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 第16章 第 16 章

直播盘点古代硬核狠人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来碗大米饭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6 13:10:21 来源:文学城

【世家的膨胀稳固,在古代那是超出了想象,有话说:千年王朝未曾见,千年世家常有之。

意思是一千年的王朝一个也没见过,但是绵延千年的世家却有许多,有许多当然是夸张的,不过在up的记忆中确实如有不少千年的世家。

如江西张家,弘农杨氏,吴越钱氏,还有现在依然屹立不到却“臭名昭著”的孔氏,打到孔家店救出孔夫子,曾是对他们最好的评价,哦~对了他们是店。】

……

“噗”天幕下此代孔家,家主孔安国,一口血忍不住从嘴中喷出,不明白天幕怎可如此评说他们孔家。

他孔国安自认满腹经纶,未曾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兢兢业业研究先祖之学说注有《论语训解》。

先前听闻天幕说有后人歪曲先祖之学说,只是愤怒后世文人以先祖做筏子,却也只人死如灯灭,阻拦不了死人利用先贤,只是现在想来怕是日后的孔家人也在其中掺和了一脚啊,不然何至于得此评价,真是糊涂至极。

孔国安恨恨的摇摇头,只恨不得将后世的不孝儿孙拎起家法处治。

现汉朝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推行时间尚浅,别家也尚有存活,尤其是和儒家对立的墨家见此情景,忍不住拍手称快:“最是见不到那儒家以圣人说事,辩不过人便说圣人言,现天幕揭露他们的真面目,真是大快人心。”

……

【当然了会出现这句话,也并不全是孔家的问题,时事造人,时代的改变,社会的需要,思想的进步种种原因叠加,才因此出现这种种言论。

因此现今常孔家虽常被调侃为最没骨气,每次朝代更换都是投敌最快的世家。但也不能全怪人家,忠烈脊梁笔直傲骨犹存的都死去,或者殉国了,剩下的软骨头,可不就是投敌最快了。】

……

天音的声音淡淡,说这段似乎没什么起伏,就像一像春秋笔法,恰好看见了就提一嘴带过。

可这在天音口中毫不在意的事情,在孔家人听来确实宛如灭顶之灾,孔国安听了更是几欲昏厥,只觉得自己年纪大耳背了,其余人更是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

听听,天幕说什么,投敌最快,软骨头……时下士人最重名誉和节气,侮辱一个人的名声,可比直接杀了他还难受。

且人无骨何立,一个连骨气都没有的家族,还有那个君王会任用他们。

人要脸,树要皮,今天幕这一说,孔家但凡知廉耻,尚有骨气之人,那是人人掩面自泣,只恨家中日后怎会出如此不孝儿孙,篡改先贤训诫,无骨无皮,这样的孔家还算什么孔家,日后下去谁还有脸面对先祖。

性格刚烈学习夏儒的,更是恨不得提剑砍了后世那些不肖子孙,软骨头活着干嘛,早日下去还算留点颜面。

学儒之人,听闻天音也连连叹息为圣人家中居然也会出如此不孝子孙而哀叹,和孔国安关系好有权势的儒生,更是找了医生连忙带人去探望他了,就怕他一下气死家中。

唯有董仲舒感觉自己腿上中了一剑,莫名有点心虚,不过在一想自己虽有修改,但大体上是没有偏离圣人的意思,便放下提起的心,只是不好的预感任然在心中徘徊,恰恰不安。

……

未央宫内,刘彻满脸的不爽,虽说已经知道了世家会活的比汉久,但这也太久了,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千年的世家。

真是好大的面子。

说不羡慕是假的,刘彻听到千年都要羡慕死了,现在留存最久的王朝就是周朝八百年,汉还不知道比不比得过周,就被世家比下去了,刘彻的心情可想而知。

不过在一想的到那天幕中的孔家被嘲讽,刘彻心里又稍稍舒坦一点了。

面带笑容的对家中祖上颇有渊源的大臣说:“活的久有什么用,瞧瞧这些世家的后人都是这种玩意,还不如早点消失,平白留下恶名。我大汉就算是灭亡,必定也是堂堂正正壮烈而亡,区区千年无需羡慕。”

被看着的大臣则瑟瑟发抖,冷汗从额头上划下,内心叫苦:陛下如果您不……羡慕,能不要把拳头握的那咯吱咯吱作响,您那是笑容吗?笑得太好看了……就是有点让人害怕,我们只是祖上有点基业,天幕没有我们家啊!

而没被看着其他出生“寒门”的大臣,低着头在内心偷笑了,一边闻着空气中“柠檬”的清酸味,一边暗暗期待陛下之后把那些老家伙换下来,换他们上,一个位置一颗坑,拔了萝卜,有新坑。

……

【言归正传,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世家毫无疑问在古代是绵延最长久,资本最雄厚,根基最牢靠的势力。

这份雄厚的资本,无疑和人才选拔的积累留存有关。

那么有没有什么能够让更多“寒门”百姓,能够跃迁阶级,打破世家垄断晋升制度的途径呢?

诶这就要说到科举制了。

科举制是一种投牒自应,读书人都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荐,只要拥有才华,便可参加测试,从乡试童生开始考起的一种官员应试制度,科目众多,主要分为笔试和殿试,考试制度严格,是古代人才筛选制度的巨大进步。

其发源时间部分学者认为是隋朝大业元年,于唐朝初步完善,宋朝开始发展后又抑制,明朝开始能做到考试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

天音说着,天幕中出了关于科举的相关条例,和举行方式,即官员晋升制度的演变。

水墨色一般的画面展开,一个个晋升制度出现在天幕中,周朝的乡举里选,秦朝的军功制度,汉朝的察举征辟制度,三分天下时魏国至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南朝齐时的秀才科策试,隋唐宋明的科举制……

天幕下对于晋升途径一向尤为关注的文人,看着天空中演变的各种制度。

出生贵族家事优渥的面对周朝的制度发出叹息的感慨:“周朝世卿世禄的制度真乃良策,只恨晚生百来年,错过此等良策。”

出生寒门,家中衰败,或刻苦求学的学子,面对周朝的制度则尤为不满,面对汉朝的制度则相对展颜:“诺生周代,无我等出头之日,幸得生汉。”

秦朝,也有人看见了自家的晋升制度。

秦人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对自家的制度自是比后世的制度更为认可,只觉得后世人真是麻烦,想升官,去杀敌不就好了,读什么书,看见就头疼。

六国的贵族遗民见者不屑道:“不如吾国之制度,秦太过粗鄙,汉太过虚伪。”

可无论这些人如何说,如何不屑,在看到科举制的那一刻,都犹如鸡被掐住了脖子,无法在发出“哦哦哦”的嘈杂之声,连呼吸都变得粗重了。

……

汉初吕雉安顿好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自觉他已经是废子,便不在管他,只日日督促他要多多开枝散叶,早日抱到几个孙儿,培养下一代。

同时已经知道了吕家不可靠,吕雉也开始考察朝中还有谁能拉拢,谁能站在她这一边时,天幕说出科举制,那真是来了瞌睡送枕头好极了。

吕雉先是欣喜,后又觉得不妥,忍不住细细思考起来,应该怎么运作此次机会。

……

“原来如此,这便是纸的用途了。”

嬴政和诸位大臣正在共商晋升之事,却一直无法选出一个好章程,手中的纸也被琢磨了无数遍,最终天幕一说。

朝上的聪明人便了然,纸与科举制之间的联系。

一些寒门军功出身的大臣,忍不住大喜提议:“仙人赐予了大秦先进的制度,我等自该吸纳学习,大秦或可举行科举制。”

而已经连续007了许久,负责督促造纸又是需要整理古今晋升制度,寻找新途径的李斯上奏驳回:“秦想要举行科举制尚为可行,且不说读书人有多少,便是如今纸都尚未完备,竹简笨重以此考试,是无论如何也办不成科举制的,便是可以举行,现今天下又能有多少读书人,选出的人才亦是不会有变,有驳于陛下找寻新晋之路的初衷。”

李斯的意思,自然也是嬴政的意思,初看科举制确实是让人心潮澎湃,只觉得世家之祸,大秦可免。

可在一思考,便可得知要举行科举制,须得要种种条件才可行,如今的大秦哪里来的这样的条件,故此科举制目前尚不可行。

不过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

嬴政已经让数十个史官画师,牢牢看住天幕绝不漏过一字一句,现在现将科举之制记录下来,加以改良暂时用着。

等墨家制作出可用之纸,便可派人天下推广,建立书院先培养一波能识得些许字的黔首,任职为普通官吏,以解秦史缺乏之困。

为此嬴政给出了墨家发了大笔的经费,专心用来制作纸张,且决不允许任何人打扰墨家,再此期间胆敢弹劾训斥墨家的人,都被嬴政收拾了一顿。

同时嬴政还许给墨家丰厚的奖赏,只要他们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可用之纸,无论是宣扬学说也好,加官进爵也好,嬴政都许可。

得到秦始皇的承诺和鼎力支持,墨家人就算不为了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学说都得拼命干,那劲头真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人人都顶着熊猫同款眼睛,纸张的款式那是不停更新代换。

……

刘彻时期,听完天音由于时间差,他这里还不如秦朝,连纸都还没出现,只要一想就知道现在的汉朝没有能科举的条件。

不够纵然还没有条件,刘彻的眼睛也是忍不住发亮,科举制实在是个好方法,现在用不得,之后肯定用得。

且他和秦始皇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还有更多的时间,秦朝嬴政已经知道自己的死期,即使已经不在服用丹药,有夏无且调理身体,担心也仍不可避免。

墨家刘彻也已经派人去找了,但由于之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消声灭迹了好一段时间,现在找起来并不容易,人不能掉死在一棵树上。

刘彻就同时下令,能做出纸者,赐官职赏黄金万两。

孔安国(前156年-前74年),字子国,汉代鲁国人,孔丘后裔,孔滕字子襄之孙,孔忠字子贞之子。西汉官吏、经学家,著有《古文尚书》、《古文孝经传》、《论语训解》等作品。

查西汉孔家人的时候查到的,百度上的记录不多,看起来没做什么大事,也没做什么错事,就擅自捏他了对方是一位正常满腹学说之人,请勿当真。

孔家我了解也不多,不知道看什么书了解,只是通过百度百科和一些能在网上看到资料浅薄的了解了一下,文中不乏连我本人都不知道的洗脑包,请各位谨慎鉴别,切勿当真。

科举制好难懂啊,琢磨不清楚,不会写,只能从百度中给出的简便言论中,选取一些作为参考来写,唉我实在是没那个脑子弄懂这些,百度上说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起源于隋杨坚时期,不分认为应该起源于唐,我对于这部分还没有了解,本身不太清楚,文章就采用可能一词。有想要探究具体时间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看看史书或者研究一下,我这里没有任何准确性。

墨家我查说是始皇一统六国后被残害过消声灭迹过一段时间,然后秦灭了又活动,最后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彻底不见,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弄不明白。

说起来古代除了墨家,公输家,还有那家搞科技比较出名啊,我记得公输家是做攻城还有兵器比较出名,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比较出名的科学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第 16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