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 第172章 一百七十二章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第172章 一百七十二章

作者:识怜霜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7 21:15:58 来源:文学城

李由之没在室外。

他在本州的官署中寻找着资料库。

原本此州中管理这件事的官员大多都在门外等着,只有一个管理这座藏书库的小书吏在前头引路,后面跟着一个以防万一的侍卫,以及一个手中举着灯的仆从。

——这些书卷所存放的架子都不算矮,一排接着一排,本来这种屋子里面的打光就不会怎么好,这样一层一层的阴影压下来,走到里面去的时候就更是看不清楚了。

李由之走过几排书架,看到上头落着的灰尘,他也没有介意,抬手从书架上抽出一卷来,翻开阅读后,看到上面写着本州郡内大约十年前某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情况。

某年某月某日,下雨,天雷阵阵。

某年某月又某日,下雪,瑞雪兆丰年。

……

李由之将这一卷放回了它原本的位置上,随后继续跟着书吏往前走。

中原人从来都有着记录历史的习惯,从有文字、有书开始,记录就成为了这里的习惯。

在更远古的时代,天子令官员记录诸侯每一天的所作所为,连同天子本人的所作所为也会被记录在案,这样的话,并且,此处的计时中,倘若当天发生了什么天文事件,也是会一并记录在内的,为的就是做为一个统一时间的对账,从而好用来确定有没有人在时间上进行了弄虚作假。

这些详细到了在一些人乍一眼看来都没什么意义的数据,都被记录得非常分明,从而也就给了后人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去了解过往的时代的机会,因为数据全都被留存了下来,对于一切想要了解这一段过往的人来说,这些就是最好的数据库,对于一个想要学习的官员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教材。

李由之原本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他虽然是文官出身,但如今已经彻彻底底地去当个武官了,所以对于这些特别实际的数据反而没有那么上心——一直到在出发之前,王稚给他送来了一封信。

在所有的文臣武将之中,办事最细心的人其实不是那些文臣,而是李由之,他是个不二错的人,而且这个不二错不仅仅表现在他自己犯过的错误才不会继续犯上,更表现在别人犯的错误,他也一样能够将之做为给自己的警戒这一点上。

所以,王稚特别特别放心他,甚至比起一般说起来大家会第一个想到的卫云庭更为放心,她于是将这么一条要求给了李由之:

她想要李由之将赵国府库中的这些资料全都打包送回洛州,等洛州这边有了备份,再将备份送回这里来。

“如昔年萧相国行事尔。”

——就像是先前老秦被灭,其他人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先入咸阳为王上,后入咸阳斯蒂庞……不是,总之就是后到咸阳没王当,而萧相国却在第一时间去了老秦的丞相府,将里头关于天下一切的资料没日没夜手不释卷地全都搞到了手。

这些资料,对他之后如何管理汉高属地的内政,又是怎样当好这个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相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是一个帝国,一个在成为帝国之前更是延续了数百年的强大诸侯国世世代代以来留下的关于怎样分配调动全国上下的资料啊!哪里能够调用多少人,哪里可以完成怎样的工程……对于没有那么多时间,更没有那么好的路将当时的“普天之下”全部走上一遍的士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从这些数据中来的。

李由之读史书,有机会就读,郑含章开的那个藏书楼中读书人往来络绎不绝,其中不一定有他这个大多数时候要睡在军营的人,但是一定会有他派过去帮自己借书的人。

李由之怎么会不知道萧相国的故事?这段故事就算是开始读这些以前从来都没有机会读,就算她提出说自己想要看书,三皇子也绝对不会给她选这种书来的徐蝉衣都知道这一段故事,也知道,当时那么做了的萧相国,本质上意味着全天下最为有大局观的文人头脑。

他于是也将王稚的命令传达给了这些书吏,并且要求他们在打包的时候按照分类,一袋子一袋子地打包好——他留下几个亲卫在旁边看着,自己拿了一卷看起来暂时还打包不到的,是整个州县之内养马情况的汇总数据在那边看。

李由之并不负责养马,他对于洛州马政的数据也搞得不是很明白,这会儿看到这些数据也就起到一个在心里记下的结果:他有点儿好奇,如果将这一周的数据,与洛州……不,如果和洛州相比的话,或许就有一点太欺负人了,与东义州相比,能够得到怎样的结果。

增长量?马驹的出生?出良马的概率?

他看到这里,或许是因为书卷之中藏着的灰尘太多了,李由之冷不丁打了个喷嚏,抬手将书掩上,转头走了出去。

时候差不多在中午,正是最晒最热的时刻,李由之很快感觉自己的头发就有点儿发烫了。

哪怕是以为对自己要求很高,可以说是几乎不在意享受,也不介意吃苦的君子,此时也不至于说硬要让自己在阳光下站着。

他是相信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道理,但他到底不是那种修神佛已经修到了把自己给修傻的程度的人——还没有到会伤害自己的身体,疯魔了似的追求什么的程度。

有屋檐,他就去屋檐下头避一避,另外,他好像记得说郑含章讲了最近这段时间天气太热,给全军上下准备绿豆汤喝——他也打算去喝一碗。

顺带,找到殿下之后,还可以说说这些书卷的问题,要怎样用车将这些书卷给运送回去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途中的保存、看护……这一系列都是问题,况且,这可是一州的文件数据呢,比起当年陈皇后给他们送来的那一车书,多得可是绝对不止一点。

总之……每一次攻城掠地,随后要解决的事情都多如牛毛,而这一次的地格外大,有一些原本可以拆分开来解决的事情就要一次性处理掉……很烦的。

李由之问了问路上遇到的同僚“殿下现在在哪里”,得到回答之后就朝着郑含章所在的方向赶去,一边走还一边想了想一个他有些犹豫到底应不应该给郑含章说的问题:

或许在这里,又或者在东义州,一州之府所在,要不要和洛州一样弄一个藏书阁,也不用和洛州那个弄得一样大,但是有一个,能够让穷学生们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是自己可以去借书了来读的。

从惠利天下这件事上来说,有这么些个藏书楼是绝对的好事;但是倘若从集权的角度上来说呢?是否会滋长地方上头的一些……不必要的念头?但是话又说回来,这样似乎就是将教化的力量从本地的一些豪强郡望手中夺了过来,又算是一件加强集权的好事。

在李由之之前,尚且没有人在公开的场合下说起过这些事情,因此他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其实从能力上来说,李由之面对这种从未遇到过的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相对弱的,他没有那么容易就能想出个解决办法来的脑子,他知更先去郑含章那边抄来一份标准答案。

等学会了这个,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情况,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了。

*

“……圣人最喜欢的弟子不是颜回么?就是因为他不二错,所以呢,当初他师父可是很喜欢这个弟子的,哪怕他穷,也还是照例把他收成了弟子——这里就有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了,本王听说由之的那位师父当初看到由之长相俊朗品行端正,那叫一个才华横溢能文能武,于是心中就动了要将他收作半个儿子的念头。那么,收作半个儿子,除非是认作干儿子嘛,否则就只有把女儿嫁过去,一个女婿半个儿嘛。”

“但是啊,诸位可知,这位师长,他家中止有一妻,这妻也就只生了那么一个儿子,愣是一个女儿都没有。”

“当时这师长也就是和由之开玩笑,但是话音刚落,他那比由之小上四岁的儿子就从后头跑了出来,一把抱住了由之的腿,说他愿意娶漂亮哥哥当媳妇儿,还说要让母亲,也就是由之的师娘给他扎小辫子……”

话语随风入耳。

李由之:“……”

是真事,天晓得殿下是怎么知道的,但——

他原本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正在处理政务的殿下,事实上,李由之从远远地看过来,当他看到郑含章身边坐着的人一个是梁满仓一个是徐蝉衣的时候,他很难不想到这三个人凑在一起是为了政务——也很难得出其他的结论了吧?殿下虽然偶尔喜欢玩笑了一点,但整体上也还算是个工作狂吧……差不多算是。

当初在整个洛州官场都因为豪强们的非暴力不合作而停摆的时候,殿下一个人撑起了所有的计划制定,那时候的殿下也不是气定神闲,一点儿都没有夙兴夜寐、鞠躬尽瘁的意思?

但是瞧瞧现在,现在这是在做什么?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光明正大地说起臣下小时候被差一点儿就要被“嫁出去”的故事。

不当人子,实在是不当人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