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执笔者,不执棋 > 第23章 合纵

执笔者,不执棋 第23章 合纵

作者:已知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1:15:01 来源:文学城

永昌三十五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迟些,倒春寒的凛冽裹挟着朝堂上的暗流,让帝京的空气都黏稠得令人窒息。针对萧断的弹劾如同瘟疫般在官员中悄然扩散,虽未形成雪片般的奏章,但那“结交旧王府邸遗孤”“其心叵测”的阴毒指控,却像无形的藤蔓,缠绕在每一位关注时局者的心头。皇帝的沉默,比直接的斥责更让人心惊,那是一种帝王心术的权衡与审视。

国公府书房内,炭火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那股凝重的寒意。萧断负手立于北疆舆图前,背影挺拔如松,但紧握的拳背上微微凸起的青筋,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沈墨隐坐在一旁,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微凉的茶,目光落在虚空处,脑海中飞速推演着各种可能。

“榆林巷那边,加派了我们的人手,但对方很警觉,苏晚晴母女几乎足不出户。”萧断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压抑的怒火,“弹劾我的那几个御史,背景查过了,明面上分属不同派系,有所谓的‘清流’,也有几个是……已故瑞王当年在朝时,曾因政见不合被贬黜官员的门生故旧。”

沈墨隐抬起眼帘:“有人巧妙地利用了瑞王旧案可能引发的同情,以及对你的忌惮,将这两股力量暂时拧在了一起。他们未必知道全部真相,但足够给你制造麻烦。”

“不错。”萧断转身,眼中锐光一闪,“这是一石二鸟。既能阻挠我查案,若运气好,还能借此扳倒我。背后之人,对朝局人心的把握,相当精准。”他走到沈墨隐面前,俯身看着她,“墨隐,苏晚晴那本手札,你如何看?”

沈墨隐从袖中取出一张她昨夜默写下的、手札中几处关键记录的纸笺,指着其中一行道:“这里提到,‘癸卯月晦,周承徽宫监王德全夜访府库吏,索要去岁冰敬记录,神色仓皇’。瑞王被废是在永昌五年夏,去岁便是永昌四年。德妃(当时的周承徽)宫中内侍,在瑞王出事前半年,突然索要瑞王府的冰敬记录,这绝非寻常。冰敬记录看似普通,但往往能反映出王府与哪些官员、勋贵往来密切。”

萧断接过纸笺,仔细看着,眼神越来越冷:“他们是在提前搜集罗织罪名的素材!瑞王‘巫蛊案’中,那些所谓‘诅咒陛下’的木偶衣物,据说便是依据其平日用度喜好仿制!这王德全,是关键人物!”

“可惜,德妃宫中旧人,在德妃死后,不是被处置,便是散落无踪,这王德全,恐怕早已灭口。”沈墨隐轻叹。

“未必。”萧断直起身,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只要他存在过,就一定有痕迹。宫中的档案,内侍省的名册,总会有记录。而且……或许有人,会记得他。”

沈墨隐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姐姐?”

“对。”萧断点头,“清辞在宫中,协理六宫事务,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旧年档案,也能接触到那些在宫中伺候多年的老人。有些秘密,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或者……某些老人的记忆里。”

长春宫内,灯火通明。

沈清辞刚刚送走一位前来回禀事务的尚宫,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她自然也听闻了朝堂上对妹夫的弹劾,心中忧虑不已。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萧断与妹妹如今是真正的夫妻一体,荣辱与共。萧断若倒,墨隐必将遭受灭顶之灾,沈家亦难以保全。

她走到窗边,看着宫墙内摇曳的树影,心中思绪纷繁。德妃虽死,余毒未清,如今这新的风波,显然又是冲着萧断,或者说,是冲着逐渐势大的三皇子一系而来。她必须做点什么。

“锦书,”她轻声唤道。

“娘娘有何吩咐?”锦书悄步上前。

“明日,你去一趟内侍省,以核对近年来各宫用度,整饬宫规为由,调阅永昌四年至五年间,所有涉及承徽周氏(德妃)宫中的人员调动、赏罚记录,尤其是……关于一个名叫王德全的内侍的任何记载。要小心,不必声张,只说是例行公事。”沈清辞吩咐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是,娘娘。”锦书领命,她深知此事关乎重大。

“还有,”沈清辞沉吟片刻,“找个稳妥的由头,请几位在宫中伺候超过三十年、口碑颇佳的老嬷嬷过来,就说本宫想听听宫里的旧事,了解一下前朝的规矩,以免行事有所疏漏。特别是……曾在端慧皇贵妃宫中,或者瑞王府附近当值过的。”

锦书心领神会:“奴婢明白,定会办得妥帖。”

沈清辞的安排,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悄然张开的网,谨慎而周密。她深知宫中耳目众多,任何过火的举动都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火烧身。唯有借助宫规与旧例的掩护,才能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触及那些被尘封的往事。

与此同时,宫外的沈墨隐也没有坐以待毙。她再次请来了顾青彦。顾先生听闻朝中弹劾及苏晚晴之事后,亦是面色凝重。

“此事确是棘手。”顾青彦捻着胡须,“对方时机抓得极准。不过,也并非全无破绽。那苏晚晴……斩玉,你可曾细查过她搬来榆林巷之前的行踪?还有她母亲,是何方人士,以何为生?”

萧断沉声道:“正在查,但她们似乎刻意抹去了之前的痕迹,进展缓慢。”

顾青彦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向。瑞王当年‘巫蛊案’爆发时,曾有一名负责看守瑞王府的羽林卫中郎将,名叫韩奎,此人后来因‘失察’被贬黜,离开了帝京。我依稀记得,他老家似乎在……河东道潞州一带。他当年,或许看到或听到了一些未曾上报的事情。”

一条新的线索!虽然渺茫,但总好过坐困愁城。

“我立刻派人去潞州!”萧断精神一振。

“还有,”顾青彦看向沈墨隐,“夫人,那本手札,可否再借顾某一观?或许其中还有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沈墨隐自然应允。顾青彦捧着那本泛黄的手札,就着灯光,一字一句,细细研读起来,仿佛要将那些模糊的墨迹看穿。

宫内宫外,姐妹二人,连同萧断与顾青彦,如同精密的机栝,在巨大的压力下悄然运转,各自沿着不同的线索,向着真相的核心艰难掘进。这是一场与时间,也与隐藏在暗处的对手的赛跑。

数日后,锦书带来了宫内查访的消息。王德全的名字果然在永昌五年的内侍省记录中出现过,标注却是“病故”,时间恰在瑞王被废后不久,死因蹊跷。而一位曾在瑞王府外院负责洒扫、如今年迈眼花的老嬷嬷,在沈清辞赏赐了她一杯暖酒、耐心引导下,模糊地回忆起,瑞王出事前,似乎确实有个面生的内侍来过府外几次,与府中一个管采买的管事搭过话,那内侍的样貌她记不清了,只依稀觉得……“眼角有颗黑痣,看人时眼神飘忽”。

眼角有黑痣!这与苏晚晴手札中并未记载的细节吻合!老嬷嬷无意间的回忆,为那条冰冷的记录注入了一丝鲜活而惊悚的血肉。

几乎同时,萧断派往潞州的人也传回消息,找到了韩奎的族人,得知韩奎在被贬黜后第三年便抑郁而终,但其生前曾留下一封未曾寄出的家书,一直被其妻珍藏。信中虽未明言,却透露出他对当年瑞王案的怀疑,认为那些“罪证”出现得“太过容易”,像是被人提前放置,且他曾在瑞王府外围巡逻时,隐约见过德妃宫中的轿辇在非请安时辰出现在附近街巷!

线索一点点汇聚,拼图逐渐完整。德妃(周承徽)在瑞王案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越来越清晰。她不仅是模仿者,更可能是直接的参与者、构陷者!

然而,就在萧断与沈墨隐认为看到了曙光,准备将这些零散却指向明确的线索整理成册,寻找合适时机呈报皇帝,以反击弹劾、并推动重查瑞王案时,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

苏晚晴母女,在榆林巷的住所,昨夜遭遇火灾!火势不大,却被迅速扑灭,母女二人虽侥幸生还,但苏晚晴为抢救那视为性命的手札原稿(她并不知道真本已在沈墨隐手中),吸入浓烟,重伤昏迷!而其母在混乱中,被掉落的门梁砸伤,言语不清!

这绝不是意外!是警告,更是灭口!

对方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调查,并且,毫不留情地出手了!

萧断闻讯,脸色铁青,立刻加派人手保护苏晚晴母女就医,并严密封锁消息。沈墨隐握着那张写满线索的纸,指尖冰凉。对手的狠辣与果决,远超他们的预期。

“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摸对了方向。”萧断的声音带着彻骨的寒意,他走到沈墨隐身边,握住她冰凉的手,将那寒意与自己的力量一同传递过去,“这潭水再浑,暗礁再险,我们也必须趟过去!”

沈墨隐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坚定,抬起眼,迎上他深邃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合纵连横,宫内宫外,他们已没有退路。

(第二十三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