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照破山河 > 第39章 第 39 章

照破山河 第39章 第 39 章

作者:如是栀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1:45:26 来源:文学城

“大戠西北有乌洛侯,去中原万里,风土迥异。其俗尚力,民风犷悍,深嫉中朝之雍熙,故频年构衅,侵掠不止。”

天顾第七年,御师赵如皎曾于奏疏中如是写道。

“我要回去了……回乌洛侯去。”

阿尔赫娜抱着刚满周岁的孩子,泪盈于睫。她强压住哽咽,下一句话却带着更汹涌的哭意:“我会每月寄信回来。琉勒不常哭闹,带他走……我更安心些。”

她望着同样眼眶泛红的墨承瑾,终究不忍即刻转身,寻着话由,想再多停留片刻:“承瑾,我们还没给他们起过……中原这边的名字吧?”

她戴着与墨承瑾初见时那条精致的眉心坠额链,那珊瑚和红蓝宝石华贵依旧,就算是这样阴沉黯淡的天气,也是色泽鲜艳不减,尽显妩媚。

只是,墨承瑾无端觉得,她平日里那双亮的惊人的眼睛,此刻蒙上泪光,显得被掩去了大半光彩,衬得多了几分朦胧。

墨承瑾轻轻转过脸,目光飘向里屋,似乎是在看那里正熟睡的另一个孩子。他许久未曾开口,久到阿尔赫娜还以为他不会再说什么时,却见他抬手,狠狠拭去险些划出眼眶的泪珠,开口时声音沙哑发涩:

“……就教琉勒为竹,斯阑作玉吧。”

琉勒斯阑,是乌洛侯传说中的一位古神,在游览天地间对苍生子民的祝福。寓意为平安、力量和聪敏。

阿尔赫娜微微一怔,随即泪中漾开一丝浅笑,努力弯起唇角:“是好名字……我读过你们的诗。‘言念君子,其内坚如竹,其外温如玉’。”

她来大戠不过两年,官话尚带生涩,一字一句念罢,抬眼轻声向他确认:“是这句,对吗?”

墨承瑾早已料到她会想起此句,垂眸低低应了一声“嗯”,刻意避开了她的目光。

“墨竹,墨玉……真好。”阿尔赫娜低头看着怀中稚子恬静的睡颜,神色是从未有过的柔软与哀戚。泪水滚落时,她急急别过脸,没让那滴温热沾上孩子的脸颊。

她吸了吸鼻子,双手抱着孩子无法擦拭。墨承瑾上前一步,将她轻轻拥入怀中,指节为她拭去涟涟不断的泪痕。正要开口安慰,却听她喃喃重复:“墨竹,墨玉。”

他也低下头,看着那张熟睡中的小脸。张口几次,却又在半晌后,终是化作一声无声的、微颤的叹息。

离别来得太快。阿尔赫娜登上马车时,墨承瑾静立门边,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洇出缕缕血丝。他面上仍强撑着淡笑,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尔赫娜,轻声道了句“一路平安”,便再也无言。

“其内坚如竹,其外温如玉。”

可他心中所想的,却是另两句不相干的诗。

他看着渐行渐远的车马,背过身去。只刹那间,他猛地扬手,死死揪住心口衣襟,似痛极一般弯下腰去,泄出一丝压抑不住的模糊哽咽后,终是泣不成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西风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第一年,锦书频传,字字相思。

第二年,纸短情长,墨迹犹温。

一直到了第三年,雁字无凭,音书断绝。

彼时墨玉已然生长成一个活泼爱笑的小豆丁,每个月都在那几天,坐在府门阶前,等着母亲的回信。

“阿加,阿那这次好久都没有字,送回来。”他还不会说太复杂的话,一字一句说得认真,仰着脸去看墨承瑾,眼睛滚圆可爱,此时已经能依稀看出,他像阿尔赫娜更多几分。

他这次也没有等到,从门外小步跑进来的时候,眉眼间是掩盖不住的失落:“哥哥也是,好久没有。”

墨承瑾刻意教过他,乌洛侯的阿爹和阿娘该怎么叫。墨玉很聪明,学得很快。他偶尔会按照乌洛侯的语言,阿加阿加的去喊,每一次他喊出口时,墨承瑾就会怔愣片刻,眉眼瞬间软下来,觉得心底一片温柔。

但他这次没有。如今已然是天顾第十年的四月,一片春色无限好,也是没有收到阿尔赫娜书信的第六个月。

最后一颗露珠从花间坠地时,墨承瑾心中的那座勉强堆起的塔,也随之彻底塌尽了。

他不动声色地压下内心那股不安,哪怕已从最初的微波酿成滔天巨浪,无时不刻不在折磨着他紧绷的神经。

但墨承瑾只是从容地弯下腰,将眸中一片期待的小墨玉轻轻抱起来,带着笑拍了拍他的后背:

“嗯,阿那和哥哥一定是在偷懒呢,前些日子天冷,手冻僵了,就不好拿笔写字了,对不对?”

小墨玉闻言皱了皱眉,变得有些严肃,此番神色竟然和平日里处理公务的墨承瑾有几分相似。

只听他奶声奶气的开口,说得话却让墨承瑾胸腔内一阵酸涩:“那我还要寄信过去,要让阿那注意保暖,不要感染风寒。”

“好,我们斯阑可真乖。”墨承瑾的声音都有些沙哑,若是仔细听去,还能发觉有一阵压抑之下的轻颤。但小墨玉注意不到,他只是搂着墨承瑾的脖子,撒娇一般的轻轻蹭了两下:

“阿加也是,不可以的。要是感染了风寒,就会附在纸上,带给哥哥和阿那的。”

墨承瑾垂下眼睫,不知在思考些什么。片刻后,他吻了吻小墨玉柔软的发顶,将孩子放在地上,伸手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去念书吧,阿那和哥哥的信就在路上,我已经听到了。等你晚上念完书回来,就能看到。”

他看着小墨玉瞬间亮起的眼睛,不等孩子要说什么,就知道他一定是要继续追问。他微微一笑,在小墨玉即将开口的瞬间,做了一句承诺:“阿加保证,绝无虚言。”

小墨玉欢呼一声,小步小步跑回屋子去了。墨承瑾站在原地看了片刻,闭了闭眼,扬手将小臂搭在自己眼上,那块布料顷刻间被浸湿了一小片。他不敢深想,亦不敢再问。

三日前,街坊间人人传言,才得知的那个让他如万箭穿心般的消息——

“乌洛侯境内突发大规模战乱,部族厮杀,烽火连天,通往中原的商道驿路尽数断绝。”

——

夜访尚书府时,冷雨凄迷。

圣上因皇后娘娘薨逝,已罢朝许久。如今在当朝之中,能于此事上施以援手,且拥有足够权势打通关节、甚至可能探听到乌洛侯内部确切消息的,唯有他户部尚书伶舟洬一人。

伶舟洬不仅是圣上心腹,掌财赋户籍,更因职责所系,与边贸、情报系统关系千丝万缕。然而,向伶舟洬坦白,无异于将自身最大的软肋与罪证双手奉上。

墨承瑾又何尝不知其中风险,但为了阿尔赫娜和墨竹,他只觉每一刻拖延都似刀刀凌迟,已顾不得许多。

尚书府邸森严,书房内炭火暖融,却驱不散墨承瑾周身的寒意。他只见伶舟洬端坐案后,正批阅着文书,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凝重。

“尚书大人……下官……有罪。”

“承瑾何事匆忙?”伶舟洬未抬眼,声音平淡无波。

墨承瑾撩袍,直挺挺跪了下去,双膝重重砸了下去,地面冰凉的触感透过衣物刺入骨髓,冷到刺痛。

他伏下身,声音因紧张和压抑的悲怆而沙哑:

“尚书大人,下官……下官有滔天之罪,万死难赎,今日斗胆禀明,只求大人垂怜,救救下官的妻儿!”

伶舟洬执笔的手一顿,终于抬起眼。那双锐利的眸子落在墨承瑾身上,带着审视与疑惑:“妻儿?你何时成的家,本官竟不知。”

墨承瑾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将埋藏心底数年的秘密和盘托出:“五年前,下官奉命整理西域典籍,与乌洛侯女阿尔赫娜……相识。我们……私定终身,育有一对双生子。三年前,因乌洛侯与大戠关系紧张,她携长子琉勒返回故土,次子斯阑……墨玉,留在下官身边。”

他深吸一口气,艰难地继续:“如今乌洛侯内战骤起,烽火连天,她与孩子音讯全无,生死未卜……下官人微言轻,无力探寻,求大人看在……看在下官一片赤诚、看在那无辜稚子的份上,能否借由边关暗线,探查他二人下落?下官愿以性命相抵此罪!”

他终于将一切说出口,刹那间浑身脱力,只能伏在地上,肩头微微颤抖,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书房内烛火摇曳,侧映在伶舟洬面无表情的脸,一半在明,一半在暗。

他静默地听着,指节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紫檀桌面。待墨承瑾言毕,那敲击声戛然而止。

书房内死寂一片,只有炭盆中偶尔爆起的轻微噼啪声。伶舟洬的脸色已经变得铁青。他忽然猛地将笔掷于案上,墨汁溅染了宣纸。

墨承瑾狠狠一颤,却仍是伏低身躯,勉强稳住声线,继续道:“如今乌洛侯战乱四起,她与孩子生死未卜……下官人微力薄,求大人……求大人施以援手,探听消息……”

才至此,墨承瑾已然是哽咽难言。只见他肩背剧烈颤抖,声音嘶哑却清晰:

“大人,承瑾自知罪该万死,不敢求恕。只求大人念在稚子无辜,发兵或遣人,救他们母子于水火……承瑾愿以死谢罪!”

“墨承瑾,”伶舟洬的声音冷过夜雨,带着毫不掩饰的震怒与讥诮,“你可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竟在此刻,为一个敌族女子和两个来路不明的孩子,来求本官动用国器,介入他国内乱?”

墨承瑾抬起头,面色惨白,眼中尽是血丝:“下官知罪……甘受任何惩处,只求大人念在稚子无辜,发妻危难,设法探听消息,或……或能通融边关,容下官……”

他心乱如麻,绝望淹没之下,已经不知该再说些什么。翻来覆去,也不过是一句“稚子无辜”,或一句“万死谢罪”。

“糊涂!” 伶舟洬厉声打断他,“皇后娘娘新丧,举国同悲!陛下哀痛欲绝,罢朝多日。满朝文武皆屏息凝神,唯恐行差踏错……此刻最忌边境生乱,最恨内外勾结。你竟敢在此时节,要让一桩涉及敌国的风流韵事闹到御前?你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还是要拖累满门?”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却更显厉色:“乌洛侯刚杀邻国使臣,气焰嚣张。难道还要我来教你,什么叫唇亡齿寒吗?朝中主战之声日盛,你与乌洛侯女子有染,还有子嗣流落敌境!此事若被有心人知晓,参你一个里通外国、心怀叵测,你纵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届时,非但你性命不保,在京的这个孩子,又当如何?你让他如何自处!”

泪水混杂着汗水滑落,墨承瑾止不住浑身颤抖,再次叩首,额头已然青紫见血:“大人……下官自知罪该万死!但阿尔赫娜她……她从未参与部族纷争,孩子更是无辜!求大人……求大人开恩!哪怕……哪怕只是确认他们的生死……下官来世必报大人恩德!”

“你可真是……愚蠢至极!”伶舟洬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睥睨着跪地不起的墨承瑾:“你这不是求救,是自寻死路,更是要将本官,乃至整个尚书府全都拖下水!”

“滚出去!在你想起何为‘臣子本分’之前,莫要再踏进我府门半步!”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出自宋·蒋捷《声声慢·秋声》

“西风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出自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第 39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