇地问道:“守真会模仿字迹?我怎么不知道?”

“那倒不是,”郭通目光游移,想了想,道:“只是五殿下和守真都学过钟书,字迹本就有几分像。”

江士衡反应了一小会儿,才想明白钟书是指什么,先生们提过。

他觉得不像。可转念一想,或许是他自己眼光粗浅,看不出此中奥妙。

郭通小心翼翼地观察他的神色,见江沉玉皱眉,赶紧转移话题,“士衡,你听说过这位泰王殿下吗?”

江沉玉见他不愿再提,也只好放下心中疑惑,摇了摇头。

郭通眸光熠熠,循循善诱地设问:“你不觉得奇怪吗?照例,封了王的皇子是要去封地的,像那位荣王。泰王殿下已束发戴冠,为何还在京城?”

“荣王是谁?”

他见江士衡一脸茫然,继续解释道,“荣王殿下是先帝的弟弟,今上的叔父。他本人寄情山水,登临泛舟,又雅好诗文。因此聚集了一帮文人墨客。圣人也常与他互通书信,还将荣王殿下与友人写的诗赋藏在学馆里。”

“泰王殿下身体不好,圣人怕他舟车劳顿?”

“有理。可是,”郭通放下罐子伸手去拿另一个扁匣,“我听人说,陛下对泰王殿下淡淡的,并不怎么关心呢!偏偏太后却上心得很,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太后关心自己的亲孙子。这本就是人伦天性,有什么好奇怪的?”

“非也,非也,”郭通摇了摇手指头,道:“她老人家当年教导陛下可是出了名的严苛,今上写错了一个字,都要关在文思台思过三日。你说,对自己亲生儿子这样,对孙儿却是嘘寒问暖的,不奇怪吗?”

“也有隔辈的,反倒更亲,”江沉玉思索一番,道。

“那也不会是太后她老人家。”郭通摆摆手,“太后和德妃有些姻亲关系。而泰王的母亲听说只是个寻常出身的宫人。照这个关系,难道太后不该对七殿下关怀有加吗?”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小了,窃窃道:“我只跟你说,你可别对旁人说。”

江沉玉赶紧点头,双手缩进袖子里,凑得更近了。

“太后格外不喜欢七殿下,她老人家养的小猫把七殿下抓伤了。七殿下身边的宫人没认出来,当场打了两下,”郭通皱起眉,奇道:“结果太后大发雷霆,把七殿下禁足了,还罚抄《妙法莲华经》二十遍。”说着,他伸出手指头,在江沉玉面前比划了两下。

“啊?二十遍?”《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统共八万字,二十遍实在是过了。

江沉玉没见过太后,还以为宫里的贵人都像皇后殿下那样高雅温柔。

听了这番故事,他忍不住感慨:“七皇子是太后的亲孙儿,怎么倒还不如一只猫?”

“谁说不是呢?”郭通掰开匣子,继续道:“七殿下哪里抄过这么多字,自然是一行和柏茂代劳,飞霜殿会写字的宫人都上了。可你也知道,二十遍实在是太多了。德妃殿下也抄了半份。然后,你猜猜看?”

江沉玉见他卖关子,用胳膊肘蹭了蹭,催促道:“快说!”

“圣人当夜去了飞霜殿,”郭通略带些得色,笑道:“他见德妃殿下奋笔疾书,就问了此中缘故。这抄经啊,也就点到为止了。”

江沉玉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到底是圣——”,话音戛然而止。

郭通觉得奇怪,侧目瞧他,就见江士衡面上的笑容奇诡的凝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言难尽的表情。

郭通不解,顺着他的目光看回自己的手中。

只见那扁匣中赫然放了五枚鲜果。

色渍金罗纱,叶如碧绡裙,恰是两人最初要打的枇杷果。

两个人沉默地站着,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眼前的枇杷果,仿佛时光在此定格。

窗格将繁茂的枝叶切割成柿蒂纹格,草木气息的微风从缝隙中穿过,拂动烛火。

灯影摇曳,两个孩子一动也不动,而他们映在佛室墙面上的影子,却飘浮游走,宛若莲池游鱼。

良久,郭通猛地抓起一枚鲜果,恨恨地咬了两口。

金黄的汁水溅了出来,少年人原本狰狞的面孔,骤然柔和了几分。

他盯着手中的果子,很有些不好意思地窥了一眼同伴,小声道:“还挺甜的......你也尝尝。”

注: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2.佛前五供参考《法华经·法师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秉烛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