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昭昭之华 > 第8章 第 8 章

昭昭之华 第8章 第 8 章

作者:南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50:30 来源:文学城

第八章

第二天,第二遍鸡鸣后,县主便起床了,有条不紊先练剑,随即带着女儿沐浴后,略吃了一点早膳,这才换上出行的装束,在旭日东升的光辉里,带着包含奴婢部曲在内的百人队伍往县城而去。

因为行装不少,在马匹外,还有十几辆牛车和数十匹驮着物资的骡子,队伍浩浩荡荡。

县主带着孩子坐船先到沮河对岸,牛车和骡子等则随在后面慢慢往县城运去。

其实,从绿桑坞到当阳县城实在算不得远,坐牛车慢慢走单程最多一两个时辰,但因为县主不喜欢去县城,所以并不常去居住。

县主从船上下来,戴着幂篱,牵着女儿,站在沮河左岸,看着还在渡河的人、车、畜生、物资等,出行一趟,便这样劳民劳力,就是她不喜欢出行的原因。

既然已经开了这个头,那就在县城多住一阵吧。

县主这样想着。

元随在后面的船上,一直忙着安排和规划。

仆婢在岸边渡口处为县主撑上伞,又摆上胡床,供县主和小主人坐下等牛车。

县主看元随从船上上岸了,但他又忙着为县主安排继续启程的卤簿从行,就没歇一会儿,县主让了小婢女过去叫了他到跟前来。

元随赶紧过来,对县主行礼,说安排卤簿仪仗等还要一些时间,要再过一会儿才能启程,辛苦县主还得再等一阵。

其实县主觉得不用这么麻烦,还要把卤簿仪仗摆着进县城,根本没什么意思,要是她带着女儿骑马进城,现在都快要坐进府里大堂了,但元随觉得就应该这样,摆出仪仗,让所有人都看看县主的威仪和尊贵。

那个贺畅之说,县主不能讨得夫君欢心,不得不住在乡间郁郁寡欢,这简直是故意诋毁县主。

当阳县实在比不得郡城,更不可能和京城相比,这里的那些士族豪门最显赫的也不过尔尔,但他们中,大多人依然捧高踩低,要是县主在这里失去威仪,让人觉得她失势,在本地很多事都会不好办。

故而县主在庄园里时,想怎么做都行,去县城却必须要有最大的排场,主要是用于震慑。

县主很是无奈,却也明白其中道理,看了看元随,实在不想让他再操心,就还是按照他的意思办。

等所有人、车、畜、物都过了河,仪仗再次摆好,县主才又上了牛车,继续前行。

元随这次骑着马跟在县主的牛车旁边。

夏日炎热,牛车的窗帘都卷了起来,县主跪坐在车里,和女儿讲了一阵话,想到什么就又和随在车边的元随说道:“元随,你想脱离奴籍吗?”

元随没想到县主会问这个问题,当即一愣,从马上下来,让另外的仆人牵马跟在后面,他则靠近牛车,在车窗边对县主说:“我并无此意。”

县主看着他,问:“为何?”

元随怕县主觉得自己是以退为进,只好说了自己的权衡。

即使县主施恩,让他脱离了奴籍,他之后就是在县主身边做荫户,要做吏也极其困难,反而因为脱离了“县主家的奴仆”的身份,会遭遇很多其他难以预料的事。

元随说,他并不觉得为县主做奴仆是坏事。

县主道:“但你的才能,治一县绰绰有余,我看,比治一郡的李文吉也只多不少。如何能够囿于奴仆身份。”

县主这等夸赞自然让元随心花怒放,但元随却说:“随在县主身边,是随县主治此一地,入朝廷,也不过是为皇上治一地而已,而以我的身份,能入朝廷吗?并不能。这样的话,随县主不是更好?正如那些佃农、荫户,在县主的庄园里,比在别处做编户民,服徭役更少,家中还能积累下余粮,年年都能做新衣,甚至孩子无论男女皆可以入庄园里的学堂学习,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这个天下,所谓奴,不过是看在何处为奴而已。在县主跟前为奴,反而并不是奴,因为县主并未将我和在此的其他人看得卑下,有其他人想欺辱我等,县主也会为我等维护出力。无论是为奴,还是为民,大家其实只是想更有尊严、有更好的生活而已。离开县主的庄园,他们不一定能够更好。县主,您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实不必为我考虑,我是否应该脱离奴籍。”

县主看着他,道:“既然你如此讲,那好吧。不过,你任何时候想脱离奴籍,我都应你,为你办成此事。”

元随很是感激地道了谢。

**

县主在上百人的队伍护卫下,进了县城,回了她的居处。

这个居处自是住不了这么多人,一些专门为她运送物资的奴仆把主人送到目的地,休息一阵后便得回庄园去,只是会留一些部曲下来保护她的安全。

县主刚在县主府安顿下来,县令便已带着人前来拜访。

朝廷采用郡县两级制度治理天下,当阳县隶属南郡管辖,不说当阳县如今最大的庄园主和豪门便是县主,且南郡郡守还是县主丈夫,虽然大家都知道县主和郡守因为一些矛盾已经析产别居,但两人没有和离,那就还是权力、利益共同体,所以,县令不敢对县主不敬。

县主的这个封号,且还有实封地,这事颇为好事之人所道。

元羡乃是前朝的县主,李氏篡位后,收回了前朝大多数宗亲的封爵封地,只有很少几位没有被收回,这其中就包含元羡的这个县主封号和封地,大家讨论认为当今皇帝不收回的原因,其一是元羡的父亲元轶曾是当今皇帝的好友,当初,当今皇帝未篡位时,元轶花了大力气保他,对他有恩。

在这种情况下,当今陛下不会撤掉元羡的封号和封地。

其二是元羡的丈夫李文吉乃是当今皇帝的堂侄,是一直支持他的同胞兄弟的孩子,而李文吉的父亲又早逝,他自然不会撤掉侄儿媳妇的封号和封地。

元羡当初和李文吉成婚,两家联姻,也是她父亲元轶为当今陛下作保的手法之一。当然,也有人说是元轶当时就知道李崇辺会篡位,先靠联姻结下关系。

哪想到最后,元轶算是错付了。李崇辺登临帝位不久,就赐死了元轶和当阳公主夫妇。

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死,元羡和丈夫析产别居。

县主带着女儿简单吃喝,垫了垫肚子,便隔着屏风见了等候着的县令。

二人寒暄几句,县主便提到了贺畅之的事。

“你可知此人?”县主说。

县令姓杜,杜知,也是出身名门,不过是名门里的別支,虽然县主不常来县城府邸居住,但杜县令每年还是会带着妻儿到她的庄园里拜见她几次,所以算是很熟悉了。

此时,杜县令也带着他的妻儿。

县令杜知说,贺生正住在他的别院里。

贺畅之写诗编排县主,杜县令便觉得不妥,劝过贺畅之,而,贺畅之出身高门,很是狂妄,自是不听。

县主可不是那种深闺中长大嫁为人妇后也懦弱无能的妇人,她随丈夫到南郡时,就用剑杀过袭击她丈夫的狂徒,后到当阳县,初时本地高门欺压于她,还安排流民和匪徒袭扰她的庄园,都被县主带部曲镇压了,杀了好些人,不仅是外面进去的人被杀,庄园内但凡做过里应外合的人,也都被斩首示众,杀鸡儆猴。

这些也就罢了,世道纷乱,要打通商路赚钱,要的是武力军队,保护庄园,也必得部曲勇士,所以县主手里常年有数百人的部曲,一大半出去保护商队做生意,另一部分就随在她身边保护她和庄园。

县主是真可以随时杀人的,贺畅之何必去惹她。

县主说:“原来是有人招待,难怪他在此地流连不去。”

县主语带嘲讽,杜县令略有些尴尬,便说,贺家和杜家是世交,又有姻亲关系,贺生到此地来游玩,所以,他就尽了地主之谊,招待了他。

县主冷哼了一声,又说:“我听说,他写了一些诗让传唱,里面还有关于我和我的庄园的?”

杜县令继续尴尬,说:“的确有……”

县主又说:“他还把我庄园里的奴婢直接带走了,说是河伯送他的?他这是什么罪啊?”

杜县令道:“我去让他把那奴婢还回来。”

县主冷声道:“从我的地方带走我的私产,只是还回来就罢了?”

杜县令知道县主为人强硬,但只是为了一个奴婢而已,也不必得罪高门贺家吧。

杜县令说:“县主,那臣让他亲自来您这里向您道歉?”

县主道:“他现在在何处?我亲自去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夯货!”

在一边照应的元随知道县主很多时候不太在意身份,喜欢自己上场,但这实在不好,他赶紧上前道:“县主,就让县令安排人叫那贺生前来吧。这么热的天,您何必劳动自己。”

县主想了想,便说:“那成吧。”

她又看了看随杜县令前来拜访的家眷,语气便柔和了一些,说:“阿姊,劳烦你们不辞辛劳前来我这里,但我素来热爱山林,不常住这府邸,现在府里还乱糟糟,如果你们不嫌弃,便随我去花园里坐坐。县令要去找那狂生为我说理,那得忙一阵了。”

杜县令的妻朴氏,也是名门出身,只是也是旁支,她赶紧起身行礼,说要是县主这里还缺粗使的奴婢,她正好可以安排家里的婆子仆从来帮忙。

县主拒绝了,说人手还是够的,然后就叫了朴氏等人随着她一起去花园游玩。

这里比起乡下的庄园的确是小,花园也不大,只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荷塘,荷塘上有一座桥连接着荷塘中间的亭子。

杜县令有二子三女,此时随朴氏一起的,都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一名十岁上下的女儿,一名六七岁的儿子,还有一名五岁上下的女儿。

县主放手让勉勉和杜县令的孩子们去玩了,她就和朴氏坐在凉亭里说话。

因为过不多久,就又要到乞巧节,到时候,官方也要办活动,朴氏就邀请县主至少在县城里留到乞巧节,来主持活动才好。

县主可有可无地答应了。

**

杜县令这下才有些发愁,他从县主府邸出去,就亲自去了自己那个给贺畅之住的别院。

贺畅之的确很有才华,他才在当阳县没游玩多久,就写了好几首诗,造了不少势。

他先是去拜访县主,半途而归,就据此写了诗歌让家伎歌女传唱,随即,他说他从河里救起一名女子,女子本要给河伯带走为妾,河伯为他的风度诗情所折,便将这名女子送给了他,他由此又写了新赋,让歌女传唱。

杜县令到这处别院时,贺畅之正聚集了好些近期结识的青年才俊,在一起吟诗作赋弹琴咏唱,歌女唱他新作的诗赋,舞女则伴舞,好不逍遥。

杜县令到来,贺畅之宽袍大袖,做展翅状,又叉手为礼,邀请他也来欣赏自己新作的诗赋。

杜县令则拽了他到一边去,小声劝说:“贺贤弟,县主从她的庄园来了县城了。”

这里只有一个县主,就是元羡,贺畅之笑了笑,说:“嫁为人妇十余载,她还是当年冠绝京师的美人否?”

杜县令在心里骂娘,说:“县主乃是南郡郡守妇,南郡郡守乃李氏宗室,陛下堂侄。快别说这种唐突之言了。”

贺畅之笑道:“小生哪有唐突。”

杜县令说:“县主已经到了县城,她对你做那些有关她的诗赋,很不满,最好别做了。”

贺畅之收起笑,说:“妇人之见。沮河长流,美人如岸边草,春荣秋衰,迟暮之时空悲切。如果不是我写这些诗赋,数十年后,谁又知道她?她不该谢我?反而不满?妇人见识短浅啊,见识短浅。”

杜县令说:“别管见识是否短浅,现在县主招你前去解释,还要你把她庄园的奴婢还给她。”

贺畅之愕然,说:“把奴婢还给她?什么奴婢?”

杜县令说:“就是你写的那篇河伯赠妾赋里的那个女子。”

贺畅之道:“那不是河伯赠与某的吗?如何还她?”

杜县令板了脸,说:“我们两家乃是世交,所以劝你,你何必为了一个奴婢得罪县主。”

贺畅之却说:“贺家的确和杜家世代交好,互为姻亲,但你只是別支子孙而已。”

杜县令一时被噎住了,上不上,下不下,好似便秘了好几旬。

杜县令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心说我不管了,是你自己非要惹那个活阎王县主的。

杜县令说:“那我就回县主了,你既不愿意去见她,也不愿意把奴婢还给她?”

贺畅之还是风度翩翩的样子,拿着羽扇,说:“光阴易逝呵,美人变悍妇矣。”

杜县令有种暴躁之气从脚底窜到头顶的感觉,但又被他压下去了,他不想再管这人死活,转身走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第 8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