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民国遇见了霍去病 > 第11章 第 11 章

在民国遇见了霍去病 第11章 第 11 章

作者:黎照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0 11:30:21 来源:文学城

“这位先生身板真硬朗,”老周捏着卷尺比肩宽。

“按沧州码子,得放三寸腰头。”尺子滑到腰际时,青年的肋间肌肉突然绷紧。

林卓按住他下意识后缩的右臂:“别动啊,量不准穿着难受的。”

靠窗的年轻病人从《北洋画报》后探出头,目光粘在林卓的护士帽绣徽上。

青年瞥了眼画报封面穿旗袍的女郎,轻咳一下:“此衣……可有箭袖?”

“箭袖?没,没箭袖,能填绑腕。”

林卓“那就加绑腕。”

她也看着对面画报上的旗袍女郎,想起自己好像没穿过旗袍,当然幼儿园时除外。

她记得上幼儿园时奶奶给买了一件粉色小旗袍,自己穿得挺美,那是谁见谁夸。

此时窗外蝉鸣似是突然停歇了,一阵粗粝的机械轰鸣由远及近而来——嗡隆隆的引擎震颤中夹杂金属摩擦的尖啸,排气管喷出断断续续的突突爆响,青年手指一紧,按住报纸。

林卓一把抓住他手腕,塞进卷尺量了起来:“袖长一尺九,记上。”

眼镜男吭哧着掀被下床,趿拉着布鞋往痰盂吐了口血沫。

青年鼻翼微动,盯着痰盂里发黑的淤血:“此症当用葶苈子。”

“啊?噢……”林卓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可是我不太懂哎。

她半点没不好意思,作为医护工作者,还没病人知道得多。

要是爷爷知道,不管她学什么专业,肯定会罚她抄一个月的大字。

“咳……看明天能不能运过来葶苈子。”她扯直卷尺量裤长“抬腿。”

老周咬断棉线标记膝弯尺寸,一个小护士突然推门:“林护士,急诊室要人!”

林卓卷尺递给老周,临走时扫眼青年枕下的报纸‘星象异动’的边角新闻被折出了一道深痕。

次日,周三

在灰蒙蒙的晨雾里,教会的铜十字架在骡车上摇晃。

于嫂带着林卓和两名修女出了医院后门,巷子两侧的石墙爬满了忍冬,一阵沙沙作响。

嫩绿叶子和白色小花无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林卓闻着这香味,心情莫名地轻快了。

于嫂手提着木质医疗箱的手一紧,似无所觉地说林卓:“小卓看着脚下,别踩水坑。”

说完不经意地环顾四周,总觉得哪不对,可又没发现什么,她微皱着眉头垂眼思索。

修女们怀抱《圣经》和药箱,口中轻声念着主祷文。

巷子口的日军岗哨斜睨着她们胸前的十字徽章,挥手放行——这是美以美会与日军达成的每周三特许通行权。

走了约有半个小时,进了棚户区。

“以马内利!”白发修女玛格丽特用生硬的中文向蜷缩在芦席棚下的老妇微笑,递上印着耶稣牧羊图的福音单张。

老妇一头灰白发连连点着,伸出带念珠的手接过传单。

林卓蹲下身,按于嫂教的给老妇溃烂的脚踝涂红药水。

棚顶漏下的阳光里,脚踝上的红色有些刺眼,林卓皱着眉,手里的棉签轻轻地涂,格外认真。

“刚出炉的棒子面煎饼,一个铜板管饱哎。”

林卓转头,这声音耳熟。

果然一个矮矮壮壮的妇人,腰上系着白麻布围裙,正舀起面糊倒在铁鏊子上,利索摊煎饼呢。

林卓眼一亮,给老妇上完药水,她快速地处理完手上的活,向马寡妇走去。

站在煎饼摊前,林卓扬声:“马大娘,我要一个,不,要四个煎饼。”

马寡妇正给一个顾客装煎饼,听见话音一看是林卓,脸上溢满了笑,打量下林卓的穿着,点点头:“等着啊,这就摊。”

林卓看着这张被晒成酱紫色的脸和眼角的笑纹,一时间竟恍如隔世,细算只不过才隔了三天的时间。

三天前要不是马大娘帮忙,后果不可想象。

林卓摸出铜元。

马寡妇的油刷在鏊子上划得吱呀响,她突然压低嗓子:“上月收夜香的老王头……在仁济堂后巷瞧见堆红布条,第二天他家狗叼回只绣花鞋。”

她边说话边唰唰地翻着煎饼。

林卓:“啊?噢!嗯……”她眨眨眼没太理解,觉得自己好像听到了一个鬼故事?

“咔咔咔”远处宪兵队的皮靴声传了过来,马寡妇瞄了那边一眼,低头继续干活。

林卓一愣,脑子里闪过一个不愿意想的画面。

昨天急诊室的床下,她收拾起来的那只带血绣花鞋,还有护士于莲的咒骂“那帮子畜生。”

她沉默了。

于嫂在不远处给孩童发奎宁丸,余光瞥见林卓接过煎饼。

她提高嗓门:“林卓!把纱布分给玛格丽特修女!”

林卓慌忙转身:“来啦!”

林卓给几人分了煎饼,沉默地吃着,又沉默地干活。

这样沉默地过了半天的时间。

义诊结束,于嫂和两个修女在骡车旁唱着《耶稣恩友》。

林卓不会唱,就收拾药箱,发现少了几卷绷带,她想折返寻找时,于嫂的声音冷不丁在身后响起:“教会不缺这点东西,走了。”

回程骡车经过城隍庙街,街上行人并不多,路边的店铺敞开着黑洞洞的门,一副了无生机的样子。

林卓边走边看,一脚崴进碎裂的石板缝里,鞋跟上蹭了一片红色黏土。

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鞋面泥土,眼睛却盯着五米外那方褪色的匾额发呆,晒裂的匾额上,「林氏医館」四个大字缺了末笔的「卩」。

可左下角「远志堂记」的摹钟鼎文的悬针篆,连运笔的蚕头燕尾都与现代老宅那幅先祖拓本严丝合缝,那是咸丰六年开馆时,老祖宗用砭石刻刀在香樟木上留下的传家招牌。

‘林氏医馆’的门口,三个伪军正把成捆的仁丹广告往医馆门板上糊,浆糊刷子刮过门框的缠枝莲浮雕。

林卓手指无意识的抽动,她半年前刚用3D打印机复原过这块雕花的数字模型。

一个穿和服的日本药商一脚踹开半扇门,“哐当”一声,门撞到了墙上,这声响刺得林卓太阳穴突突直跳。

那扇百年香樟木门,在现代还收在老宅库房,左下角有道被炮弹片划出的凹痕。

林卓正恍惚着。

“止血散四钱!”街对面‘德寿堂’伙计的吆喝声突然响起。

林卓终于禁不住胸腔一震,鼻子发酸,这是爷爷常念叨的医馆祖训切口,现代的医馆抓药时早不用这套了。

她鬼使神差摸向大褂口袋,指尖触到一个塑料发夹,冰凉的现代工业制品硌着手心。

而眼前是斑驳的‘青囊济世’木牌,林卓呆呆地站着。

穿土黄色军装的伪军开始撕扯墙上的出诊时辰表,早已泛黄的宣纸簌簌飘落下来。

林卓看清最末一行‘酉时后仅接急诊’的字迹,她紧紧攥住发卡,手被硌得生疼,还是忍不住喉咙发紧,眼泛湿意。

那是林家独有的馆阁体变体,她在太爷爷的手札上见过,也临摹过,运笔的顿挫与眼前残纸上的字体一模一样。

“看什么看!”一个伪军歪着嘴呵斥,一枪托砸在门柱上,震落了匾额缝隙的积灰,示威般看着林卓。

林卓咬着牙低头快步走过,余光瞥见门内翻倒了一地的百子柜,当归的抽屉斜插在满地艾草灰里。

她忽地想起七岁那年打翻家里的古董药柜,爷爷罚她抄写明仿宋刻本的《雷公炮炙论》时说过:每个药格都是林家先祖拿命换来的。

她牙齿咬得咯咯响。

拐角传来一阵狗叫,三个宪兵队小队牵着一只狼犬过来了。

林卓默默松开发卡,垂着眼睛面无表情地跟在义诊的车队的最后。

骡子车压在青石板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车上的铜十字架晃动得厉害。

走在前面的于嫂停下,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用眼神询问,

林卓张了张嘴后又轻轻地摇摇头,眼神中哀伤还未褪去。

于嫂若有所思扫了眼‘林氏医馆’继续走,林卓低着头跟在后面快步走。

此时正值午时,城隍庙前的古柏突然无风自动,叶子唰唰作响,一股浓郁的松脂香散发出来。

林卓闻着香味往前看,轻轻吸气,这是她喜欢的味道。

原来是到了城隍庙,庙的山门石柱上阴刻着“举头三尺有神明”。

前面一棵大树,树身上钉了个“日满华亲善”铁牌,在明晃晃的日头下反射出刺眼的光。

而此时的城隍庙后院,那片四百多年的碑林,在烈日下,同样刺得林远志眼睛疼。

碑林深处,林远志的长衫下摆扫着碎砖,沾血的布鞋在第三排石碑前停下了。

他指尖抠住青石边沿,新碑无字,只粗糙刻了道北斗七星图,底座边藏着一块捣药臼,上面的林字标记,格外清晰。

这是他与刘文正约定的暗号。

“爹……”他哑着嗓子吐出一个字。

碑后的砖缝里突然窸窣一动。

林远志绷紧了肩胛,一只灰鼠探头探脑地蹿了出来,尖嘴上叼着片粘了油的纸,纸角印有“东亚考古协会”地公章印,正是小田和彦散发的文物搜查令。

他迅捷抽腿,一脚踢飞了灰鼠,踩住纸片使劲地碾进土里,青筋暴起的手背上一片紫淤。

庙门前的林卓,用手摸着树皮增生形成的瘤结,她咬着牙想把上面的牌子给扣下来,当然是徒劳的。

她感觉自己好像心理有问题了,暴虐情绪频发,看见宪兵队总会有极端的想法,她晃晃有些发晕的脑袋,是中暑了吧。

于嫂走着走着,发现林卓又掉队了。

果然在城隍庙门前,她叹息一声,追上骡车,与修女说了一声,骡车自行走了。

于嫂走了过来,似没发现林卓的情绪说道:“小卓,我带你去西街菜市吧,是要给你哥熬猪肝粥吧,现在应该还有猪肝,再晚就够呛了,走吧。”

卓手正摸着古柏的瘤结,一股磅礴的清凉之气冲进她的手心。

腕上的手链逐渐滚烫,她的头顶上的虚空隐隐出现一条线,林卓感觉自己好像要化了。

不知是被晒得,还是被这莫名的清凉之气冲刷的,总之感觉很奇妙。灵魂似乎都飞出来了,飘在半空。

于嫂没看到林卓飘起来,她只是在一瞬间感觉林卓似乎消失了,不过一眨眼,林卓还在,她抬起一只手在眼前搭个凉棚,看看这正午的太阳。

阳光刺目,不能直视,嗯,是自己眼花了。

林卓也听见于嫂的声音,清醒过来,急忙回应:“哦,好的,是要熬粥,我们去菜市场,刚不知道怎么了,有点晕,可能中暑了。”

于嫂伸手探她颈侧:“盗汗这么凶,怕是饿痧发了,现在感觉怎么样,要不就明天早市再去买,现在先回去休息?”

林卓晃了下脑袋说,眯着眼睛看着林氏医馆的方向。

貌似轻松地说:“没事了,现在没事,刚才有些晕,现在感觉挺好的,我们去吧,再看看有没有水果,我好像好久没吃水果了。”

她说着声音都带着委屈,自己真的是好几天都没吃水果了,水萝卜不算水果,而且那头小毛驴还霍霍了一小半。

给住院部的同事分了分,自己就吃了两根,想想真是挺可怜的,难怪自己没事总是饿。

她摸摸又开始叫嚣的肚子,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可怜兮兮的样子。

于嫂看着这个不自觉就露出娇气的女孩。

好久没吃水果?就是鲜果子呗。

来医院总共也就四天,还算上今天,难不成,她以前天天吃水果?昨天不是吃了水萝卜吗。

想到刚才她在‘林氏医馆’前的模样,于嫂垂下眼皮思索。

菜市的石板路被正午的太阳晒得发烫,沿街的摊子支着褪色的蓝布篷。

角上都缝着'沧县商会'验讫红戳,棚子角坠着几串铜铃,风一过叮铃作响。

林卓本以为这大中午的,人不会多,没想到是真没啥人,摊子也是寥寥几个,看看菜,不出所料,都是让人挑剩下的。

挑担的菜农赤着脚踩着草鞋,扁担两头竹筐里码着只剩几根的带泥萝卜,筐沿还别着几枝新掐的荷叶,当是遮阳的伞盖,也被晒得耷拉下来。

林卓环顾四周,犹豫着要不要买,无论是熬粥还是熬汤总要放些绿叶菜,补充维生素,病人也能好得快些。

于嫂直接说:“买罢,听说这几日卡子查得邪乎,菜车怕是难进城,萝卜蔫了也能吃,总比没有强。”

于嫂说话时捏了捏萝卜上的泥,目光扫过菜农草鞋上的黄泥。

林卓一听赶紧问价掏钱,花了三个铜板买了八个蔫萝卜,又花七个铜板买了两斤茭白,再找,竟没别的青菜了。

又和于嫂赶紧去猪肉摊。

肉案上的苍蝇乌泱乌泱的,案角凝着一滩发黑的血渍,散发出浓烈的腥气。

屠夫老赵拿扇子赶赶苍蝇,再拿草绳捆住半扇猪肉,打算不行就收摊吧。

一看来人了赶紧招呼:“二位买肉?今个三百文一斤。”

林卓:“啊?大叔,有猪肝吗?”她现在对文还没啥概念,一下没换算过来,不过一听三百就觉得挺多。

屠夫老赵:“猪肝也有,两百文一斤。”

林卓买了两斤猪肝,两根大棒骨,让屠夫给劈成了小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