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月,心上霜 > 第52章 第五十二章 新春开馆授新艺,春雨润苗育新才

第五十二章新春开馆授新艺,春雨润苗育新才

正月初五的晨光刚漫过学堂的腊梅枝,巷口就传来了轱辘声——王大伯带着两个木工徒弟,推着装满木料的小推车赶来,车辕上还挂着两把崭新的刨子,木柄被磨得光滑发亮。“萧大人,清欢夫人,木料都按您说的备齐了!”他擦了擦额头的薄汗,指着车上的木料,“这些都是干透的榆木和松木,做织布机和木工台正好,结实又趁手。”

萧彻正指挥着后生们平整学堂东侧的空地,这里要建织布坊和木工坊。“辛苦王大伯了,”他走上前,拍了拍木料,“先把木工台搭起来,高度按孩子们的身高来,别太高,免得他们干活费劲。织布坊那边,张婆婆说今天会带织线来,咱们先把架子搭好。”

苏清欢则在厨房忙着煮红糖姜茶,灶上的陶壶冒着热气,姜香混着红糖的甜香,在院子里弥漫。“春桃,把姜茶给大家端过去,”她舀出一勺姜茶,试了试温度,“天冷,喝碗热的暖暖身子,别冻着了。”

春桃端着铜壶走出厨房,刚到空地就被孩子们围住——十几个孩子穿着新做的蓝布棉袄,袖口绣着小小的腊梅图案,手里拿着小锯子和小刨子,眼里满是期待。“春桃姐,咱们啥时候能学做小凳子呀?”小石头举着小锯子,跃跃欲试,“俺想给周先生做个新凳子,他现在坐的那个太旧了。”

“别急,等木工台搭好,王大伯就教你们,”春桃笑着递给他一杯姜茶,“先喝暖和了,才能好好学手艺。”

院子里很快热闹起来——木工坊这边,王大伯带着徒弟搭木工台,刨木声“沙沙”作响,木屑纷飞,很快,两张矮矮的木工台就搭好了,台面刨得平整光滑;织布坊那边,张婆婆带着几个妇人,正在组装织布机,木制的机架、经线轴、纬线梭,在她们手中渐渐成型,张婆婆还特意将织布机的踏板改矮,方便孩子们操作。

周先生和李老先生则坐在学堂门口的石凳上,看着忙碌的众人,手里翻着刚修订的课程表。“开春后,上午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下午分织布和木工两个班,让他们选自己喜欢的手艺学,”周先生指着课程表,“这样既能保证学业,又能让他们学到手艺,劳逸结合。”

李老先生点头赞同:“我还准备教孩子们学记账,以后他们做了手工艺品,就能自己算成本、记收入,既练了算术,又懂了经营的道理。”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织布坊和木工坊正式开馆。一大早,学堂的院子里就挂满了灯笼,有孩子们自己做的木灯笼,还有张婆婆用彩线织的布灯笼,五颜六色的,格外喜庆。萧彻站在院子中央,手里拿着一把小锯子和一个织布梭,对孩子们说:“从今天起,咱们的织布坊和木工坊就正式开课了!希望你们能认真学手艺,将来既能靠学问立身,也能靠手艺糊口。”

孩子们齐声答应,声音响亮。接下来,大家分成两组——喜欢织布的孩子跟着张婆婆去织布坊,喜欢木工的孩子跟着王大伯去木工坊。苏清欢则在两个坊之间来回走动,时不时帮忙递工具、教孩子们握织布梭的姿势。

织布坊里,张婆婆先教孩子们纺线。她坐在纺车旁,手指捏着棉花,脚轻轻蹬着踏板,纺车“嗡嗡”转动,很快,一根均匀的棉线就纺了出来。“纺线要用力均匀,脚蹬得慢些,手捏得轻些,”她手把手教身边的小女孩,“你看,线要拉得直,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小女孩学得格外认真,虽然一开始纺出的线粗细不一,还断了好几次,但在张婆婆的耐心指导下,渐渐掌握了技巧,纺出的线越来越均匀。她兴奋地举起纺好的线,对苏清欢说:“夫人,您看!俺纺出直线了!以后俺要织好多布,给学堂做新窗帘!”

木工坊里,王大伯教孩子们锯木头。他拿着小锯子,示范如何握锯、如何用力:“锯木头要稳,眼睛看准线,手臂用力均匀,慢慢锯,别着急。”小石头学得最快,他按照王大伯的方法,握着小锯子,一点一点锯着小木块,虽然额头冒了汗,却依旧不肯停下,很快,一块方形的小木块就锯好了。

“王大伯,俺能用这块木头做个小书架吗?”小石头举着木块,眼里满是期待,“俺想把先生教的书都放在上面,每天都能看。”

王大伯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等你把木块刨光滑,咱们就教你做书架。”

日子一天天过去,学堂的教学越来越红火。上午,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跟着周先生读《论语》、学《三字经》,跟着李老先生认生字、练算术;下午,织布坊里“咔嗒咔嗒”的织布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织出的粗布虽然简单,却带着淡淡的棉香;木工坊里,锯木声、刨木声交织,一件件小小的木工制品——小板凳、小书架、木灯笼,堆满了角落。

春分那天,一场春雨淅淅沥沥落下,滋润着学堂菜园里的菜苗。苏清欢带着孩子们在菜园里补种蔬菜,萧彻则忙着给织布坊和木工坊搭雨棚,防止雨水淋到工具和布料。“等雨停了,咱们就把孩子们织的布送到染坊染颜色,”苏清欢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说,“染成蓝色、绿色,做新的校服,让孩子们穿着自己织的布做的衣服上学,肯定特别自豪。”

萧彻点头,手里的锤子不停:“我已经和染坊的掌柜说好了,他会给咱们便宜些,另外,他还说可以教孩子们简单的染色技巧,让他们自己给布料上色。”

雨停后,孩子们织的布被送到了染坊。一周后,染好的布料送了回来——有清澈的蓝色,像天空的颜色;有鲜嫩的绿色,像菜园里的菜苗;还有淡淡的粉色,像春天的桃花。孩子们围着布料,兴奋地讨论着要做什么样的衣服,有的说要做带口袋的褂子,有的说要做带帽子的外套,还有的说要做小裙子。

苏清欢请了巷口的裁缝,按照孩子们的尺寸,用他们自己织的布做校服。裁缝看着布料,忍不住称赞:“这布织得真密实,颜色也好看,孩子们真能干!”

新校服做好那天,孩子们穿着自己织的布做的校服,排着队站在院子里,像一片小小的森林,蓝色、绿色、粉色的校服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周先生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你们不仅学会了织布,还穿上了自己织的衣服,这就是‘学以致用’,只要你们肯努力,将来还能做出更多有用的东西。”

孩子们听得认真,小石头挺了挺胸膛,大声说:“先生,俺以后要织更多的布,做更多的衣服,送给村里的穷苦孩子,让他们也能穿上新衣服!”

苏清欢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温暖——从新春开馆授艺,到春雨润苗育新才,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手艺,更懂得了分享和奉献。她走到萧彻身边,指着院子里的孩子们,轻声说:“你看,他们长大了,懂事了,这就是咱们办学堂的意义。”

萧彻握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温柔:“是啊,未来的日子里,咱们还要教他们更多的东西,让他们成为有学问、有手艺、有爱心的人,让这片土地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美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学堂的院子里,孩子们穿着新校服,在菜园里浇水、除草,织布坊和木工坊的窗户里,还能看到未收起来的布料和木工制品。苏清欢知道,这所学堂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孩子在这里读书、学手艺、成长,会有更多的温暖与希望在这里绽放,而她和萧彻,会一直守护着这里,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让知识与手艺传承不息,让爱与温暖永驻人间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