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坠入命运之井 > 第42章 短期行为的冲击

坠入命运之井 第42章 短期行为的冲击

作者:芝芝脆薯饼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9 09:34:36 来源:文学城

人口过剩问题早已成为各大势力无法回避的难题,而秦家村的举动无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将过剩人口转移到秦家村,既能缓解自身压力,又能在秦家村意识到食物储备不足前,达到削减己方人口的目的。

于是,各大势力开始单独秘密派遣使者前往秦家村,试探性地提出人口转移的合作方案。

秦大庆与秦明再次聚首,二人在家族祠堂认真商讨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合作”提议。

三个世界的AI联合信息显示,秦家村贸易体系涉及的百家势力人口总计超过三千万,入冬前不会超过四千五百万。

秦家村还可容纳约五百万人口而不触发资源临界点,前提是现有食物供应链能维持动态平衡。

清洁水源在废墟空间中取之不尽,但食物生产仍依赖现实世界的采购。总计约五千万人口的食物采购量,确实会在现实世界引发不小波动。

AI已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短期内优化供应链布局,增设海外物资集散点,有效缓解采购压力。

中期目标是在秦家村周边山区建立稳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利用灾难世界近十年农业科技的先进成果,实现粮食及主要水果蔬菜、肉类、蛋类、奶制品的自给自足。

远期规划则是在灾难世界中逐步恢复生态循环系统,这与灾难世界的科技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秦大庆认为,人口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必须严格筛选进入秦家村的人员,确保他们具备与AI互补的劳动技能或知识储备,能为秦家村发展提供动力。

AI提出的多维度评估体系,从技能、知识、健康状况到协作能力进行全面筛选,秦明对此深表赞同。

此外,筛选机制中还融入了科技资源匹配与工程建设物资捆绑策略,旨在引入更多非食品类生产资料,确保新移民在维持生存的同时,能为秦家村发展贡献价值。

秦大庆还提出,秦家村行政体系必须进行适当扩展,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

最终,一份涵盖人口筛选标准、科技资源援助、能源物资捆绑、行政架构调整的草案被分解到各大势力手中。

只要不涉及食品和核心利益,各大势力纷纷表示支持与配合,甚至主动提出协助运输取暖物资,以提高短期内完成人口输送的效率。

人口转移计划正式开启后,秦家村地下城规划也随之作出重大调整。

原先位于瓮城内的五个居住区将被转型升级,改造成配备技术研发中心的现代化工业区。

秦家村外围将在各大势力施工团队的帮助下,于一个月内建成五十个可容纳十五万人的高密度地下社区。

每个社区配备独立的空气循环系统和能源系统,通过智能物流配送通道与工业区相连,实现人员和生活物资的高效流转。

秦家村地下城的主城布局保持不变,十万秦氏族裔将享有优先安置权,在主城安居乐业;而外来人口则依据严格筛选标准,分批迁入新建的五十个地下高密度社区。

秦家村的行政架构也将不再受地方层级约束,行政级别将升级为直属中枢的特区。

秦氏三千人卫队数量不变,仍驻守在地下城主城地下一层,守卫主城出口处的地面防御阵地,确保核心区域安全。

主城地下一层也是特区物流通道的起点,连接五个地下工业区,外围的五十个地下社区则通过五个地下工业区呈辐射状分布的智能物流网络相连。

形成以主城为起点、五个工业区中转、外围社区为节点的生产与生活联动体系。

民兵师升格为守备师,编制五万人,分为五个守备旅。

每个守备旅配置一个中型机甲营、一个中型火炮营及三个合成步兵营,全面负责外围社区与工业区的安保与应急响应。

守备师指挥中心设在主城地下一层军事管理区内,由秦大庆兼任师长,秦氏核心成员担任连以上主官职务,确保指挥体系的高度统一与决策效率。

守备师的武器装备制造权限已经获得批准,允许自主生产,核心军工部件由中枢直接调配并授权使用,其他组件的生产与组装任务交由秦氏主城军工企业承担。

日常维护则由秦氏主城军工企业负责,共同保障装备状态始终处于战备状态。

同时,秦家村获得六十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及相关供能授权许可。

这些核聚变反应堆均采用中枢提供的第四代可控聚变技术,展现出低辐射、高效率、免维护的卓越性能,加之全自动化的监控系统,确保其在无人值守状态下也能长期稳定运行。

其中,五个工业区和五十个外围社区的核心能源站内分布着五十五座小型核聚变反应堆,它们利用氘和氚作为燃料,通过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

这些反应堆不仅为区域提供稳定且持续的清洁能源,而且因其高安全性、环境友好和资源丰富,为地下城带来更可持续、安全、环保的能源供应方式。

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不再受外部能源影响,同时为地下生态循环系统提供动力支持。

剩余五座核聚变反应堆作为主城战略储备能源,其安全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能在紧急情况下为主城核心设施提供至少三十年的持续运转保障。

秦家村在外部势力的推动下实现了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资源消耗速度远超预期。五十个高密度地下社区投入使用后,持续涌入的外来人口对地下城的承载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为了维持地下社区的稳定,特区管理层对AI系统进行了扩容,引入了一套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动态资源分配机制,实时监测人口流动、能源使用与生产供给的变化,并进行精准调控。

智能算法优化了资源配置,保障了各区域水、电、交通等基础服务的均衡供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