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月,心上霜 > 第43章 正月初开新局,暖阁筹谋绘春声

第四十三章正月初开新局,暖阁筹谋绘春声

正月初一的晨光,是裹着雪后清冽的寒气钻进“清彻居”的。苏清欢醒来时,枕边已没了萧彻的温度,只余下一丝淡淡的墨香——不用猜也知道,他定是又去了书房,趁着年初清净,梳理去年未竟的文书。窗外的桂树裹着薄雪,枝桠上挂着的红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雪粒子落在灯笼纸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倒比昨日除夕的鞭炮声更显安宁 。

“夫人,您醒啦?”春桃端着铜盆走进来,热水冒着氤氲的白气,里面撒了几片干桂花,“萧大人吩咐了,今早用桂花水泡澡,暖身子。厨房已经温好了甜酒冲蛋,放了您爱吃的枸杞和桂圆,您洗漱完就能吃。”

苏清欢揉了揉眼角,看着春桃鬓边新换的银簪——正是除夕那晚萧彻送的桃花纹银簪,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今日不用忙前忙后,”她接过春桃递来的布巾,“昨儿守岁到半夜,你也歇会儿,院里的雪我瞧着不厚,等会儿我和萧彻自己扫就行。”

“那可不行!”春桃连忙摆手,“您是主子,哪能做扫雪这种粗活?俺年轻,身子骨结实,这点活儿不算啥。对了夫人,方才开门时,巷口王大伯送了两串糖葫芦来,说是自家小孙女儿做的,山楂裹的糖霜可厚了,俺给您放在碟子里,就搁外间桌上。”

洗漱完刚走到外间,就见萧彻从书房出来,手里拿着一卷泛黄的纸册,眉眼间带着几分思索。“醒了?”他快步走上前,自然地帮苏清欢理了理衣领,指尖触到她微凉的耳垂,又赶紧缩回手,“外面雪还没化,别站在风口,快坐回暖阁去。”

两人并肩坐在暖阁的炭炉旁,铜壶里的陈皮普洱又续了新水,茶香混着炭火气漫开来。萧彻把手里的纸册推到苏清欢面前:“这是去年县城各乡的收成账册,方才翻了翻,城西的柳溪村和城东的麦场村,去年遭了涝灾,秋收比往年少了三成,开春后怕是要缺粮。”

苏清欢指尖划过纸册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眉头微微蹙起:“柳溪村靠山,麦场村靠河,往年都是收成最好的村子,去年那场涝灾确实厉害,听说不少农户的屋子都被淹了。咱们年前囤的粮食还有多少?能不能先匀出一部分,给这两个村子的农户救急?”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彻点头,从抽屉里拿出另一本账册,“年前咱们收购的余粮,除了自家吃用和给工匠师傅们的口粮,还剩三百石。我打算先拨一百石给柳溪村和麦场村,每家每户按人口分,先撑到春耕。另外,开春后县城要修石桥,我想优先招这两个村子的农户来做工,管饭还能给工钱,也能帮他们补补家用。”

苏清欢眼睛一亮,伸手握住萧彻的手:“这个主意好!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又能赶在雨季前把石桥修好——去年汛期,那座老石桥差点塌了,若是今年再遭涝灾,没有石桥,农户们的粮食都运不出去。对了,修桥的工匠师傅们,咱们是不是该提前备好工具和材料?还有,工匠们的工钱,按去年的标准是不是该涨些?毕竟开春后天气还冷,干活更辛苦。”

“都想到了,”萧彻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工具已经让李师傅去县城的铁匠铺订了,石料也联系了山那边的采石场,初十就能运过来。工匠师傅的工钱,我打算每人每天涨五文,管两顿饭,中午加个荤菜,让他们干活也有力气。”

正说着,春桃端着甜酒冲蛋进来,见两人凑在一起看账册,忍不住笑着说:“萧大人和夫人真是心齐,大年初一就想着正事,不像俺,刚才还在跟王大伯家的小孙女儿玩踢毽子呢。”她把碗放在苏清欢面前,“夫人快趁热吃,这甜酒是俺用新酿的糯米酒冲的,比去年的更甜,您尝尝。”

苏清欢舀了一勺,温热的甜酒滑入喉咙,带着桂圆和枸杞的清甜,暖意瞬间蔓延到四肢百骸。“对了春桃,”她忽然想起什么,“你娘家是不是在柳溪村?开春后招农户修桥,你回去问问你爹娘,还有村里的乡亲们,愿不愿意来做工,若是愿意,就先登记个名字,咱们优先安排。”

春桃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吗?那太好了!俺爹娘去年秋收少,正愁开春后没活干呢,俺这就去给俺娘捎个信,让她赶紧跟乡亲们说!”说着就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连鬓边的银簪都晃得叮当作响。

看着春桃欢快的背影,萧彻和苏清欢相视而笑。“你呀,总是想着别人,”萧彻拿起桌上的糖葫芦,递了一串给苏清欢,“刚说让她歇着,转眼又给她找了事做。”

“这哪是找事做,是给她娘家帮了大忙,”苏清欢咬了一口糖葫芦,山楂的酸混着糖霜的甜,在嘴里化开,“春桃跟着咱们,平日里忙前忙后,咱们能帮衬一把,也是应该的。对了萧彻,刚才看账册,发现咱们去年的胭脂铺和布庄,生意比前年好了不少,要不要开春后再招两个伙计?现在店里就两个伙计,忙不过来。”

萧彻点头:“我也正想跟你说这事。胭脂铺的张掌柜前两天来说,年后想买些新的花材,做些春季新的胭脂,说是江南那边新出了一种粉桃,用来做胭脂颜色特别好看,还能留香。布庄的李掌柜也说,想进些新的料子,比如杭州的丝绸和蜀地的锦缎,开春后姑娘们都爱穿新衣服,肯定好卖。”

“粉桃做胭脂?听着就好看,”苏清欢眼睛亮晶晶的,“让张掌柜赶紧去采购,若是钱不够,从账上支就行。布庄的新料子也得早点进,最好能赶在正月十五之前到货,到时候咱们在布庄门口摆个摊子,展示新料子,再搞个‘买布送绣花线’的活动,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两人越聊越起劲儿,从胭脂铺的新配方,聊到布庄的促销活动,从修桥的工匠安排,聊到给农户的粮食分配,暖阁里的炭炉烧得正旺,将两人的身影映在窗纸上,连空气中都带着对来年的期盼 。

临近中午,巷口传来一阵热闹的喧哗声,春桃跑回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夫人!萧大人!俺娘刚才捎信来,说柳溪村的乡亲们都愿意来修桥,还有麦场村的人,听说咱们招做工的,也托人来问呢!王大伯说,他认识麦场村的村长,等会儿就去跟村长说,让他统计愿意来做工的人数!”

“太好了,”萧彻放下手里的账册,“让王大伯多费心,统计好人数后,让他们初十过来报到,咱们先安排住处,初十下午就开工。对了,住处就安排在县城外的旧粮库,我已经让人去打扫了,铺些稻草,再置些被褥,虽然简陋些,但能遮风挡雨。”

苏清欢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外面的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院中的雪地上,反射出晶莹的光。巷口有孩子们在堆雪人,笑声清脆,远处传来几声零星的鞭炮声,是哪家还在庆祝新年。“你看,”她回头对萧彻说,“开春后,柳溪村的桃花该开了,麦场村的麦子也该青了,等石桥修好,农户们就能把粮食运出去,姑娘们也能穿着新布料做的衣服,去县城赶集市,多好。”

萧彻走到她身边,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会好的,有你陪着,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把这一方百姓的生活也照顾好。”他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对了,正月十五县城有灯会,到时候咱们带着春桃,还有小石头他们,一起去看灯,再买些糖人、面具,好好热闹热闹。”

苏清欢靠在萧彻怀里,看着窗外的暖阳,心里甜滋滋的。她知道,新的一年,或许还有很多要忙碌的事,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和萧彻在一起,和身边这些温暖的人在一起,不管什么事,都能慢慢解决,不管什么困难,都能一一克服 。

中午的饭菜很简单,却吃得格外香甜——红烧肉是除夕剩下的,热一热依旧软烂入味;炒青菜是后院小菜园里摘的,带着雪后的清鲜;还有一碗鸡蛋羹,嫩滑可口。春桃一边吃,一边说着柳溪村的趣事,说她娘家的小侄子,听说要去县城修桥,兴奋得一早就起来磨镰刀,说要帮着砍修桥用的木头。

萧彻和苏清欢听着,时不时笑出声。暖阁里的炭炉依旧旺着,铜壶里的茶水冒着热气,饭菜的香气萦绕不散,窗外的阳光越发明媚,将“清彻居”的青瓦白墙照得亮堂堂的——这便是年初一的日常,没有轰轰烈烈的热闹,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温暖,有着对来年的期盼,有着一家人相守相伴的踏实。而这样的日常,正是他们想要的,也是他们会用心守护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