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 第5章 热干面、电路板与一次未宣之于口的邀请

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终于在第三天清晨露出了疲态。灰白的天光从云缝里渗出来,湿漉漉的屋顶和晾衣杆闪着水光。

翟星辰是被一阵饥饿感叫醒的,比闹钟还准。冰箱里最后一点库存昨天已经清空,那袋多出来的物资也消耗殆尽。胃里空荡荡的感觉,比雨水更让人心烦。

他摸过手机,习惯性地点开外卖软件,一片灰暗。又点开几个本地团购群,消息刷得飞快,不是抢完了就是需要成团,看得人眼花缭乱。他烦躁地抓了抓那头睡得乱翘的亚麻色卷毛,感觉自己像条被扔在岸上的鱼,张着嘴,却等不来一滴水。

就在这时,门又被敲响了。还是那两下均匀、冷静的叩击。

翟星辰几乎是跳起来去开的门。

郝斯羡站在门外,依旧是一身深色,清爽得像没经历过这两天的潮湿。他手里没拎塑料袋,而是拿着一个……饭盒?

白色的,普普通通的长方形保鲜盒。

“早上好。”郝斯羡的声音带着清晨的微哑,但眼神已经恢复了惯常的清醒。

“早……”翟星辰的视线黏在那个饭盒上,喉咙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

郝斯羡把饭盒递过来。“多了。”

又是“多了”。翟星辰接过饭盒,触手是温热的。

他打开盖子,一股熟悉又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

是热干面。

碱水面条拌着浓郁的芝麻酱,点缀着萝卜丁和酸豆角,看起来油润光亮,甚至旁边还细心地配了一次性筷子。

这绝不是“多了”那么简单。这年头,谁家会“多”出一份需要新鲜制作的热干面?

“你,做的?”翟星辰抬头,有些难以置信。他无法把眼前这个冷静得像精密仪器一样的灯光师,和厨房里挥舞锅铲的形象重叠起来。

郝斯羡避开了他的问题,目光落在他因为惊讶而微微张开的嘴上,又迅速移开。

“调料包是现成的。面煮过头了,可能有点软。”

翟星辰低头看着那盒面,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一直蔓延到心里。他想起郝斯羡那个“机械维修小能手”的设定,或许,搞定一份热干面对他来说,难度系数确实不如修一个调光台。

“谢了。”

这次,他没再客套,拿起筷子就拌了起来。面条入口,芝麻酱的浓香瞬间占领了味蕾,虽然如他所说,面确实有点软烂,但在这清晨的饥肠辘辘中,无异于珍馐美味。他吃得有点急,腮帮子塞得鼓鼓的。

郝斯羡就站在门口,安静地看着他吃,没有离开,也没有进屋。他的目光落在翟星辰随着咀嚼微微鼓动的脸颊,和那几缕垂落下来、随着动作轻颤的卷发上,像是在观察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

翟星辰被看得有点不自在,咽下嘴里的食物,没话找话:“你吃过了?”

“嗯。”郝斯羡应道,视线终于从他脸上移开,落在他身后屋内那张堆着杂物的桌子上。“你之前说的那个,记录天气和演出数据的本子,”他忽然说,“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样本量太小,变量控制不严格。”

翟星辰差点被面条呛到。这人怎么回事?一边给你送温暖早餐,一边毫不留情地批判你的“迷信”数据?

“我就随便记记,”他嘟囔着,“图个心理安慰。”

“心理安慰也是变量之一。”郝斯羡语气平淡,“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模型。考虑天气、日期、时间段、周边人流类型(封控前数据)、以及歌曲风格情绪等多维度参数,进行交叉分析。”

翟星辰拿着筷子的手顿住了。他看着郝斯羡那张认真的、仿佛在提出一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脸,忽然觉得嘴里的热干面味道更复杂了。这人在用他的方式,笨拙地,却又极其精准地,试图介入他的生活,甚至是他那点不为人知的怪癖。

“行啊,”翟星辰笑了,用筷子指了指他,“郝老师,那你可得负责到底。”

郝斯羡点了点头,像是接受了一项理所当然的任务。“数据给我。晚上分析。”

他说完,似乎完成了此次“物资投放”与“技术支援”的全部流程,转身就要回自己屋。

“哎,”翟星辰叫住他,晃了晃手里的空饭盒,“这个,怎么还你?”

郝斯羡脚步停住,侧过头。“洗干净。”他顿了顿,补充道,“晚上我来拿。”

晚上。

一个明确的时间点。

翟星辰看着那扇再次轻轻关上的门,低头看了看手里空了的、还残留着芝麻酱香气的饭盒,又看了看屋里那个被批判为“不科学”的破本子。一种奇异的充实感取代了清晨的饥饿和烦躁。

他走到桌边,翻出那个本子,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却毫无章法的记录。郝斯羡说得对,这确实不科学。但以前,这只是他一个人的、聊以自慰的仪式。现在,似乎要变成两个人共同的、带着点理工男浪漫的重点项目了。

他拿起笔,在新的空白页上,郑重其事地写下一行字:

“封控第X天,晨,雨歇。收到投喂:热干面一份(面条偏软,芝麻酱浓度佳)。收到技术支援承诺:数据分析模型升级(待交付)。”

写完,他觉得自己这记录也挺不科学的,像个混合了生活流水账和项目日志的四不像,可能只有姓郝的那家伙会这么写东西。但他看着那行字,嘴角却忍不住扬了起来。

隔壁,郝斯羡回到房间,没有立刻开始工作。他走到书桌前,翻开素描本。这一次,他没有画阳台,也没有画雨景。他用简洁的线条,画了一个长方形的饭盒,旁边放着一双一次性筷子。在画的下面,他写道:

“5月X日。晨。投递热干面一份(面条煮制时间超时47秒,芝麻酱包用量标准)。观察:进食速度较快,满意度初步判定为‘高’。”

他的笔尖在“满意度”三个字上停留片刻,似乎觉得这个主观评判不够严谨,但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替代。最终,他还是保留了。

理性告诉他,分析街头演出的数据模型与他无关。但某种非理性的冲动,却让他主动提出了那个“技术支援”。这偏离了安全距离。

他合上本子,打开电脑,调出软件界面,开始认真构思那个“多维度数据分析模型”的架构。窗外的天光越来越亮,武汉在雨后的湿润中缓缓苏醒。两个阳台之间,某种看不见的电路,似乎又接通了一条新的支路。而关于“晚上”的约定,像一个小小的、等待加载的程序,静静悬浮在潮湿的空气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