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月,心上霜 >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春灌引水修渠堰,学堂拓园种蔬苗

第四十七章春灌引水修渠堰,学堂拓园种蔬苗

惊蛰过后的县城,地气渐暖,河边的垂柳抽出嫩黄的芽,“同心桥”上的红灯笼还挂在栏杆上,被春风吹得轻轻晃动。萧彻站在桥边,望着河对岸泛着浅绿的麦田,眉头微蹙——牛大叔昨天来说,村里的耕地大多靠天吃饭,去年冬雪少,今年春耕要是缺水,庄稼怕是长不好。

“在想引水的事?”苏清欢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从学堂菜园摘的小青菜,“周先生说,孩子们今天学了‘春种一粒粟’,下午想跟着去田间看看,正好咱们也去村里瞧瞧耕地的情况。”

萧彻转身接过竹篮,指尖触到菜叶上的露水,眼底泛起暖意:“正好,咱们去看看村里的老水渠还能不能用。要是能修通引水,既能灌溉麦田,还能给学堂的菜园引活水,一举两得。”

两人沿着田埂往麦场村走,沿途的农户们正忙着翻地,锄头扬起的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牛大叔扛着犁走在前面,看到他们,立刻放下农具迎上来:“萧大人,清欢夫人,你们来得正好!俺们正愁引水的事呢,村东头的老水渠堵了大半,里面全是淤泥和杂草,得好好清淤才能用。”

萧彻跟着牛大叔走到老水渠边,渠水浑浊,岸边的杂草已经没过膝盖,渠底的淤泥结了硬壳,只有零星的水流缓缓淌过。“这水渠至少得清淤三里地,还要加固渠岸,不然水流大了容易冲塌。”萧彻蹲下身,用树枝拨开渠底的淤泥,“咱们得组织农户们一起干,先清淤,再用石头和夯土加固渠岸,争取半个月内完工,不耽误春耕。”

苏清欢看着水渠旁的空地,忽然说:“咱们可以在渠边挖些小水沟,把水引到各家的田地里,这样灌溉更方便。另外,学堂菜园那边地势低,正好能引渠水过来,孩子们种的菜就能长得更旺。”

牛大叔拍着大腿赞同:“夫人说得对!俺这就去通知村里的人,明天一早开始清淤。对了,村里的后生们都愿意出力气,就是缺些工具,锄头和铁锹不够用。”

“这事交给我,”萧彻点头,“我去县里的铁匠铺订一批工具,再让木工做些推淤泥的小推车,保证不耽误干活。”

回到县城,萧彻直接去了铁匠铺,王师傅听说要修水渠灌溉农田,立刻答应连夜赶制工具:“萧大人放心,俺们加把劲,明天天亮前肯定能做出二十把锄头、十把铁锹,保证锋利好用。”

苏清欢则去学堂找周先生,商量拓建菜园的事。西厢房里,孩子们正围着春桃,看她用麦秆编小篮子,书桌上摆着孩子们刚写的毛笔字,歪歪扭扭的“禾”“苗”“菜”三个字,透着认真劲儿。

“周先生,咱们把学堂后面的空地拓建成菜园吧,”苏清欢指着窗外的空地,“正好能引渠水过来,让孩子们自己种菜,既能认识农作物,还能体验劳作的辛苦,明白‘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周先生放下手中的书卷,眼中满是赞同:“这个主意好!明天就让孩子们一起动手,翻地、播种,咱们种些青菜、萝卜、豆角,都是容易生长的蔬菜,孩子们看着菜苗长大,肯定更有成就感。”

第二天清晨,麦场村的水渠边就热闹起来——二十多个农户拿着新做的锄头和铁锹,开始清淤。萧彻带头跳进渠底,弯腰用铁锹铲起淤泥,甩到岸边的小推车上,后生们见状,也纷纷跳进渠里,一时间,锄头碰撞声、推车轱辘声、众人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格外热闹。

苏清欢则带着学堂的孩子们,在菜园里忙活。春桃推着小推车,运来腐熟的羊粪,孩子们戴着小斗笠,用小铲子把羊粪均匀地撒在地里,小脸憋得通红,却干劲十足。小石头力气大,抢着用小锄头翻地,虽然动作笨拙,却把土翻得松软;张婆婆的小孙女则蹲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捡地里的小石子,生怕石子硌坏了菜苗。

“大家慢些,别累着,”苏清欢给孩子们递过水壶,“翻完地咱们就播种,青菜种子要撒得匀些,萝卜种子要埋得深一点,这样才能发芽。”

周先生也挽起袖子,跟着孩子们一起播种,他手里拿着菜种,一边撒一边讲解:“这是青菜种,春天种下去,二十天就能吃;这是萝卜种,要等到夏天才能收获。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就像你们读书,要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

孩子们听得认真,小脑袋一点一点,把周先生的话记在心里。播种完,春桃提着水桶,从井里打水浇地,孩子们则蹲在田埂上,盯着刚播下种子的土地,眼里满是期待,盼着菜苗能早点长出来。

中午时分,苏清欢带着孩子们去水渠边给农户们送午饭——巷口的妇人们一起做的杂粮饭、炒青菜、萝卜干,还有温热的米汤。牛大叔接过饭盒,大口吃着,笑着说:“孩子们真懂事,送来的饭就是香!俺们加把劲,早点把水渠修好,让庄稼和孩子们种的菜都长得旺。”

小石头看着渠底忙碌的农户们,拉着苏清欢的衣角说:“夫人,俺们也想帮忙清淤,俺有力气!”

苏清欢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们还小,渠底滑,等你们长大了再帮着干活。现在你们把菜种好,就是帮了大忙啦。”

接下来的半个月,县城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水渠边,农户们清淤、加固渠岸,萧彻每天都去查看进度,时不时和牛大叔商量改进方案;学堂菜园里,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去浇水、除草,看着菜苗一点点冒出嫩芽,小脸上满是欢喜;巷口的妇人们则轮流给干活的人送午饭,有时是热气腾腾的馒头,有时是香甜的玉米糊糊,偶尔还会做些油饼,给大家改善伙食。

水渠修好的那天,萧彻让人打开上游的水闸,清澈的渠水顺着渠道缓缓流淌,沿着挖好的小水沟,流进各家的田地里,麦田里的麦苗喝饱了水,瞬间变得精神起来,绿油油的一片,格外喜人。农户们站在渠边,看着流淌的渠水,激动得拍手叫好,牛大叔更是热泪盈眶:“俺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有了这渠水,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学堂菜园里,渠水也引了进来,孩子们种的青菜已经长出了两片嫩叶,萝卜也冒出了小芽,绿油油的菜苗在渠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周先生带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指着菜苗说:“你们看,只要付出劳动,就能有收获。读书也是一样,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学到知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石头举起小铲子说:“先生,俺以后每天都来浇水,让青菜长得大大的,给大家做青菜汤喝!”

苏清欢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走到萧彻身边,指着远处的麦田和菜园:“你看,水渠修好了,菜苗也长出来了,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咱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萧彻握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温柔:“是啊,以后咱们还要做更多事,把县城的路修得更平整,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对了,下个月就是清明,咱们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山上踏青,认识山里的植物,再给村里的老人们送些米面,尽尽心意。”

“好啊,”苏清欢笑着点头,“我这就去准备,让春桃买些布料,给孩子们做些新的小褂子,踏青的时候穿。另外,咱们再买些种子,在菜园里种些瓜果,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吃到自己种的西瓜和黄瓜了。”

清明前夕,苏清欢带着春桃,给每个孩子都做了件新的蓝布小褂子,孩子们穿上新衣服,一个个笑得格外灿烂。踏青那天,周先生带着孩子们沿着山路往上走,山上的野花已经开了,五颜六色的,像撒在绿毯上的宝石。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听周先生讲解植物的名字和用途,有的孩子还采了些野花,编成小花环,戴在头上。

走到山腰的凉亭,萧彻已经让人准备好了点心和茶水,还有给村里老人们准备的米面。休息的时候,孩子们围坐在周先生身边,听他讲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故事,小脸上满是好奇。

下山的时候,孩子们提着米面,挨家挨户给村里的老人们送去。张爷爷接过米面,拉着小石头的手,激动地说:“好孩子,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小石头仰着小脸说:“爷爷,这是俺们应该做的,您要好好吃饭,身体健康。”

回到县城,已是傍晚,夕阳把“同心桥”染成了金色,桥上的红灯笼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暖。苏清欢和萧彻站在桥上,看着孩子们在巷口嬉笑打闹,听着农户们谈论着春耕的希望,心里满是幸福。

她知道,水渠里流淌的不仅是清水,更是希望;菜园里生长的不仅是菜苗,更是孩子们的成长;学堂里传出的不仅是读书声,更是未来的期盼。而她和萧彻,会带着这份希望与期盼,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里的人们,让春天的生机永远洋溢在县城的每一个角落,让温暖的情谊永远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