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 第9章 经纬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第9章 经纬

作者:鹿鸣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13:16:46 来源:文学城

《鸥鹭忘机》的余韵,在权志龙的心湖里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久久不散。那种空灵、忘我的境界,像一道光,穿透了他被商业、数据和自我期待层层包裹的创作壁垒。他不再执着于寻找“爆款”的旋律,而是开始尝试捕捉那种“水波荡漾”、“鸥鹭翔集”的意境。

他再次来到工作室时,身上那股沉重的低气压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专注。他没有多言,照例泡好茶,然后便戴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便携音乐键盘里。

沈清音注意到他的变化。他不再焦躁地敲打膝盖,也不再眼神空洞地发呆。他的手指在键盘上轻盈地移动,时而停下,侧耳倾听,眉头微蹙,随即又舒展开,快速调整着某个音轨的参数。他的整个状态,像极了她在处理丝线色彩渐变时的专注与耐心。

工作室里,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声音和谐共存。一边是“唧唧”的、富有实体感的缂丝机声,是丝线与经纬碰撞的古老韵律;另一边是几乎微不可闻的、从耳机缝隙里泄露出的、充满未来感的电子音效,是电流与数字构筑的虚拟声场。

极与极,在此刻并非对立,而是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权志龙试图用合成器模拟古琴的吟猱余韵,用效果器营造水面涟漪扩散的空间感。他放弃了复杂的节奏型,转而追求音色本身的质感和层次,就像沈清音追求丝线密度与反光的关系。他将《忘机》的片段进行采样、拉伸、变形,让它成为新音景里若隐若现的底色,如同缂丝中那贯穿始终的、稳定的经线。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电子音色过于冰冷,缺乏古琴的木质感与温度;数字处理容易显得生硬,失去琴韵的自然流转。他反复尝试,推翻,重来,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沈清音偶尔会停下梭子,静静地看着他。她看到他面对屏幕时认真的侧脸,看到他因一个小小突破而骤然明亮的眼神,也看到他遇到瓶颈时无意识咬住下唇的固执。她不懂他的音乐语言,但她懂得那种在创作中挣扎、探索、最终豁然开朗的状态。

那与她面对一团乱丝,或是一处不满意的织造时的心境,何其相似。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权志龙终于长吁一口气,摘下耳机,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他抬起头,正对上沈清音看过来的目光。

她的眼神很平静,没有询问,没有打扰,只是如同静水深流,无声地流淌过他的疲惫。

他犹豫了一下,拿起笔记本电脑和一个小型蓝牙音箱,走到她身边。

“我……”他有些不好意思,像拿出不成熟作品的学生,“试着做了一点东西。基于……你昨天弹的那首曲子。”

沈清音放下梭子,目光落在那个小小的音箱上。

权志龙按下播放键。

一段空灵、带着水汽弥漫意境的引子缓缓流出。低频如同深远的水底暗涌,中频是模拟古琴泛音的、清泠而带有微妙失真的电子音色,高频则像是阳光在水波上跳跃的细碎光点。旋律线条极其简单,甚至有些破碎,但空间感极强,仿佛将人瞬间带入一个雾气氤氲、鸥鸟时隐时现的旷远水泽。

没有强烈的节奏,没有抓耳的hook,只有氛围和意境的铺陈。这完全背离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法则,却奇异地拥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

音乐在工作室里流淌,与“唧唧”的织机声(在她停下后,空间里只剩下这残留的寂静感)形成了另一种层面的对话。

沈清音静静地听着,目光从音箱,慢慢移向她正在织造的那片《宇宙经纬图》。深蓝的丝线,银白的星尘,旋转的星云……她仿佛从这充满未来感的电子乐中,“听”到了与自己手中宇宙相关的某种东西——那种浩瀚,那种静谧,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

当最后一个如同水波消散的音效缓缓隐去,工作室里重归寂静。

权志龙有些紧张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评判。这比他面对任何音乐评论家或市场数据时都要紧张。

沈清音沉默了许久,久到权志龙几乎以为她并不喜欢,或者觉得这完全是不知所云。

然后,她抬起手,指向缂丝机上那片刚刚织完的、色彩最为变幻莫测的星云核心。

“这里,”她的声音依旧平淡,却比平时多了一丝难以捕捉的温度,“刚才听的时候,感觉这里……应该更亮一点。不是颜色的亮,是……质感的亮。”

权志龙愣住了。他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反馈。不是关于音乐本身的好坏,而是关于音乐与她的缂丝之间,一种玄妙的、通感的联系。

她是在用他的音乐,反过来审视和调整她的缂丝。

一种难以言喻的狂喜和共鸣,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四肢百骸。他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她说的“质感的亮”,或许对应着他音乐里那个拔高而又不失空灵的合成器音色,需要一种更闪烁、更带有细微颗粒感的丝线来表现。

“我明白了!”他的眼睛亮得惊人,立刻回到电脑前,调出对应的音轨,“是不是类似这种感觉?”他调整了一个参数,播放了一小段经过修改的、音色更带“星尘”质感的声音片段。

沈清音仔细听着,然后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回到织机上,手指轻轻拂过那片星云核心,若有所思。

她没有对他的音乐做出“好听”或“不好听”的评价,但这种跨越媒介的、基于创作本质的交流,比任何赞美都更让权志龙感到振奋和满足。

艺术的共鸣,在此刻超越了形式,直抵内核。

随后的几天,这种奇妙的“跨界合作”仍在继续。权志龙会带来他修改后的音乐片段,沈清音则会根据音乐的“听感”,调整缂丝作品中色彩的浓淡、丝线的密度和质感。而他,也会在她的缂丝中,找到新的音色灵感和结构启发。

他带来的不再是浮躁的潮流话题,她回应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技艺讲解。他们的“艺术交流”,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更私密,也更具创造性的阶段。

那天傍晚,权志龙离开时,沈清音罕见地送他到了门口。暮色四合,巷子里灯火初上。

“那个声音,”她忽然开口,说的是他音乐中模拟古琴泛音的那个核心音色,“可以再……‘干’一点。水分少一点,会更像宇宙的回声。”

权志龙站在暮色里,看着她被柔和灯光勾勒的清淡轮廓,心底一片温软。

“好。”他郑重地点头,“我回去改。”

他转身走入巷子的黑暗中,步伐坚定。他知道,他正在创作的音乐,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市场或证明自己的作品。它承载了一段奇遇,一种领悟,一份跨越了语言和领域的、无声的默契。

而那幅名为《宇宙经纬图》的缂丝,或许也将在经纬交织间,编织进一段来自遥远国度的、带着水波与星尘韵律的电子回响。

回到酒店,他迫不及待地打开设备,开始调整那个音色。他反复试验,试图找到那种“水分少一点”、更接近“宇宙回声”的质感。直到凌晨,当一抹熹微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他终于调出了一个让他满意的声音——清冷,空旷,带着一丝金属的震颤和无限的悠远,仿佛真是从浩瀚星海的尽头传来。

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窗外,苏州老城正在苏醒。而他,在经历了一场精神的困顿之后,也仿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的创作源泉和内心的锚点。

这一切,都源于那间有着天井、睡莲、缂丝机和一张古琴的工作室,源于那个清冷如江南烟雨,却在他最疲惫时,为他弹奏一曲《忘机》的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