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着意过今春 > 第5章 真假

着意过今春 第5章 真假

作者:兰棹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5 17:32:46 来源:文学城

池州的冬日无雪,只有呼啸寒风,即使紧闭门窗,风仍是会透过缝隙吹入屋内。谢婳畏寒,整个冬日都需要炭火取暖。

此时窗外风声大作,屋内燃烧的炭火噼啪作响,她的心莫名也跟着不安跳动。

害死苏衍的真凶已经找到,意味着她的女儿心事了却,很快就会入京赶考。

“阿娘,到你了。”在谢婳思想走神之际,黎昭文的声音适时出现。

她默默观察黎昭文神色,掩饰内心不安,从容落下一子。

“昭文,你打算何时入京?”谢婳略一凝神,和颜问道。

她尽量装作毫不在意,思想着循序劝导。

黎昭文又落一子,问道:“母亲为何不想我入京赶考?”

谢婳岂知她会这般直截了当,借着饮茶的功夫稳定复杂思绪,而后温声说道:“你一介女子,如何能在满是男人的朝堂立足。我并非不知你的能力,我只是担心你他日会遭遇不测。你留在池州待在我与你父亲身边,至少我们还能护你周全,若是你远去京师,我们又怎能随时知道你的安危?”

看着谢婳的眼圈微微泛红,黎昭文惘然出神,谢婳与皇后形貌不同,性情却是颇为相似,她总会不禁忆起皇后的面容。

她微愣片刻,半晌才道:“我乔装打扮,就算入了朝堂也与寻常男子无异。我谨慎行事便不会被发现,阿娘何以这般担忧?我考中解元,前途可观,现下迟迟不入京赶考,只怕更会惹人猜疑。”

女扮男装参加科举风险极大,稍一暴露,也许他们满门都逃脱不了死罪,她深知此间风险,是以懂得谢婳的顾虑,但她自认是自私之人,重活一世满心只想快些回到京师,至于现在的父母是何感受,她只能选择忽略。

谢婳坚决地看着她,“入京风险极大,我不准你就这么离开。从前你想做什么我都可以依着你,唯独这件事,你必须听我的。”

“我伪造身份是事实,即便留在池州,也不能全然避险。阿娘当真忧心我安危的话,当初便不应该对外宣称我是男子。”裴越闲暇时喜欢谈论各种情事,黎昭文查案之余从他口中探知了不少原身的旧事。

“你是在责怪阿娘吗?”谢婳道。

黎昭文沉吟摇头道:“阿娘辛苦将我养育成人,我没有理由怨怼。只是现今我已长大,有些事情总该由我自己做主……”她适才的言语确是隐含指摘之意,然则转瞬便意识到自己毫无立场指责别人的母亲。

谢婳叹了口气,道:“入京往后便是一条不归路,为娘也是在替你考虑。”

两人心知如何言语都不能劝服对方,静默僵持良久,直至黎如松风尘仆仆从府衙回来,屋内冷凝气氛才被打破。

他今日休沐,却是满脸懊丧之色,谢婳当即上前关切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李绶服毒自尽了。”黎如松兀自脱去披风,“昨夜守值如常,没有人闯入过。他入狱前分明已被搜身过,这毒药不知是从何处来的,我们竟查不到半点踪迹。”

他看了眼一旁沉默的黎昭文,问道:“你昨日去见他时,他可有异样?”

黎昭文摇头道:“并无异样。”

李绶身死,背后势力不可捉摸,贸然剖明真相也许会徒增麻烦,权衡之下,放弃追查才是明智之举。为了避免黎如松涉险,她决意隐瞒其中线索,留待他日揭破。

谢婳看着父女二人同时蹙眉,顿生怖意,问道:“李绶的舅舅不是工部尚书么?他会不会因为此事怪罪于你。”

“怪罪我作甚?”黎如松漫不在乎道:“他杀了人本就要处刑,这是早晚的事。”

“可是好端端的他怎么会死在牢里,该不会是守值的人被买通了进去……”谢婳犹疑不定道。

黎如松不由心下一惊:“难道他还干了其他龌龊勾当?”

“人既已死,哪里还能找到其他罪证,只怕他背后做的是比杀人更严重的大罪。”

“行了,莫再说了。”她振振有辞,黎如松忍不住打断:“事关尚书亲眷,我已将此事上奏京师。”

一提“京师”二字,谢婳复又面露忧色,“你们二人整日就知道记挂着京师的事。”

黎如松善会察言观色,初回府时便觉这母女二人气氛有异,听到谢婳的抱怨,转瞬即明白了她的话意,“现在已是冬月,昭文是时候该入京了罢?”

谢婳杏眼圆睁,嗔怪道:“你在胡说什么?昭文绝不能入京。”

黎如松不做言语,兀自坐到她原先的位置观看棋局,他棋艺出众,一眼就看出了谢婳棋败,收回谢婳的棋子,笑道:“来,爹爹也和你下一局。”

转首好言劝慰谢婳:“夫人先去休息,入京的事我们改日再商议。”

夫妻相处多年,谢婳怎会不知丈夫心思,她冷言威胁道:“你要是敢准许孩子入京,我便与你和离!”说罢拂袖离去。

她言语坚确,黎昭文不由迷惘,“爹爹,若是阿娘执意不准我入京,你难道真要与她和离?”

“你资质出众,不输男子,不入朝为官岂不可惜?”黎如松笑道:“你放心吧,你娘方才说的话不过是吓唬你我,我自有办法让她同意你入京。”

屋内并无外人侍奉,黎昭文直言道:“假使有一日我的女儿身暴露,我们全家都要论罪,届时爹爹你会后悔今日的决定吗?”

黎如松收敛泰然态度,露出一脸坚毅之色,道:“人孰无死?我不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我只希望你能顺应本心,实现你的抱负,居官为民是你自幼的志向,如今你年岁见长,我不担心你会出错。”

“即使我的抱负会危及你们的性命,也没关系?”黎昭文好奇问道。

“我准许你这么做,当然早就预料到之后会是什么结果,”黎如松故作轻松意态,戏谑道:“再说了,今上宽厚仁德,就算将来你的身份真的被识破,说不定他也不会怪罪。”

黎昭文执棋的手蓦然一顿,忆起一段往事。

她的两位兄长比她年长许多,他们出阁读书时,她仍只是个嘤嘤学语的稚子。等到了可以读书识字的年纪,见哥哥每日参加经筵,心中不免艳羡。皇帝察觉她的情绪,故在她五岁生辰之时择选翰林院的张学士为她讲学。

起初她满心欢喜听讲,过后不久便敷衍对待课业,每日因未完成课业而被老师罚抄成为了常事。

她的散漫态度引得皇帝不满质问:“老师让你抄写诗文,你为何不抄?”

黎昭文撇嘴道:“那些诗文我早就会了,浪费时间抄写太麻烦,我不想抄。”

皇帝怒意大减,笑问道:“你早就学会了,怎不告诉老师?”

“我说了呀,”黎昭文依偎在皇帝怀里,抱怨道:“可他说只会背不能完全理解其意,非要我每日抄写好几遍。”

她仰首望着皇帝,眼角眉梢满是期盼,“爹爹,你给我换一位老师好不好。”

“张学士不好吗?他若是以后还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你直接当面纠正他便是。”

“不好!我想要首辅当我的老师。”

“为什么你想首辅当你的老师?”皇帝横生好奇。

黎昭文不假思索道:“因为他很厉害呀,他十九岁就考中状元,学识自然比张学士厉害,肯定不会像张学士这样每日只会让我抄诗文。”首辅杨宗道眉目清和,品行端方,颇得宫人称赞,黎昭文虽不曾与他多有交往,却是早已对他颇具好感。

皇帝失笑道:“你这番话要是让张学士听见,恐怕他要颜面大损。”

张学士的学识实际不亚于杨宗道,只是他已年近六旬,黎昭文每每想与他闲谈时,这位老先生只会自顾自地朗读书文佯装不闻,原因无他——张学士不想和她讨论朝政事宜,爱滔滔不绝的黎昭文每次只能自讨无趣。

出于私心,她没有将这些状况实言相告皇帝。

黎昭文四顾左右无人,悄声道:“只要爹爹你不说,他就不会知道。”

“爹爹,你就让首辅当我的老师吧。”她继续投去恳求目光。

皇帝正色道:“你能不能保证认真听首辅讲学?否则我可不会就这么轻易答应你。”

黎昭文知道此事有望,瞬间展颜笑道:“我何时骗过爹爹。只要你给我换老师,我保证日日像哥哥一样勤奋读书!”

国朝未出现过首辅为公主之师的先例,得知消息的朝臣皆是出言反对。

皇帝疼爱公主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虽然数本抗议奏疏递呈至皇帝处,但各人都知晓为公主择选老师是皇帝的家事,他们以礼节以朝纲为由上奏反对,是尽为人臣子的本分,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心知肚明。

反对风波持续不过三日,此事便顺利敲定了。

黎昭文得偿所愿,每日参加讲学自是比以往更加认真努力,有时甚至钻研读书至废寝忘食的地步。帝后对此大感诧异,问及她其中缘由时,她只转笑避开话题。

她的举动出人意表,但大家念及她年纪尚小,权当她的刻苦是一时兴到之举,是故过后便不再探问。

假使有人细探这个疑团,其实不难发现公主的真正意图。

她深居禁中,单纯靠游园玩闹无法打发闲散无聊的日子,杨宗道愿意告诉她在宫外的见闻,愿意与她讨论后宫不能触碰的朝政,讲习亦不会像张学士一般枯燥;这位温和可亲的首辅,于她而言算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彼时正值皇帝登极后首次殿试举行,她得以听闻许多科举的相关情事,也便是在那时,她第一次深入了解科举。

后来她时常畅想自己若能参加科举会得到怎样的成绩,有一次还在皇帝面前坦言道:“如果我是男子,我也想参加科考,我要写厉害的文章,成为状元!”

她的声音甚是稚气,以致这句豪言更像是玩笑话,皇帝闻言朗然一笑,道:“谁说状元就必须是男子,爹爹也可以让南枝当我朝第一位入仕的女官啊。”

往昔的一句戏言,能否在今生实现?

黎如松所言不错,皇帝确是宽厚仁慈,那么他的这份仁慈之心会原谅她所犯的欺君之罪吗?她不禁推想皇帝得知真相时会作何反应。这个念头倏地萌生,瞬时化作滚滚思潮在脑海翻涌,她的心亦随之一动。

她与皇帝是相知相处数载的亲人,深知他的性情,将来入京或能借此际遇得到皇帝信任重用,她心想。

炭火炽热,室内萦绕混沌气息,黎如松将窗格支起,一阵清冽寒风拂过黎昭文的脸庞,她的波涛思绪由此停滞,回过神来,不动声色道:“爹爹,我想提前入京准备会试,最好三日后便走。”

家中事素来由谢婳做主,黎如松不敢自作主张,为了女儿能顺利入京,他当即去寻谢婳商议。

“昭文打算三日后启程入京。”

“你答应她了?!”谢婳心下一凛。

黎如松摇首道:“你不同意,我可不敢瞒着你答应。”

谢婳“哼”了一声,道:“你知道便好。昭文她年纪小,尚且不知道考量,难道你也要跟着她一起胡闹吗?”

黎如松自认理亏,轻揽她肩膀,柔声劝道:“科举乃是一国大事,哪里算是胡闹。你与我说说,如果昭文不入京,别人要是问起缘由,你该怎么说? ”

谢婳思索片刻,道:“就说她体内余毒未请,易生重病,不宜远行。”

“之后呢?你打算让她装病到何时。”

谢婳睨了他一眼,道:“当然是等会试结束。”

黎如松继续问道:“等三年后会试再举,你要继续用这个借口?”

他这是有意寻她错处,谢婳柳眉倒竖,顿有愠色,挣脱他的温厚手掌,怒道:“我不说了。你是知府大人,思虑比我周全,我说再多都不过是白费口舌。”

她说话阴阳怪气,黎如松置若罔闻,不与她辩驳:“往年参加科考的士子年岁不同,阅历不一,但能摘得榜首者多半皆是已过弱冠之年的青年。昭文十六岁就考中解元,属为罕见。现在人人称道她文采出众,好奇她将来的会试成绩,我们此时宣称她病弱不宜入京尚且合情合理,可往后呢?继续用这个理由能是长久之计吗?”

说着叹了口气,“以昭文的性格,你觉得她会愿意整日闭门不出?”

谢婳见他神色黯然,登时怒气消减,反握他的手,规劝道:“昭文中毒时,你便又急又哭,将来她在京中每日要与那群权臣相处,你难道就不忧心?你只顾着眼下昭文的感受,却不想她以后的处境,唉……到底还是没我想的周全。”

黎如松闻言,颇觉有理,转念一想:“以昭文的学识,考中进士不难,到时候真要留在京师,岂不是要在天子身边任职?她涉世未深,不知能不能应付那些繁杂人心。”

附和道:“池州与京师相距千里,她在那的事情,我们未必能第一时间知道。”

“现在知道了其中利害,你待如何?”谢婳道。

黎如松道:“设法让她放弃入京的念头。”

夫妻二人就此有了对策,实则却多了一重心事。

他们万般疼爱黎昭文,是出于父母的本心,亦是缘于初时那个错误的决定。如是感情,是始作俑者不愿宣之于口的悔意和愧疚。

他们的立场、态度、处境,注定了那个编织已久的谎言需要延续,与此同时,他们只能选择无视女儿多年的坚持与理想。

在这微妙时刻,两人皆是沉吟不语,思考着该怎样与女儿商量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