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樟树下的旧时光 > 第25章 传承的樟叶守护

樟树下的旧时光 第25章 传承的樟叶守护

作者:水之子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8:27 来源:文学城

深秋的风总带着樟树叶的清香,卷着金黄的叶片落在樟树林的石板路上,像铺了层柔软的地毯。沈清浅背着帆布包走进树林时,晨光刚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今天比约定时间早了半小时,想趁着人少,把上周收集的“秋樟叶”整理进标本册。

帆布包里装着刚从文具店买的吸水纸和压条,还有一瓶爷爷给的樟叶精油,据说涂在标本册的纸页上,能防止叶子发霉。她走到老樟树旁的石凳边,轻轻放下包,掏出标本册——深绿色的封面已经被摩挲得有些软,扉页上“我们的樟叶时光”那行字,是去年苏野用钢笔写的,笔锋里藏着他惯有的认真,连最后一个“光”字的勾都拉得笔直。

刚翻开册页,一片带着浅褐色斑纹的樟叶从纸缝里滑出来,落在石凳上。沈清浅弯腰捡起,指尖触到叶片边缘时,忽然顿住——这片叶子的纹路很特别,叶脉像是被人用细笔描过,在叶尖的位置,还藏着一个极小的刻痕,形状像片迷你樟叶。

她把叶子举到阳光下,眯着眼仔细看,刻痕周围的叶片没有破损,显然是有人特意用细刀刻上去的,手法还很熟练。这不是他们五个收集的叶子——他们收集的每片樟叶都会在背面写日期和名字,而这片叶子的背面干干净净,只有一层淡淡的灰尘。

“清浅,你怎么这么早?”林晓晓的声音从树林入口传来,她背着装满针线和布料的布包,蓝色发带被风吹得飘起来,布包上绣的五片小樟叶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我妈早上蒸了桂花糕,我带了几块,等下大家一起吃。”

沈清浅把那片特别的樟叶夹回标本册,抬头朝林晓晓招手:“你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片叶子,有点奇怪。”

林晓晓跑过来,蹲在石凳旁,凑过来看标本册里的叶子。她指尖轻轻碰了碰叶尖的刻痕,突然“呀”了一声:“这个刻痕我好像见过!上周我帮张奶奶整理旧衣服时,她的针线盒里有个银质的小刻刀,刀头就是这个樟叶形状的!”

“真的?”沈清浅立刻坐直身体,“张奶奶有没有说过这个刻刀是哪里来的?”

林晓晓皱着眉想了想,摇了摇头:“当时我只顾着看刻刀好看,没问来源。不过张奶奶说过,她年轻的时候在樟树林旁边的裁缝店工作,做的衣服上都喜欢绣樟叶图案,附近的人都叫她‘樟叶裁缝’。”

两人正说着,苏野和陈默的声音从树林深处传来。苏野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家里带来的糯米和红枣,竹篮把手用红绳缠着,红绳上系着一片晒干的樟叶;陈默扛着一个小小的煤炉,炉子里的炭火已经燃起来,冒着细细的青烟,他肩上还搭着一块干净的粗布,是准备铺在石凳上放东西的。

“我们路过张奶奶家时,她让我们带了点桂花蜜,说等下煮糯米饭的时候加进去,味道更甜。”苏野把竹篮放在石凳上,从里面掏出一个陶瓷罐,罐口封着油纸,打开时飘出浓郁的桂花香气,“对了,张奶奶还说,等下她会来樟树林走走,说想看看我们种的樟树苗。”

陈默把煤炉放在石凳旁,蹲下来用小扇子轻轻扇着炭火,火苗渐渐窜高,映得他脸上暖暖的:“糯米我泡了一晚上,颗颗都饱满,等下再加点红枣和桂圆,煮出来的饭肯定软糯得很。”他说着,突然看到标本册里的那片特别的樟叶,伸手想拿,被沈清浅轻轻按住:“小心点,这片叶子有点特别,叶尖有个樟叶刻痕,不是我们的。”

陈默缩回手,凑过去仔细看:“这个刻痕还挺精致的,不像小孩瞎刻的。会不会是以前住在这附近的人留下的?我爸说,几十年前樟树林旁边有个小院子,住着一个喜欢收集樟叶的老人,后来不知道搬去哪里了。”

“老人?”李婷的声音突然响起,她背着画架,画袋里的画笔和颜料管撞出细碎的声响,画架上还夹着几张刚画的速写,都是清晨樟树林的景色,“我爷爷昨天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樟树林里有个‘樟叶展’,就是一个老人办的,展出的每片樟叶上都有不同的图案,有的刻字,有的刻花纹,当时好多人去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李婷身上。李婷放下画架,从画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边缘已经卷了,上面是一群人站在老樟树下,中间有个穿着蓝色布衫的老人,手里捧着一个木盒,木盒里似乎装着樟叶,老人胸前别着一个徽章,徽章的形状就是一片樟叶。

“我爷爷说,这个老人就是办‘樟叶展’的人,姓周,大家都叫他周先生。他收集的樟叶有上百片,每片都有故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樟叶展’突然停了,周先生也搬走了,再也没回来过。”李婷指着照片里老人手里的木盒,“我爷爷说,那个木盒里装的是周先生最珍贵的樟叶,上面刻着他妻子的名字,他妻子生前最喜欢樟树林,去世后他就开始收集樟叶,想做一个‘樟叶纪念册’。”

沈清浅把那片特别的樟叶从标本册里拿出来,放在照片旁边对比。叶尖的刻痕和照片里老人徽章上的樟叶形状几乎一模一样,连纹路的走向都一样。“难道这片叶子是周先生留下的?”她轻声说,指尖再次碰了碰叶尖的刻痕,忽然觉得这片小小的叶子里,藏着一段很久远的故事。

苏野把桂花蜜放回竹篮,拿起那片樟叶,对着阳光看了看:“这片叶子的保存状态很好,不像放了几十年的,可能是后来有人模仿周先生的手法刻的?或者……周先生后来回来过?”

陈默蹲在煤炉旁,突然拍了下手:“我有个主意!张奶奶不是在这附近住了几十年吗,还在裁缝店工作过,肯定认识周先生,等下她来的时候,我们问问她,说不定能知道更多线索。”

大家都点头赞成。林晓晓从布包里掏出桂花糕,放在铺好的粗布上,桂花糕的香气混着桂花蜜的味道,在樟树林里散开:“我们先煮糯米饭吧,等张奶奶来的时候,饭刚好熟,边吃边问,也热闹。”

苏野把糯米倒进陶瓷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放进几颗红枣和桂圆,然后把锅放在煤炉上。陈默用小扇子轻轻扇着炭火,火苗稳稳地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很快就“咕嘟咕嘟”响起来,糯米的香气渐渐漫出来。

李婷打开画架,拿出画笔和颜料,开始画那片特别的樟叶。她先在画纸上轻轻勾出叶子的轮廓,再细致地描绘叶尖的刻痕,连叶片上的斑纹都画得清清楚楚。“我要把这片叶子画下来,放进我们的标本册里,不管它是谁留下的,都是樟树林的故事。”她一边画,一边轻声说,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阳光落在画纸上,让叶片的轮廓显得格外柔和。

沈清浅坐在石凳上,翻看着标本册里他们收集的樟叶。从去年冬天的厚叶,到春天的新叶,再到夏天的阔叶,每片叶子背后都写着日期和名字,还有简短的备注——“2023.12.15,和陈默、苏野、晓晓、婷婷一起捡的,当时下着小雪”“2024.3.20,春天的第一片新叶,在樟树苗旁边发现的”“2024.7.8,夏天的樟叶特别绿,还带着露水的味道”。

这些叶子记录着他们的友谊,而那片带着刻痕的樟叶,像是突然闯入的“客人”,带着一段陌生却温暖的过往,让这本标本册的故事变得更丰富了。沈清浅忽然觉得,樟树林就像一个“时光容器”,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有的被人记得,有的被人遗忘,却都在这片树林里留下了痕迹。

“张奶奶来了!”林晓晓突然指着树林入口,兴奋地挥手。

大家抬头看去,张奶奶拄着一根樟木拐杖,慢慢走过来,拐杖顶部雕着一片小小的樟叶,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布衫,衣襟上别着一朵晒干的樟叶,头发用一根银簪挽着,银簪上也刻着简单的樟叶纹路。

“你们这几个孩子,又在煮东西吃,香得我在门口就闻到了。”张奶奶走到石凳旁,笑着坐下,目光落在石凳上的标本册和那片特别的樟叶上,眼神突然变得柔和起来,“这片叶子……你们是在哪里找到的?”

沈清浅把叶子递给张奶奶,轻声说:“就在标本册里夹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林晓晓说您有个樟叶形状的刻刀,我们还猜这片叶子是周先生留下的,您认识周先生吗?”

张奶奶接过叶子,指尖轻轻抚摸着叶尖的刻痕,眼眶慢慢红了:“认识,怎么会不认识……周先生是我丈夫,这片叶子,是他临走前刻的。”

所有人都愣住了,连正在扇炭火的陈默都停下了动作,惊讶地看着张奶奶。

张奶奶轻轻叹了口气,把叶子举到阳光下,声音带着淡淡的怀念:“我和周先生是在樟树林认识的,当时我在旁边的裁缝店工作,他经常来树林里捡樟叶,说要给他去世的妻子做纪念册。后来我们熟悉了,他说我绣的樟叶和他妻子绣的很像,慢慢就走到了一起。”

她顿了顿,手指擦了擦眼角的湿润,继续说:“二十年前,周先生得了重病,临终前他用那个樟叶刻刀,在这片叶子上刻了我们俩的名字缩写,说要把它放在樟树林里,等他走后,让这片叶子陪着我。他还说,以后要是有喜欢樟叶的孩子捡到这片叶子,就说明我们的故事有人记得了。”

“那您知道这片叶子为什么会夹在我们的标本册里吗?”李婷轻声问,手里的画笔还停在画纸上,画了一半的樟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张奶奶笑了笑,目光落在他们种的樟树苗上,树苗已经长到半人高,枝叶嫩绿,在风里轻轻晃:“上周我来樟树林看树苗,看到你们的标本册放在石凳上,就打开翻了翻,看到里面全是你们收集的樟叶,还有你们的合照,觉得你们是真心喜欢樟树林,就把这片叶子夹了进去。我想,周先生要是知道,肯定也会开心的——他一直希望,樟树林的故事能有人继续传下去。”

苏野从竹篮里拿出那个银质的小刻刀,是刚才张奶奶让他们带桂花蜜时一起放在篮子里的,他把刻刀递给张奶奶:“这个刻刀就是周先生的吧?刀头的形状和叶子上的刻痕一模一样。”

张奶奶接过刻刀,指尖摩挲着刀身,刻刀已经有些氧化,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这是周先生亲手做的,刀身是用他妻子的银镯子熔了做的,刀头刻成樟叶形状,他说这是‘思念的刻刀’,每刻一片樟叶,就是在思念一次。”

陈默突然站起来,从煤炉上拿下陶瓷锅,打开盖子,糯米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红枣和桂圆的颜色混在糯米里,看起来格外诱人:“张奶奶,糯米饭煮好了,我们一起吃吧,加了您带来的桂花蜜,肯定特别甜。”

张奶奶笑着点头,接过沈清浅递来的小碗。苏野给每个人都盛了一碗糯米饭,加了一勺桂花蜜,桂花的香气混着糯米的甜,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林晓晓把带来的桂花糕分给大家,说:“这是我妈特意做的,里面加了晒干的樟叶碎,你们尝尝,有樟叶的香味。”

大家围坐在石凳旁,吃着糯米饭和桂花糕,听张奶奶讲她和周先生的故事。张奶奶说,周先生当年办“樟叶展”,是想让更多人喜欢樟树林,保护樟树林;说他们结婚后,每年都会在樟树林里种一棵樟树,现在树林里的好几棵大树,都是他们当年种的;说她现在还会在衣服上绣樟叶,每次绣的时候,就像周先生还在身边一样。

李婷拿出画本,把张奶奶讲的故事都画了下来,画了周先生刻樟叶的样子,画了张奶奶绣樟叶的样子,还画了他们当年种樟树的场景。林晓晓则从布包里掏出针线和布料,说要给张奶奶绣一个樟叶形状的荷包,上面绣上“樟叶守护者”五个字。

沈清浅把那片带着刻痕的樟叶小心地塑封好,夹进标本册的第一页,在旁边写了一段话:“2024年10月12日,捡到周先生和张奶奶的‘思念叶’,他们的故事,是樟树林最温暖的回忆。我们会带着这份回忆,继续守护樟树林,继续收集樟叶,让更多的故事留在这片树林里。”

苏野则从竹篮里拿出相机,给张奶奶和他们五个拍了张合照,照片里,老樟树郁郁葱葱,樟树苗嫩绿可爱,张奶奶手里拿着那片“思念叶”,他们五个围着张奶奶,每个人都笑得很灿烂,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温暖得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下午的阳光渐渐西斜,樟树林里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张奶奶要回家了,他们五个送她到树林入口。张奶奶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们,笑着说:“以后你们要是有时间,常来我家坐坐,我还有很多周先生留下的樟叶,还有他写的日记,都可以给你们看。”

“好!”五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里满是期待。

看着张奶奶的身影渐渐远去,林晓晓突然说:“我们以后每年都在樟树林里办一次‘樟叶展’吧,把周先生和张奶奶的故事,还有我们的故事,都展示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樟树林的温暖。”

“我赞成!”陈默立刻举手,“我可以负责找场地,我爸在社区工作,肯定能帮忙。”

李婷点头:“我可以负责画展板,把我们收集的樟叶都画下来,再配上故事,肯定好看。”

苏野笑着说:“我可以负责煮糯米饭和桂花糕,到时候让来的人都尝尝樟树林的味道。”

沈清浅看着他们,又看了看手里的标本册,标本册里的那片“思念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我负责整理所有的樟叶和故事,把它们做成一本‘樟叶故事集’,以后每年都加新的内容,让这本故事集永远传下去。”

风穿过樟树林,叶子“哗啦啦”地响,像是在为他们的约定鼓掌。五个人站在老樟树下,手里握着彼此的手,就像握着一份沉甸甸的温暖——他们知道,从捡到那片特别的樟叶开始,樟树林的故事就不再只是他们五个的友谊,还多了周先生和张奶奶的思念,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

以后的每个秋天,当金黄的樟叶落在石板路上时,樟树林里都会响起笑声,都会飘着糯米饭和桂花糕的香气,都会有一群喜欢樟叶的人,在这里收集故事,传递温暖,让这片树林,永远充满时光的味道,永远充满爱的痕迹。

沈清浅低头翻开标本册,指尖轻轻拂过那片“思念叶”,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这本标本册会越来越厚,里面的故事会越来越多,而樟树林,会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把这些故事都藏在叶片里,藏在泥土里,藏在每一阵吹过的风里,直到很久很久以后,还有人能听到这些温暖的故事,还能感受到这份跨越时光的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