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仲夏有时雨 > 第13章 返乡

仲夏有时雨 第13章 返乡

作者:春夏不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20 11:40:38 来源:文学城

学校有几个男生在追她,死缠烂打的那种,再加上仲明楷在校任职,仲夏避人耳目,戴了顶渔夫帽,背着书包匆匆走出宿舍。

在门口遇到宿管阿姨,跟她说了什么,仲夏一个字也没听进去,视线在洒满晨曦的步道上四处乱瞟,嗯嗯啊啊地应付。

宿管阿姨在身后叮嘱:“记住啦,记得提前准备。”

仲夏挥了挥手一溜烟沿着幽径,拐出校门。

以前和时雨谈恋爱,好多老师都知道,万一撞见,又要问东问西,麻烦得很。

时雨在马路对面等她,斜靠在车门上抽烟,见她上前,替她把书包卸下来,动作慢悠悠。

仲夏压低帽檐,拍他后背:“快点,别让人瞧见。”

时雨弹开烟头,抱怨道:“怎么,我是春江大学毕业生,还不能回母校了?”

他还是那样,一点不在意旁人眼光,眼里只有自己。

所以在仲夏得知袁芮有老公,确实跟时雨没什么,内心只有解开疑惑的豁然开朗,对两人离婚这件事,并不构成影响。

也不觉得有什么后悔。

永安村是春江市下的一个小村落,大山环抱,风景秀丽,因山路崎岖,此行差不多有三个小时的车程。

仲夏坐在副驾驶上闭目养神。单独出行,时雨念念不忘出轨误会,向她澄清:“袁芮结过婚,和她老公离婚,真不是因为我的关系。”

离了?

就知道曹晨这家伙不牢靠,成天瞎吹嘘。

聊起袁芮,仲夏忽而想到时雨被刑拘的事,侧身问道:“听说你在美国被拘留过,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不告诉我?是不是因为哪款叫《心动轨迹》的游戏原画稿抄袭的事?”

夜会袁芮的第二天,也就是仲夏在返回春江的航班上,警察突然进入时雨的住所,将他带走。

时雨目视前方,认真开车,看不出情绪:“这事你别管,跟你没关系,能不能跟你商量个事。”

他不想说的事,把他脖子拧断,都没用。

仲夏懒洋洋窝在座椅上,嗯了一声:“你说。”

她没去过时雨老家,一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莫名有点激动和紧张。

至于为什么,她说不上来。

时雨语气柔和,向她解释:“我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仲夏闭目应一声:“然后呢?”

大学生了不起?

这有什么好显摆的,谁不是呢!

时雨接着说下去:“那天婚宴上,村主任老赵和卫生所的严大夫,你还记得吗?”

时雨几乎没什么亲戚,时望山那头一个亲戚都没,时雨和他关系不太好,仲夏不敢多问。

白花花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从外省赶来,平时很少来往,老家一个亲戚都没,就叫上一个村干部和一名大夫来捧场。

仲夏有点印象,村主任是她接触过最大的官,心里犯怵,怕招待不周,见了面发现,没什么领导派头,挺和善的。

仲夏回道:“记得,他们人挺好的。”

前方是休息区,时雨突然拐入,熄了火,摇下车窗,点了支烟,转向窗外,问道:“要不要上厕所?”

时雨似有话要说,上次这么纠结,是在民政局门口,请求仲夏,把离婚的事先瞒着白花花。

仲夏大致猜到,平静地说:“有话你就说。”

他没有转过头,仍看着窗外,目光停留在不远处的一家三口,小孩哭闹要上厕所,丈夫把头探进车窗,像在找什么东西,妻子抱着孩童,一颠一颠地在哄。

仲夏也注意到,没说话,静静等待对方开口。

时雨过了许久,丢开烟头,转过身再次请求仲夏:“农村不像大城市,就这么点人,谁家的猪生了仔,不到两小时,能传遍整个村子。”

谁要跟你生猪仔!

自作多情!

仲夏有些不耐烦,偏过头:“你到底想说什么?”

时雨干巴巴道:“我们结婚的事,全村人都知道。但我俩离婚怕传到我妈那边,没跟他们说。所以……”

仲夏昨晚一夜未眠,担心的正是此事,早已做好心理建设,淡淡道:“知道了,我会尽量配合。”

当天去,当天回,在村里待不了几个小时。

应付一下就过去了。

仲夏上了个厕所,整理好情绪,车子重新启动。

吃了两个时雨在休息区买的茶叶蛋,仲夏斜靠在车窗补眠。

醒来已在盘山公路,放眼望去,村里白花花一片,村里大多种棉花,也有零星的玉米和胡萝卜点缀,看上去非常质朴。

她联想到《大力出奇迹》,感觉永安村就像那个矿坑,地势低洼,四面被大山包围,大概他做游戏是的灵感来自于此。

天际飘着靡靡细雨,时雨打开雨刮,减缓车速,没过多久便顺道而下,进入村子。

仲夏第一次去农村,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好奇。

土路颠簸,车子晃晃悠悠,开得很慢,两旁是棉花地,几位老人穿着雨衣,在田间收拾农具。

一名孩童在前面奔跑,大黄狗在身后不紧不慢地追随着,时不时地停下,抖落身上的雨水。

仲夏发觉村里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好奇地问道:“村里的大人都去哪了?”

时雨慢吞吞跟在大黄狗后面,回道:“大多在春江打工,离这近,二线城市收入还凑合,也有去大城市打工的。不光这里,大多数农村,都是目前这个状况,所以我们的医疗诊断机器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功能。”

车子在卫生院门口停下,严大夫恭候多时,拿了两把雨伞过来,送入车窗,热络地打招呼:“小夏,几年不见,长得更加俊了,到底是城里姑娘,我就说小雨这孩子有福气。”

他五短身材,一脸沧桑,皮肤黝黑,穿上白大褂,看起来怪怪的。

仲夏只在婚宴上见过一面,对严大夫印象模糊,浅浅一笑:“严大夫好。”

严大夫招手说:“外头雨大,进去喝口热茶,驱驱寒,这不像城里,四面环山,天气说变就变,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

卫生院条件简陋,一幢两层民房,一共就两名大夫,另一位中年妇女是他的妻子郑彩霞。

他一路走,一路说,夫妻俩是永安村人,以前在春江是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他是内科医生,老伴是呼吸科的,学历拼不过高材生,多年升迁无果,城里开销大,不如回老家,帮扶村民。

诊室里有病人,是个老婆婆,在做机器人前张着嘴。

这台机器人和办公室里的一模一样,白色的,像个雪人,外观平平无奇。

机械臂抬起,手指上接着电子内窥镜,探入老婆婆口中,郑大夫操控按钮缓慢旋转,对着机器人屏幕看了会说:“张婆婆,有点牙龈红肿,上回跟你说少吃点辣椒,你就是不听,你看这下疼得够呛了吧。给你配点消肿的药,可记住咯,最近别吃刺激性的食物。”

机器人手指收回,张婆婆漱了漱口,难为情道:“晓得,晓得,下回不敢。”

她转过头,望见两个年轻人,愣了老半天,指着时雨说:“你是时家那个小娃子,都长这么大了,这是你媳妇吧?”

时雨点头,抿嘴浅笑。

张婆婆开始念叨起来:“上回你结婚,咱邻里相亲可念着紧呢,娃多大啦?”

注意到张婆婆一双眼睛,盯着她的肚子看,仲夏低垂眼睑,嗫嚅道:“他出国留学,刚回来,没来得及……”

张婆婆在她身边转了圈,咂咂嘴:“你这瘦得跟竹竿似的,屁股没点肉,不好生养,得叫小雨给你好好补补,我家枣树今年结的果,又红又大,来来来,去我家里坐坐,带点回去。”

时雨上前解围,拉住张婆婆的手,把她从仲夏屁股上移开,像哄小孩一样,说得很有耐心:“张婆婆,我这回来是工作,下次再去,可好?我保证。”

张婆婆笑得满脸褶皱:“也是,你们年轻人工作要紧。小雨,你这机器人还挺方便,就是功能太少,你看我这糖尿病,每三个月要往春江跑一次做检查,严大夫说他们这设备不齐全,我这身子骨现在还硬朗,再过两三年,就说不准喽。人啊!年纪大了,腿脚就不利索。”

时雨频频点头:“谢谢张婆婆提意见,我积极改进,争取……争取明年给你弄出来。”

送别张婆婆,四人在诊室里开了个小会。

严大夫把目前诊所遇到的问题,向时雨细说:“老年人常见疾病,无非是三高、骨质疏松、通风,还有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但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设备不全,很多病症查不出来,病患没有引起重视,等症状出现,小病拖成大病。”

郑大夫补充说:“还有就是,这不像城里大医院,我们两口子相当于全科,有些领域不擅长,就算诊断出来,还是没法治,山路不好走,专家也不愿过来飞刀。是不是可以弄个远程指导什么的。小雨,你别有心理负担,我就随口一说。”

随后两人陆续道出不少棘手的问题。仲夏负责做笔记,听得认真仔细。

散会后,时雨问道:“刚张婆婆的情况,你也看到,照你这么一条股市红线上去,她一激动,不得把牙给磕了。但严大夫的话,她又当耳旁风。村里人已经慢慢接受机器人的辅助诊断,村里都是老熟人,医生老生常谈,病患未必肯听,但诊疗机器人一旦获取他们信任,因为机器人是死的,它代表的一种权威,播报的诊断,不能不当回事。”

时雨叹息一声:“所以我们不能有半点马虎。”

经过刚才一番观察,仲夏确实认识到,自己设计草率了,没能照顾到病患的年龄特征和情绪,以及风土人情。

可仲夏还是气,时雨能体察到病患的情绪,为什么不能察觉她也有情绪。

一定要在外人面前,让她难堪?

仲夏撇嘴,扭过头,带着怨气说:“那你不能好好说话吗?再怎么样,也是我辛辛苦苦画的,你在这么多人面前说我,我不要面子的?”

时雨愣怔一下,扶她的肩,带着歉意说:“对不起,你知道我这个人,工作起来,很投入。我下回注意,行不行?”

郑大夫刚好路过,打趣道:“哟,小两口闹啥别扭。小雨,快出去瞧瞧,村民听说你回来,都来看你,这会儿全堵在大门口。”

仲夏敛起情绪,虽时雨出门,发现乌泱泱一大片各色雨伞,好几十个老人,还有些孩童,在卫生院的大院子里静候。

雨下得大,不少人衣服都被淋湿。

待他们出来,一窝蜂涌上前,把两人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吵吵闹闹,仲夏一句也听不清。

村民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鸡蛋,还有腊肉,一股脑儿往他们手里塞,一个劲地道谢。

“小雨,多亏你那个机器人,给我孙子验视力。其实我们带他去镇上眼镜店验过,说是近视,一百五十度,他不当回事。可机器人这么一说,他就信了,现在看书姿势可端正了,手机也玩得少了,说要什么劳逸结合。”

“我老伴在床上,来不了,特地托我给你带了几只鹅蛋,今早刚下的,新鲜着呢。前几天他肩周炎犯了,动弹不得,严大夫又不会推拿,抬着机器人上门做推拿,这东西戴上硅胶手套,可像那么回事,穴位拿捏得精准,效果老好了。严大夫说,再过两周就能干活,地里的棉花还等着他摘呢。”

仲夏灵机一动,在走廊里支起一张写字台,让村民们排队挨个说明情况,有什么需求,哪里需要改进,一一记下。

最后她罗列出一张清单,跟他讨论:“机器不是万能的,作用有限,之前你那个机器人以辅助诊疗为主。根据今天记录的情况,总结下来,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卫生院的化验设备功能老旧单一,就像你说的,添加验血功能。村里人干农活,容易骨折扭伤,你那个拍摄X光的提议很好,机器人可以上门,避免病患在移动过程中的二次损伤,但要注意辐射,安全是第一位的。遇上疑难杂症,如果能远程连线,和大医院医生结对子,帮忙分析诊断,不但可以减轻病人去城里就医的经济负担,还能促进严大夫他们的业务水平。后面还有二十几条细项,你看看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能不能做出来,我不懂。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尽力一试。”

仲夏坐在走廊里,光线暗淡,头上一盏白炽灯,淡淡的白光,打在她的脸颊,光影层层晕开。

她今日穿的是一件白色针织开衫,此刻出现在时雨面前,滔滔不绝地说着病患需求与改进建议,俨然像个白衣天使,自带光环。

时雨一时恍惚,这不像是他认识的仲夏。

仲夏用圆珠笔敲击写字台:“诶,跟你说话,听见没?”

时雨应了一声:“噢!”

可能仲夏自己也没发觉,这本不属于她的工作范畴,可见到村民们一张张淳朴的脸和真诚的道谢,便忍不住想要为什么他们做些什么。

倒不是说从事医疗行业,救死扶伤,有多高尚。

她单纯觉得,自己好像在跟时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且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尽可能做得周全,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高音喇叭打断两人的思绪,赵主任操起大嗓门,说着带有乡音的普通话:“各位村民们,盘山公路塌方,救援队已在全力抢修,请大家不要外出,扎紧篱笆,看好猪圈、羊圈,检查房屋,小心台风。有家属外出的,赶紧通个话,报平安。”

严大夫抱着一床被子过来说:“看来今天你们是回不去了。小雨,你家好久没人住,一时半会住不了人,不如住在卫生院,我让彩霞把值班室收拾了一下。”

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两人跟严大夫上二楼,进入一间走廊尽头的小房间。

房间逼仄,十来平米,墙边摆着一张四尺木床,占据一大半面积,床头连着写字台,边上有四把靠背椅,便再无其他陈设。

很干净,地板上有未干透的水渍,明显刚清理过。严大夫把被子搁在床上,从塑料袋里拿出两条未拆封的毛巾,抓几下寸头,抱歉地说:“我们这条件不比大城市,别介意,旁边有厕所,可以将就着洗澡,我这就给你们打热水去。”

两人站在床边,你看我,我看你,各自垂下头,半天不说话。

这是要睡一块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