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巧风的速度很快,江鸾用过午膳后就收到了她草拟的章程。
江鸾迅速批复:“就这样,张榜告知。”
温巧风领了命,不过还是临出门前多问了一嘴:“陛下,后天就要开考,会不会太急了些,学子们赶路也来不及吧?”
【说及不说吧,文明你我他。】
【早晚被你们这些人笑死】
【盲生你真的经常发现华点】
【怎么什么时候看直播都有你们在线上?】
“城中宵禁如何?若有人连夜赶路,抓还是不抓?”
“朕准备在京城内特设驿馆,京师三辅之地各城中设‘文星令箭’;考生可在各点位申领‘文星令箭’,持有此令者宵禁不拦,入城不拦。”
“陛下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臣怕有不轨之人趁此作乱,京师的安全不容小觑。”
“传令北军增多夜巡的人手。”
“陛下思虑周全,臣这就去办。”
【为什么御史大夫不太情愿】
【可能怕后浪拍前浪,她才给陛下推荐了一个对口人才,准备垄断的。陛下没管,立马就要扩招】
和温巧风最不想看到的一样。
布告一贴出去,就好似水溅到了油锅里,一下子炸起千重浪。
讨论声一轮高过一轮。
“陛下亲自出题,时间又这么紧迫,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是有多缺人才了——”
这种去了包受重视的。
抓住机会一入仕就是天子近臣!
光宗耀祖,族谱单开!!
当然不止一人这么想,不过是有人说了出来了,而有人没说出来罢了。
“哎呀,这也太急了,我这书才温了一半只怕是无暇顾及这次考试了……”
“我也是,我这几日忙着游玩,别说是看书了,从前的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
两人相对一笑,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言不由衷的糊弄。
呸,好脏的手段!竟然为了让我放松警惕而贬低自己。
总之,这件事的热度,从白天一直烧到晚上。
但凡离京城近的学子都在日夜兼程赶路前来。
离得远的则捶胸顿足,恨不逢时啊…我为什么不去京城游学啊…
本就住在京城的官员子弟更是被母亲们耳提面命: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一定要把握住啊……
某官员一对其女儿说:“这次科考,我已经帮你报名了,还不快去看书!”
某官员二对其女儿说:“陛下最近正为「田亩」的事烦心,你去找几本有关的书看看,题都押出来了,这次稳了。”
家仆:“好久没看见自家大人笑得这么开心了。”
等科考正式开始时,温巧风提交上去的名单足有一百二十人。
随机分散到十间考场里,每间考场各十二人。
赵华舒摩拳擦掌,她打量了一下同场的考生。
因为时间受限在先,实际上大部分考生还是京师附近或者京中官员的子弟。
赵母是都尉,京师三辅之地的长官。
对比起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风雅之人”,赵华舒自认为随母亲在任上见识了不少风土人情,觉得自己比这些人更有考中的把握。
不多时
考生们按照考官排好的座次依次落座。
钟声响过三次后,小黄门高唱:“发卷!开考!”
纸张依次传下,随机便有人发问:“姑姑,可是弄错了?这是白卷?上面没有文字。”
“没有错,”江鸾自门外入内:“由朕发问,诸君作答。”
温巧风站到跟前解释到这次科考事急从权所以和平常的形式不一样……
只是还没说完就被考生们的星星眼打断了:“陛下亲至考场…某甚是荣幸啊!”
温巧风尬笑着收声了,陪笑道:“看来陛下来了,考生们的兴致很高啊!”
赵华舒心想:这是自然,十二间考场陛下偏偏就选了我们这一间,我们不中举谁中举?
正好刷刷好感,让陛下看见我挥笔即成篇的风采。
江鸾轻咳一声:“朕出的第一题是:对耕田的方式有何革新,可使亩产提高?”
众人略微一顿,然后大惊。
这是什么题目??!!
她们都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谁下去种过地啊!!
别说如何对耕田的方式进行革新,其中有些考生连见人耕田这事都没注意过。
赵华舒欲哭无泪,她见是见过,远远见过……作用不大……
但是时不我待,随着江鸾的声音落下,小黄门们迅速将天子出的试题传送到了其他考场。
赵华舒咽了咽口水,垂眸到那张白纸上。
给点提示吧,笔仙……
江鸾坐在上首,看见不少考生都在抓耳挠腮。
温巧风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还好我早考上了……
【御史大夫现在爽了】
【哈哈哈】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殿内渐渐响起了零星的答题声。
赵华舒抬头看了看正中央已经烧出香灰的铜炉,落笔,一横一划写下来自己的名字,接着又写了陛下出的考题是什么。
人来到这里,至少不能交白卷……
“田、田、耕田……”赵华舒在心里一遍遍默念,准备给自己找点灵感。
【这有个考生在演我考试哈哈哈】
【可以开始咬笔头了,狗头.Jpg】
啊!想到了,赵华舒想起来之前翻找古籍的时候好像依稀看见上面写了种庄稼,那就写:耕种,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她也写出来了】
【考场上都动笔了,比我好多了】
【有点好奇,这次考完她们会不会道心破碎?】
【不会吧,毕竟范进年纪很大了都在坚持考试呢,在这里被打击是常态。】
【范进是谁?】
【网上搜一下吧,狗头.Jpg】
京城外的考生有些还没听到风声,但本就京城内的人或多或少都对天子最近的动向有些了解。
有人看了论耕种一类的文章,有人看了论黔首一类的文章。
或多或少可以引用加工成自己的思想。
在弹幕的插科打诨中,江鸾起身在考场中巡视。
江鸾:【其实这个考题放在春闱、秋闱来说并不算难;
常言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许多考生出身乡野,都见过同乡或父母耕种的情形;
而科举取士,取的是忧国忧民之人;
要做到这些,此人在生活中就不可能不关心身边的人,
朕考这个问题,只要她们结合日常所见与自己的思考,就能做出来。】
【那我发现了华点!是不是对于这个考场的人来说就难了吗?】
江鸾:【时间太赶,大部分都是官宦子弟,坐而论道可以,生产和实践不一定可行。
但是她们对国策更容易理解,
她们吃过猪肉,或者近距离见过猪跑。】
【‘生产和实践!!’发现陛下用词很新颖了】
【其实陛下不仅熬夜改奏折,还熬夜学习现代知识……】
【不管多晚进直播间都能看见陛下还没睡】
【比我优秀的人还比我努力,呜呜呜】
【有这样的高精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低精力老鼠人羡慕了……】
江鸾没有直接参与讨论。
自从她发现系统有知识库功能后,确实如饥似渴地学了不少东西。
借着遮掩偷偷打哈欠打江鸾——确实是熬得有点晚了,不过还有很多事要做,暂时还不能放松……
赵华舒写了一会自己想的“官方开头”,接着又“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看过的农民耕田的过程描写了下来,其中不乏想象力的填补和词汇捏造。
然后她就看见了陛下的龙袍从自己身边飘过。
夭寿了!!!陛下都看见她写的垃圾了……
赵华舒:已老实,求放过……
想起来老母说的:话不能说的太满,水满则盈,月满则亏。
她不该昨天跟伙伴吹牛说一定会得到天子赏识的。
考到了知识盲区
丢人丢大发了。
妈妈,我想回家。
……
就在赵华舒脑海里天人交战的瞬间,一道清脆的落笔声打破了满室寂静。
赵华舒:淦!她写完了!她就这样写完了!!
那位停笔的人才叫做韩白,是左冯翊韩若的女儿。
左冯翊与京兆义同治京师三辅之地。
是老母的同僚啊啊啊啊!!
赵华舒欲哭无泪……我败了,这一次我败得很彻底。
于是她又偷偷往旁边瞄了眼,左右都写的比她长,卷面上黑压压。
本就词穷的赵华舒只好又拿起笔。
行吧,至少字数不能太少,陛下要花更多时间读完才会发现浪费了时间。
江鸾从右手第一个往后走再绕道左边往前,一路上发现或有人毫无头绪、胡编乱造,或是文采平平、思维也不出彩,等走到韩白身边后,见她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文章磅礴有力,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哇塞,这个显而易见写的很好啊】
江鸾:【好文采,倒让朕想起了南枝】
【沈南枝!对不对陛下?历史上唯一一位女起居郎。】
江鸾刚刚有些出神,等眼神回到弹幕上才发现,自己不小心把心里话输到了弹幕上。
【沈南枝是谁啊?】
【我能说吗?我能说吗?陛下,我真的很喜欢沈南枝写的诗。楚楚可怜.Jpg,我能不能给大家科普】
江鸾点了点头。
【其实陛下早就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了吧?】
弹幕指的是沈南枝在江鸾死后就被革职的事情。
江鸾:【朕都知道了,朕已经把后世史书看完了】
经过江鸾默许后,弹幕很快搬来了关于她的生平介绍:
【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大徽朝)江鸾,乙卯年九月十八日崩,时年二十又四。】
【凤仪龙表,乾坤在怀;内除奸佞,外服百夷;有扫荡九州安太平之志,威服万国列主之雄心。】
【在位期间,选拔女史、女官;让女性不再被圈养在社会的边角;改革科举、打击门阀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出人头地;面对外敌入侵,力排众议发兵征讨,不愿意靠赔款、和亲来换取和平……】
【对于她的一生,后世褒贬不一:
有人说她有违祖宗法制,所以不长命。
有人说她将女人的路走窄了,因为世人畏惧女人的能力,因为她的出彩,所以更要将其他女性扼杀在摇篮里。
自她之后,女子的地位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完全被困在了后宅中。
也有人举例,在她后面的林太后,胡太后等人也做到了垂帘听政,却没有任何一人向她一样称皇帝。
唯她这般无德自私之人才会违背祖宗之法,冒天下之大不韪称皇帝。
也有人反驳到是她让那个时代的女人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求你了]谢谢宝宝们看到这里,诚挚感谢,感谢你们[求你了][爆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副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