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 第18章 码头、麻雀与不插电的春天

追光者遇上摘星人 第18章 码头、麻雀与不插电的春天

作者:卫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7:04:00 来源:文学城

区里的批文下来得比想象中快。码头音乐广场项目被命名为"老安音乐角",红色公章盖在文件上,像个小小的太阳。

开工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工人们要把生锈的龙门吊拆掉,阿哲第一个冲上去拦住:"不能拆!这是我们的灯光架!"林磊默默递上结构加固方案,郝斯羡调出风力荷载计算数据。

最后龙门吊被保留下来,工头老周嘟囔:"搞艺术的都是疯子。"

改造工程持续了整个春天。每天下午,乐队四人都会来到码头。工人们渐渐习惯了在音乐声中干活,有时混凝土搅拌机的节奏还会不自觉地跟上阿哲的鼓点。老周甚至学会在休息时用扳手敲击钢管给他们打拍子。

"比打麻将有意思,"老周说,"就是费扳手。"

三月的一个雨天,工程被迫暂停。工棚里,老周拿出二胡:"我年轻时在文工团拉过这个。"当他拉起《洪湖水浪打浪》时,林磊的贝斯悄悄跟上,翟星辰用吉他模仿古筝的轮指。不同时代的乐器在雨声中奇妙地融合。

"音乐角"正式开放那天,江滩上挤满了人。区领导讲话时,阿哲在后台紧张地调整军鼓皮:"妈的,比打比赛还紧张。"

首演曲目是重新编排的《汉阳门花园》。当歌词唱到"桥也要拆了"时,郝斯羡让灯光在龙门吊上勾勒出长江大桥的轮廓。观众席里,老周和工人们穿着干净的工作服,使劲鼓掌。

演出结束后,一个瘦小的女孩怯生生地走到后台:"我...我能唱首歌吗?"

她叫小雅,附近中学的高中生,背着把旧的木吉他。当她开始弹唱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嗓音清亮得像江面的晨雾,歌词里装着十七岁看见的武汉。

"明天放学后,"翟星辰说,"你来码头找我们。"

小雅成了"老安音乐角"的第一个常客。接着来了弹电子琴的退休阿姨,吹萨克斯的快递小哥,甚至有个玩死亡金属的理发师。每到周末,码头就变成开放式舞台,谁都可以上来表演。

最特别的客人是四月的某个傍晚出现的。当时翟星辰正在教小雅和弦转换,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人在台下听了很久,最后留下名片:"我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

那天晚上,排练室爆发了激烈争论。

"专业训练会毁了她的灵气,"翟星辰激动地说,"就像...就像把野猫关进笼子。"

"系统的音乐教育能让她走得更远。"林磊罕见地坚持。

阿哲拍着桌子:"让她自己选!"

只有郝斯羡在安静地分析小雅演唱的音频数据:"音域跨度两个八度,乐感天赋评级A 。"

第二天,他们把选择权交给小雅。女孩低头想了很久:"安爷爷说过,音乐要像江里的鱼,有时要逆流而上。"

她收下了教授的名片,但每周五仍会来码头唱歌。她说这里能听见"生活的和声"。

五月,"老安音乐角"举办了第一场不插电音乐会。没有音响,没有灯光,只有乐器和天然扩音的江面。附近的居民搬来板凳,夜钓的人收起鱼竿,连巡逻的警察都放轻脚步。

当月亮升到龙门吊顶端时,发生了一个奇迹。成千上万只麻雀突然落在生锈的钢架上,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与《汉阳门花园》的旋律意外和谐。郝斯羡悄悄举起录音笔,后来这段"雀鸟合唱"被做成了新歌的采样。

音乐节结束后,老周带着工人们来道别。

"新工地在汉阳,"他拍拍阿哲的肩膀,"等那边完工,我们也搞个音乐角。"

现在,每当夜幕降临,江滩上就会出现奇妙的景象:龙门吊上的灯光像星星,音乐像风,不同年代、不同职业的人像江水般在这里交汇。有时能看见小雅在教老周弹吉他,有时能听见死亡金属与二胡的对话。

翟星辰站在重新装修过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江景。郝斯羡刚刚调试完新的灯光程序,把"雀鸟合唱"的声波图转化成了光效。

"知道老安最后对我说什么吗?"翟星辰突然说,"他说,音乐不是用来成功的,是用来活的。"

楼下,林磊在修整花箱里的薄荷,阿哲在给"军鼓"喂食。江风把码头上的歌声断断续续地送来,像这座城市永不停止的心跳。

在这个光与声的城市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音乐继续活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