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 第19章 热浪、停电与江心的星光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第19章 热浪、停电与江心的星光

作者:卫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7:04:00 来源:文学城

六月的武汉像一锅煮沸的辣椒油,连江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码头的水泥地烫得能煎鸡蛋,演出时吉他弦热得快要融化。阿哲在鼓后面放了三个小风扇,仍然汗流得像刚从江里捞出来。

"这鬼天气,"阿哲甩甩头发上的汗珠,"打鼓像在蒸桑拿。"

林磊的贝斯音箱因为过热烧坏了保险丝,他默默修了好几天。郝斯羡给所有设备加装了散热系统,平板电脑上实时监控着温度数据。只有翟星辰似乎不受影响,他说小时候在更南边的小城,夏天比这还难熬。

真正的问题出现在周末演出时。唱到第三首歌,整个码头的灯光突然熄灭,音响发出最后一声哀鸣就沉默了。江对岸的写字楼也陷入黑暗——片区电网瘫痪了。

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手机手电筒的光柱像无头苍蝇在黑暗里乱撞,孩子的哭声和老人的抱怨声混成一片。阿哲下意识地敲响军鼓稳定节奏,但鼓声在空旷的江面上显得单薄。

"备用电源呢?"翟星辰焦急地问。

郝斯羡已经打开设备箱:"负载太大,烧了。"

就在混乱即将升级时,一束暖黄的光突然亮起。是林磊——他不知从哪找来老安留下的煤油灯,玻璃灯罩里跳动着安稳的火苗。

这像是个信号。卖绿豆汤的大妈点亮了做生意用的充电灯,修鞋匠翻出修鞋机接上汽车电瓶,夜钓的人们把头灯调成常亮模式。很快,码头被几十处零星的光源重新照亮,虽然昏暗,却比之前的舞台灯光更温暖。

"继续!"观众席里有人喊。

翟星辰抱起吉他,这次他没有插电。"都坐近点,"他对观众说,"我们唱点老的。"

第一声清唱响起时,奇迹发生了。没有音响放大,他的声音反而显得格外真实,像贴在耳边低语。阿哲改用鼓刷在鼓面上轻扫,林磊的手指在贝斯指板上滑动几乎不发声。郝斯羡把煤油灯举到翟星辰面前,跳动的火光成了唯一的追光。

唱到第二段,观众开始加入。先是几个老人跟着哼唱,接着是整个码头的大合唱。不同年龄、不同音准的声音在黑暗里交融,跑调都跑得理直气壮。卖绿豆汤的大妈即兴加入一段叫卖调,修鞋匠用锤子敲击鞋掌打拍子。

突然,江面上亮起灯光。一艘夜游的轮渡缓缓驶过,船上的探照灯无意间扫过码头,像专业的舞台追光。船长似乎明白了什么,让轮船在江心停下,用灯光为他们打亮整个舞台。

"这是最好的灯光,"郝斯羡轻声说,"无法编程的灯光。"

断电持续了整整两小时,他们唱完了所有会唱的歌。最后连死亡金属理发师都唱起了童谣,萨克斯小哥用乐器模仿轮船汽笛。当对岸写字楼重新亮起时,观众反而发出失望的叹息。

"以后每月搞一次不插电吧,"小雅擦着汗说,"这样唱歌更像说话。"

电力恢复后,郝斯羡却关掉了大部分设备。"数据分析显示,"他让平板电脑显示声波图,"断电期间的观众参与度提升300%,音乐传播效率提升150%。"

林磊修好了音箱,但没有立即接上电源。阿哲把电子鼓组调成了手鼓模式。那个死亡金属理发师甚至开始学弹尤克里里。

变化在悄悄发生。码头的演出不再追求音量和技术,而是追求真实。有时唱着唱着,江轮的汽笛会加入伴奏,夜鹭的叫声会成为和声。观众也习惯了这种"不完美"的音乐,甚至会主动要求关掉音响。

七月初,乐队受邀参加一个大型音乐节。彩排时,调音师对他们的设备清单直皱眉头:"就这点东西?压不住场的。"

正式演出被安排在傍晚。当他们的清唱在万人体育场里响起时,喧嚣的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没有炫目的灯光秀,没有震耳欲聋的低音,只有四件乐器和四个真实的声音。唱到《汉阳门花园》时,看台上亮起星星点灯的手机灯光,像那个停电夜晚的码头。

演出结束,掌声持续了五分钟。回到后台,音乐节总监激动地握着翟星辰的手:"你们证明了,声音不需要包装也可以打动人心。"

那天晚上,四个人又来到码头。暑热稍退,江风带着水汽。龙门吊上的灯光还亮着,像悬在夜空中的星星。

"知道老安为什么总让我们听江水声吗?"翟星辰突然说,"他说江水流了千万年,从不用麦克风。"

郝斯羡正在记录今晚的声学数据,闻言抬起头:"自然声源的传播模型确实更,优雅。"

阿哲往江心扔了块石子:"简单说,就是装逼不如真心。"

涟漪在月光下扩散,像他们正在传播的音乐。很轻,但能传得很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