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 第4章 速写本、雨声与一次理性的失控

吉他修好后的第三天,武汉下雨了。

不是那种倾盆大雨,是典型的、黏糊糊的江城的春雨,细密绵长,把天地都罩在一张灰蒙蒙的网里,连空气都饱含着长江水汽的腥润。

翟星辰站在阳台门口,看着雨丝顺着锈蚀的栏杆往下淌,心里那点因为吉他修好而燃起的小火苗,又被这无休止的潮湿浇得半明半灭。

这种天气,湿度严重超标,他那个记录着“迷信”数据的小本子明确告诉他,不适合唱歌。声带会受影响,吉他木材受潮,音色也会变得沉闷,像隔夜的热干面。

更重要的是,街上没人——虽然本来也不能上街——但这种天气,连在阳台唱歌都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的悲壮,像对着空无一人的江滩表演。

他有点烦躁。这种烦躁不同于封控初期的焦虑,那是对生存的担忧。而现在,是一种更细微的,像是电路接触不良时发出的、持续不断的低频噪音,扰得他心神不宁。

他百无聊赖地翻着手机里那些收藏的“声音”,不同城市的雨声:北京的雨砸在柏油路上是干脆的,老家那个南方小城的雨落在青瓦上是绵软的,武汉的雨……他点开一个文件,是刚搬来时录的,雨敲在晾衣架和空调外机上的声音,叮叮当当,混杂着远处隐约的轮渡汽笛,带着这座码头城市特有的、杂乱的生命力。

然后他翻到了那个标注着“封控第一夜,阳台,唱《无名路》……和一束晒过太阳的棉被味道的光”的录音文件。

手指悬在上面,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点开。那晚的感觉太清晰,清晰到不需要回放。

他鬼使神差地打开聊天界面,给郝斯羡发了条消息:

“这种天气,你们搞灯光的,是不是也歇菜?”

消息发出去,他才觉得这问题有点蠢。像个没话找话的小学生。

郝斯羡回得不算快,但也没让他等太久。

“不影响室内工作。”

隔了几秒,又一条。

“湿度对灯具电路有影响,需提前做好除湿防护。”

典型的郝斯羡式回答。客观,严谨,像一份技术说明文档。

翟星辰看着那两行字,仿佛能看到屏幕那头郝斯羡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他手指在屏幕上敲打:“那你现在在干嘛?给家里的灯做除湿防护?”

这次,郝斯羡隔了一会儿才回复。发过来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张照片。

照片是在他的工作台前拍的。台灯亮着暖光,照着一本摊开的素描本。纸上不是电路图,是一幅速写。

画的正是翟星辰他们这栋位于武汉老社区的外墙,几个阳台错落着,晾衣杆上依稀挂着腊鱼腊肉的影子,其中一个阳台上,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抱着吉他。雨丝被用极细的、断续的线条表现出来,笼罩着整个画面,氛围抓得很准,一种潮湿的、安静的,属于武汉雨季特有的、混杂着市井气息的孤独感扑面而来。

照片边缘,还能看到郝斯羡干净的手指,和他面前那堆复杂的灯光控台的一角。

翟星辰盯着那张画,心脏像是被那只握着铅笔的手轻轻攥了一下。画里的那个阳台,就是他这里。那个模糊的人影,是他。

他没问“你画的是我吗”这种傻问题。答案显而易见。他只是看着画里那细腻的雨丝,和自己那个孤独的轮廓。

原来在郝斯羡眼里,他是这个样子的。不是舞台上嘶吼的歌手,不是酒吧里活跃气氛的驻唱,而是武汉封控雨天里,一个阳台上模糊的、被雨困住的剪影。

这认知让他喉咙发紧。

他回复:“画得挺好。”顿了顿,又加了一句,“比我本人帅。”

郝斯羡回:“比例和透视有点问题,阳台栏杆的倾斜度画错了。腊鱼的形状也不对。”

翟星辰:“……”

他几乎能想象出郝斯羡皱着眉,用那种研究电路板的严谨眼神审视自己画作的样子。这人在该感性的时候,理性得令人发指。

“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翟星辰忍不住吐槽。

郝斯羡:“事实。”

翟星辰看着那两个字,忽然笑了。操,跟这人聊天,真他妈的费劲,又他妈的有趣。

他手指一动,拨通了语音通话。

铃声只响了一下就被接起了,那边很安静,只有轻微的、纸张摩擦的窸窣声。

“喂?”郝斯羡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现实中听起来更低沉一些,带着微弱的电流杂音,像夜风吹过长江边的电线。

“没什么事,”翟星辰靠在阳台门框上,看着外面被雨幕笼罩的、熟悉的红瓦屋顶和纵横的晾衣杆,“就是觉得,武汉的下雨天光打字,有点浪费。”

那边沉默了一下。

然后传来铅笔放在桌上的轻微声响。

“嗯。”

“你画你的,我说我的。”翟星辰说,他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这股劲儿,可能就是那点被雨困住的烦躁,和那张画带来的、微妙的触动,混合在一起发酵了。“这种天气,适合听点不一样的。”

他没等郝斯羡回应,就对着手机话筒,轻轻地、即兴地哼唱起来。没有歌词,只是一段旋律,松散,慵懒,带着点布鲁斯的味道,又莫名契合了武汉码头文化里那点随性和韧劲,像这雨一样,漫无目的,淅淅沥沥,却又持续不断。

他哼得很随意,眼睛看着窗外模糊的世界,手指无意识地在潮湿的空气里划动。

电话那头,郝斯羡放下了铅笔。他没有去看那张未完成的画,而是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翟星辰的哼唱透过电波传来,略微失真的声音反而增添了一种毛茸茸的质感。在他的联觉里,这旋律不再是蜂蜜蛋糕或者薄荷水,它变成了武汉的雨本身。是潮湿的、带着江风水汽和市井烟火气的、微凉而复杂的触感,轻轻落在他的皮肤上,渗进他的感官里。

他能“尝”到那种湿润的、略带鱼腥和热干面芝麻酱混合的、奇特的味道。

这感觉脱离了他惯常的数据分析和理性框架,像一股不受控的电流,轻微地麻痹了他的神经末梢。他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翟星辰哼完了最后一点尾音,停了下来。电话里只剩下两人细微的呼吸声,和窗外绵密的雨声混在一起。

“怎么样?”翟星辰问,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期待,和他唱歌时问“你觉得这个旋律配什么'味道'的光好?”时一样。

郝斯羡睁开眼,看着工作台上那盏散发着稳定光晕的台灯。他的理性大脑试图寻找一个准确的形容词,却发现自己词库里的“音准”、“节奏”、“情绪饱满度”在此刻都显得苍白。

他遵从了那一刻感官的直觉,一种近乎失控的坦诚。

“像,”他顿了顿,寻找着那难以捕捉的联觉意象,“像雨滴敲在废弃轮渡的铁皮顶上。”

说完,他自己先愣了一下。这描述太感性,太不郝斯羡,也太武汉了。

电话那头,翟星辰也沉默了。几秒钟后,听筒里传来他低低的笑声,不是平时那种张扬的、带着表演性质的笑,而是从喉咙深处滚出来的,很轻,带着点气音,像羽毛搔过耳膜。

“郝老师,”翟星辰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你偶尔不说人话的时候,还挺可爱的。”

郝斯羡握着手机,耳根不易察觉地热了一下。他不太习惯这种评价。

“可爱”这个词,和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我继续画图了。”他生硬地转移了话题,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平静。

“行,你画吧。”翟星辰似乎笑得更开心了,“不打扰你了。”

通话结束。

郝斯羡放下手机,重新拿起铅笔,却对着画纸上那个雨中的阳台轮廓,久久没有下笔。他的感官里,似乎还残留着那阵“雨滴敲在铁皮顶上”的哼唱旋律,清冽,微凉,带着铁锈的涩味和江风的腥气,一种陌生的、扰人心神的回响。

他低头,在素描本的角落,用极小的字写下:

“4月X 4日。武汉雨。即兴哼唱一段。联想:雨滴/铁皮顶/微腥带锈。偏离预设分析模型。”

他写下“偏离”两个字时,笔尖有些迟疑。这偏离,是好是坏?他的理性无法立刻给出答案。

而隔壁,翟星辰放下手机,嘴角还挂着那点未散尽的笑意。他看着窗外依旧连绵的、属于武汉的雨,心里的那点烦躁不知何时已经散了。他走到录音软件前,按下录制键,录下了此刻窗外的雨声,然后在备注里输入:

“武汉封控雨季。收到一幅带腊鱼的速写。及一句‘像雨滴敲在废弃轮渡的铁皮顶上’的评价。”

他想,郝斯羡这个人,就像一块外表严谨的集成电路,你以为摸清了他的所有逻辑门,他却偶尔会从某个意想不到的端口,输出一段让你措手不及的、带着武汉特有江湖诗意的乱码。

这感觉,不赖。

雨还在下,但有些东西,似乎在这潮湿的空气里,无声地蔓延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