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拯救月光 > 第3章 靠近

拯救月光 第3章 靠近

作者:郁浮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2 15:29:58 来源:文学城

那句轻飘飘的“随你”,像一颗投入羌渝内心死水潭的石子,预期的涟漪尚未完全荡开,便被他自己强行压抑了下去。

他几乎在说完的瞬间就后悔了。

那是一种本能,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对可能暴露脆弱的风险规避。

他试图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恢复以往那种彻底的、如同背景板般的透明状态——提前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课间要么趴在桌子上假寐,要么躲到图书馆最偏僻的角落。

然而,严衍显然并未将那句“随你”当作客套的敷衍。

转学而来的他似乎自带一种打破壁垒的能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的班级,也自然而然地,将羌渝划入了他的“可接触范围”。

第一次“入侵”发生在一个周四的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课,羌渝正对着一道复杂的物理题绞尽脑汁,试图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公式和定律上,以屏蔽外界的一切。一个纸团精准地落在了他的摊开的练习册上。

羌渝的心脏猛地一跳,下意识地抬头,视线撞上了隔了两排座位、正扭头看来的严衍。

严衍冲他眨了眨眼,嘴角噙着一丝狡黠的笑意,用口型无声地说:“看看。”

带着一种近乎拆弹般的谨慎,羌渝慢慢展开那个被揉得有些皱的纸团。

上面是用铅笔简单勾勒的一把电吉他,线条流畅,造型夸张,旁边还画了一个龇牙咧嘴的笑脸,下面写了一行小字:“这才是我的梦想(嘘……秘密!)放学后音乐教室?我弹琴,你画画?保证不吵你。”

字迹有些潦草,却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气。

那把电吉他仿佛带着音浪,冲击着羌渝沉寂的世界。

他捏着纸条,指尖微微发烫。

拒绝吗?他应该拒绝的。

这才是最安全的选择。

可是,当他再次抬头,看到严衍那双充满期待、亮得惊人的眼睛时,到嘴边的拒绝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飞快地低下头,在纸条的背面,用几乎看不清的字迹写了一个“嗯”,然后趁没人注意,将纸团重新揉起,以同样的方式抛了回去。

整个动作完成得迅速而隐蔽,他的心却像做了一场剧烈运动,狂跳不止。

放学后,他磨蹭了许久,等到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才背着画板,像做贼一样,悄无声息地溜向艺术楼。

音乐教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不是完整的曲子,更像是在摸索、试音。

他站在门口,深呼吸了好几次,才鼓起勇气推开门。

严衍果然在里面。

他没有穿校服外套,只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衫,袖子随意地挽到手肘,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

夕阳的金辉透过高大的窗户,将他整个人笼罩在一层温暖的光晕里。

听到开门声,他转过头,看到羌渝,脸上立刻绽开一个毫无阴霾的、大大的笑容。

“你来啦!我还以为你反悔了呢。”他拍了拍琴凳旁边的位置,“这里光线最好。”

羌渝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过去,在离琴凳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放下画板,打开,拿出素描本和铅笔。他刻意保持着距离,仿佛那是一道必要的安全线。

严衍似乎并不在意他的沉默和疏离,转过身,手指重新落在琴键上。

“你想听什么?不过先说好,太摇滚的我现在可不敢弹,怕把教导主任招来。”

他开玩笑地说,手指下流淌出一串轻柔的音符,是羌渝不熟悉的旋律,轻快而优美。

羌渝没有回答,他也不知道该点什么曲子。他只是低下头,开始在本子上随意地画着线条。

起初,那些线条是杂乱无章的,反映着他内心的纷乱。

但渐渐地,耳畔悠扬的琴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抚平了他心头的褶皱。

他的笔触慢慢变得稳定,开始勾勒眼前的情景——洒满阳光的教室、黑色的三角钢琴、以及钢琴前那个专注的、背影挺拔的少年。

他画得很慢,很细致,专注于线条的起伏和光影的明暗。

这是一种他从未有过的体验。以往画画,要么是完成课业,要么是母亲强加给他的、充满批判和压力的“天赋测试”。

像这样,纯粹为了自己,在宁静的氛围里,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捕捉眼前的美好瞬间,是第一次。

他暂时忘记了苏老师那条令人不安的短信,忘记了手臂上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忘记了家里那令人窒息的低气压。

在这个小小的、充满琴声的空间里,他感受到了一种罕见的、近乎奢侈的平静。

严衍也没有再说话,他似乎完全沉浸在了音乐的世界里。

他弹奏的曲子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但都控制在一种不会打扰到羌渝的音量内。

偶尔,他会停下来,回头看一眼羌渝的画,但从不凑近细看,只是笑着说:“哇,感觉好厉害的样子。”然后又转过身去,继续弹奏。

时间在琴声和铅笔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当夕阳的余晖渐渐由金黄变为瑰红,最后沉入地平线,教室里的光线变得昏暗时,严衍才停下了演奏,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

“差不多了吧?天都快黑了。”他站起身,走到羌渝身边,好奇地探过头,“让我看看可以吗?”

羌渝下意识地想合上本子,那是一种对**的本能保护。

但严衍的眼神太干净,太坦荡,让他犹豫了一下。

最终,他微微侧开身,将画稿展露出来。

画纸上,严衍弹琴的背影被勾勒得十分传神,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写实,却捕捉到了那种专注沉静的神韵。

光影的处理尤其细腻,夕阳的光线在钢琴漆面和少年衬衫上形成的反光,都被细致地表现了出来。

“画得真好!”严衍发出由衷的赞叹,眼睛亮晶晶的,“把我画得这么帅?不行,这幅画得送给我!”

羌渝的脸微微发热,低声道:“……还没画完。”

“没关系,下次再画嘛。”严衍笑嘻嘻地说,语气不容拒绝,“就这么说定了,这幅归我。作为回报……”他变戏法似的从书包侧袋里掏出一板包装可爱的巧克力,塞到羌渝手里,“请你吃糖。”

羌渝看着手里那板印着外文商标的巧克力,愣住了。

这种小零食,对他来说是遥远而陌生的东西。母亲从不允许他吃这些“垃圾食品”,而他也早已习惯了克制任何形式的**。

“走吧,再晚食堂真没饭了。”严衍已经利落地收拾好自己的书包,顺手帮羌渝把画板合上,“以后……我们经常这样,好不好?你画画,我弹琴。”

羌渝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将那板巧克力塞进了书包最里层,像藏起一个见不得光的秘密。

他跟在严衍身后,走出音乐教室。走廊里已经亮起了灯,空无一人。

严衍还在兴致勃勃地说着话,话题从天马行空跳到校园趣闻。

羌渝大多数时间只是沉默地听着,偶尔发出一两个单音节的回应。

但奇怪的是,他并不觉得厌烦。

严衍的声音,就像他弹奏的音乐一样,充满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驱散了他周身惯常的孤寂感。

他甚至发现,自己紧绷的嘴角,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上扬的弧度。

这悄然的“音乐教室之约”,仿佛成了两人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频率并不固定,有时一周两三次,有时只有一次。

羌渝依旧在学校里保持着沉默和低调,严衍也依旧是他那个阳光开朗、朋友众多的转学生天才。

但在某个放学后的黄昏,他们总会默契地先后出现在那间空旷的音乐教室里。

羌渝的画稿里,渐渐多了许多严衍的侧影、弹琴时的手部特写,甚至是他说话时眉飞色舞的表情速写。

严衍则会在练琴的间隙,跟羌渝分享更多他的“秘密”——他对循规蹈矩的古典音乐世界的厌倦,对组建乐队的向往,还有他那位钢琴家母亲对他近乎严苛的期望和控制。

“她希望我成为下一个她,甚至超越她。”有一次,严衍弹完一首技巧难度极高的肖邦练习曲后,有些疲惫地靠在钢琴上,语气里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重,“有时候我觉得,我不是在为自己弹琴,而是在完成她未尽的梦想。这架钢琴,像个华丽的牢笼。”

羌渝停下笔,抬起头,安静地看着他。

他第一次在严衍脸上看到如此明显的落寞和挣扎。

他不懂如何安慰人,只是默默地递过去一张刚画好的速写——画上的严衍微微蹙着眉,眼神望向窗外,带着一种向往自由的迷茫。

严衍接过画纸,看了很久,然后抬起头,对羌渝露出了一个有些复杂的笑容:“羌渝,还是你这里最安静。”

安静。严衍总是用这个词来形容与他相处的感觉。羌渝知道,这并非褒奖,而是一种事实陈述。

他的世界是寂静的,因为他不敢发出声音。

但这种寂静,却意外地成了背负着过多期望和噪音的严衍的一处避风港。

然而,这短暂的平静之下,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羌渝手臂上的旧伤刚好,新的伤痕又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

他必须更加小心地掩饰,尤其是在体育课或者需要换衣服的场合。

而苏忱老师并未放弃对他的关注,偶尔会找他温和地谈谈话,虽然每次都被羌渝用“学习压力大”、“睡眠不好”等理由搪塞过去,但那关切的目光始终让他如芒在背。

最让他感到恐惧的,是每次回家。

母亲羌夷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

画作不顺时,她会陷入暴躁的狂怒,摔打东西,用最恶毒的语言辱骂羌渝,指责他是她人生的污点和拖累。

偶尔,在深夜里,羌渝会被隔壁房间传来的、压抑的哭泣声惊醒,那哭声绝望而凄凉,让他蜷缩在被子里,浑身冰冷。

他知道,母亲病了,病得很重。

但他无能为力。他连自己都快要撑不下去了。

只有在音乐教室里,在严衍的琴声和陪伴中,他才能短暂地喘一口气,汲取一点点虚假的、却足以维系生命的暖意。

有一次,严衍练琴时,不小心被钢琴盖板夹到了手指,指尖迅速红肿起来。

他疼得倒吸一口冷气。

羌渝几乎是想也没想,立刻放下画笔,从自己的书包里拿出常备的创可贴和一小瓶碘伏——这是他长期以来的习惯。

他拉过严衍的手,动作有些笨拙,却异常仔细地用棉签蘸了碘伏,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小小的伤口,然后撕开创可贴,认真地贴好。

整个过程,他都低着头,屏住呼吸,仿佛在对待一件极其珍贵的易碎品。

严衍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低垂的、微微颤抖的睫毛,看着他苍白而专注的侧脸,看着他如此熟练地处理伤口的样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悸动。

羌渝的手指很凉,触碰在他的皮肤上,却带来一种奇异的熨帖感。

“你怎么……随身带着这些?”严衍轻声问,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羌渝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飞快地松开手,转过身去,重新拿起铅笔,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习惯了。”

严衍看着自己手指上那个贴得工工整整的创可贴,又看了看羌渝重新变得紧绷的背影,心里隐约明白了什么。

他没有再追问,只是默默地将那份疑惑和心疼压在了心底。

他知道,羌渝像一只受过重伤的小兽,敏感而警惕,任何过度的探究都可能将他吓跑。

他只是重新将手指放在琴键上,弹奏起一首更加轻柔、舒缓的曲子。

琴声如同月光,温柔地流淌,包裹住画架前那个单薄而沉默的身影。

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教室里的两个少年,一个用琴声构筑短暂的安宁,一个用画笔描绘无声的陪伴。

他们各自背负着不为人知的沉重,却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意外地找到了一丝理解和慰藉。

然而,他们都心照不宣地回避着更深层的问题。

严衍不问羌渝为何总是如此沉默阴郁,不问那些偶尔在他眼底闪过的惊惶从何而来。

羌渝也不问严衍与父母矛盾的细节,不问那看似光鲜的生活背后究竟有多少无奈。

他们就像在薄冰上跳舞的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眼前的平衡,不敢去触碰冰层下那暗流汹涌的、未知的黑暗。

他们都太年轻,年轻到以为这短暂的温暖可以抵御世间所有的严寒,年轻到尚未意识到,命运即将为他们准备的,是怎样一场残酷的风暴。

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奢侈的假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