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掌中月,心上霜 > 第34章 第 34 章

掌中月,心上霜 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月落书窗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08:12:05 来源:文学城

第三十四章巧授厨艺传温情寒江赏雪寄闲情

丰收节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苏清欢院中的老桂树还沾着几分热闹的余温。这日清晨,她刚在小菜园里摘完一篮青菜,就见张婆婆挎着竹篮站在院门口,竹篮里装着几颗刚煮好的红薯,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

“苏姑娘,俺按你说的,今日来学做桂花糯米藕啦。”张婆婆脸上堆着淳朴的笑,把红薯往石桌上一放,“这是俺家地里种的蜜薯,甜得很,你和萧大人尝尝。”

苏清欢笑着应下,引着张婆婆往厨房去:“婆婆快进来,材料我都准备好了,糯米泡了一夜,莲藕也选了最嫩的,就等您来呢。”

厨房的灶台上,白瓷盆里泡着饱满的糯米,旁边摆着削好的莲藕、晒干的桂花和一罐冰糖。苏清欢先拿起一根莲藕,指着顶端:“婆婆您看,这莲藕要选九孔的,孔大,好填糯米。咱们先把藕节切下来,当成盖子,等填完糯米再用牙签固定住。”她一边说,一边拿起刀,动作麻利地切下藕节,刀刃落下,莲藕的清甜气息立刻弥漫开来。

张婆婆看得仔细,也拿起一根莲藕,学着苏清欢的样子切藕节,可刀刃刚碰到藕身,就忍不住手抖:“俺这辈子净切菜了,咋切个藕还这么紧张,生怕切坏了。”

苏清欢笑着按住她的手:“婆婆别慌,慢慢来,切的时候刀要稳,对准藕节和藕身衔接的地方,轻轻一用力就成。”在她的指引下,张婆婆终于切下了第一块藕节,虽然切口不如苏清欢的整齐,却也有模有样,她高兴得像个孩子:“成了!苏姑娘,俺切下来了!”

接下来是填糯米。苏清欢取来一个小勺子,舀起糯米往莲藕的孔里填,边填边用筷子轻轻捅实:“糯米要填得满满的,不然煮的时候会有空隙,口感就不好了。您看,每填一层,就用筷子捅一捅,确保每个孔都填严实。”

张婆婆依样画葫芦,可糯米总不听话,要么填不进去,要么填进去又漏出来。苏清欢见状,取来一个漏斗,放在藕孔上:“婆婆,用漏斗试试,这样糯米就不容易漏了。”张婆婆接过漏斗,果然顺畅了许多,不一会儿就填好了一根莲藕,脸上满是成就感。

等所有莲藕都填好糯米,苏清欢把它们放进大锅里,加入清水、冰糖和晒干的桂花,盖上锅盖,灶膛里添上柴火,火苗“噼啪”地舔着锅底。“接下来就交给时间啦,小火慢煮两个时辰,让莲藕吸足桂花和冰糖的甜味。”苏清欢擦了擦手上的水渍,给张婆婆倒了杯热茶,“煮好后别急着吃,放凉了再切,口感更紧实,甜香也更浓郁。”

张婆婆捧着茶杯,看着灶膛里跳动的火苗,感慨道:“苏姑娘,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不像俺,一辈子就会做些粗茶淡饭。俺家孙儿总说,想吃城里酒楼里的点心,以后俺学会了这桂花糯米藕,就能做给他吃了。”

“婆婆客气了,这不过是些家常手艺。”苏清欢笑着说,“等过几日,我再教您做京都的枣泥糕,那个更简单,孙儿肯定喜欢。”

两人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一边等莲藕煮熟,一边唠着家常。张婆婆说起自家孙儿的趣事,眼睛都亮了:“俺家孙儿今年八岁,最调皮,上次偷偷去湖里摸鱼,差点掉进去,被俺狠狠骂了一顿,可没过几天,又跑去摘莲蓬了。”苏清欢听得津津有味,偶尔插几句话,厨房里满是温馨的笑声。

两个时辰后,锅里的桂花糯米藕终于煮好了。苏清欢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甜香扑面而来,莲藕被煮得通体泛红,表面裹着一层晶莹的糖汁。她用筷子夹起一根,放在盘子里,待凉透后,切成薄薄的片状——每一片都透着淡淡的粉色,糯米饱满,桂花点缀其间,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张婆婆拿起一块放进嘴里,莲藕的软糯、糯米的香甜和桂花的清香在舌尖交织,她忍不住眯起眼睛:“好吃!比俺在集市上买的还好吃!苏姑娘,俺这就带回家,给孙儿尝尝!”她小心翼翼地把糯米藕装进竹篮,再三道谢后,才脚步轻快地离开。

看着张婆婆的背影,苏清欢心中暖暖的——不过是一道家常点心,却能让老人如此开心,这大概就是烟火气的意义吧。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冬日。江南的冬天虽不如京都寒冷,却也带着刺骨的湿冷,太湖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岸边的树木落尽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却别有一番萧瑟的美感。

这日清晨,苏清欢推开窗,竟发现外面飘起了雪花。鹅毛般的雪花从天空中缓缓落下,落在屋顶上、树枝上、湖面上,很快就给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太湖面上的薄冰被雪花覆盖,远处的山影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丹青。

“清欢,快看,下雪了!”萧彻拿着一件厚厚的狐裘大衣走过来,轻轻披在她身上,“我让人在湖边的亭子里生了炭火,还温了一壶好酒,咱们去赏雪煮酒,怎么样?”

苏清欢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啊!我还从没在江南看过雪呢,正好趁机好好赏赏。”

两人穿上厚厚的冬衣,踩着积雪往湖边的亭子走去。积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雪花落在头发上、肩上,很快就沾了薄薄一层。湖边的亭子不大,中间摆着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壶温好的黄酒和两个酒杯,炭炉里的银丝炭燃得正旺,把整个亭子烘得暖融融的。

萧彻给苏清欢倒了一杯黄酒,酒液呈琥珀色,散发着浓郁的酒香:“这是本地的女儿红,埋在地下十年了,口感醇厚,暖身正好。”

苏清欢端起酒杯,小口啜饮,温热的酒液滑过喉咙,带着一丝清甜,很快就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她靠在亭柱上,看着外面的雪景:“江南的雪真温柔,不像京都的雪,又大又急,还带着呼啸的北风。你看,这雪花落在湖面上,很快就化了,像不像天上的星星掉进了湖里?”

萧彻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雪花落在结冰的湖面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印记,很快又被新的雪花覆盖。他握住苏清欢的手,指尖带着酒的暖意:“你这么一说,倒真像。记得咱们在京都的第一个冬天,也下了一场大雪,你非要去院子里堆雪人,结果冻得手通红,还感冒了,我陪着你喝了好几天姜汤。”

苏清欢想起往事,忍不住笑了:“那时候我还埋怨你,说你不陪我堆雪人,现在想想,倒是我任性了。不过说起来,那雪人堆得真丑,眼睛用的是两颗黑石子,鼻子是一根胡萝卜,歪歪扭扭的,第二天就化了。”

“在我眼里,那是最好看的雪人。”萧彻看着她的眼睛,语气温柔,“因为是和你一起堆的。”

苏清欢脸颊微红,低下头,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亭子外的雪花还在飘着,炭炉里的火苗跳动着,酒壶里的酒冒着热气,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偶尔说几句话,或是一起看着雪景,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苏清欢想起之前读的诗词,轻声念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前读这首诗,总觉得有些萧瑟,可今日看着这太湖雪景,倒觉得有几分悠然自得。”

萧彻点头赞同,也念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的场景,倒和这诗句很配。清欢,不如咱们来联诗吧,就以这江南雪景为题。”

苏清欢欣然应允:“好啊,我先来:‘寒雪落太湖,银装覆岸株。’”

萧彻略一思索,接道:“‘亭中温酒暖,檐下赏冰凇。’”

“‘风过梅香动,’”苏清欢抬头,正好看到远处一枝红梅在雪中绽放,花瓣上沾着雪花,格外娇艳。

萧彻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笑着接道:“‘雪映酒香浓。’”

两人相视一笑,举起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酒液入喉,暖意蔓延全身。亭外的雪花还在飘着,太湖面上的雪景愈发美丽,亭内的酒香与炭火的暖意交织,构成了一幅温馨浪漫的江南冬雪图。

苏清欢靠在萧彻肩头,听着雪花落在亭顶的声音,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心中满是安宁。她知道,不管是春日的桂花、秋日的菱角,还是冬日的雪景,只要能和萧彻在一起,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变得格外珍贵与美好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