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民国遇见了霍去病 > 第214章 第 214 章

在民国遇见了霍去病 第214章 第 214 章

作者:黎照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13:19:28 来源:文学城

信纸在霍夫曼院长手中微微颤抖。这不仅仅是报平安,这是一封用生命用血写的控诉状!

“不明匪徒”?在这沧州地界,有能力且有动机如此做的,还能有谁?

“意欲加害”?这与外面的谣言何其吻合!

“关乎一城百姓之安危”?这是在用最沉痛的方式,敲响疫情的警钟!

“于!于护士长!”霍夫曼院长猛地站起身,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

于嫂应声而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疑惑。

“你看!是陈!是陈医生的信!他还活着!”院长将信纸递给于嫂,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踱步,

“绑架!殴打!上帝啊……他还想着回来工作,还想着日本人的疫情!”

于嫂快速浏览着信件,她的眼眶真的红了,既有表演的成分,更有真实的悲愤。

她指着信纸,声音哽咽:“院长……这、这哪里是普通匪徒能干出来的事?陈医生他……他这是九死一生啊!”

“不能再等待了!”霍夫曼院长猛地停下脚步,脸上恢复了固执与强硬,“这不是失踪,这是犯罪!是针对医疗体系的恐怖行为!我必须立刻去见日本人的最高负责人!这一次,我要的不是解释,是答案!”

他抓起桌上的电话,又重重放下,转而对于嫂说:“准备车!另外,请史密斯神父立刻到我这里来!我们需要以医院和教会的共同名义,向他们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在于嫂无声地注视下,院长抓起那封信,像握着一柄正义的剑,大步流星地冲出了办公室。

那封单薄的信纸,此刻重于千钧。

两日后的清晨,连日阴雨的沧州竟意外地放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蒸腾起一片氤氲的水汽。

教会医院门口,前来就诊的病人和家属比往日更多了些,人声细微嘈杂,一种莫名的期待感弥漫在空气里。

就在这时,一辆半旧的人力车,不紧不慢地拐过街角,稳稳地停在了医院正门前的空地上。

刹那间,所有的声音似乎都低了下去。

车门帘被一只修长却明显带着伤痕的手掀开。

先探出来的,是一根磨得发亮的木制手杖,紧接着,于嫂和另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医生一左一右,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个身影,缓缓踏下车来。

是陈思明!

他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衫,外面套着熨烫平整却依旧能看出褶皱的西装,领口规整地系着。

然而,这套竭力维持体面的衣着,完全无法掩盖他身体的虚弱和遭受的创痛。

他的脸色苍白,双颊凹陷,额角贴着纱布,眼眶周围是尚未完全消退的、骇人的青紫色。

他需要两人全力搀扶才能站稳,每一步都走得缓慢、艰难,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阳光直射在他脸上,他微微眯起了眼,似乎有些不适应这光亮。

但当他重新睁开,目光扫过面前渐渐聚拢、鸦雀无声的人群时,眼神沉静又坚定。

没有人指挥,人群自发地让开了一条通道。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聚焦在他苍白脸上的每一处淤青,聚焦在他微微佝偻却努力挺直的身形上。

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妪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抽泣。几位年老的病人也红了眼眶,紧紧攥住了拳头。他们都是陈医生的老病号,是免费看诊,接受过陈医生的接济。

陈医生的目光扫过这几位熟悉的病人,轻轻颔首示意,又似乎无意间扫过人群的边缘——一个戴着旧草帽、穿着半新不旧短褂的老者身影,倏地撞入了他的眼帘。

老者双手抄在袖里,脸上是看热闹之人常有的唏嘘神情,唯独那双看过来的眼睛,在与他视线相接的刹那,流露出一丝难掩的微光。

陈思明的心猛地一颤,是北平的七族叔!

他年轻时就跑关东,近几年在平津之间做些皮货杂粮的小买卖。他怎么会在这里?

陈医生微眯了眯眼,电光火石间他明白了。定是父亲看到了报纸,在家里坐不住了。

组织上必然劝阻过父亲和妻儿绝不能出现在沧州,但父亲还是不能放心,也没有拦这位素有主见的族叔,以他自己的方式,前来确认侄儿的生死安危。

陈医生压下心中翻涌的酸涩,不动声色地垂下眼皮。

就在这时,一声沙哑的鸦啼在头顶响起。

众人,包括记者,都下意识地抬头瞥了一眼——一只羽翼漆黑的乌鸦,正收起翅膀,落在医院门楣的十字架旁。

睁着一双漆黑的小豆眼,紧盯着陈医生,小脑袋左歪一下,右转一下,上上下下地打量陈医生,看得仔细又认真。

陈思明微微一怔,他看见那只乌鸦的右脚上,系着一个熟悉的小小竹筒——那是他小儿子最宝贝的手工,他猛地想起小儿说过的,他的‘仇鸟’。

陈医生情不自禁地仰起了头,朝着十字架方向,愣了一瞬。

“咔咔咔……”混在人群中的记者,抬起手中的相机,捕捉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陈医生回来神来,在于嫂和同事的搀扶下,又向前走了几步,在医院大门前的台阶下停住。

他再次抬起头,望着医院门楣上巨大的十字架,深吸了一口气,仿佛从那信仰中汲取着力量。

他平静地看着周遭的人群,微微鞠躬,以示谢意,随即开口:“我…回来了。”没有慷慨激昂的控诉,声音甚至因为虚弱而有些沙哑、低沉,却清晰地落入每一个人耳中。

这简单的三个字,重若千钧,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继续说道:“匪徒…没能要了我的命。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还是这里的医生。病情不等人,”他微微侧身,望向医院内部,“我的病人…还在等我。”

说完,他不再停留,在于嫂和同事的搀扶下,迈开了脚步。在踏上第一级台阶时,他的身形微微顿了一下。

人群外围,七族叔抬手压了压本就低垂的帽檐,转身悄然消失在人群之后,他得回去告诉大哥:人,见着了。还活着,脊梁骨,没断。

人群静默地注视着他走远的背影,那背影瘦削、伤痕累累,仿佛随时会倒下。

就在他的身影即将没入医院大门内的阴影时,不知是谁带头,人群中猛地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起初有些凌乱,随即迅速汇成一片,如同滚雷,在教会医院门前炸响,经久不息。

不远处街角,一个伪装成黄包车夫的日军眼线,脸色煞白地看着这一幕,转身飞快地钻入小巷,向着宪兵队的方向狂奔而去。

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部。

相较于沧州宪兵队的压抑和狂乱,这里的氛围则显得过份安静。

一份来自沧州的紧急报告,连同几份北平、天津的晚报,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一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桌后,一位肩章上缀着将星的中年男子,津沽地区日军最高指挥官佐久间隆一,正缓缓摘下他的金丝边眼镜,用绒布仔细地擦拭着。

他面前,垂手肃立着一位来自参谋本部的特派员,以及特务机关在天津的负责人。

“所以,”佐久间隆一重新戴上眼镜,目光扫过那份报告,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讨论天气,

“沧州的松本,不仅没能控制住军营里的‘卫生事件’,还擅自逮捕了中国医生,最后,更是让这个医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一身伤痕,走回了教会医院。”

“是的,阁下。”参谋本部特派员沉声应道,

“事件已在平津报纸上发酵,虽未明指,但舆论对我们极为不利。教会方面施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佐久间隆一的手指在那份《华北晚报》的标题上轻轻敲了敲:“《战时瘟疫与沉默的代价》……哼,笔杆子,有时候比枪炮更麻烦。”

他抬起眼,看向特务机关负责人,“吉川少佐在这次事件中,似乎颇为……活跃?”

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心脏猛地一跳,微微躬身回道:“嗨依!吉川君及时汇报了情况,并指出了松本君处置失当可能引发的‘国际误会’。他认为,应由更专业的部门接手,以控制事态。”

佐久间隆一的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冷笑。他岂会看不出吉川那点借机揽权、排除异己的心思!

“控制事态……”佐久间隆一缓缓重复了一遍,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当前最重要的‘事态’,是圣战的全局!任何可能引发国际社会不必要联想、干扰圣战进程的事情,都必须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他话锋一转,语气陡然严厉:“沧州的事情,必须,也只能在沧州解决!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将其扩大化!明白吗?”

“嗨依!”两人同时低头。

“松本大佐,”佐久间隆一拿起笔,在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调令上签下名字,动作流畅而冷漠,

“渎职、无能,严重损害皇军声誉,即日起解除一切职务,押送回国,接受军事法庭调查。”

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轻描淡写地决定了松本的命运。他成了一枚被毫不犹豫抛弃的棋子。

“至于沧州……”佐久间隆一沉吟片刻,目光在特务机关负责人脸上停留了一瞬,让后者心头一紧,随即又移开。

“吉川少佐揭露同僚过失,其心可勉。然特务机关与宪兵队,职责各有侧重。沧州宪兵队长一职,将由竹下孝治中佐接任。松本只知砍杀,如同野牛冲入瓷器店,动静虽大,后患无穷。华北局面,需要的是竹下君这样的工匠,懂得如何在不打碎瓷器的情况下,拿走我们想要的东西。竹下君曾在关东军服役,熟悉对华事务,背景……比较清晰,相信他能平衡好各方关系,妥善处理后续。”

特务机关负责人的头垂得更低了,心中暗骂老狐狸。竹下孝治是参谋本部系统的人,与他和吉川都不是一个派系。

这道命令,既肯定了吉川“举报”的正确性,给予了一点甜头,又严防了特务机关势力在沧州一家独大。这是一手典型的制衡。

“下去吧。”佐久间隆一挥了挥手,仿佛刚才处理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公务。

当办公室重归寂静,他再次拿起那份报纸,看着陈医生亮相的描述,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一个重伤的医生,能从宪兵队的秘密监牢里凭空消失,又如此精准地在舆论鼎沸时现身?

这背后,恐怕不只是松本的无能那么简单。

沧州的水,看来比报告上写的,还要深一些。就让竹下去碰碰吧。

松本面如死灰地看着来自天津的调令,实为逮捕令。

他张了张嘴,想咆哮,想申辩,最终却只发出一声如同破风箱般绝望的喘息。

两名来自天津的宪兵面无表情地上前,摘下了他的指挥刀,卸下了他的肩章。

而在他的办公室外,吉川也得到了消息。他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片冰冷的阴霾。

松本垮了,但沧州,并没有如预期般落入他的掌控。

“竹下孝治……”他低声念着这个陌生的名字,眼神锐利如刀。

旧的疯子倒下了,新的、未知的对手即将登场。

沧州的棋局,在短暂的混乱后,重新布下了更加错综复杂的棋子。

也就在这片混乱与更迭之中,一副担架被悄无声息地从宪兵队后院抬出。

上面盖着白布,缝隙间,一只僵硬、遍布伤痕的手垂落出来,手腕上,一个被血染红的“永盛和”货号牌,格外刺眼。

站岗的新兵瞥见,猛地转头,胃里一阵翻涌,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目不斜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4章 第 2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