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再历风雪一岁迁 > 第23章 青云商会

再历风雪一岁迁 第23章 青云商会

作者:招财猫猫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06 22:12:48 来源:文学城

皇城的冬日,满目银装素裹。街道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天刚明,路上少有出行的人,沈南初随着马车的摇晃闭目养神,中途换了辆轿子,才到城外。

城外整齐的停着马车,沈南初上了车,随手翻看了眼出行名册,让他意外的是季辰卿竟也在册子里。

一盏茶后车子便摇起来,马车踏雪而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车内宽敞明亮有火炉、毯子和热茶,外边寒意刺骨,里头不着半点寒意。

“啊...嚏...”一道声音打破了沉寂的氛围。沈南初听着声音有点耳熟,便掀开帘子的一角。

齐逍远在马车侧边骑着马,冷得牙齿咯咯打颤,口鼻间呼出阵阵白气,双手冻得发红。

沈南初见了只觉得好笑,刚要放手就跟转头看来的齐逍远对了个正着,便挂起帘子,冷嘲热讽起来,“哟!这不是齐大人嘛!怎的把自己搞成这副可怜样子。”

齐逍远瞧了他一眼,“我一个小小的禁军哪能坐轿子,什么风啊!雪的!可不得自己受着。”

沈南初若有所思地点头,“是吗?谁敢调你的牌子。”

齐逍远面无表情地说:“人微言轻的,家中又无权重秩高的亲属,谁不能调啊。”

沈南初静静一笑,拭了口茶,点点头道:“这样啊,那这风雪你是该受着。”

齐逍远冷笑,“有人天生就好命,一辈子顺风顺水的,什么坎都有人渡。”

“尚浅相知,未谙世事,勿以己意测人。命啊!好不好你又知道了。” 沈南初面色如常,眉间却带着愠色,瞳子也泛着寒意。

齐逍远心里也有气,哼了一声也没管他。

沈南初有些莫名其妙,看不懂怎么说两句就生气了,声音缓和了些,说:“师傅他老人家还好吗?”

齐逍远愣住了,没想到他会那么说,心头的气却无法驱散,过了半晌,才叹了口气,从怀里拿出几颗糖来:“还好,我刚是有点出口无章,抱歉。”

等了阵子,齐逍远都以为他不拿了准备收回去的时候,糖从掌心移走了。

垂首静了片刻,齐逍远想说什么去,话到嘴边还是说不出来,只得改口,“他们都替你瞒了那么多年来,没几个人知道你的过去。”顿了顿,“你可以离开燕京,去任何地方,以你的能力不至于一点选择都没有,没必要让自己。”

沈南初出声打断了他, “忘怀往事,碌碌无为。”续而平和地说,“你没经历过,怎么会知道,‘恨’怎么写,这不是你该劝的在,不是还要探我的底吗?我等着你。” 风吹衣袖, 凉意砭骨。

齐逍远没接话,还想劝,“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终有一天你会深陷弱水,再难自救。”

沈南初懒得跟他扯,打断他,“人都半死不活了,还考虑以后,想的有够远的,等什么时候仇家死绝了再说。”

‘…让念你的人心忧。’......齐逍远说:“怎么说,你的仇家很多?”

沈南初蓦然盯着齐逍远发神,片刻后道:“嗯,记都记不完,杀到哪算哪。”

齐逍远欲言又止,“.....,回头是岸。”

沈南初说:“2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有时间劝我,还不如自己呆着练功冥想,总比这个有意思。”

“怎么会,你还年少,余生悠长,总有时间去弥补曾经的遗憾。 ”

沈南初没应声,拉了帘子,不再理会齐逍远。

路上雪漫漫,却没人注意离队伍不远的尾巴。

“服了,真的真是服了,”无忧虽是五音不全,却低着声唱。“那么冷的天,还在这里,吹冷风。”

两匹白马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慢慢走,无忧跟贺今伊就这样骂了一路。

无忧百无聊赖地哼着,突然正声问贺今伊,“不是,陛下既然不信,又为什么要他来?”

贺今伊看着远处的黑点,说:“怎么说呢?你问我啊?”

“.......,”无忧难以置信地看着他,说:“这难道还第三个人?”

贺今伊喝了口酒暖身,“天恩难测,我要是知道还来卖力气做什么?当个佞臣不愁吃喝,不好么?”

“也是,”无忧无奈地说,“希望是陛下多想了,不然哪天没看住他,咱也得遭。”

“应该不至于,”贺今伊说:“陛下还没昏头,不过从最近看了,好像除了笼络人,也没干什么。”

无忧突然问,“话说,那次秋猎是不是他打的我?”

贺今伊说:“那么久了,还耿耿于怀呢!”

无忧说:“不是,虽然我外家功夫不算好,轻功却不差,要真是他干的,我不确定自己打不打得过。”

贺今伊说:“这不还有我么?先不说没有发现我们,跟我们直接动手,陛下也不会再留隐患。”

......

几个月前。

扬州靠着长江,临近淮河,运河穿城,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塞,富商云集,人才辈出。

越靠近城门,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守城士兵喊道,"路引都拿好了!今日刺史大人巡视,没路引的一律不得入城!"

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围在一起,"这又在搞什么,一会儿要交税,一会儿又不收了。"

"嘘...小声点,让那群当官的听见又该找麻烦了。"

"不是说朝廷免了一个月的关税吗?"

"呵呵,强龙不压地头蛇,隔这么远,皇帝也管不了。"

入城都要交关税,天寒地冻伤百姓,自昭元帝起,免除了每年十二月和正月,两个月的关税。

“老乡,打扰一下,您是说现在进城要纳税吗?”

众人闻声看去,是一个全身麦色,身材魁梧的男人,看样子不像是燕人,警惕问道,“嗯,你是哪人,进扬州城干嘛呢?”

男人解释道,“我是冀州人,最近日子不好过,来投奔亲戚。”

冀州多匪患,很多冀州人都会来到扬州,倒也见怪不怪,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百姓的眼神里多了些许怜悯,“害,这世道不都这样,都过去了,扬州也不错。”

男人傻傻地笑着,“是啊,都过去了,眼瞅着都要正月了,还收关税?”

百姓不解地看着他,“不都是正月免吗?”

男人明显愣了一下,“哦哦,瞧我这脑子,还没到晚上呢,就开始昏头了,欸,这是什么时候免关税的?”

“先帝在时就免了,都十多年了。”

男人又问了一遍,“这十几年来,一直都是正月才免税吗?”

百姓有点被问烦了,还是回道,“是。”

男人点点头,“多谢,打扰了。”说完,直接走了。

周围人默默对视一眼,默契说道,“这人有毛病吗?”

男人会头,对旁边一直坐着,瞎了一只眼的年轻商贩说,“帮我一个忙,事后我会给你一笔钱。”

......

雪天的扬州,阳光明媚,蓝天如洗。虽然气温

依旧寒冷,但日光普照,没有严寒的北风,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南风,是难得的宜人宁静。湖面结冰,形成一层薄冰,倒映着岸边的柳树和桥梁。

雪天的扬州,虽然气温依旧寒冷,但日光普照,没有北边严寒,是难得的宜人宁静。

街道两旁的建筑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砖墙和飞檐在寒风中摇曳。

连着赶了几天的路,众人都有些疲倦,等车才停稳,沈南初便着急下车,显然有人更激动。

前方的轿子晃动后跳下个人,然后绕过沈南初,径直走向季辰卿的轿子。“二公子扬州到了,与燕京的雪不大相似,不冷很温柔。”

朱明将脚凳摆好,朝里面喊了声,季辰卿便掀起帘子,探出头来,宋砚池伸手去扶。

季辰卿下来后,不着痕迹的推开他,走到沈南初旁,“公公应是看过名册了,人却不大认得,修整半天,等夜晚便让大家都认识一番。”

沈南初赞同的说:“好主意,那便有劳二公子。”

“不碍事,舟车劳顿的,先去找客栈吧。”

众人动身朝着城心走去,道路两旁时不时就有祥云、鱼纹样式的印徽。没想到这么多商铺、布庄、银号、胭脂铺子……都有这样的标志。

同行的御史是今年的新贵,看着倒是个读书的料子,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据说当官都已经好几年了。

在街市闲逛时,有人望着鳞次栉比的商铺感叹:"都说术业有专攻,各门营生自有其乾坤。寻常商贾穷极一生也难精熟三两道,怎的这家却能统摄百家?"

沈南初瞥见同伴面露疲态,随口应道:"许是老天赏了七窍玲珑心。"

行至秦楼楚馆聚集处,晨光里紧闭的朱门旁,执事正倚栏纳凉。宋砚池走过去,指着檐角鎏金徽记问道:"掌事的,这些商号可都是同个东家?"

"我们坊自晋元年间便在此扎根,可比那青云商会早五十余春秋。"执事捻着胡须笑道,"不过如今商会确是我们头号金主。"

"您是说扬州张首富?"

"正是张旭明会长。这套合股制当真妙极——商会注资作本,我们盈利后按股分红。虽要割些利润,但有了商会的门路庇佑,生意反倒越发红火。"

宋砚池闻言拊掌:"好个钱生钱的买卖!不费吹灰之力坐收百业红利,难怪能成首富。"

季辰卿若有所思:"商户得资扩业,金主坐享其成,如此银钱如水流转,确能滋养四方商贸。"

众人虽难窥其中关窍,却都暗忖这张会长绝非等闲之辈。忽有人问:"若是买卖折了本..."

执事笑意凝滞:"张会长终究是生意人,若遇他兜不住的祸事..."他压低声音,"那些赖账的,可都见过阎罗殿的模样。不过张会长应权通变,只要不是天灾**,他自有手段平息。"

季辰卿说:“怪不得一路上见不少的商户都有青云商会的标志。”

执事说:“那可不,连官府都跟青云商会有合作呢!”

“啥,官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