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朕不要一朵菟丝花 > 第19章 凛风鸣竹(九)

朕不要一朵菟丝花 第19章 凛风鸣竹(九)

作者:长衿酹江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9 23:06:16 来源:文学城

时维宁朔十五年冬十二月,废后的棺椁在延鹤宫停灵第七日,法事毕,于岁暮廿四出殡,葬于京畿之南,绮亭之东。

一国之后,曾浩浩汤汤走进宫城里,末了黯然离去,潦草断送一生。

葬礼不过七日而已,其实世间也不剩几个来送她的故人。

只有她遗留世间的孩子,陆氏存余的后人,还有从前侍奉她的宫人。

三皇子于灵前焚祭文告于泰山府君,火舌蔓延得快,竺影只看得最后一段。

“愿母早得归,于此长安歇。倘使逝者得以凭虚御风,行过四海,览遍八荒。心如野鹤,尘网何能缚?纵游览于蓬蒿之间,亦胜困于金阙万千……”

可观者自清楚,人死如灯灭,哪有什么魂归天地间。

有的不过是一点幻想,这些幻想能让活着的人好受些。

祭文焚尽,余一盆残灰,生者最后一点念想,也随帛书被火苗吞噬殆尽。

送完亡母最后一程,孟闻还要回到那座宫城里。

尚常侍也在法事结束后,再度来替陛下传话。

“陛下召三皇子去鸿嘉殿。”

陛下在此时召见他,是为何事,众人皆摸不着头脑。

孟闻却似猜到了,神色微动,难掩疲惫,只依礼道:“劳尚常侍稍等片刻,我即刻便往。”

尚泓瞥他一身素衣,好言提醒:“小人在此恭候三皇子更衣。”

孟闻没再拒绝,往内室去,脱下一身孝服,换了身浅色的长褶衣,又披一件结绿色氅衣,便出了门,随尚常侍前往鸿嘉殿。

皇帝正与几位大臣在殿中议事。

除了秘书令、太史令、尚书左仆射王若几位常客外,尚书令陈柯、太常崔慎、侍中杨恒之、侍郎兼给事中容桢也在。

崔太常道:“明年浴佛节陛下要亲谒佛寺,可始宁寺仍待修缮,宫里又才翻新了东宫与后宫。陛下看——观星楼是否可以暂缓?”

孟雍不悦道:“朕叫你来是说这些的?这天底下哪一处不是百废待兴,怎么皇城的缓不得,京畿的缓不得,偏偏就并州缓得?”

王若从中缓和道:“佛诞在四月,为时尚早。再说始宁寺前两年才修过一遭,年年修葺倒也不必。崔太常只需负责典礼,怎还操心起将作监的事了?”

其余几人也点头道:“是极是极。”

逢此时,尚常侍引三皇子入殿中。

孟闻先拜见陛下,随后见过几位大人,与崔太常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太常所忧亦是情理之中,苦于今年各地灾患不断,国中开支众多,二者难以齐头并进。陛下先重北地,自有他的考量,并州与乌护接壤,乃我朝军事重地,然民生凋敝久矣,连年轻徭薄赋,却不足以休养生息,不足以供养军备。只怕一延再延,积弊更深。”

众人皆道:“不错。”

孟闻所言,亦是陛下所想。

只是此前北地诸事由梁氏总揽,顾及中书令的情面,无人敢当面诉之于口罢了。

孟雍倚凭几而笑,问从嘉:“这话是你教他说的?”

祝从嘉道:“并非,陛下指臣为三皇子讲学,才是几日前的事,彼时三皇子尚在延鹤宫。”

孟闻道:“臣所言,是从一本名为《禳灾》的书中学得,在秘阁偶然见得,便读了。”

陛下听了,深色未变,只是殿中有两人,听闻“禳灾”二字,迟滞了一瞬。

从前与陆尚书同在北地督军事的同僚,说没听过这本书,自然是假的。

三皇子说了这番话,崔太常也就噤了声,不再多言。

他既愿往北地揽下这个烂摊子,旁人自是不会阻拦。

旁观者如何不知,三皇子幼年之时提笔识字,少年之期挽弓跨马,皆由陛下亲自教抚。

在所有的皇子当中,陛下最喜欢的便是这第三子。

三郎少时与两位兄长出猎,只有他猎不得鹿,空手而归。陛下不曾怨责,反倒自嘲一笑:“朕为人父,却不善为人师,比不得宫中教习射术的老师,安能怪三郎学艺不精?”

后来稚子长成,能拉得开更重的弓,却再也没进过鹿苑。

到如今三皇子离开西苑,一步步走到鸿嘉殿里。此时襄王不在,齐王也不在。皇帝的心思,众臣皆已明了。

议完北地之事,皇帝命容侍郎与孟闻同往北地,便屏退众臣。

大殿里只有父子二人。

俄而窗外雪晴。

晴光透过窗格,照得鎏金香炉与连枝灯光彩迷离,也照得华服上的金线流光熠熠。

皇帝身形初显佝偻,裹在宽大的衣袍之下,他的确老了。

孟闻看向皇帝说道:“父皇当初所言之事,儿臣如今懂了。”

这几日他没有落泪,只是煎熬了几个彻夜,眼下乌青,稍显憔悴。

他初来那回,跪在阶下,与鸿嘉殿格格不入。

一身锦衣玉冠,才将那个承风雪的少年从破败之地拉回来,融入这富丽堂皇的宫阙。

皇帝忽感欣慰,同他道:“王若忠贞敦厚,可以为佐。祝从嘉知经天纬地,通古今政事,可以为师。杨恒之是个秉直中正之人,若逢歧路,可与之求教。他三人我皆信得过,便放心使其为你引路。”

孟闻再度看着他,难免愕然,心中忽然抽痛了一下。

只听皇帝说道:“新正是个吉日,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届时收拾妥当,迁居东宫吧。”

他口中的话,自是不会有戏言。

孟闻起身离席长拜道:“儿臣叩谢陛下。”

东宫储君,废出自皇帝之口,立也出自皇帝之口。

不日立太子的诏书传至恩光殿,满朝轰动,诸多大臣惊诧不已,从前扶助襄王与齐王的臣子更是将牙咬碎了往肚里咽。

独独皇太子像个物件一样,被从架子上拿下来,又放回去。不因此喜,不为此悲,也从来都拒绝不得。

睢言最后一日流连故所,想在这座宫殿里找寻所有生母留下的痕迹。

金丝笼中早就不豢鸟雀了,檐下悬挂笼子的金钩索还留着。承重的楠木柱子后,清漆下还藏着小儿拿刀刻下的涂画,一笔一划,顽劣又天真。

这是他幼时成长的居所,有时肆意玩赖,行走殿中,撞进慈母裙佩里,扑得满面兰樨香。

陛下也会在下朝后来到鸣鸾宫,亲自督查他的课业,叮嘱他不许扰母亲头疼。

那是极其久远的记忆了。

孟闻枯坐在皇后生前的寝殿,回看眼前,角落里的一株兰无人照料早已经枯死,金兽炉中的香料早就燃尽了,时隔多日走在宫中,还能闻到未曾消散的香气。

镂花门外的的人影来来往往,正在将那些不常用的饰物拆去。

其实折费人力翻修的鸣鸾宫,压根没沾染过几天人气,就永远失去了它的主人。

日头落在宫城的重重屋檐后,岑寂落在鸣鸾宫每一寸的角落。

孟闻靠坐在屏风后,有人持纱灯一盏,推门而来,缓缓行至他跟前。

长裙曳地,他仰首看清了那一道影,影影绰绰匿在灯火中,竟有些失望。

“这么晚了,你来做什么?”

徴音道:“是女郎君让我过来看看,她放心不下殿下。”

话音落下,灯火也划过眼前,点燃架子上的灯烛,照彻大半个宫室。

孟闻徐徐扶着漆木屏风起身,说道:“有什么可担心的,我不是让你看着那人吗?你来了这里,还有何人盯着她?”

徴音说道:“鸣竹啊,她早就睡下了。”

孟闻道:“刀架在脖子上,难得她还能睡得安稳。”

徴音道:“可我观察了许多天,她如常作息,时常独处,也不喜与旁人往来。”

孟闻道:“真是稀奇。”

徴音道:“静和宫里冤死的人不少,殿下会不会冤枉了她?明日齐王进宫,何不同他问个清楚?”

孟闻道:“罢了,你看着她便是。”

徴音点头道好,又劝道:“夜已深了,明日就要迁去东宫,殿下早些休息吧。”

“你先回去,不必管我。”孟闻扶着柱子,缓缓绕过屏风,凝睇墙上几幅字画。“我只是想再看看这里罢了……”

徴音轻掩上门出去,没再打搅他。

岁聿云暮,暖意随天光一寸寸北移,日子也一天天从脚底滑过。

转眼一岁已除,太子迁去了东宫,不忘将竺影这替罪羔羊也一并带上。

东宫正殿为恩光殿,左右另有崇庆殿、德音殿两座偏殿。偏殿后建有几间轩房,都空置着,应当是给太子未来的姬妾准备的。

恩光殿东边有座二层小阁楼,楼上悬着一块匾,题名为“洗春”。洗春阁原是堆放各种珍玩藏品的库房,善本古籍尽数收纳其中,太子殿下便将此地划为书房使用。

原本侍奉陆皇后的两个宫人徴音、羽音到东宫以后,分别做了恩光殿与德音殿的管事。另两个对竺影没好气的侍从——角音和商音,成了太子近侍,跟随左右。

轮到竺影时,太子略略皱眉,随手一指:“看着是个通文墨的,让她到洗春阁去罢。”

就这么一句话,随意安置了她。

于是她成了洗春阁的女史。

早在几年前,杜修容要荐她去做的女史,如履薄冰几年,还是逃不开。

竺影真想撂挑子啊。

只得安慰自己,待在这里至少比在静和宫好些,太子好歹是个通人性的,虽厌恶她,不常见面就是了,也不会刻意刁难。

洗春阁在何处,她倒从未去过。

到了才发现,此处竟有幽篁,迂回曲折的连廊在竹丛中若隐若现,直通洗春阁。

白雪廊下,冬风过境揽得竹节互相敲打,发出声声轻鸣。

竺影从廊间走过,乍以为回到了云琅城的故居。

是耶非耶,如梦恍惚。

有个宫人嫌连廊弯绕,偏要走雪地里的直道,谁知脚底一滑摔倒在雪地里。

徴音见了,赶忙过去搀扶,被羽音拽住了裙摆,也不慎滑倒在地。

另两个想过去帮忙的宫女,一个踩了裙子,一个绊了脚跟,稀里糊涂滚到了一块去。

凛风鸣竹的庭院里,雪还在下着,那几个满身狼狈的宫女却抱头挤在一起,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少女无邪,总是天真又美好。

笑着笑着,不知是谁突然说了一句:“要是皇后还在就好了。”

“她见了这一幕,也一定会笑的吧,哪怕是笑话我笨手笨脚也好。”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多久,有人低头藏起湿润的眼,有人抹着眼泪开始抽噎,而那个最先开口的人呆愣着,不知所措。

竺影停在廊下,木然望着这一幕,不知为何舍不得就此离去,便伫足在此看了一时半刻。

不远处传来一阵很轻的脚步声,挟着衣料摩挲的声音到了她身后。

竺影早有察觉,转过头时还是被他吓了一跳,慌忙行礼道了一声“太子殿下”。

孟闻淡淡应了声,也看着那几个抱在一团的宫女,没作斥责。

过了半晌,等她们心情平复了些许,他才朝那边的人开口:“早晨吩咐你去办的事,全然忘了吗?”

徴音匆匆爬起来,拂去身上雪粒,说道:“本来要去的,现在我得回去换衣裳了,能不能换个人替我去啊?”

竺影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果然,孟闻的视线在几个宫人身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她身上。

“你可有空闲?”

竺影不太情愿地看着他,她可以说没有吗?

不等她拒绝,孟闻又道:“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路途远些。需到掖庭的松龄舍取一样东西,你见到一个叫温成的宫人,同他表明来意,他自会把东西给你。”

竺影点点头答应了,此人定是在存心刁难她。

掖庭在章华殿左,东宫在章华殿右,几乎横跨了整座宫城的,路程远了不止一星半点。

更别提此刻天阴沉沉,眼看又要飞雪了。

她抱着一柄纸伞,揣着满腹怨气踏出宫门,没走多远,却在不远处见到了入宫的孟晓。

他是来见孟闻的。

竺影似猜到了,原来叫她专程跑这一趟,是为了支开她。

皑皑茫茫间,齐王的身影没入宫门,不曾转头,没看到她,于是乎就此错过。

彼时太子正坐在洗春阁中温书。

商音领着齐王前往,到了地方,留宁蒹守在门外,孟晓独自走了进去。

略去礼节,孟闻一指对座之席,道:“坐吧。”

孟晓恍若未闻,于书房绕了一圈,又在太子眼前踱步,最后啧啧感叹:“瞧瞧这偌大屋宇,这回你真要好好谢一谢我。不过这地方,稍显冷清了。”

孟闻道:“刚搬来,无暇收拾。”

孟晓道:“我倒忘了,你在西苑时,凡事都须得亲力亲为,如今还不习惯吧?”

孟闻不欲与他闲谈,合上书卷,直面问起:“皇兄去了掖庭,可寻到要找的人了?”

孟晓回看向他,说道:“不曾。”

孟闻道:“我记得原先问过皇兄,那时兄不置可否,我以为她与你无甚关系,才交由掖庭处置了。”

“如此啊……”孟晓垂眼背过身去,只有一手背在身后,死死攥着,攥得骨节都泛白。

他淡淡嗤出一笑:“这人是我从林场里拾得的,本是个有罪之人,却侥幸逃过了围猎捡回一命,我便将她带回来安置在宫里。我原要提醒三郎,她有些底细我尚不清楚,这样的人还是不要放在身边为好,既然已经死了……那便罢了。”

孟闻听他不用“救下”,也不用“留下”,偏用“拾得”这样的字眼,好像她是什么物件。

一瞥孟晓腰间,挂着一只黛蓝香囊,其下系着酢浆草结,倒是有些熟悉。

他叹道:“如此说来,是我对不住皇兄,只是此事我实不知。”

孟晓没有发作,仅是不断说着:“罢了,罢了。”

本是他母亲的罪过,害死了鸣鸾宫那位,也坏他计策,到头来却是用一个宫人了结此事,如此,才算罢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凛风鸣竹(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