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紫檀祭 > 第12章 含恨离职

紫檀祭 第12章 含恨离职

作者:凯歌17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1:20:23 来源:文学城

“土地公,快施展神通吧!帮村民解决房子翻建问题,这可是咱们社教期间打响的第一炮,成败可全仰仗你了!”任局眼中灼灼放光,双手不住地搓动着,仿佛胜利的曙光已近在眼前。作为领队,他深知此事不仅关乎村民福祉,更是自己仕途上的一块试金石——若能圆满解决,既为百姓谋实利,又能在上级面前树口碑,仕途晋升便多了一枚沉甸甸的筹码。此刻,他心潮澎湃,仿佛重返青春年华,既怀揣着对村民疾苦的深切体恤,又难掩对政绩的炽热期盼。他深知,唯有真正将住房难题化解,才能赢得民心,夯实根基。

土地局的林督导年逾四十,正值仕途冲刺的关键节点。他晃了晃那颗溜圆的光头,笑得狡黠:“这有何难?旧宅基面积严守不动,多占的部分嘛……就巧立名目报成猪圈或鸡圈,总面积一合计,不就合规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既要守住政策红线,又要让百姓得实惠,就得学会在规矩里跳舞。”他胸有成竹地拍拍胸脯,“此事在我职权之内,包在我身上,保准让村民住进新房!”

任局闻言,如释重负,连声赞道:“好!林老弟真是智勇双全,此役若成,头功非你莫属!咱们的社教成绩单,可全指着你这妙笔生花了。”

亦嘉虽供职于银行,对外界事务向来隔膜,未曾料到社教竟藏着这般乾坤。目睹林督导妙解建房难题,他心头豁然开朗:原来实践之海,远比银行柜台辽阔得多。林督导的机变与担当,让他深切体会到——走出象牙塔,方能触摸社会的肌理,体察民生百态。此刻,他忆起行长那句“社教会让你全面成长”的叮嘱,终于悟得深意:行长所盼,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磨砺他直面现实、灵活破局的真本事。寒风在窗外呼啸肆虐,他却感到胸中暖流奔涌,仿佛破茧的蝶,正悄然舒展看待世界的全新维度。

“任局,您方才话说半截,冬笋文章究竟如何做?难题何在?快一并道来!”县委办主任听完建房方案,意犹未尽,目光如炬地盯住任局,语气中透着领导的深谋远虑,“咱们得将思路汇集成材料,呈报乡县领导,统筹施策,再实施具体的方案,您有何高见?”这位身居庙堂的决策者,果然境界迥异,所思所虑早已超越一隅,直指系统破题的棋局。

任局缓缓说道:我的想法不太成熟,但是,在此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欢迎指正:“第一,眼下最紧迫的,便是帮村民把冬笋卖进城!城里的价高,村民的腰包也能鼓起来,这冬笋便是第一炮;第二,春笋马上就出来了,产量更惊人,千亩竹林能产百多吨,按每斤三元算,六十多万元便唾手可得!对百来户贫村而言,这可不是小数,这是立竿见影的‘短平快’;第三,再往远处谋,得帮他们搭合作社或牵线企业,把竹子变金——编竹篮、织竹艺,让粗竹变精细,附加值一翻,便是长久饭票;第四,还有更妙的!我曾见报载,竹虫高蛋白,农科院正推这项目,我们能否利用这次机会,联系一下省农科院的相关人员,对这个贫困乡伸出援手,衔接一下该项目,把竹虫养殖引进来,若是能对接成功,将造福这儿的一方村民,也算是我们这次社教为村民办理的一桩大实事,能大幅度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社教之功,莫大于此!诸位以为如何?”

“第五,路!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这话刻在骨头里。这村的路,简直愧对‘路’字——羊肠小道,雨天泥泞成河,城里娃见了怕是要哭。咱们脚底板天天丈量,这路况让运费比邻村高出两成,农产品憋在深山,怎能不穷?邻村张家路一通,运费降15%,收入涨25%,路就是命脉!

第六,水,我们看到这里的水资源丰富,而且这溪水清得能照人影,何不引‘水’生金?对水质挑剔的养殖业,譬如鲟鱼、鳗鱼、甲鱼、娃娃鱼等特种行业,若能招来考察,也许能促成什么项目建成,既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的资源发财致富又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务工问题,同时乡政府也可以增加特产税收入,岂非一石三鸟?你们看呢?”

“任局,您这棋下得深远啊!”亦嘉叹道,“短短走访,便攒出这许多实招,真乃躬身入局的典范。我虽无新点子,但定当好这‘笔杆子’,将咱们的谋划一字一句凝成金策,让功绩落在纸上,上报组织部,更烙在百姓心里。”

“这事儿包在老哥身上!”县委办主任爽朗一笑,拍了拍胸脯,眉梢挑起自信的弧度,“我这就把你们的金点子炼成铁打的方案,报给县委!你们只管深挖细抠,把规划磨得更亮堂些!”

“小黄,你是银行的代表呀,能不能向你们领导建议拿些钱来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呢?”任局说罢,目光如炬地盯住小黄,眼底漾着热切的期许。众人纷纷颔首,会议室里浮动着对资金的渴盼,仿佛连空气都凝成了实质的焦灼。

“贷款?”亦嘉喉头一紧,笑容里掺了几分苦涩——他在银行并没有贷款权,贷款审批的钢索他如何攀得上去?项目贷款需要有效益、还款需要有来源及保障、抵押物需要实物,这些铁律他比谁都清楚。县委办主任纵然谙熟世故,银行“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的潜规则却如鲠在喉,此刻不便言明,只得含糊道:“若论项目预决算,我倒是能搭把手。竣工资料送到建行审核,我会在审核预算时帮衬着节省些资金。”

税务陈科长闻声抬头,镜片后浮起希冀:“我们局里新建办公楼,明年交付,届时还望老弟在决算时高抬贵手,省些资金为咱局谋福利。”

土地局林督导眯着细眼,胖乎乎的圆脸上浮起意味深长的笑:“工程花落谁家,预算怎么盘,利润如何分,蛋糕早被你们领导与施工方嚼烂了,你这小年轻,操什么心,掺和啥?”他压低嗓音,语重心长道:“老哥吃过的盐比你走的路多,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差事,少伸手为妙。”

税务陈科长怔了怔,任局适时拍了拍他肩膀,笑得讳莫如深:“机关里混,明哲保身是头等经。多栽花少种刺,你这副科长的椅子坐稳了,社教回去熬个资历,正科、副局长指日可待——届时可别忘了咱们这些泥腿子兄弟!”

亦嘉暗松一口气,如蒙大赦。工程预决算本属建筑经济科的范畴,自己不过是门外汉,方才不过权宜之计,说话不过脑子能帮啥忙?若被当了真,还不知如何收场。此刻众人闲话渐远,他如释重负,匆匆步出那间斑驳的村委会办公室。

晚饭后,亦嘉走出那间略显破旧的村委会房间,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对面群山环抱,树木参天,宛如绿色海洋。因是寒冬岁月,夕阳的余晖早已烟消云散,山野一片寂静。一阵风拂过,郁郁葱葱的松涛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演奏一曲宏大的乐章,每个音符都跳跃着生命的活力。亦嘉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自然的美景所洗刷。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天边的云彩被晚霞染成了苍白色散懒地躺卧不动,突然灵感如泉涌般涌现,他迫不及待地回屋提笔给行长写信,想要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尊敬的行领导及全体同事们:

您们好!

当组织部的调令抵达手中,我带着行领导的嘱托与同事们的期许,踏上了前往BB乡乌头村的崎岖山路。同行的还有县文化局、税务局、县委办、土地局及乡政府的战友,共五人。我们如五粒种子,被播撒在这片深藏于群山褶皱中的土地,肩负着唤醒山村希望的使命。

抵达乌头村的第一天,我们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村委会议室里已响起学习《**中央关于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通知》的诵读声。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围坐一起,传达中央社教的精神,重温革命年代的艰辛,讲述先进党员的故事,引导大家“忆苦思甜”,在新时代的道德坐标中寻找方向。那些皱纹里藏着岁月的老党员,眼眶湿润地回忆着“吃糠咽菜”的岁月;年轻干部们凝神静听,仿佛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晨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笔记本上,每一笔记录都是对初心的叩问,每一句讨论都是对使命的回应。

一周后,我们脱下西装换上布鞋,踏进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泥泞的小路上,我们踩着深浅不一的脚印,走进低矮的土坯房,倾听村民的家长里短。老农捧出热腾腾的粗茶,孩子怯生生地躲在门后张望,灶台上蒸腾着自家菜园的清香……这些琐碎的温暖,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民生”的温度。我们与村委彻夜长谈,在煤油灯下勾勒脱贫蓝图:如何让滞销的山货走出大山?如何让荒芜的山坡变成“金土地”?如何让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不再望穿归途?每一个问题,都化作我们心头沉甸甸的责任。

然而,乌头村的艰苦远超想象。全村唯一的商店是座土墙小屋,木门上的油漆如老人斑驳的牙齿,货架上的油盐酱醋是山民们生活的全部底色。我们栖身于村委的旧屋,炊烟从简陋的灶台升起,村民送来的青菜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夜晚蜷缩在自带的被褥里,听着山风掠过屋檐的呜咽,如同在聆听大山的叹息。出行全靠双腿,山路如盘龙般蜿蜒,每一步都丈量着责任的分量。更令人揪心的是,这里仿佛被现代文明遗忘——通讯信号如风中烛火,每每想向行里汇报进展,想听听同事的声音,却只能对着群山徒然叹息。这份“失联”的孤独,反而让我们更专注地扎根土地,将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

此刻,山沟里的寒风如刀,刺骨冰凉。我的手指冻得僵硬,握笔艰难,每一划都颤抖着对组织的赤诚。但望着窗外倔强生长的野松,想起村民眼中闪烁的希望,心头便涌起一股暖流。我们深知,乌头村的蜕变不会一蹴而就,正如这山路需要一砖一石铺就。但请领导们放心,我们五人定将不负重托,以热血为墨,在山间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

纸短情长,唯愿这寥寥数语能传递我们的信念与坚守。遥祝行里诸君身体康健,事业如朝阳喷薄!愿我们共同奋斗的建行,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此致

敬礼!

亦嘉敬上

第二天,亦嘉将信笺郑重封缄,如珍宝般托付给小卖店收信的邮差。临别时,他凝望邮差渐远的背影,心绪如潮水般翻涌,涨落难平:信中寒夜围炉宣讲理论、泥径跋涉访民的片段,能否真切传递他的赤诚?行长展阅此信时,是颔首嘉许,抑或莞尔一笑?

亦嘉深知,这封信承载着他所有的努力与期望,那是无数个日夜思考与筹备的结晶。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的结果。他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能够让行长感受到他的热情与决心。然而,事情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料,他无法确定行长是否会理解他的用心,是否会对他的建议给予重视。

这种不确定性让亦嘉感到有些不安,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他告诉自己,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曾经努力过,尝试过。他的心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只要自己真心付出,就一定不会有遗憾。即使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将来的努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无论这封信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都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个月的艰苦淬炼终于届满,亦嘉与任局及县委办等人员携带总结报告,急速返回县里,并让县委办的同志将此份报告呈报至组织部。

然后回到单位,初入建行门口,副行长快步上前,轻拍亦嘉肩膀,动容道:“小黄,好样的!你在信中描述的寒夜宣讲、跋涉山路的艰辛,深深打动了我们。你在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深山,住在村委会,自炊自食,步行入户,却以坚韧扛起社教重任,我们既心疼又敬佩!行里第一时间宣读你的信,大家深受鼓舞。行务会决定派我专程前往探望,因年底事务繁忙未能成行,深表歉意。你受苦了,但这份磨砺锤炼了你的意志,成为全行榜样!今日见你归来,虽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衷心祝贺你——实践考验过关,成长更上层楼!”

闻此,亦嘉胸中激荡难平——那深山寒夜的孤灯,村民灶前的促膝,竟化作行内同仁心间的薪火。他垂首浅笑,眼底映着山峦般的坚毅:此行风雪,终成淬剑之火;前路迢迢,自当负芒而行。

“如此,基层淬炼是政治生涯的必修课,这份磨砺终将化作你人生的勋章。”行长闻声踱步而来,眉宇间舒展出慈父般的笑意,目光如炬,饱含期许。他轻拍亦嘉肩头,那力道似裹挟着千钧嘱托,引其步入行长室。室内陈设简素而雅致:橡木办公桌泛着温润光泽,书架上经济学典籍与遒劲书法相映成趣,墙间悬挂的“笃行致远”墨宝更添沉静之气。

行长示意落座,亲自提起紫砂壶,热水倾注入杯,袅袅茶香裹着暖意氤氲升腾,仿佛将山间的清寒都化作了暖春的絮语。

“总结报告已递交组织部了?”行长落座后,目光灼灼地望向亦嘉。

亦嘉挺直脊背立于桌前,嗓音清朗:“正是,那凝聚着数月社教的心血,自当郑重呈报。”

“嗯,好,”行长笑意渐深,语带关切:“你是否在总结报告的文末签上名字?”

“这……”亦嘉微怔,眉间浮起一丝困惑,“社教组成员名单确有列名,报告由县委办同志执笔呈递,流程细节……我的确没有注意。”他喉头微动,心下暗自踟蹰:那密密麻麻的名单中,究竟谁执笔、谁署名,当时只觉是程序流程需要这么做,现在才感觉疏忽大意了。

行长眉梢微扬,轻叹一声:“你未署名?亦未留底稿?”他搁下茶杯,语重心长道:“以后一定要谨记,此类报告一定要亲笔签名,复印归档留存。这不仅是履职的凭证,更是你政治生涯的基石啊!”言罢,他目光如潭水深邃,望向窗外流动的街景,缓缓道:“全行只有你亲历此番淬炼,社教乃政治使命,这份履历于你未来,恰似山间竹笋——初时深埋泥土,待得春雨浸润,终将拔节凌云。”语落,他复又展颜,笑意如暖阳融化霜雪:“现在明白,当初遣你去参加社教的深意了?”

“谢领导栽培!我一定加倍努力,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亦嘉胸中激荡如潮,眼眶骤热,滚烫的泪珠在睫羽间颤动,险些滚落。他猛然转身,似要将这翻涌的情绪强咽入喉——前阵子乡下的日日夜夜倏然掠过脑海:泥泞山径上扛着物资的踉跄身影,村民灶前促膝长谈的烟火气,为疏通销路熬至深夜的孤灯……那些困顿与坚持,此刻在行长的肯定中,竟都化作胸腔里灼热的勋章。他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恭声问道:“行长还有其他的指示吗?要不,我先回所里上班。”

“别忙着上班。先回家休息一天,后天再来上班。”行长慈祥地答道,并拍了拍亦嘉的肩膀。

“谢谢行长,那我先回家了。”出行长室,走廊上碰上保卫科长陈凡,他笑哈哈道:“恭喜你,社教回来了!”

“有什么好恭喜的,到乡下受苦受累。”亦嘉故作潇洒轻描淡写回道,同时和陈凡对视了一眼,两人会心一笑。

“你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陈凡白了眼,轻声说道:“行务会上已经确定你为积极分子,行长特别交待我好好带你。”

“积极分子是啥意思?”亦嘉不禁傻傻问道,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学校里没学过吧?”陈凡讥笑道,“你大学里的入党申请书我都看到过了。”陈凡清瘦身材,中等个子,平头浓眉,眼睛乌黑。

他双手置后,横了一眼亦嘉,接着说:“既然不明白,我来普及一下相关知识。积极分子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党组织发现有较高思想觉悟和积极向上精神的人,会重点培养他们成为党组织成员。经过半年的考察,如果党组织集体讨论通过,就可以转为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的考察期,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就会成为正式党员。现在我们行里的党员数量有限,连退休的老雷算上,也就六七个人。各部门的负责人基本上都需要党员来担任,所以说,这对你来说可不是一般的殊荣啊!”

陈凡有五年党龄了,这在县行里已经是老党员了。他曾在部队担任连长,因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回地方后,入党较早受到了重用。行长指定他带亦嘉进步,这不仅是一种荣幸,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显示了对他的高度信任和培养。

亦嘉得知后激动不已,喜悦如潮水涌来,他明白这三个月的辛苦没有白费,是自己坚强的意识与炽热的情怀,克服严寒与恶劣环境坚持参与社教换来的荣耀时刻,眼眶一热,颤声道:“谢谢,非常感谢,我今后一定更加努力,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你就偷着乐吧!前途无量还不懂得感恩!”陈凡拍拍亦嘉的肩膀,挥手道:“快回家看看老婆吧。”

亦嘉回到家中,小莹问:“社教任务完成了?现在不用再去吧?”

“下阶段还没开始,应该不会这么快去的。”

“在家便好,那贷款之事……何时能再贷些?爸说厂里资金周转不灵,能否贷五万元?三万元太少,且每月末还、月初贷,折腾得人心烦。”小莹的嗓音裹着期盼,如细针轻刺耳膜。

亦嘉漫不经心应着“再想法子”,心头却似压了千斤寒铁,愧疚与惶然如藤蔓缠绕。他刚从行里回来,怀揣着被定为积极分子的欣喜,本欲与妻子分享行长期许的青云之路,却不料被这催贷的絮语截断了话头。胜利的喜悦尚未绽开,便已蔫在喉间,化作无声的叹息。

他深知贷款之事如悬顶之剑,可妻子的眼眸里盛着对娘家的殷切,他又如何忍心拒绝?矛盾如蚁噬心:一边是组织垂青的荣光,一边是血脉相连的牵绊。单位本有分配房,可丈母娘那句“女儿,定要住家里,妈放心不下”如钉入木,小莹的笑语“住家里方便”更似柔网缚身。那时亦嘉懵懂古训“女婿不住丈母家”的忌讳,只道阖家团圆便是暖。如今才知道,这屋檐下的温馨,竟悄然成了他自毁前程的泥沼。

挪用公款的那一刻,他如坠冰窖。指尖触碰公款时,冷汗浸透掌心,明知是背叛信任的深渊,是断送前程的毒酒,可妻子的哀求、丈母娘的殷盼、小厂的濒危……千般重量压垮了理智的堤坝。他闭目屏息,将罪恶的凭证塞进抽屉,仿佛这样便能掩住良心的呜咽。他痴盼能如补天般悄然弥合漏洞,却不知,那窟窿早已在暗处无声溃烂。

三个月后,东窗事发。他辜负了组织的青眼,辜负了所有殷切的期许,更亲手斩断了那条铺满阳光的仕途。惆怅离建行时,他如被剥去魂魄的躯壳,悔恨的毒液蚀骨噬心。好单位的门在他身后轰然关闭,再难开启。他懂了,那错误不仅焚毁了他的职业,更将家庭、尊严与人际的纽带烧成焦灰,永难复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