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 第19章 默契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第19章 默契

作者:鹿鸣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8 01:40:28 来源:文学城

首尔的秋天,在繁忙的日程中显得格外短暂。权志龙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被无形的力量抽打着,在各个通告、排练和会议间穿梭。他依然是那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在镜头前游刃有余的G-Dragon,精准,专业,无可挑剔。

但只有回到汉南洞那间空旷的公寓,卸下所有伪装,真实的疲惫才会如潮水般涌来。他会走到书桌前,打开那个素色锦缎包裹的方盒,看着那卷缠绕在线轴上的渐变蓝色丝线。有时,他会伸出手指,极轻地触碰那些丝线,冰凉的、柔滑的触感,瞬间便能将他拉回那个有着天井和睡莲的工作室,耳边仿佛又响起那规律的“唧唧”声。

那块染着他血迹、织着靛蓝色直线的练习布,被他请人精心装裱在一个极简的深色木框里,挂在了录音室最显眼的位置。与周围昂贵的专业设备、金色的唱片奖杯相比,这块粗糙的布片显得格格不入,却奇异地成为了这个空间里最沉静、也最有力的存在。

每当他因为编曲陷入瓶颈,或者被外界嘈杂的声音干扰时,他便会抬头看着那条直线。它提醒着他,艺术最本真的状态——专注、坚持,以及在规则内寻求极致的自由。他开始尝试将这种从经纬中学到的“静心”哲学,融入到他高压的工作中。

在新专辑的筹备会议上,当团队为了迎合市场趋势而建议将一首实验性较强的歌曲改成更“安全”的流行模板时,权志龙第一次没有立刻妥协或激烈反对。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指着电脑上那首《经纬》的波形图——这首未曾发布、只在极小范围内流传的私藏之作,平静地说:

“音乐,不只是一串数据和一个公式。它需要‘留白’,需要呼吸,需要像缂丝一样,有经线的骨架,也要有纬线的血肉和意外。”他看向那条直线,语气坚定,“这首,就保持它原来的样子。”

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有些不解,但看着他眼中不容置疑的笃定,最终选择了尊重。他们隐约感觉到,从苏州回来后,这位核心人物身上多了一些难以言喻的东西,一种更深沉的定力和更清晰的艺术直觉。

而在创作上,苏州的经历如同在他脑海中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开始尝试将一些东方美学的意境融入他的音乐。在一首关于城市孤独的歌曲中,他采样了雨水滴落在石阶和树叶上的自然声音,并用效果器处理成类似古琴泛音的空灵回响,营造出一种在喧嚣中寻求静谧的矛盾感。他甚至尝试将丝线摩擦、梭子撞击的细微声响采样,经过复杂的电子处理,变成节奏律动的一部分,那种独特的质感是任何合成器都无法模拟的。

这些尝试并非每次都成功,有时甚至显得生涩,但他乐此不疲。他发现,当他的心沉静下来,去感受那些最细微的声响和色彩时,灵感反而会以更意想不到的方式涌现。那段看似“脱离正轨”的苏州时光,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反哺着他作为音乐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他依旧没有再联系沈清音。那个号码存在手机里,成了一个沉默的符号。他知道,有些共鸣,无需言语确认,它存在于共同创造的音乐里,存在于那卷蓝色的丝线中,也存在于彼此被悄然改变的生命轨迹里。

——

苏州,“清音”工作室。

秋意渐深,天井里的睡莲已然凋谢,只剩下枯荷听雨的意境。工作室里,“唧唧”的织机声依旧,但细听之下,似乎有了一些不同。

沈清音开始了新的创作。这一次,她没有再织造浩瀚的宇宙,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具象,却也更考验功力的主题——《石湖清秋图》。这是一幅描绘苏州本地景色的古画,需要将水墨画的晕染、留白和山石的皴法,用缂丝“通经断纬”的技法表现出来,难度极大。

她依旧沉静,寡言,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织造中。但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她调色的方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表现湖面水汽的朦胧时,她使用了更多种极其相近的灰色和淡蓝色丝线,进行极其细腻的渐变过渡,那种对色彩微妙差别的把控,仿佛带着某种音乐的韵律感。

有时,在需要长时间重复同一片色彩区域时,她的思绪会偶尔飘远。指尖摩挲着丝线,会想起另一双手,是如何笨拙地、却又固执地学习着“穿纬拨紧”。想起他因为织出一条直线而亮起的眼睛,想起他忍着疼痛却坚持的眼神。

那个装着蓝色直线练习布的锦盒,就放在她工作台一抬眼就能看到的架子上。她没有经常打开,但它存在于视野里,就像一种无声的陪伴和提醒。

她也没有试图去打听他的消息。那个属于他的世界太遥远,太喧嚣。但她会偶尔,在夜深人静整理工作室时,打开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电脑,播放那张名为《经纬》的光盘。

当那空旷、冰冷又带着奇异美感的电子宇宙之音在寂静的工作室里弥漫开来时,她会停下手中的动作,闭上眼睛。她不懂那些复杂的电子音效是如何生成的,但她能“听”懂其中蕴含的情感——探索的渴望,挣扎的痕迹,最终归于平静的浩瀚,以及……那份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关于“撕裂”与“留白”的默契。

这音乐,与她正在织造的《石湖清秋图》似乎毫无关联,一个是未来宇宙的回响,一个是古典园林的静谧。但奇怪的是,当她沉浸在《经纬》的音乐中时,手下对水墨晕染的把握,似乎多了一份更通透的理解。仿佛那电子音效的“空间感”,帮助她更好地捕捉到了画中水汽的流动和山石的虚空。

艺术,在最高的层次上,果然是相通的。

她依旧过着规律而平静的生活,守护着古老的技艺。但她的内心,似乎被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透进了一丝来自遥远国度的、不一样的光。那光不耀眼,却足够温暖,让她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劳作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结和力量。

两条线,一条在首尔的聚光灯下奋力游弋,一条在苏州的小巷深处静静延伸。

他们不再交集,却仿佛在平行的时空里,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他用带有她印记的音乐,对抗着外界的浮躁。

她用融入他理解的作品,延续着内心的坚守。

在各自的世界里,他们都因为那段短暂的“艺术交流”,成为了一个更丰富、也更完整的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