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执笔者,不执棋 > 第20章 凤陨

执笔者,不执棋 第20章 凤陨

作者:已知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4 12:08:05 来源:文学城

永昌三十四年,腊月二十八。

皇帝下令彻查德妃宫中的旨意,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决定性的石子,涟漪迅速演变为席卷整个宫廷的惊涛骇浪。德妃所居的永寿宫被御林军严密看守起来,宫人逐一被带走讯问,往日门庭若市的宫殿,一夜之间变得门可罗雀,死寂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然而,德妃毕竟是经营多年的宫妃,其家族在朝中亦是盘根错节。最初的慌乱过后,永寿宫内传出消息,德妃声称自己蒙受不白之冤,绝食明志,以死抗争。几位与德妃母家关系密切的宗室和老臣,也纷纷上奏,或委婉或直接地为德妃求情,言称单凭些许间接线索与一封来历不明的胡人密信便幽禁妃嫔、动摇国本,恐寒了天下人之心,请求陛下慎重。

朝堂之上,刚刚被压制下去的主和派残余势力,也借此机会隐隐躁动,局势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萧断深知,这是德妃及其背后势力的垂死挣扎。如果不能尽快拿到铁证,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大,甚至可能被对方反咬一口。他加紧了对外围线索的追查,尤其是对周崇明和那个失踪婆子的审讯,试图撬开他们的嘴。

而沈墨隐,则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枚玉兰花银簪。她反复摩挲着那个变体的“魅”字刻痕,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这枚银簪是二十余年前的旧物,而德妃入宫,也差不多是那个时间。这会不会是德妃初入宫闱,尚未封妃时所得?若是如此,当年尚宫局记录妃嫔、女官用度的档案中,或许会留下蛛丝马迹!

她立刻将这个想法通过沈清辞在宫中的渠道传递了进去。沈清辞接到消息,意识到这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她以协助皇后整理旧年宫务档案为由,不动声色地调阅了永昌初年尚宫局的部分记录。过程并不顺利,一些关键年份的档案似乎有被人为翻动或缺失的痕迹,显然有人不想让旧事重见天日。

但沈清辞并未放弃,她凭借着过人的耐心和细致,一连数日埋首于故纸堆中,终于在一本看似无关紧要、记录各宫炭火冰敬等日常用度的副册角落里,找到了一条不起眼的记录:永昌三年春,赏新入宫承徽周氏(德妃闺名)金玉头面两副,银簪……若干。而在旁边,有一行极小的、似乎是后来添注的朱笔小字:“周承徽独爱玉兰,特命匠作监以残料另打银簪一枚,纹饰自定。”

“纹饰自定”!这枚独特的玉兰花银簪,果然与德妃有关!而且很可能是她初承恩宠时,特意命人打造的、带有个人印记的信物!她将此物赐予萧荣,既是拉拢,也是一种控制与提醒。

就在沈清辞找到这关键证据的当天夜里,永寿宫方向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隐隐有哭喊之声。很快,消息传来——德妃在宫中“不慎”打翻烛台,引发小火,虽被及时扑灭,但德妃因“受惊过度”“忧惧成疾”,竟一病不起,御医诊断后,言其郁结于心,油尽灯枯,恐时日无多!

消息传到将军府,沈墨隐与萧断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冷意。好一个“油尽灯枯”!这分明是德妃见大势已去,为了保全家族和儿子宁王,选择的弃车保帅、金蝉脱壳之计!她若“病故”,很多线索就将彻底中断,皇帝为了皇室颜面,也未必会再深究下去。

“不能让她就这么死了!”萧断豁然起身,眼中厉色一闪,“她若死了,北疆枉死的将士何以瞑目?十七年前的冤屈何以昭雪?那些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亡魂,何以安息?!”

他看向沈墨隐:“我必须立刻进宫!德妃‘病重’,陛下或许会允许皇子及重臣探视,这是一个机会!”

“我随你一起去。”沈墨隐站起身,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有些关于旧案和银簪的细节,或许我能说得更清楚。而且……”她顿了顿,目光锐利,“我也想亲眼看看,这位‘紫魅’的真面目。”

萧断看着她坚定的眼神,没有反对,只是沉声道:“好。但宫中局势未明,一切小心。”

两人即刻更衣,连夜递牌子求见。皇帝或许也想借此观察各方反应,竟很快准了他们的请求。

再次踏入宫禁,气氛与往日截然不同。宫灯在寒风中摇曳,投射下明明暗暗的光影,巡逻的御林军数量明显增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引路的内侍低着头,脚步匆匆,不敢多言一句。

来到永寿宫外,只见殿门紧闭,隐约有药味传出,几名御医和内侍守在门外,面色惶惶。三皇子李景琰和几位宗室重臣也已到场,脸色凝重。沈清辞作为皇子妃,亦陪在李景琰身侧,见到妹妹与萧断一同前来,她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随即化为无声的支持。

通报之后,殿门缓缓开启。一股浓重的药味混合着熏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光线昏暗,德妃脸色蜡黄,奄奄一息地躺在凤榻之上,往日的光彩与雍容荡然无存,只剩下行将就木的灰败。

她看到萧断和沈墨隐进来,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怨毒与不甘,随即又化为一片死寂,气若游丝地对皇帝派来探视的贴身大太监道:“罪妃……无颜面见陛下,亦……无颜见诸位……唯有以此残躯,谢罪……”

这番作态,俨然是认罪伏法,只求速死。

萧断上前一步,目光如炬,并未因她的垂死状态而有丝毫动容,声音冷硬如铁:“德妃娘娘,永昌十七年腊月,沈府门前‘折玉’之事,可是你指使周崇明与萧荣所为?”

德妃眼皮微颤,并不回答,只是喘息着,仿佛随时会断气。

沈墨隐亦上前,从袖中取出那支玉兰花银簪,置于榻前明亮处,声音清越:“娘娘可认得此物?永昌三年春,尚宫局记录,您曾命匠作监特制玉兰银簪一枚。此物,为何会在萧荣手中?他至死,都紧握着它。”

看到那枚银簪,德妃的呼吸明显急促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依旧咬紧牙关,不肯开口。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沈清辞,忽然轻声开口,话语却如同利剑,直刺德妃心防:“娘娘,您可知,您身边那位负责与胡商接头的钱婆子,她有个儿子,年前刚给您娘家在城外的庄子里做了管事。她为了她儿子,可是什么都愿意说。”

这是沈清辞这几日暗中调查所得!那婆子并非全然无牵无挂!

德妃猛地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沈清辞,枯槁的手指紧紧抓住了锦被!

沈清辞继续缓缓道,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还有,您让周崇明通过那几家商号,送往北疆的,除了军情,还有一批掺了慢毒的药物,意图让边关将士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战力,是也不是?阴山古道胡族奇袭的时间、路线,也是您提供的吧?您以为周崇明会全部揽下?可惜,他为了保他周家一丝血脉,终究还是吐露了一些……比如,那批药物的真正来源,以及……称呼您为‘凤主’的密信。”

“凤主”二字一出,德妃如同被雷霆击中,浑身剧颤,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染红了胸前的被褥!她死死瞪着沈清辞,眼神充满了刻骨的怨毒与绝望。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旁边的御医和内侍都吓得跪倒在地。

萧断趁势逼问,声音带着沙场的铁血与不容置疑的威严:“德妃周氏!你勾结胡虏,泄露军机,毒害将士,构陷忠良,祸乱朝纲,更欲谋夺储位!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说?!”

德妃瘫软在榻上,大口喘着气,鲜血不断从嘴角溢出,她知道,一切都完了。沈清辞拿住了她最致命的把柄——那批毒药和“凤主”的称呼,这是无论如何也抵赖不掉的通敌铁证!

她忽然发出一阵凄厉而癫狂的笑声,充满了无尽的怨愤与不甘:“是……是我!都是我做的!那又如何?!李景琰他凭什么?!我的皇儿哪里不如他?!就因为他占了个嫡出的名分?!这后宫,这天下,本就该能者居之!我筹划了十几年……十几年啊!眼看就要成功了……都是你们!都是你们坏了我的大事!”

她猛地指向沈墨隐和萧断,眼神怨毒如同淬毒的匕首:“沈墨隐!还有你萧断!你们这对狗男女!若不是你们……若不是你们屡屡坏我好事,我早已……”

她的话语戛然而止,又是一口鲜血涌出,眼神开始涣散,但那份不甘与怨恨,却凝固在了她扭曲的脸上。

御医连忙上前诊视,片刻后,颤声回禀:“启禀……德妃娘娘……薨了。”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那浓重的血腥气与药味,无声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一位曾经宠冠后宫、觊觎凤位的妃嫔,就这样在阴谋败露、众叛亲离之下,带着无尽的怨恨与不甘,结束了她充满权欲与罪孽的一生。

凤陨,宫倾。

沈墨隐看着榻上那具迅速失去温度的躯体,心中并无快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释然与悲凉。十七年的谜团,无数人的命运,最终竟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画上了句点。

萧断走到她身边,默默地握住了她的手。他的手依旧温暖而有力,带着安抚的力量。

沈清辞也轻轻靠向李景琰,寻求着支撑。李景琰揽住她的肩膀,目光复杂地看着这一切。

殿外,风雪似乎更大了。但帝京上空笼罩已久的阴霾,却随着永寿宫这位“紫魅”的陨落,开始悄然消散。

只是,那被鲜血与阴谋浸染过的土地,真的能就此恢复平静吗?

(第二十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