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蒸汽皇阙:书院藏着钢祚王朝 > 第3章 门庭符谶深

蒸汽皇阙:书院藏着钢祚王朝 第3章 门庭符谶深

作者:既清晏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6:20 来源:文学城

一 雾中的对峙

又是一个寅时三刻,青灰的雾帐依旧严严实实地裹着沉睡的东山。杏岭书院的歇山飞檐,如几艘古旧航船的桅杆,倔强地刺破翻腾的乳白云海。岔路口,“马记”酒幡在湿重的雾气中蔫头耷脑。王叔的牛车碾碎草稞上的露珠,“吱呀”一声停下。他扬鞭,枯裂的鞭梢“啪”地劈开浓雾,指向雾中书院朦胧的轮廓:“喏!小候兄弟,那便是万岁爷金口玉言批下的杏岭书院!每日辰时,准点开嚎!比城隍庙的晨钟还他娘的准时!那动静——”他枯瘦的手指用力抵住自己的太阳穴,狠狠旋拧了几下,脸上皱纹痛苦地挤在一起,“活脱脱一群洋和尚敲着铁木鱼念经!震得俺这老脑仁突突地跳,比当年听唐三藏念紧箍咒还磨人百倍!” 抱怨里带着一种奇特的炫耀,仿佛这折磨也是沾了皇气的“殊荣”。

小候——侯景澜,一袭半旧的靛蓝布袍,身姿挺拔如新竹。他利落地跳下车辕,掸落袍子下摆沾染的雾珠,目光却越过王叔挥舞的手臂,牢牢锁在书院魁星阁飞檐下。那里,数不清的祈愿红布条在风中翻飞——这本是科举士子系功名、求文昌的念想,此刻,其中几缕却与几束刺眼的金发(不知哪位洋教习或好奇学生所系)死死绞缠在一起,在翻涌的雾气中沉浮不定,宛如一道悬而未决的谶符,无声地昭示着此地的撕裂。

恰在此时,浓雾深处,飘来一阵风琴生涩而断续的叮咚声,紧接着,是少年们参差不齐、却异常清晰的诵读:“A——B——O——血——型——”每一个生硬的音节,都像一枚冰冷的铁钉,被无形的巨锤狠狠凿入三家县那本泛黄、脆弱的县志纸页,留下无法磨灭的刻痕。

“急个甚!离你约见那位朋友的时间,少说还有一个时辰!”王叔不由分说,一把拽住小候的胳膊,将他拉进“马记”酒幡下那间弥漫着浓烈酸腐气的小铺。油腻的桌面浸透了百年老醋和劣质烧酒的味道,几个粗陶碗散乱放着。王叔熟稔地拍着桌子:“老马,打碗‘东山烧’,切盘卤豆干!再淋勺野蜜!”片刻,浑浊的酒液注入粗碗,浮在表面的金黄野蜜在昏暗光线下漾开一圈诱人的光晕。金液流转,映亮了王叔眼底两簇跳动的、难以名状的火苗。

“你道这书院是新鲜玩意儿?”王叔端起碗,“咕咚”灌下大半,辛辣的液体让他龇牙咧嘴,却更显亢奋。他用袖口胡乱抹过花白的胡须,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讲述秘史的诡秘,“远喽!前朝那会儿,南边那些书院就偷藏过多少朝廷**!前朝多少读书人偷偷传抄?再说近的——”他浑浊的眼珠扫过魁星阁方向,声音压得更低,几乎成了气声,“有天晚上,就有人瞅见,后来当了前朝名将的那位,猫在咱这魁星阁顶,就着月光读洋人的《天演论》!那会儿梁上挂的红布,写的可不是‘金榜题名’,而是‘收我疆土’!”他粗糙的手指蘸了酒液,在油腻的桌面上飞快地描画,蜜纹酒渍仿佛成了无形的血色诏书轮廓。“当今圣上,不过是用朱砂大印,把地底下烧了百年的火,一把掀成了明火执仗的烈焰!” 酒碗被他重重叩在桌面,残余的酒液和蜜糖剧烈地漾开涟漪,如同此刻动荡的时局。

话音未落,书院方向,雕花木窗内陡然爆出“哗啦”一声脆响!似是瓷盘或砚台狠狠砸碎的声响。紧接着,中英文的激烈嘶吼刺破尚未散尽的雾幔,如两头受伤的野兽在狭路相逢: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尔等数典忘祖!”(苍老而激愤的官话,带着浓重乡音)

“Newton's Laws are the true universal principles! Your Confucian dogma is obsolete!(牛顿定律是真正的普遍原理!你们的儒家教条过时了!)”(年轻、愤怒而略显生硬的英语)

“悖逆祖宗!斯文扫地!”(官话,痛心疾首)

“迂腐误国!愚昧才是最大的罪!”(英语,针锋相对)

“砰!”又是一声闷响,似桌椅碰撞。

一绺乌黑的发辫缠着半本被撕破的《泰西算学》册页,猛地从争执方向的窗棂飞出,划过一道凄凉的弧线,“啪嗒”一声,坠落在院门外泥水混杂的地面,污秽不堪。一个穿着笔挺西式学生装、鼻梁上架着玳瑁眼镜的青年追至院门,却被一位头戴瓜皮小帽、须发皆白的老学究,以一卷厚重的《朱子家训》为盾,死死挡在门内。门缝里,挤出金发教习罗伯逊先生焦急而更加生硬的官话:“Debate...辩论!No fight...不斗殴!Understand? 明白?” 劝架声在激烈的争吵中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酒铺内,王叔嗤笑一声,掰开手中粗硬的麦饼,慢条斯理地蘸着碗底残留的蜜酒:“见天这般闹腾!上月里,赵举人——就是带人闯县衙那位——更绝!举着浸了松油的火把,嚷嚷着要焚了书院的藏书楼,清本正源!”他咬了口饼,含糊不清地继续,“结果咋样?刚冲到楼前,撞见巡抚衙门派来‘协防’的洋枪队!十几条锃光瓦亮的‘快利枪’(快枪)往那一戳,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脑门儿!赵举人当场就……尿了裤子!”王叔发出粗嘎的大笑,又蘸了酒,在油腻的桌面描摹,“可圣旨呢?白纸黑字,烙着火印,写得明明白白——‘习夷技以制夷’!落款盖的那方玉玺印子,比磨豆腐的石磨盘还大!压下来,谁扛得住?” 他指尖的酒渍,仿佛就是那不可违逆的朱砂御批。

小候沉默着,袖中悄然滑出一个牛皮纸信封,封口处,深红色的火漆印下,暗纹如密电码般繁复。他目光越过喧闹的酒铺,投向书院后墙之外——几个牧童正以树枝作笔,在雾气洇湿的泥地上,专注地划拉着蚯蚓般扭曲的公式或字母。羊群在坡下安静地啃食青草,沾着露珠的草叶间,竟散落着几张粗糙的、画着奇异齿轮和杠杆的草图。新旧两个世界,以如此荒诞又真实的方式,在这山野间并存交织。

“王叔,”小候忽然开口,声音平静,“您可知圣上为何偏偏选中这东山深处,三家县这‘山圪崂’(山沟),来建这杏岭书院?”

王叔一愣,烟锅下意识地在粗糙的石阶上磕了磕,迸溅出几点火星。他眯起眼,望向山谷中正被初升朝阳一点点驱散的乳白晨雾,若有所思:“省城?府城?嘿!那些地方的老酸丁、遗老遗少,吐口唾沫都能把洋教习淹死!随便递个折子,扣顶‘坏人心术’、‘有伤风化’的大帽子,就够喝一壶的。咱这东山雾——”他那只布满老茧的枯手猛地向前一抓,仿佛要将那流动的乳白攥在手心,“藏得住冷箭,也护得了火种呐!” 烟雾缭绕,既遮蔽视线,也提供庇护,如同这变革时代晦暗不明的底色。

书院晨钟“当——当——当——”地撞响,清越悠扬,努力荡涤着残存的雾气和争执的戾气。钟声里,小候目光掠过酒肆油腻的梁柱,忽然定在悬挂着的那面辟邪八卦镜上。铜镜昏黄的镜面里,映出一幅奇异的景象:那位戴玳瑁眼镜的年轻西学教习,与那位须发皆白、手持《朱子家训》的老学究,竟同立于一块巨大的黑板前!黑板左侧,是用白色粉笔勾勒的、精确无比的毕达哥拉斯三角形,线条如利刃般清晰;右侧,则是用遒劲毛笔书写的勾股定理,墨迹淋漓如罗盘稳镇中央。一西一中,一白一黑,在昏黄的镜面里形成一种奇异的平衡与对峙。

王叔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旱烟杆“嗒”地一声,精准地点在镜中那模糊的影像上,语带玄机:“瞧真了没?看那魁星阁顶的石貔貅——”小候凝神细看,晨光熹微中,那两尊本该口衔铜钱、镇宅纳财的瑞兽,昂首向天的巨口中,竟各稳稳衔着半块木质的地球仪!东半球的轮廓与西半球的脉络,在初升曦光的温柔勾勒下,正严丝合缝地拼合成一个完整的、浑圆的寰宇!貔貅吞吐的不再是金钱,而是整个世界。

二登堂入室

酒阑人散,粗陶碗底残存的蜜酒映着窗外渐斜的日头。王叔拍着微鼓的肚皮起身,满足地打了个带着酒气的嗝:“小候啊,酒足饭饱,俺该回去推磨喽!婆娘还等着豆子下锅呢!”小候拎起脚边那泛白的旧布行囊,二人一前一后,踱出“马记”那弥漫着油腥与酒气的低矮门廊。门外,夕照熔金,肆意泼洒在简陋的街市上,将往来行人的身影拉得老长,镀上一层暖融融的毛边。王叔那佝偻的背影,带着三分醉意,踉跄却坚定地汇入西向归家的稀疏人流,很快便融入那片暖色的喧嚣里,仿佛从未涉足过书院周遭那无形的战场。

侯景澜立在原地,目送那熟悉的背影消失。眼底那片刻前因市井烟火而升腾起的暖意与恣意,如潮水般迅速退去,露出其下礁石般的冷硬与肃穆。他转过身,面向东方。步履不再轻快,每一步踏在青石板路上,都沉甸甸的,仿佛脚下不是石阶,而是沉重的历史帷幕。

身后,市井的喧嚣——小贩的叫卖、孩童的嬉闹、牲口的嘶鸣——被一道百米长的灰砖高墙冷酷地拦腰斩断。这道墙,隔开的不仅是空间,更是两个时代、两种认知的鸿沟。墙内,古槐巨大的树冠泼墨般投下浓重的阴影,将本就渐深的暮色染得更加幽暗。墨绿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余烬中泛着冰冷的光泽,其下,两扇丈余高的朱漆大门紧闭如铁,门上的铜制兽首衔环,在暮色四合中幽幽泛着冷光,如同巨兽不怀好意的窥视。门楣之上,“杏岭书院”四个泥金大字,在暮色里凛冽如四柄出鞘的利剑,寒芒逼人。阶前一对青石雕凿的麒麟,怒目圆睁,獠牙外露,冰冷的视线仿佛能穿透人心。一道无形的、由知识、权力与未知构筑的壁垒,将墙外的红尘烟火隔绝得干干净净,唯余一片暮色包裹下的、刀锋般令人窒息的寂静。

距那扇象征未知与挑战的大门仅一丈之遥,侯振声稳稳停步。他深吸一口山中清冽微寒的空气,开始了一场无声的仪式:

整冠:微凉的指尖探向额际,将因赶路而略显散乱的几缕发丝,一丝不苟地梳平、归拢。动作舒缓,如同抚平内心最后一丝涟漪。

理襟:双手仔细地抻平棉麻长衫上每一道细微的褶皱,自肩头至袖口,至下摆。指腹在袖口磨损处反复摩挲,那里记录着寒窗岁月的清苦,此刻却需妥帖安放。

掸尘:屈膝,目光垂落,修长的手指在膝头、袍角处轻轻拂过,掸去一路风尘沾染的浮尘,动作轻柔,如同扫除心中最后一点杂念。

吐纳:挺直脊背,胸腔缓缓起伏。再抬眼时,那因旅途劳顿而残留的疲惫,那面对乡人时的温和土气,已如潮水般褪尽。青衫依旧,人却已脱胎换骨,眉宇间沉淀下一种山岳般的沉稳与金石般的坚韧。官话的韵律在他血脉中苏醒,取代了乡音的柔软。

大门侧翼的阴影里,闪出两名护院壮汉。皆是短打扮,腰别枣木短棍,黝黑的面庞上毫无表情,唯有一双眼睛锐利如钩,上下扫视着阶下这不速之客。他们的目光,既是审视,也是丈量。

侯景澜略略欠身,动作幅度不大,却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清雅风骨。双手捧出一张边角挺括、纸质上乘的名帖,递向其中一人。开口,字正腔圆,官话清越如玉磬击于寒石之上,在暮色中清晰回荡:

“门护先生,烦请通传。鄙人侯景澜,拜会同窗挚友潘砚秋潘兄。”

名帖素白,在渐浓的暮色中泛着冷冽的光泽。朱漆大门紧闭如铁幕,石雕麒麟怒目而视,泥金匾额寒光四射,肃立的护院如临大敌,阶下青衫学子长身玉立,声音清朗。这幅凝固在时空中的画面,凝重如史诗——那紧闭的,绝不仅仅是一所书院的门户,更是横亘于千年蒙昧与破晓启蒙、扎根黄土的农耕血脉与遥望星海的求知渴望之间,一道滚烫而沉重的界限。这门槛,是旧时代的终结,亦是新时代的入口,沉重如山,灼热似火。

就在这凝固的寂静里,一丝微弱的声浪顽强地穿透厚重的门板、高墙,悄然渗入暮色四合的山野。那是少年们齐声诵读《天演论》的声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声调或许仍带着模仿的稚拙,却如初春解冻的溪流,带着不可阻挡的势头,悄然漫过这道沉重门槛的基石,浸润着门外广袤而沉睡的土地。

门内门外,雾锁的杏岭,火种已燃。这扇门,终将被叩开,或被时代的洪流冲垮。

4000 哦[哈哈大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门庭符谶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