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朕不要一朵菟丝花 > 第9章 掌中栖雪(九)

朕不要一朵菟丝花 第9章 掌中栖雪(九)

作者:长衿酹江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9 23:06:16 来源:文学城

那日,陛下与尚书令、崔太常几人在御花园中赏雪,忽然说起故园的棠棣树。几位臣下心中了然,陛下这是思念故人了。

果不其然,等了几日雪晴,宫人们忙着清扫掖庭通往冷宫的那一条宫道。

陛下已恩准陆皇后与三皇子重回鸣鸾宫,冷宫里已经没有人了。废后入冷宫以后,陛下就再也没有生过立后的心思。旁人都在猜测,此番会不会恢复她的皇后之位。

竺影与二皇子途径那条宫道时,蓦然听到一阵摇铃声,不久就看到声势浩大的仪仗从掖庭里出来,沿着青石板道向东而去。

孟晓只当是看个热闹,竺影自觉垂首退至道路一旁,悄然窥着摇摇晃晃的步辇从她面前而过。

辇上的漆金映雪,华盖边上系着金铃,垂下的绸带飘如流云。那人拥着一件崭新的狐裘端坐于其上,一手扶在辇上,细细摩挲指间的白玉扳指。

鸣珂锵玉,金铃当啷,如在漫天飞雪的宫城见了神仙中人。

视线再往上时,轻纱遮去了面靥,叫竺影看不真切。

他兀自垂眸静坐,没向沿途施予半分眼神,也没回望西苑一眼。

直到步辇抬出很远,孟晓才唤回她的神思:“在看什么?”

竺影回过神,却道:“我见有人金玉其外,却是满身死气。”

其实她本想说,在看一个将死之人。

说的不是三皇子,而是走在他前面的那位——刚出冷宫的陆皇后,那个困居在暗室,连天日都不肯见一见的人。

今日一见,依旧面容僝僽,那是一身金缕衣都遮不住的死气,她的确没几年好活了。

孟晓轻轻一笑:“这样不怕死的话,就不怕传入了他耳朵里?”

“他听不到的。”

竺影望向宫道另一端,贵人的仪驾已走出很远,早看不见影子了。

从冷宫出来的仪仗行至鸣鸾宫,在宫门口停了辇。

孟闻抬首望着新修的正门,与记忆当中的故居相去甚远。匾额上“鸣鸾”二字描了金漆,在雪晴的天日里熠熠生辉。

这里曾是他生活了十三年的地方,也是阔别七年的屋宇。他已远离权力争端七年,而今又踏入此地。

许是他的父皇面对朝中尾大不掉的势力,急需一个新的掣肘,才想起要把他推到时局中来。

所有的祸端自此地而生,所有的风雨朝此地而来。唯因这里是皇后的寝宫,是后宫掖庭女子争相向往,前朝外廷臣子妄图攫为己用的高台。

此前他所领教的全部阴谋诡谲,全因他身负的殊荣,因他承不住的权位。

他扶陆皇后走上踏跺,跨过门槛,一步步往深处走。

十余个宫人在庭中来来往往,陆陆续续将行李物件搬进屋子里。

寝宫里里外外都翻新过,装潢摆件都是新添置的。龙凤绕柱,雕梁画栋,原本色泽已经暗淡无光的图画,工匠又用彩漆重新描绘了一遍。

一如当年金碧辉煌。

宫殿原本的主人正站在廊下,看着廊外经年长青的竹丛,地上翻出了一片新泥,那儿还有两株新移栽到此处的棠棣,树叶零落,堕了满地。

孟闻走向外廊,温声道:“母亲,坐下歇息一会吧,屋里暖和些。”

陆皇后神色疲惫,轻点了点头。

羽音前来搀扶她时,她却又说:“就在此处坐着,不用到屋里去,我不觉着冷。”

羽音便去挪了坐席过来,陪她在廊下坐着。

徴音方从外头回来,径直向三皇子走去,朝他行礼道:“殿下,我去打听过了,掖庭宫里没有一个叫鸣竹的人。”

孟闻听了,并不觉得意外:“兴许不在掖庭呢?”

又或许她连名字都是假的。

徴音问:“那还需要再去盘问吗?”

孟闻道:“不必了,我目下还有其他事要忙,你同羽音照顾好夫人便可,其余之人我信不过。”

自三皇子受召入鸿嘉殿以来,已经过去一旬有余,刑部重新摊开尘封多年的案宗,秘阁里翻出了落灰的卷帙。

他得了陛下应允,开始暗中调查此事,重新捋起当年案件的蛛丝马迹。

起初,北地逢上一场十年不遇的寒灾,赈灾款却迟迟不达,致使数万灾民死于冻馁。

那时尚书陆澄奉命驻守并州,值此休养生息之际,北边的乌护部落突然来犯,夺走了并州以北十一城,修建了四年的观星楼也在一夕之间毁于大火。

皇帝下令彻查此事,竟查出朝中蛀虫累计贪下北地赈灾款四百万,下狱问斩的官员达数百众,余下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不久,有人告发陆尚书不仅贪下了北地赈灾款,擅自动用北地军费,更是勾结前朝余党,放任北地官员胡作非为,才使外族得以趁虚而入。

朝中派人搜查陆尚书府邸,还未搜出勾结前朝余党的证据,却先搜出一篇檄文,文中贬斥皇帝“暴戾恣睢,群怨孔彰”,皇帝见后大怒,将陆尚书革职下狱。

檄文一事是陆尚书所为还是遭人构陷,此事未有定论,陆氏族人尚在狱中等候发落。紧接着,一纸联系前朝余党的书信呈到了陛下面前,其上钤有陆尚书私印,正是这份证据直接将陆氏一族送上了断头台。

一切都发生地太过突然,诸多矛盾堆积在了一起,以至于时人来不及细想,便匆忙断了案。

直到宁朔九年的春雨淋透刑台上的血,真相一如浸在烟雨朦胧中的万千楼台,琢磨不清。

当年的真相全都被掩盖过去了,无人敢提起那桩过往。史官吝啬于就此事添上一笔,秘阁所藏的卷帙也大多对此含糊其辞。

这段时日,三皇子成了秘阁的常客,陛下明面上让他进秘书监跟随祝大人修习,实际是让祝从嘉协助调查旧案。

孟闻只带了商音与角音两个侍从,在落满灰尘的卷宗里挑捡,想寻到些线索,有时一翻就是整日。

祝大人依旧坐在临窗的那个位置上,看着他来来往往,最终无功而返。

三皇子望着他欲言又止。他对这位“天子近臣”不甚了解,更不愿轻易劳烦一个病人。

从嘉直言道:“陛下有吩咐过,三皇子若有疑虑,尽可以问下官。”

孟闻停住,看着眼前面目苍白的年轻人,思忖道:“确有疑虑。我知道这里只存放定罪的卷宗,不会留有其余人的罪证。然而当年之事牵扯甚广,必然会有漏网之鱼。所以想问一问大人,当年与陆尚书一同去往北地的,除尚书左仆射王若外,还有谁?”

祝从嘉缓缓道来:“当年王大人与陆大人督北三州军事,同时兼任观星楼督建之事。容桢,容大人,从前协助陆大人修建观星楼,如今官至侍郎,兼给事中。至于跟随容大人的两位副手,一名徐彦,一名沈亭,早在当年被下狱问斩。自八年九月始,北地渐入寒冬,陆大人那时负责与朝中派出赈灾的官员对接。后来东窗事发,凡是经手过赈灾钱粮的官员,也都难辞其咎,其中有十一人斩首,二十三员抄家、流放。”

孟闻道:“想不到祝大人常年在秘阁,竟会对北地之事有所了解。”

祝从嘉道:“下官是云琅人士,生在北地,知晓一二倒不是什么难事。”

孟闻又问:“当时朝中派往并州,与我外祖对接的官员是谁?”

祝从嘉道:“是前任竺太常,现流放交州。”

“交州……”他低头自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祝从嘉提醒他道:“此案了结已过去七年,许多卷帙没能保存下来,从文书入手有如大海捞针,倒不如从生人身上找线索。检举陆大人的证词由季氏父子呈上,他二位现如今在中书省任职,殿下或可以从他们身上查起。”

孟闻又问:“既有人举证,证据从何来?”

祝从嘉道:“从陆府门客士端家中搜出来的。”

“士端何在?”

“呈证后,畏罪自裁而死。”

“死无对证,如此多的蹊跷,竟也能断案?”

祝从嘉轻摇了摇头,发出声似有若无的叹息:“盛怒之下,谁人又敢为其辩解呢?此事多年无人再提及,陛下容许再查,已是分外之情,殿下须得知晓分寸。”

“多谢大人提醒。”孟闻朝他点了点头,又拢着几沓书页往书架尽头去。

待到几日后,中书舍人季常进宫,三皇子等候在他的必经之路。

他本与两位同僚并行,见了孟闻,先是一愣,随后拢袖行礼。

“见过三皇子。”

睢言道:“季舍人不必多礼。”

多年过去,少年已成青年,后者已年近半百。

他老了,或许也没那么老,只是官袍陈旧,在青年面前一副做低的臣子姿态,佝偻了些许。

孟闻道:“不知季舍人可有闲暇,移步秘阁喝一杯茶?”

季常虽心有疑虑,却还是向两位同僚告辞,与三皇子道一声:“殿下相邀,却之不恭。”

今日秘书令、丞两位大人休沐,阁中只有两个内官值守。

二皇子到秘书监时,季舍人早已离去了。

进了门却不见人,拢共不过二层楼,孟晓循着窸窸窣窣的声音寻去,只见个锦衣玉冠的青年坐在两扇书架前翻阅卷宗。

他也不上前打招呼,只靠在一旁架上,随手取了一本书翻看。

直到三皇子的侍从商音捧书而来,向他行礼。

孟闻顿时收起书卷,仰头朝他望去,恰见他偏头一笑:

“三郎,别来无恙否?”

孟闻从一堆卷帙中起身,带起些灰尘。随手拂了拂衣袖,便朝孟晓拱手,喊了一声“皇兄”,不冷也不热。

孟晓合书塞回架上,朝他走去。

“听闻你一出冷宫就忙得脚不沾地,想见同你上一面,还得来这里。”

孟闻问:“有事?”

孟晓道:“无事。”

孟闻单单抬眼看他:“难道你跑这么远,是为一句寒暄的么?”

孟晓反问:“难不成你指望我怀揣些别的心思?”

睢言收拢了几份卷宗,不欲再与之多言,要往别处去。

“我来时见到了季舍人。”经过他身侧时,孟晓突然道,“你见他,可问出什么来了?”

孟闻警觉地看向他。

明谌拍了拍他的肩,似安抚道:“躲我做什么?我都舍得帮你这么大一个忙了,还能害你不成?”

睢言道:“你若能在孟觉手里讨到半分好处,会想起我来?”

“嗤——”孟晓没忍住笑出了声,“就这样对待你的兄长,给你雪中送炭的恩人?”

雪中送炭……

他似乎想起些什么。

“原来那宫人也是你派来的?”

明谌却故作不懂:“什么宫人?”

“懒得与你说。”睢言便又将他冷在一旁,兀自在架上翻找。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却都没从对方口中得到半个字答复,皆是含糊其辞,假假真真。

明谌无奈叹道:“说到底是手足,同在宫里长大,又在太学有过一段同席共研磨的情谊,你我又何必如此?”

睢言敲了敲手中卷宗,说道:“前提是陈氏与当年之事毫无干系,皇兄能担保吗?”

孟晓道:“我倒是想替他们担保,你也是不会信的罢?”

孟闻只顾着找书,不答话。

孟晓摆了摆手,俨然一副怒其不争的姿态:“罢了。你还是和少时一样偏执。”

前朝沸沸扬扬的党争他不闻不问,依旧浸在这一堆陈年芝麻烂谷子事里,揪着一些旧事不放。怕是忘了请他出来是做什么的了。

今日一见,也仅是寒暄,孟晓没再多留。

他走时,那人在他身后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该预先恭喜皇兄?”

“恭喜我什么?”

孟晓止住脚步,问完了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许是恭喜他不日将出宫开府。

“恭喜”二字如火上浇油,惹得明谌心中颇为躁郁。

可是见三郎眼中是不带调侃的诚恳,明谌又不怒反笑,到底是自己在泥泞里待了太久,竟不信世间有赤忱,于是自嘲道:“这有什么好恭喜的?”

睢言不知怎么接话,便换了个话头:“的确该谢皇兄,本应由我去拜访你的,不想你会亲自过来。可我必须得先忙完手头的事。”

“天真。”语气刚缓和些,孟晓又毫不留情地奚落他,“你当这是什么小事吗?是一朝一夕就能查清楚的?眼前人与过往事,孰轻孰重你总该分得清吧?”

他固执道:“我既为过往,也为眼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掌中栖雪(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