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折桂 > 第2章 第 2 章

折桂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酌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0 05:17:57 来源:文学城

翌日午后,御书房内。

龙涎香在空气中静静焚烧,却驱不散那份凝重的气氛。

皇帝揉着额角,看着手中由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西北边报,眉头紧锁。

太子赵明璋垂手立在下方,眼角余光瞥着父皇的神色。

“匈奴左贤王派来使者,言辞倨傲,言说若不想重启战端,便需我大晟遣公主和亲,以结秦晋之好。”皇帝放下军报,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他们点名,要朕的嫡亲公主。”

说着是嫡亲公主就好,可又有谁不知,大晟朝的嫡亲公主只有赵明溪一位。

太子闻言上前一步,躬身道:“父皇,西北边境刚经历大战,虽胜,然军民疲敝,国库空虚,实不宜再起战事。匈奴人野蛮未化,所求不过财帛与女子。若能以一位公主换取边境数年安宁,于国于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刻意的惋惜,“只是……我大晟适龄的、身份尊贵的公主,如今也只有昭阳妹妹一人了。”

皇帝猛地抬眼看向太子,目光锐利:“太子是何意?莫非想让明溪去那苦寒之地,与蛮夷为伍?”

太子连忙低下头,语气却依旧“恳切”:“儿臣岂敢!昭阳妹妹金枝玉叶,儿臣亦是心疼。只是国事为重啊,父皇。想那前朝,亦有公主和亲,换来边境数十年太平,青史之上,亦是一段佳话。昭阳妹妹深明大义,若知是为国牺牲,想必也能体谅父皇与朝廷的难处。”

“佳话?”皇帝冷哼一声,将边报重重拍在案上,“那是无可奈何之举!明溪自幼体弱,性情纯善,如何能在那虎狼之地生存?朕看她去了,不是佳话,是送死!”

太子又言:“不如效仿元帝使昭君出塞,我们也从百姓中提点一位公主……”

“百姓的女儿便不是女儿吗?!”

就在御书房内气氛僵持之际,殿外传来内侍的通传:“陛下,昭阳公主殿下求见,说是为您送新调配的安神茶来了。”

皇帝揉了揉眉心,沉声道:“让她进来。”

赵明溪端着红漆托盘,步履轻盈地走入御书房。

她今日穿着一身浅碧色宫装,清新淡雅,如同雨后初荷。

她先向皇帝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又向太子微微颔首,“太子哥哥。”

她的目光扫过御案上那份摊开的边报,以及父皇和太子凝重的神色,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

昨夜太子刚在她这里吃了瘪,今日便与父皇密谈,所议之事,多半与她相关,且绝非好事。

“溪儿来了。”皇帝见到爱女,脸色稍霁,“又捣鼓什么新茶了?”

“回父皇,近日秋燥,儿臣用了些菊花、枸杞并少许宁神的药材,调制了这安神茶,最是清心降火。”赵明溪将茶盏轻轻放在皇帝手边,声音温柔。

她仿佛没察觉到殿内异常的气氛,转向太子,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太子哥哥今日气色似乎仍有些欠佳,可是昨夜腹痛还未痊愈?需不需要儿臣再为您看看?”

太子嘴角一抽,强笑道:“有劳妹妹挂心,已无大碍了。”

皇帝看着女儿乖巧贴心的模样,再想到太子方才的话,心中更是不忍。他挥了挥手,想让赵明溪先退下。

然而,赵明溪却仿若未觉,她站在殿中,目光清澈地看向皇帝,主动开口:“父皇,方才儿臣进来时,见您与太子哥哥面色凝重,可是朝中遇到了什么难事?儿臣虽愚钝,但也想为父皇分忧。”

太子眼神一眯,抢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恶意:“妹妹来得正好。西北匈奴派遣使者,欲求娶我大晟公主,以结两国之好。如今皇室之中,唯妹妹你身份最尊,年龄相当。父皇正为此事忧心呢。”

他紧紧盯着赵明溪,想从她脸上看到惊慌、恐惧或者哭泣。

然而,赵明溪只是微微一怔,随即脸上并未露出太子预期的任何情绪,反而浮现出一抹极淡的、近乎嘲讽的笑意,但转瞬即逝。

她看向皇帝,语气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好奇:“哦?和亲?匈奴左贤王倒是好算计。不知他许了我朝何等好处,竟能让父皇考虑送出唯一的嫡亲公主去那苦寒之地换取和平?”

她不等太子回答,便自顾自地分析起来,语调轻柔,却字字清晰:“据儿臣所知,匈奴各部并非铁板一块,左贤王此番求娶,与其说是为了和平,不如说是想借我大晟公主之名,抬高他在匈奴各部中的声望,以便整合势力,对付其他王庭。我朝若应下,非但不能换来长久和平,反而是助纣为虐,帮其坐大。届时,一个统一而更加强大的匈奴,对我朝的威胁只会更大。”

太子没想到她会说出这番道理,一时语塞,强辩道:“妹妹久居深宫,如何懂得这些军国大事?不过是道听途说……”

“太子哥哥此言差矣。”赵明溪转向太子,目光坦然,“正因儿臣偶尔出宫,见识过市井百姓生活之艰,才更知边境安宁之重要。然,安宁非乞求而来,乃是以实力震慑而来。我朝刚获大捷,将士用命,正应趁势巩固边防,展示强硬姿态。此时若选择和亲,在匈奴看来,非是恩赐,而是示弱。他们会认为我朝怕了,反而会得寸进尺,索求无度。”

她再次看向皇帝,语气恳切:“父皇,女儿不愿去和亲,并非贪生怕死,或是留恋京城富贵。而是深知,此例一开,后患无穷。今日匈奴要公主,明日是否就要割地?后日是否就要岁贡?我大晟国格何在?父皇天威何在?”

皇帝听着女儿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分析,眼中闪过惊异和赞赏。

他这个小女儿,平日里不声不响,竟有如此见识!

远比太子那套“牺牲女子换和平”的短视之言,要高明的多。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皇帝忍不住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考校。

赵明溪沉吟片刻,道:“匈奴使者既然要来,那便让他们来。我朝应以大国气度相迎,但态度需不卑不亢。他们若提和亲,朝中自有大臣可与之辩论,陈说利害。同时,应令边境守将加紧戒备,整军备战,展示我朝不惜一战的决心。此外,或可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金帛,暗中联络匈奴其他与左贤王不睦的部落,行分化瓦解之策。唯有让他们内部乱起来,无暇南顾,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她顿了顿,看向脸色越来越难看的太子,轻轻补了一句:“至于女儿,朝廷最终决议非要和亲不可,女儿身为公主,享受万民奉养,自当为国分忧。只是,女儿希望这是朝廷权衡所有利弊、用尽所有方法之后的最后选择,而非首选,更非……唯一的选择。”

皇帝看着殿中从容自若、目光坚定的女儿,再对比一旁只知牺牲妹妹以求暂时安稳的太子,心中天平已彻底倾斜。

他深吸一口气,挥挥手:“好了,此事朕知道了。和亲之事,容后再议。匈奴使者尚未到京,不必急于一时。溪儿,你的茶朕收下了,先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赵明溪盈盈一拜,姿态优雅地退出了御书房,自始至终,未曾露出一丝怯懦与慌乱。

看着女儿离去的身影,皇帝沉默良久,才对太子淡淡道:“太子也先退下吧。昭阳所言,不无道理。和亲之事,需从长计议。”

太子赵明璋咬了咬牙,只得躬身道:“儿臣……遵旨。”他退出御书房时,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万万没想到,赵明溪竟如此牙尖嘴利,三言两语便扭转了局面,还赢得了父皇的赞赏!

赵明溪走出御书房,温暖的秋阳照在身上,她却感觉心底一片清明寒意。

太子已然图穷匕见,未来的斗争,只会更加激烈。她必须更快地成长,积聚更多的力量才行。

赵明溪回了自己的澄云堂,继续埋头于她的瓶瓶罐罐之间。

她答应沈惟的冻伤膏,需得精心调配,既要效用显著,又需考虑北境苦寒,膏体需能耐受低温而不凝固。

她翻阅医书,反复调整了几味药材的比例,又加入了少许南疆特产的温经通络的草药,终于制出了满意的成品。

一连几日,她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罐药膏都品质如一。

看着眼前几十个小巧的白玉瓷罐整齐码放在锦盒中,她满意地拍了拍手,脸上露出些许小女儿家的得意神色。

“海棠,”她唤来贴身侍女,“备马车,我要亲自将这膏脂送去护国公府。”

海棠有些讶异:“殿下,这点小事,让奴婢派人送去便是,何须您亲自跑一趟?”

赵明溪洗净手,拿起一旁温热的帕子擦着,眸中闪过一丝狡黠:“既是诚心赠药,自然要亲自去才显郑重。何况……本宫也有些话,想问问那位沈将军。”

关于北境的具体情况,关于匈奴各部更细致的动向,纸上谈兵终究隔了一层,若能亲耳听听这位刚从前线回来的将军之言,或许能有更多启发。

马车辘辘,行驶在京城宽阔的街道上。不多时,便到了巍峨肃穆的护国公府门前。

门房听闻是昭阳公主亲至,不敢怠慢,急忙入内通传。

不过片刻,府中管家便匆匆迎出,恭敬地将赵明溪请入花厅。

赵明溪刚落座,一盏清茶尚未奉上,便听得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她抬眼望去,只见沈惟一身墨蓝色常服,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他似乎刚从校场回来,额角还带着些许薄汗,周身比那日宫宴更多了几分凛冽的英气。

“臣沈惟,参见公主殿下。不知殿下亲临,有失远迎,还望殿下恕罪。”他拱手行礼,声音清越。

“沈将军不必多礼,是明溪冒昧前来打扰了。”赵明溪起身虚扶了一下,示意他坐下,随即让海棠将那个沉甸甸的锦盒呈上,“答应将军的冻伤膏,我已制好,共五十罐,请将军查验。”

沈惟打开锦盒,一股清淡的药香扑面而来,只见一个个白玉小罐晶莹剔透,膏体质地细腻。

他眼中掠过一丝惊讶,他原以为公主即便赠药,也不过是象征性的几罐,没想到竟是如此大批量,且看这成色,绝非敷衍之作。

“殿下效率之高,用心之细,臣感佩于心。”沈惟合上锦盒,郑重道谢,“北境将士若得此良药,今冬便能少受许多苦楚。臣代他们,再谢殿下。”

“将军言重了,力所能及而已。”赵明溪微微一笑,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状似不经意地问道,“说起来,那日听将军提及北境苦寒,不知如今边防可还稳固?匈奴近来……可还安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