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紫檀祭 > 第11章 往事如烟

紫檀祭 第11章 往事如烟

作者:凯歌17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2 01:20:23 来源:文学城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这桃源般的景致,恰似《射雕》中黄老邪隐居的桃花岛,清幽孤绝,遗世独立。黄药师愤世嫉俗,武功冠绝天下,却孤高清傲,不屑与虚伪尘世为伍,携挚爱归隐桃林,以玉箫鸣奏天地,以奇术遁甲自娱,终成武林“东邪”,其用情之专,一生唯爱夫人一人,令后世侠客倾慕,亦令如今的亦嘉心折不已,五体投地。黄药师不仅剑影惊鸿,更通晓音律,精研奇门,常于竹林深处吹玉箫,音如清泉穿石,涤荡人心;他视岛上草木如知己,悉心培护,晨昏相伴。他与夫人情深意笃,月下携手漫步桃林,落霞为证,星辉为媒,真真是神仙眷侣。

受黄老邪之风骨浸润,亦嘉亦敢破陈规,立新志,在建设银行中,他待人如春风和煦,却对奸邪之事疾恶如仇。工作间,他如老吏断狱,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领导倚重其能,同僚敬其品性,毕业仅三载,便擢升为所主任,三月后又晋为支行大所专职主任,跻身县行中层,仕途如青云直上,前程熠熠。他对娇妻亦是情深似海,伉俪情深,常令旁人艳羡不已。

“主任,行长召您去行长室,此刻可方便?”部下小杨轻声叩门,恭敬询问。亦嘉素来行事如雷霆,决断果敢,却待下属如春阳暖照,众人皆愿与之共事。他应声而起:“好,即刻前往。”麾下众人常聚首论事,互济互助,信任如磐石,情谊如暖阳。曾有新人遇困,亦嘉亲授机宜,更号召同僚协力,难题迎刃而解,团队和睦安康,如沐春风。

叩开行长室门,亦嘉躬身行礼:“行长,您唤我?”

老行长年逾五旬,银丝隐现,扶了扶老花镜,抬眼含笑,招手示意落座:“小黄啊,来来,坐沙发上说话。”他声音温润如茶:“近来大所事务繁重,可还应付得来?你才调任不足三月,莫要过于操劳。”

亦嘉坐得笔直,目光灼灼,斩钉截铁答曰:“行长放心!必不负所托!”

行长颔首赞许,眼尾皱纹舒展,笑意更深:“正是欣赏你这敢担敢为的脾性!现有一重要任务需要你去完成,你有信心吗?”

亦嘉心中微微一惊,暗自思忖在建设银行里会有什么样的任务,无非就是拉拢客户、促进存款,而撰写信贷调查报告等,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审核预算这种美差恐怕也轮不到自己头上,自己刚刚从办事处调回支行,难道是去筹备新的办事处?那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此刻亦嘉如同面临深渊,既渴望尝试,又深知责任重大,他心绪如剑出鞘般紧张而期待,脸上却镇定如常:“请行长指示!”

“县委响应中央号召在全县机关单位里抽调优秀人才派往基层进行社教活动,行里准备派你去参加,你的意见呢?”行长呷了口茶放下茶杯,含笑朝他亦嘉征询。

“就我一人?”亦嘉鄂然。

“就派你一人去。有意见吗?”行长愕然挑眉,放下手中的笔,镜片后的目光穿透亦嘉的迟疑,洞悉其心思:“此乃县委组织部奉中央精神举办的社教活动,各单位精挑英才组建社教组,是政治任务,意义将在县委大会上阐明,此等锤炼人才的良机,你竟不愿把握?”老行长眉峰微蹙,似有不解。

恰在此时,副行长推门而入,耳闻此言,顿时敛容肃目:“什么,不想去?”见亦嘉缄默,她声如寒冰:“不愿便换人!”说罢,目光如刃,斜睨向行长,嘴角勾起一抹深意难测的弧度。

“好好,我去!领导决策,我坚决执行!”亦嘉心头电转,再不敢迟疑,斩钉截铁的话语如金石坠地,胸腔里却翻腾着五味杂陈的苦涩。他深知,此刻退怯,便是将质疑的利箭拱手送人。

“哈哈,好!这才是我等器重之人,果然没看走眼!”行长朗声大笑,眼角皱纹如春水舒展,慈蔼的面容被暖意点亮,语调中浸透欣慰与期许:“回去准备妥当,明日九时赴县委礼堂参会,务必准时!此后听凭组织部调配。此行于你,是了解基层的契机,切莫辜负此良机啊!”

亦嘉满腹疑云,步出行长室,恰与信贷股长阿通撞个正着。阿通笑容满面,探身问道:“行长召见,必有好事相授?”

“咳,让我明天去参加社教活动。”亦嘉苦笑作答,声音轻如叹息,唯恐惊动隔壁的耳廓。

“什么?让你去参加社教?这安排也太离谱了!不如直接来我信贷股得了!”信贷股长啊通听闻此事,眉峰拧成疙瘩,嗓门不自觉地拔高。他与亦嘉素来交好,两人皆属直肠子,志趣相投。啊通深知亦嘉是高材生,若能调至信贷股,既能并肩外出调研信贷,又能共撰报告,岂不美哉?此前他屡次向行长提议调亦嘉入科,却始终未得首肯。

殊不知,行长深谋远虑,欲锤炼亦嘉的全局眼光与管理魄力,已暗中筹谋让他接替啊通出任信贷股长,并拟将啊通调任至某办事处掌舵。啊通蒙在鼓里,听闻亦嘉要赴教社数月,只觉明珠暗投,忍不住嚷道:“这简直是浪费人才!”

“嘘!小声点!”亦嘉心头一紧,生怕隔墙有耳,惹得行长不悦。他急忙使个眼色,拽着啊通闪进信贷办公室,压低声音道:“此事日后再议,我先回所里收拾收拾。”语毕,逃也似的离开了。

回到所里,小杨见亦嘉归来,笑嘻嘻地凑上前:“主任,必有喜事吧?行长召见定是好事一桩!晚上要不要庆贺一番?”

话音未落,却见亦嘉面色阴沉,如蒙寒霜。他不再掩饰烦闷,叹道:“明天我得去参加县里的社教活动,下基层锻炼。”声音里裹着无奈,仿佛压着千斤重的叹息,“这哪算喜事?下乡可是苦差事!要与村干部、老百姓打成一片,还不知道会被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吃没吃处,睡没睡处,倒霉透了!”小杨闻言,笑容僵在脸上,尴尬地挠了挠头。

小栾则惊得瞠目结舌:“不是吧?去乡下?那得多埋汰呀!”她蹙着眉,满脸狐疑地打量着亦嘉,仿佛在看一个被流放的囚徒:“领导如此器重你,竟派这种苦差,真是匪夷所思!”

恰在此时,会计股的连青勇踱步进来,耳尖捕捉到片言只语,便接口道:“你们这些城里长大的嫩秧子懂什么?农村才好呢!空气清得能洗肺,民风淳朴得像山泉。青菜不撒农药,喝水直接舀泉水,那才是真真正正的活命水!长生不老不敢说,但保准你神清气爽!”

亦嘉黯淡的眸子里倏然闪过一丝暖意,仿佛枯枝逢了春雨——总算有人懂他的苦衷。哪知连青勇话锋一转,挤眉弄眼道:“要是分到我老家那乡,我让我爹天天给你捎菜!保证是绿油油、无污染的有机菜,保管你回来时白白胖胖,赛过小年猪!”说罢,自个儿先嘿嘿乐了。

亦嘉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正欲搭腔,忽听一声清冷的讥诮劈空而来:“长生不老?那你何不滚回乡下种田,过那桃源日子?偏要挤在这万人争抢的庙堂里占茅坑!”吴航自幼长在城里,对高楼霓虹痴恋入骨,生得白净瘦削,架着一副眼镜,端看温文尔雅,骨子里却透着城里人的傲气。

此刻逮着话茬,便如利剑出鞘,直刺连青勇。这二人素来针锋相对,逮着机会便唇枪舌剑,不分场合,不论时辰,仿佛斗嘴是他们天生的营生。久而久之,众人戏称他们为“连粗吴坛”,一个糙如土坷,一个细如瓷釉,碰一块儿便噼啪作响,溅得满屋火星。

“你真是戏子变脸——说翻就翻!”连粗见他搅局,浓眉倒竖,眼中怒火翻腾,厉声骂道:“属狗皮膏药的?阴魂不散,哪儿都有你!”

吴坛却冷笑一声,针锋相对:“我这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偏你这癞蛤蟆,趴在悬崖边还想学蝙蝠侠飞天?做梦吧!”他嘴角勾起讥讽的弧度,瘦削的身影在光影中显得格外刻薄。

“瞧瞧你这副德行,精瘦得像根竹竿,脑子空空也罢了,可别灌了水!”连粗讥讽道,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勾勒对方空心的躯壳,“屁股上挂镜子——照人不见己,倒挺会装模作样!”

吴坛推了推眼镜,镜片闪过寒光,啧啧道:“我这近视眼呐,方才竟把你当成人了看,实在罪过。”

话音未落,连粗脖颈涨得通红,双目圆睁如铜铃,咆哮声震得空气发颤:“真想把你和滚油同锅炸!看看是你贱还是油溅?你这张脸啊,天生就该回炉重造!”

“别把自己当盘菜,谁拿你炝锅炒菜?”

“你出生是意外,活着是奇迹——”

“你倒更有创意,活成这副德行,勇气可嘉!”吴坛截住话头,嘴角噙着胜利的笑,如刀锋般刺向对方痛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话音未落,连粗喉头一梗,肺腑几乎炸裂。

提及儿子口吃,是他心头最痛的刺,此刻被吴坛狠狠戳中,他双目赤红,攥紧的拳头咯咯作响,恨不能扑上去撕碎那张尖酸的脸。可终究忌惮对方身高手长,只得强咽怒火,咬牙道:“懒得理你,免得拉低我档次!给你三分颜色,倒开染坊了?皮囊丑恶不足惧,怕的是灵魂卑贱如泥——你这竹竿身子,撑得起半分风骨?”说罢,他深吸一口气,竭力平复胸中翻涌的怒涛。

吴坛却敛了笑意,眉宇间浮出一抹冷肃:“世道如晦,真相常被浊雾遮蔽。信与不信,本在一念之间——知我者,无需多言;不知我者,费舌亦枉然。”他目光如锥,穿透连粗的怒容,“你天生属黄瓜的命,欠拍——皮囊再光鲜,不经敲打,终究烂在泥里。”

这话让连清勇觉得被误解,他反唇相讥,吴坛气得七窍生烟,破口大骂道:“别对我大呼小叫的!一听到狗叫我就吓得腿软,小时候被狗追着咬过裤子,到现在还有心理阴影呢!”

连清勇的嘴似坏掉的水龙头,屁话连绵不绝:“你长得跟二维码似的,不扫一下,都不知道你是个什么东东?”他继续火力全开,“你是山羊放了个绵羊屁,既骚又洋气!”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斗嘴如连珠炮,唾沫横飞。亦嘉在旁听着,忍不住哈哈直笑,却不好插嘴。其他人也憋笑憋得脸通红,小栾更是直接笑岔了气,捂着肚子直抽抽,直到财务股长黑着脸过来喊人,才各自讪讪散去。

白灵向来是沉默寡言的姑娘,只埋头工作,不多言语。此刻听了众人议论,竟也鼓起勇气,对亦嘉小声嚅嗫道:“其实领导让你去,是为了攒政治资本,好重用提拔你呢。”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向来寡言之人,一开口竟如此中肯,众人皆不由对她刮目相看。

此时,人事股长吴桂章恰好路过,听到他们的议论,顿时板起脸,眉头紧锁如川字,眼神如刀般扫过每一个人,双手背在身后,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上班认真做事,别议论与业务无关之事!”他内心不悦翻涌:员工们工作时间竟如此散漫,不仅影响效率,更是对他权威的漠视。他深知,纪律松弛如堤蚁,终将溃坝。

却见亦嘉闻罢,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地翻着白眼道:“苦瓜着脸干嘛?你这家伙真是不知好歹!”这一刻,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无奈与失望交织的情绪,仿佛行长与自己的殷切希望,瞬间被泼了冷水。他提高了声调,语气中透着不满和责备:“真不想去?你知不知道参加这次活动的人选,县委组织部都有备案的?”他内心暗忖: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竟被视作苦差!他横亦嘉一眼,强调道:“组织部是干什么的,你不知道吗?”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剜了亦嘉一眼,然后决然转身离去,背影如磐石般坚定,只留下风中飘逸。

此刻,亦嘉心中已释然,决定明日速速去参加会议。社教活动如期进行,在县委礼堂参加完组织部的动员大会后,亦嘉被分配至一个边远的贫困乡特困村。同行的有县土地局督导员、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文化局局长、县税务局督查内审副科长,另配一名乡干部统筹协调。阵容堪称豪华,任务亦如山重,而那片穷山恶水之地,正等待着他们去啃下这块硬骨头。

该乡是有名的贫困乡,亦嘉去的村更是贫困乡中的“洼地”。村庄深藏于大山褶皱之中,距乡政府路途迢迢。交通闭塞,山路崎岖如肠,仿佛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村民世代守着薄田,除了地里刨食,唯有莽莽林海与潺潺溪流相伴。年轻面孔寥寥,留守者终日与黄土为伍,或挥斧入林,靠卖木材换取微薄营生。这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如泼墨山水,却难掩贫困的阴影——经济的滞重如磐石,压得人喘不过气。

乡政府将亦嘉等人“下放”到此,意图明确:希望他们能够用行业的专业技能,斩断贫困的枷锁。亦嘉所在的小组由文化局的王局长带领。第一周,大家与村干部围坐在一起,认真研读中央文件,把政策条文细致地分析讲解,让这些政策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第二周,他们不惧泥泞,挨家挨户走访,在亲切的问候中将党的政策融入日常的闲聊中。有一天,他们踏着斑驳的竹影,意外地发现村子里有五百亩竹林,在冬笋季节,每户村民可以挖掘两百多斤冬笋。那时,冬寒还未完全褪去,新笋就已经破土而出,如同金簪刺破雪地,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然而,任局长凝视着这片竹海,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念头:如果能将多余的冬笋运到城里,岂不是能够变成收入,为贫困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善?

傍晚时分,文化局的任副局长召集大家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炭火噼啪作响,照得每个人的脸庞忽明忽暗。“帮助农民解决困难,才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任局长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语气坚定如磐石,“今天走访时,我们看到村民们守着宝贵的资源却无法换成收入。这片竹林,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县委办副主任身子前倾,好奇地问:“任局长已经有了具体的计划?不妨告诉我们大家共同讨论。”任局长不慌不忙地用指尖轻敲桌面,如同战鼓的节拍:“各位是不是都喜欢吃冬笋?我一直很喜欢它的鲜嫩。我的设想是,由村委会设立收购点,将村民的冬笋收集起来,再运到城里。这样既能增加村民的收入,也能丰富市民的餐桌,岂不是一举两得?”

大家听后眼睛一亮,纷纷点头赞同:“这个主意太好了!”任局长看到大家的热烈响应,眉宇间流露出满意的神情,目光转向窗外那片广阔的竹海:“这里虽然偏僻,只有山和树为伴,但正是这片翠绿的竹海,成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关键啊!”

“哇噻,好哎呀!”县委办主任一拍大腿,眼中闪烁着兴奋,连声赞道,“这主意若成,既能富了村民口袋,又解了城里菜篮之渴!只是接下去有几个坎儿得迈过去。头一件便是税收问题。”他转头望向税务局的陈副科长,目光如炬,“陈科长,你们税务部门能否开个口子?若能减免这冬笋的税费,既让村民多落些实惠,咱们自己下乡的伙食费也宽裕些,岂不两全其美?”此言一出,众人皆将目光投向陈副科长。

陈副科长眉头微蹙,扶了扶眼镜,沉吟道:“这属于农业特产税的范畴,我们税务局一般不便直接插手。按管理原则,这类税费该由乡财政所收取。”他话音未落,任局已转头看向乡干部李然,目光中带着几分急切:“李同志,此事还得拜托你。能否立即向乡长汇报?说明这是中央社教任务,我们帮村民解难题,乡长想必会体恤支持。”李然苦着脸,挠了挠头,嘴角泛起一丝无奈:“我自然尽力汇报,只是……乡长那边能否点头,实在没把握啊。”他摊了摊手,众人皆陷入沉默。

“此事关乎民生,更关乎社教成效,乡长定会顾全大局。”任局目光坚定,语气沉稳,“中央派我们来,就是要把政策红利落到实处。李然同志,你务必将我们的难处和决心转达清楚。乡政府财政紧张,我们理解,但扶贫攻坚更是国之大计,孰轻孰重,乡长自有分寸。”

李然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嘴角耷拉着,声音透着苦涩:“难说呀,任局。咱们乡是穷窝子,财政收入的窘境像块巨石压着,啥事儿都指着这点资源。这免了税,乡里日子更紧巴,我们不得喝西北风?”他这话说得直白,又扮了个鬼脸,惹得众人苦笑连连,气氛愈发凝重。

此时,土地局(现称国土资源局)的林督导员清了清嗓子,胖乎乎的脸庞泛着油光,神情郑重地接过话茬:“乡政府的难处确实摆在明面儿,但村民的急难也刻不容缓。就拿这两天村里那户翻建房屋受阻的事来说——”他顿了顿,见众人皆凝神倾听,便接着道,“农户在旧宅基地上重建本无不妥,多占些许面积在村里也是常情。乡土地所依规阻拦,固然合法合规,但若一味僵持,恐怕会寒了民心。依我看,不妨在严守法规底线的前提下,适当灵活处理也未尝不可。”他捊了捊为数来多的头发,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笃定:““比如开辟快速审批通道,对符合条件且不超面积的重建申请,简化手续、缩短时限,既守住红线,又解了百姓燃眉之急。法理之外,亦需人情温度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